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
题号
1
:胸部视诊——
20
分
胸部视诊(
20
分)
(1)
能指出胸部体表主要骨骼标志 (肋脊角、剑突、胸骨角、肋间隙)
、主
要垂直标志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肩胛线)及主要自 然陷窝(锁骨上窝、
锁骨下窝、胸骨上窝、腋窝)
(
10
分)
;
能指出上述全部内容的得
10
分,指出
8
项者得
6< br>分,少于
4
项者得
4
分。
(2)
在视诊胸 廓形状等内容方面,
能提到桶状胸、
扁平胸、
肋间隙是否饱满、
乳房是否对称 、脊柱形态等(
6
分)
;
胸廓、肋间隙,乳房对称,脊柱形态(各
2
分)
(3)
视 诊呼吸运动的主要内容时,能提到呼吸频率、呼吸节律者(
4
分)
。
能讲出呼吸频率
2
分,讲出呼吸节律
2
分。
题目
2
:胸部触诊——
20
分
胸部扩张度、语音震颤及胸膜摩擦感(
20
分)
(
1)胸部(廓)扩张度双手触诊方法,姿势正确(
10
分)
;
① 前胸廓扩张度的测定,
检查者两手置于被检查者胸廓下面的前侧部
(
2.5
分 )
,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
2.5
分)
,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 br>侧对称部位(
2.5
分)
,两手掌和伸展的手指置于前侧胸壁。
(或也可取后胸廓扩张度的测定,则将两手平置于被检查者背部,约于第
10
肋骨水平,拇 指与中线平行,并将两侧皮肤向中线轻推。
)
②嘱被检查者作深呼吸,
观察 比较两手感触到胸廓的活动度情况
(
2.5
分)
。
(
2
)语音震颤(
7
分)
①检查者将左右手掌的 尺侧缘轻放于被检查者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
(2
分
)
,然后嘱被检查者用同等 强度重复轻发“
yi
”长音(
1
分)
。
②自上至 下(
1
分)
,从内到外(
1
分)
,两手交叉(
1< br>分)比较两侧相应部
位两手感触到语音震颤的异同、增强或减弱。
(
1
分)
(
2
)胸膜摩擦感(
3
分)
。
操作手法同胸廓触诊,部位常于胸廓的下前侧部,正常人无胸膜摩擦感。
题目
3
:胸部叩诊——
40
分
1.
请演示肺部的间接叩诊?(
20
分)
答:间接叩诊
-
手指动作、方法、顺序正确。
(
1
)手指动作:
(
5
分)
以左中指的 第一、二节作为叩诊板指,平紧贴于叩击部位表面,右手中指
以右腕关节和指掌关节活动叩击左手中指第 二指骨的前端或第一、第二之
间的指关节。
(
2
)顺序正确:
①首先检查前胸,由锁骨上窝开始,自第一肋间 隙从上至下逐一肋间隙进
行叩诊。
(
5
分)
②其次检查侧 胸壁,嘱被检查者举起上臂置于头部,自腋窝开始向下叩诊
至肋缘。
(
5
分)
③最后叩诊背部,嘱被检查者向前稍低头,双手交叉抱肘,自上至下进行
叩诊,叩诊 时应左右、上下、内外对比叩音的变化。
(
5
分)
2.
