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教育与幼儿心理健康
一、儿童心理问题调查
现如今家庭结构、养育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 紧张因
素,这导致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以前明显增多。据全国
22
个城市的调查发现:儿 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
12.97%
,另据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上海市
3000
名
4
~
6
岁的幼儿心理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
二、家庭中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1.
从家庭结构方面讲。
其一,独生子女 家庭,如今大部分独生子女家庭由于孩子缺少兄弟姐妹
,
在家中独一无二的地位比非独
生子女更容易形成任性、孤独、不合群等不良个性,故也容易养成娇气、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个性品质。
其二,单亲家庭,从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单亲家庭中以离异家庭为最多,这些家庭中的孩子通常表现
的孤僻、愤怒、自卑、缺乏安全感, 身处单亲家庭的孩子可能会觉得与父母有距离,逐渐出现不愿意与他
人说话,疏远周围的亲友的行为。< br>
应为儿童在家庭中创造一个和睦的心理气氛,家庭成员和睦相 处,平等待人,互相关心,互相信任,
互相体谅让孩子置身于家中感到温暖幸福愉快,能感到被爱被尊重 ,
也学习到如何爱他人,
如何尊敬他人,
培养孩子在学习或社会生活中能与他人和睦相 处,团结友爱。
2.
从家庭经济状况方面讲。现代 家长尤其是城市家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子女的物质达到了有
求必应的状况。有些收入较高的家庭 ,出入上下学都用车子接送孩子,从小为孩子买名牌衣服、玩具等,
至使现在的孩子在幼儿园就开始懂得 攀比。虽然想给孩子最好的是人之常情,但如何让孩子树立良好的金
钱价值观念至关重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父母工作繁忙,从小无法好好的照顾孩 子,一味的将孩子交给爷爷奶
奶或保姆,而为了弥补往往是给孩子更多的零用钱,只要孩子开口无论多贵 都买,这样就容易养成了孩子
炫耀、奢侈、花钱如流水的习惯。
3.
从家庭教育方面讲。以前看到过这样一则新闻:一个国际夏令营活动由许多国家 的小朋友和家长一
起参加。中国的孩子进入夏令营,父母在所带的背包中装满了零食,而背包都是由父母 拿着,吃完的零食
袋都帮孩子处理;而西方的父母在孩子背包中装着移动帐篷、野营工具等,且一路上沉 重的背包都由孩子
自己背,只陪在孩子身边鼓励,从而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方父母对孩子在家庭教育方面的 不同。
目前中国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①过分溺爱 ,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做好,这使孩子失去了正常
的、积极的、自由发展的个性,养成孩子无法独立、依赖 性强。②过分干涉型,就是限制孩子的言行,用
所谓的
“
我是为你好
”
的心态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认识和意志活动,使孩子缺乏认识错误、独立思考的能力。
③严厉型,这种 一般很少但真实存在,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态度生硬对子女缺乏感情,强迫子女接受自己的
看法等,如孩子 不从就动手打,这种行为使孩子生活在暴力的阴影下,容易养成胆小、懦弱的性格。
西方国家的父母通常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以家庭劳动或打工等方式得到 零用钱,创造自我
锻炼的机会,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价值观。如孩子犯了错误,家长对孩子的缺点、 错误绝不听之任之,
更不袒护,也不严厉的指责,而是设法让孩子自己认识、改正错误。
三、幼儿期儿童心理健康的培养
如今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各阶层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人应 该时刻
注意观察幼儿的心理发展问题,而不仅仅只局限于幼儿的衣食方面。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 中都能
保持一种持续的、积极的、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身体能作良好的适应,生命具有 活力,
能充分发其身心潜能。
1.
要让孩 子摆正在家庭中的地位。珍爱子女是人之常情,但不少人往往把溺爱与珍爱混淆起来,把孩
子摆在至高无 尚的位置上,以孩子为核心,娇生惯养、诸事依从。容易形成孩子自我中心、任性、自私、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7 18:5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0084.html
-
上一篇:多形性红斑
下一篇:猪皮肤出现红点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