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复习题
一、名解
1.
旋耳疮:
指环绕耳周而发的疮疡,
多发于耳前或耳后缝间,
也有波及整个耳廓,
以局部耳部皮 肤潮红、灼热、瘙痒、水泡、糜烂、渗液、结痂甚或脱屑、皲裂为
其主要特征。
(西医学的外耳 湿疹)
2.
断耳疮:指以耳廓红肿疼痛、溃烂流脓,甚至软骨坏死、耳廓变形为特征 的疾
病。
(西医学的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
3.
利特尓区:鼻中隔 前下部粘膜血管丰富,汇聚成网,称为利特尓区。此处粘膜
较薄,血管表浅,粘膜与软骨膜相接紧密,且 位置靠前,易受外界刺激,是鼻出
血最易发生的部位
。
4.
鼻疳:
是指由于邪毒侵袭或湿热郁蒸及血虚生风化燥而致的以鼻前孔及其附近
皮肤红肿、糜烂、结痂、 灼痒或皲裂,经久不愈,反复发作为主要特征的鼻病。
5.
鼻鼽:是指由于脏腑虚损 ,正气不足,腠理疏松,卫表不固,不任风寒,或禀
质特异,异气侵袭所致的,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 、喷嚏频作、清涕如水、鼻
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病。
6.
鼻痔(鼻息肉)< br>:是指脏腑失调,湿热蕴结,或脏腑虚损,寒湿凝聚所致的以
鼻塞、涕多、鼻内可见半透明之赘生 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鼻病。常并发于鼻鼽、
鼻渊等。
7.
鼻槁:是指由于燥 邪侵袭,内灼肺鼻,或肺肾阴虚、脾气虚弱,鼻失滋养所致
的以鼻内干燥感、肌膜猥琐,甚或鼻腔宽大为 主要特征的慢性鼻病。
(西医学的
萎缩性鼻炎)
8.
鼻渊:是指外 邪侵袭、脏腑失调或脏腑虚损所致的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
要特征的鼻病。临床上常伴有头痛、鼻塞 、嗅觉减退等症状。本病有虚证与实证
之分,实证起病急,病程短;虚证病程长,缠绵难愈。
( 西医学的急性、慢性鼻
窦炎)
9.
内淋巴环:咽粘膜下淋巴组织丰富,主要 有腺样体、咽鼓管扁桃体、咽侧索、
咽后壁淋巴滤泡、
腭扁桃体及舌扁桃体,
这些淋巴 组织在粘膜下有淋巴管相连系
构成咽淋巴环的内环。
10.
慢喉喑
(慢性喉炎)
:
是一种常见的喉粘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
以声音低沉、
讲话 费力、
声音嘶哑、
日久不愈为主要特征,
主要由于病毒感染和用声不当引起,
可分为慢性单纯性喉炎、慢性肥厚性喉炎和慢性萎缩性喉炎。
11.
急喉风:是指因 脏腑热盛或风热痰火上攻咽喉,以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特
征的急性咽喉疾病。常可出现咽喉红肿疼痛、 痰涎涌盛、语言难出、声如拽锯、
汤水难下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窒息死亡。
12.
急性会厌炎:又名急性声门上喉炎,是喉科的常见急性感染性疾病。以会厌
充血肿胀、咽喉剧烈 疼痛、吞咽困难、呼吸困难为主要的临床表现。病情严重者
可导致急性咽喉梗阻,而窒息死亡。
二、简答题
1.
解释声音空气传导过程。
声波
槌骨
砧骨
耳廓
外耳道
鼓膜
镫骨
前庭窗
外、内淋巴
螺旋器
听
N
中枢
空气振动
传声变压
液体波动
感音
神经冲动
分析
(外耳)
(中耳)
(内耳)
(大脑皮层)
声波传入内耳 的主要途径是空气传导,
即声波经外耳道传至鼓膜,
引起鼓膜的振
动,
再经听 骨链传导到镫骨足板,
激动内耳淋巴产生波动,
从而引起基底膜上的
螺旋器受到振动而 感受声音刺激。
2.
解释耳聋治肺。
?
从肺论治的耳聋并非真正的神经性耳聋,而是指耳闷耳胀;
?
此 类耳聋患者常伴有鼻塞、咳嗽或有恶寒、发热等肺卫不和之状,为现代医学
所称的“急性耳咽管炎”或“ 急性卡他性中耳炎”
,中医则认为风邪袭肺,移病
聋葱,
“肺经之结穴在耳中,名日聋 葱,专主乎听”
,现代解释则为肺开窍于鼻,
鼻与耳又通过咽鼓管相通。
?
临床上面对风邪侵袭聋葱,耳窍经气痞塞的患者,可急取宣肺之品,以求通窍
复聪。选用三凹汤 加菖蒲、路路通宣肺解表,疗效很好。
3.
脓耳变证。
耳后附骨痈、脓耳面瘫、脓耳眩晕和黄耳伤寒。
4.
解释鼻疔走黄。
内眦静脉
面静脉
颈内静脉
外鼻静脉
内眦静脉
眼上、下静脉
颅内海绵窦
无静脉瓣,
若妄加挤压或治疗不当,
感染可循内眦静脉 、
眼上下静脉扩散入海绵
窦,
引起严重的颅内并发症—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即中医所言的
“鼻疔走黄”
。
5.
解释鼻的生理功能
?
通气、过滤、清洁、加湿、共鸣、嗅觉、反射;
?
鼻阻力:鼻瓣膜区、下鼻甲
层流、湍流
利于气体在鼻内加温、
加湿;
利于胸廓扩张;
利于肺泡的气体交换;
?
鼻周期:促进睡眠时反复翻身;
④
反射:鼻肺反射、喷嚏反射
?
呼吸功能: 鼻腔的特殊解剖结构与形态,可使吸入的气体在鼻腔内停留一定
时间,使之充分与鼻粘膜接触,并对吸入 气体产生一定阻力,以维持肺泡内压,
有利于气体的交换。
同时,
鼻粘膜丰富的血管和 腺体组织的分泌作用可调节吸入
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以适应肺部功能的需要。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7 14:4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9843.html
-
上一篇:初生儿大便不正常几种现象
下一篇:耳鼻喉重点知识点全面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