肺下界移动度(
20
分)
(1)
被检查者取 坐位在平静呼吸时,
检查者先于被检查者右肩胛线上叩出肺
下界的位置(
5
分 )
(
2
)
然后告知被检查者作深吸气后并屏住呼吸的同时,
沿该线继续向下叩
诊,
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
即为深吸气时的肺下界的最低点做标记
(
5
分)
。
(
3
)
当被检查者 恢复平静呼吸时,
再告知做深呼气并屏住呼吸,
然后由上
向下叩诊,直至清音变为浊音 ,即为深呼气时的肺下界的最高点做标记,
由此测量出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的距离为肺下界移动度(5
分)
。
(
4
)
对侧同上。
能讲述 最高至最低点之间距离即为肺下界移动度
(正常为
6-8cm
)
;能讲述肺下 界(前、侧、后部)
(
5
分)
。
题目
4
:肺部听诊——
20
分
请演示肺部听诊?(
10
分)
①听诊方法:嘱受检者微张口,稍 做深呼吸,注意每个部位听诊
1~2
个呼
吸周期。
②听诊顺序:一 般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从外向内,从左向右,由前胸
到侧胸及背部,左右对称部位进行对比听诊。< br>
前胸、侧胸、背部各
2.5
分
注意上下、左右对称部位的对比。
(
2.5
分)
能表述肺部听诊四种主要内容(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罗音、胸膜摩
擦音)
听语音共振与胸膜摩擦音?(
10
分)
(
1
)语音共振(
7
分)
嘱受检者用一般的声音 强度重复发“
Yi
”长音(
2
分)
。检查时要在两侧胸
部对 称部位比较听诊,自上至下,从内到外(
3
分)
,比较两侧相应部位语
音共振 的异同、增强或减弱。
(
2
分)
。
(
2
)胸膜摩擦音(
3
分)
听诊胸膜摩擦音通常部位是胸廓的下前侧部,正常人无胸膜摩擦音。
题目
5
:心脏叩诊方法——
20
分
体位:取仰卧位或坐位,平静呼吸。
(
1
分)
叩诊方法:间接叩诊法,力度适中,
(
1
分)
以左手中指为叩诊板指,
(
1
分)
板指与肋间平行。
(
1
分)
叩诊顺序:先左后右、从外向内、从下到上。
(
5
分)
叩诊左界:自心尖搏动外
2-3cm
处开始,由外向内,逐个
肋间向上,直至第
2
肋间。
(
10
分)
叩诊右界:先沿右锁骨中线,自上而下,
叩至肝上界,
于其上一肋间(一般为第
4
肋间)由外向内叩
出浊音界,然后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
2
肋间。
(
10
分)
记录:测量出左锁骨中线至胸骨中线间的垂直距离,及左右两侧相对
浊音界各标记点距离胸骨中线的垂直距离,并记录。
(
1
分)
题目
6
:心脏听诊——
20
分
体位:坐位或仰卧位,必要时可变换体位,如:左侧卧位。
(
2
分)
听诊区:四个瓣膜五个区:
(
1
)二尖瓣听诊区:正常在心尖部。
(
2
分)
(
2
)肺动脉瓣听诊区:位于胸骨左缘第
2
肋间。
(
2
分)
(
3
)主动脉瓣听诊区:一听诊区
胸骨右缘第
2
肋间。
(
2
分)
二听诊区
胸骨左缘第
3
肋间。
(
2
分)
(
4
)三尖瓣听诊区:胸骨下端近剑突稍偏右或稍偏左处。
(
2分)
听诊顺序:从心尖部开始,按逆时针顺序。
二尖瓣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
诊区→三尖瓣听诊区。
(
8
分)
题目
7
:腹部的视诊、腹部体表标志、四分区分法。——
20
分
仪表、礼仪、态度,印象(检查者应手温暖、指甲剪短)
(2
分)
(1)
考生口述并在人体上指出腹部体检时的体表标志及分区(
6
分)
肋弓下缘(
0.5
分)
、腹上角(
0.5
分)
、腹中线 (
0.5
分)
、腹直肌外缘
(
0.5
分)
,
髂前上棘
(
0.5
分)
、
腹股沟
(
0.5
分)
、
脐
(
0.5
分)
及分区
(
2.5
分)
:
4
区法、
9
区法。
(2)
视诊方法正确(
4
分)
①被检查者仰卧,正确暴露 腹部,双腿屈曲,告之被检查者放松腹肌,检
查者在其右侧,自上而下视诊全腹。
(
2
分)
②检查者视线与被检查者腹平面同水平,自侧面切线方向观察。
(2
分)
(3)
能表述视诊主要内容(
3
分)
①腹部外形、膨隆、凹陷、腹壁静脉。
(
1
分)
②呼吸运动、胃肠型和蠕动波。
(
1
分)
③皮疹、瘢痕、疝等。
(
1
分)
(4)
提问(
3
个,由考官任选
2
个)
(
5
分)
①腹部膨隆可见于什么情况?(
