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27 19:09

-

2021年2月27日发(作者:博尔宁)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整理


.
总论

1. < br>角质形成细胞:
是表皮的主要细胞,可产生角蛋白。胞内含有张力原纤维,有桥
粒结构。 角质形成细胞分为
5
层: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2.
表皮基膜带:
①基底细胞与真皮交界面呈波浪状,
由向真皮伸入的表皮角和向表
皮突入的真皮乳头相互镶嵌而成


PAS
染色呈紫红色染色带

③可分为四层:胞膜
层、透明层、基板层、网状层

④功能:使表皮真皮紧密连接、渗透屏障、营养物质
交换。

3.
黑素细胞:
来源于神经嵴,有合成黑素的功能。分散在基底层细胞间、毛发、真
皮结缔组织中。 硝酸银染色阳性。黑素细胞有细长树枝状突起。每个黑素细胞通过
树状突起可与大约
36
个角质形成细胞接触,形成
表皮黑素单位
。无桥粒,含黑素颗
粒。黑素颗粒以胞吐形 式释放,再被临近细胞吞噬,吸收紫外线。

4.
朗格汉斯细胞:
来源于骨 髓,功能是摄取、处理和抗原呈递给
T
淋巴细胞,及免
疫监视。主要分布于表皮中上部 、真皮、口腔黏膜等。氯化金染色显示树枝状突起。
细胞表面有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抗原。胞 内有特征性的
Birbeck
颗粒。

5.
斑疹:
局限性 的颜色改变,不隆起也不凹陷,直径
<1cm
,包括红斑、瘀点、瘀斑
及色素异常。斑 疹密集融合成大片叫
斑片


6.
丘疹:
高出皮面的实质 性隆起,直径
<1cm
,形态可呈扁平、半球形、多角形。由
皮肤炎症浸润、皮表增生 、代谢产物沉积引起。丘疹密集融合成大片叫
斑块


7.
水疱:
高出皮面内含液体的腔隙性损害,若直径
>0.5cm
称为
大疱
,多 为炎性反
应所致,也可因棘细胞间粘合质溶解破坏或基底膜病变等引起。有
表皮内
和< br>表皮下
两类。愈后无瘢痕。

8.
脓疱:
含脓液的疱,周围 红晕,多由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位置深浅不一,愈后
无瘢痕。

9.
风团 :
真皮浅层的急性、局限性、水肿性、隆起性损害,淡红或苍白色伴周围红
晕,边缘不规则,可 呈伪足状。较快消退,不留痕迹,常伴剧痒。

10.
结节:
真皮或皮下组织 局限性、实质性损害,大小不一、触之较硬,可由
1
皮下
组织炎症、
2
血管性炎症、
3
代谢产物沉积、
4
寄生虫、
5
肿瘤等引起 。

11.
囊肿:
真皮或皮下组织内有一定囊壁结构的内含液体或粘稠物及细 胞成分的囊状
损害。可隆起或仅可触及,触诊有弹性感。

12.
鳞屑:皮肤炎症或干燥异常时,
表皮因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或水疱吸收干燥而发
生角质层的脱落, 肉眼可见,可大可小。

13.
痂:
皮肤损害渗出的浆液、
脓液或血 液与坏死脱落的组织及微生物等混合干涸而
结成的附着物,可有脓痂、浆液痂及血痂等。
14.
浸渍:
皮肤因浸水过久或长期处于潮湿环境,
角层吸收较多水分使表皮松软 变白、
起皱,称为浸渍。易发于指趾缝等皱折部位,摩擦后可形成糜烂。

15.糜烂:
水疱、丘疹、浸渍等因机械摩擦等因素而形成的表皮或粘膜浅表性缺损,
露出大小形 态不一的红色浸润面,愈合较快不留瘢痕。

16.
溃疡:
皮肤粘膜局限性缺 损,病变累及真皮或皮下组织,形状大小深浅不一,愈
后留有瘢痕。

17.
抓痕:
常由于瘙痒而搔抓引起的线条状表皮损伤(仅伤及表皮)
,其上可有血痂,
愈后 不留瘢痕。

18.
裂隙:
线形裂口(与皮纹一致)
,常深达真皮, 疼痛出血,多掌跖指关节处,多
由于长期接触碱、脂溶性化学物质或手足湿疹等导致。

19.
瘢痕:
溃疡愈合后填补的新生结缔组织构成。
表面平滑无皮纹、
毛发 等,
无弹性,
分增生性及萎缩性两类。

20.
苔藓样变:
局限性皮肤增厚、粗糙。表面纹理加深加宽,将患处皮肤分成菱形或
多角形的分格。主要由经常搔抓、不 断摩擦使角质层、棘层增厚所致。常见于慢性
瘙痒性皮肤病。

21.
糊剂:
又称泥膏,基质为“软膏+粉剂(氧化锌、滑石粉)+药物”
。可消炎、
干燥、保护。 渗透皮肤比软膏弱,刺激性低。用于亚急性皮炎略有少量渗液。毛发
不宜应用。


.
生物源性皮肤病

1.
皮肤癣菌病:
1)
皮肤癣菌病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皮肤角质层、
毛发和甲板的感染。
2)
根据感 染部位不同可分为头
/

/

/

/
足< br>/

/
须癣等,偶累及深部组织引起真菌
性蜂窝组织炎等。
3 )
皮肤癣菌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血液循环引起病灶外皮肤的变态反
应称为
癣菌疹

4)
皮肤癣菌病最常见的病原体为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和羊毛
状小孢子菌。< br>
2.
体癣:
指除掌、
跖外光滑皮肤的皮肤癣菌感染。
典型 损害开始为针头至绿豆大小,
环形扩展。瘙痒明显。

3.
股癣:
腹股沟外生殖器部位及肛周的体癣称为股癣。

4.
脓癣:
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头皮局部过敏反应。
皮损为无脓液的脓肿,
边缘整齐,
有 波动感。愈后可形成瘢痕和永久性脱发。切忌切开引流。

5.
脓疱疮:
又 称传染性脓疱疮、黄水疮。接触传染,是常见的暴露部位皮肤的细菌
性脓皮病。皮损为红斑→小疱→脓疱 →糜烂→厚痂→湿疹样变。分为寻常型、大疱
型、新生儿型。

6.
麻风:
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黏膜、神经。只有人可能
患麻风病。皮损多样化 、皮肤干燥,浅感觉障碍。受累神经粗大、疼痛。分
5
型,
为结核样型、界线类偏结核 样型、中间界线类、界线类偏瘤型、瘤型。

7.
麻风反应:
麻风病程中突 然突然发生急性或亚急性症状,称麻风反应。Ⅰ型为迟
发变态反应,表现为皮损红肿、浸渍、发热。Ⅱ型 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表现为
结节性、多形性、坏死性红斑,发热、头痛等。

8.
麻风菌素试验:
粗制麻风菌素在前臂屈侧皮内注射
0.1ml

48 h
后观察早期反应,
出现>
10mm
的浸润性红斑为阳性。
3
周后观察晚起反应,出现>
3mm
的浸润结节为
阳性。麻风患者或者流行区接触者若 阳性,则对麻风杆菌有抵抗力,预后好;阴性
则抵抗力差、预后差。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7 19:0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0137.html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