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岁看大,
7
岁看老,这句俗语想必我们都听说过。
3-6
岁是人生中至
关重要的阶段,被称为“潮湿的水泥期”。个人的
85%-95%
的性格 都在
这个时间段形成。作为幼儿园,我们必须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
健康的培养。今天呢, 我们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心理健康知识。
一、
幼儿常见心理特征
1.
好奇心理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常说的一句话是“这位是什么 ?你在干什么?这
是为什么呢?等等”从这句话可以反映出学习是孩子的天性与本能。
2.
模仿心理
模仿是幼儿学习的方式,如看其他人有什么,他就 要什么,别人在吃
什么,他就要吃什么,别人在着什么,说什么,他也要做什么,说什
么,等等 。
3.
好游戏心理
游戏也是幼儿学习的一种方式。是重过程轻结果的活动。
4.
好户外活动心理
幼儿都喜欢户外活动。
二、
幼儿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1.
好动症;
2.
社会行为问题,包括爱发脾气、好打架、争吵、说谎、嫉妒、搞恶
作剧 、不能和别的儿童友好相处、有破坏行为、偷窃等;
3.
性格和情绪问题 ,包括任性、自私、固执、娇气、胆怯、退缩、易
哭泣、懒惰、自卑、过分敏感、过度幻想等;
4.
不良习惯,包括吸吮手指、咬指甲、眨眼、挖鼻孔、耸肩、咬衣服、
玩弄生殖器等;
5.
意志力薄弱,挫折耐受力差,表现为怕苦怕累,害怕困难,遇到困
难退 缩、束手无策和依赖成人,受不了委屈、责备、批评等挫折打
击;
6.
学习上的问题,包括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迟钝等。
今天我们就一些具体的现象,在 这里跟大家分享,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叫—“代替惩罚的方法—自然后果法”
情景一:
老师
:
地方这么小,别跑来跑去的??,现在是午休的时 候,不许说
话??,你怎么还没脱衣服?我说了“现在上床睡觉!??,不许摸
小朋友的头,我 现在警告你,如果你不睡觉的话,我就把你送到中七
班??,请安静??,让我来给你盖被子??,你又 去哪里啊。想站
在外面了吗?”
好了,够了!你知道吗,你差点吵醒棒棒 ,看来你该站在中七班
了。今天放学,别让你妈妈来接你了。看来,我真是找打啊!
问题
1
:
我们为什么要打(惩罚)孩子呢?
究竟打(惩罚)还是不打(惩罚)呢?
下面是一些家长的回答:
*
如果不
打(惩罚)
就会逃避管教;
*
有时候,我很生气,没有别的办法;
*
如果不
打(惩罚)
,孩子怎么知道他做错了,以后不再做;
*
我
打(惩罚)
孩子,是因为那是他唯一能理解的管教方法。
问大家,
是否记得自己受罚时的感受,
有这样的回答;
*
我经常恨我妈妈。
我会认为
“他真是个泼妇”。之后,我有有罪恶感。
*
我会觉得:爸爸是对的,我很糟糕,我理应受罚。
*
我会幻想我病的厉害,让他们对我的所作所为后悔。
*
他们真坏,我要报复他们,只要不被抓住,我还要做。
当我们知道的更多 ,就更能理解被
打(惩罚)
带来的感受是:
敌意、
仇恨、抗议、罪恶感、没有 价值感、自怜。
那又有人问了,如果我们不
打(惩罚)的话
,那孩子岂不就 无法无天
了吗?没有管教这一招,那我们还有什么办法呢?
为什么会认为管教的孩子的办法一定是
打(惩罚)
呢?
当孩子出现 问题的时候,可不可以让他们承受行为的自然后果?说到
自然后果,那什么是自然后果呢,跟惩罚又怎样 的区别呢?
所谓
“
自 然后果
”
:然孩子承受自己行为所产生的自然后果。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7 18:5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0093.html
-
上一篇:SLE系统性红斑狼疮
下一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