2.5
分)
②腹部凹陷可见于什么情况?(
2.5
分)
③判断血流方向?(
2.5
分)
答案:
①腹腔肿瘤、腹水、腹腔积气。②消耗性疾病,肿瘤。
③ 判断血流方向:用食指和中指并拢,压迫一段不分叉的曲张静
脉,向两端推脐血液使血管空虚,然后交替 抬起一指,观察血液从何端流
入而使血管充盈,即可判断血流方向。
< br>题目
8
:腹部听诊(操作方法,描述肠鸣音、血管杂音)——
20
分< br>
仪表、礼仪、态度,印象(检查者应手温暖、指甲剪短)
(2
分)
(1)
听诊操作方法正确并能指出主要听诊内容(
4
分)
①应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腹壁上,
全面地听诊各区,
顺序正确,
左至右,
下 至上(
2
分)
。
②说出听诊内容为肠鸣音、振水音、血管杂音(
2
分)
。
(2)
会听并能表述何谓肠鸣音正常、亢进、消失(
4
分)
①能描述正常肠鸣音:每分钟
4~5
次(
2
分)
。
②能描述肠鸣音亢进:每分钟
10
次以上且肠鸣音响亮、高亢(
1
分)
。
③能描述肠鸣音消失标准:
3~5
分钟听不到肠鸣音(
1
分)
。
(3)
会听腹部血管杂音(动脉性和静脉性)
(
4
分)
①动脉性杂音听诊部位正确:常在腹中部或腹部一侧(
1
分)
。
②静脉性杂音听诊部位正确:常在脐周或上腹部(
1
分)
。
③能说出腹部血管杂音的形成(
2
分)
。
(4)
提问(
3
个,由考官任选
2
个)
(
6
分)
①怎样才算肠鸣音消失?(
3
分)
②如何区别动脉性和静脉性血管杂音?(
3
分)
③腹中线部位听到动脉性血管杂音要考虑什么?(
3
分)
答案:①
3-5
分钟听不到肠鸣音。
② 动脉杂音常在腹中线或腹部一侧,分收缩期及舒张期;静脉常
在脐周或上腹部,为连续性嗡鸣音。
③腹主动脉瘤或腹主动脉狭窄。
题目
9
:腹部触诊(浅部触诊手法、顺序、液波震颤、腹块触诊)——
20< br>分
(1)
浅部触诊手法、顺序正确(
6
分)
① 告之被检查者正确体位: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并嘱其平卧
于床上,头垫低枕,两手自然放于躯干 两侧,两腿屈起稍分开,放松腹肌。
(
2
分)
②检查 者手法正确:检查者应手温暖、指甲剪短,右前臂应在被检查
者的腹部表面同一水平,先以全手掌放于腹 壁上,使患者适应片刻,并感
受腹壁紧张程度,然后以轻柔动作开始触诊。触诊时手指必须并拢,应避< br>免用指尖猛戳腹壁。检查每个区域后,检查者的手应提起并离开腹壁,不
能停留在整个腹壁上移动 。
(
2
分)
③检查顺序正确:从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进行触诊。
(
2
分)
(2)
腹部异常包块触诊(
5
分)
①触诊包块手法正确(
2
分)
②触及异常包块时应注意:
位置、
大小、
形态、
质地、
压痛、
移动度
(至
少说 出
3
个,
3
分)
。
(3)
液波震颤触诊(
3
分)
①患者平卧,
双腿屈曲,
放松腹壁,
检查者以一手掌面贴于患者一侧腹壁,
另一手四指并拢稍屈曲,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 或指端冲击腹壁。②为防腹
壁本身的震动传至对侧,可让另一人手掌尺侧缘压于脐部腹中线上。
(4)
提问(
3
个,由考官任选
2
个)
(
4
分)
①反跳痛检查如何操作?(
2
分)
②腹壁肿块与腹腔肿块鉴别?(
2
分)
③液波震颤检查什么?腹腔内有多少液体可查出液波震颤?(
2
分)
答案:
①检查者用手触诊被检查者腹部出现压痛后,
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离开腹壁,被检查者感
觉腹痛骤然加重,称为反跳 痛。②嘱患者做仰卧起坐动作,使腹壁肌肉紧
张,如肿块更加明显,说明是在腹壁上,反之在腹腔内(被 收缩变硬的腹
肌所掩盖)
。
③检查有无腹水。超过
3000
-
4000ml
可查出。
【提醒考生】
(
1
)腹部触诊时叮嘱患者排尿后再作检查。
(2
)
注意爱伤意识,
出诊前搓热双手后再作检查,
告诉患者检查部位和< br>目的。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7 12:4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9667.html
-
上一篇:肺癌细胞学
下一篇:肺康复考试训练题(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