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诊断学规范肺功能检查教案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27 12:45

-

2021年2月27日发(作者:免疫病)

西藏民族大学








2015

2016
学年第一学期









诊断学






医学院

教研室
(
实验室
)
临床教研室









2013
级五年制班









白骕






副主任医师

使







《诊断学》第
8


二○一五



八月










1




体格检查

总计:
5
学时









专业必修课

学分


讲课:
4
学时





实验:
1
学时





上机:
0
学时

白骕

职称

副主任医师







专业班级:
2013
级五年制班


4
个班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
掌握诊断学的概念、学习内容。

2.
了解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作用及诊断学的发展历史。

3.
熟悉诊断学学习的要求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诊断学的概念、内容和学习方法。














什么是肺功能?

?
狭义肺功能(

Lung function









肺容积

Lung volumes







通气功能

Ventilation function







换气功能




Gas exchange function







小气道功能

Small airway function
?
广义肺功能-呼吸功能





(Pulmonary /Respiratory function)







+

血气分析

为什么要做肺功能?

1.
明确肺功能障碍的程度和类型
;
2.
对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判断疗效
;
3.
疾病的康复,劳动力鉴定
;
4.
评估胸腹大手术的耐受性等。


气道





肺功能检查前准备:

1
、肺功能仪(肺量计)的校正:






温度、大气压、






BTPS
(饱和水蒸气压)

2
、受检者:






取坐位,上鼻夹,






含口器与肺量计相连






平静呼吸
5
次后测定肺活量。

第一节


通气功能检查




手段




讲解















2
肺通气功能检查

?
肺通气功能检查是呼吸功能检查中最基本的检查项目。

?
肺通气功能检查包括肺泡的含气量、气流在气道中的流速及其影响。




肺泡内含气量受肺与胸部扩张或回缩程度的影响
,
肺内容积气量 产生的相应改变
,
分为


?
四种

基础肺容积
(basal lung volume)

?
四种

基础肺容量
(basal lung capacity)

?
肺容积:指安静情况下,测定一次呼吸所出现的容积变化,不受时间限制,理论上 具
有静态解剖学意义:包括

潮气容积、补吸气容积、补呼气容积和残气容积。

?
这四种基础肺容积彼此互不重叠。


?

肺容量
:
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础肺容积组成。

?
四种基础肺容量包括深吸气量、功能残气量、肺活量、肺总量。





?
临床上残气量、肺总量需先测定出功能残气量后通过计算求 得,而其他各项均可直接
测定。

?
肺容量与年龄、性别和体表面积有关。

?
肺容量大小对气体交换有一定影响。


1.
潮气容积(
Tidal volume



TV )





是指平静呼吸时一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正常成人参考值约为
500ml




影响VT
的主要因素是呼吸肌的功能,尤其是膈肌的运动,其次是性别、年龄、身高
与呼吸习惯 (形式)




2.
补呼气容积

(expiratory reserve volume

EVR )








是指平静呼气末再尽最大力量呼气所呼出的气量。



EVR
随呼气肌功能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3.
补吸气容积

(inspiratory reserve volume

IVR )




是指平静吸气末再尽最大力量吸气所吸入的气量。



当呼气肌和吸气肌功能减弱时,
ERV

IRV
减少。


4.
深吸气量(
inspiratory capacity

IC )



是指平静呼气末尽最大力量吸气所吸入的最大气量。

正常
IC
应占 肺活量的
2/3

4/5
,约为补呼气容积的
2
倍。









深吸气量为潮气容积加补吸气容积,即
IC=VT+IRV


影响
IC
的主要因素是吸气肌,还有胸廓、肺活动度等。


5.
肺活量(
Vital capacity, VC):


是指尽力吸气后缓慢而又完全呼出的最大气量,

右肺肺活量占全肺肺活量的
55%
、左肺肺活量
45%





















3


































VC=IC+ERV=VT+IRV+ERV

测定方法:


1
)一期肺活量(一次慢呼气肺活量)






是指深吸气末尽力呼气所呼出的全部气量




(即深吸气量加补呼气量,
IC+ERV)



2
)分期肺活量:是将相隔若干次平静呼吸所





分别测定的深吸气量加补呼气量,

IC+ERV



正常值:男性
4217
±
690ml


女性
3105
±
452ml


?
实测值
/
预计值<80%
为降低
(预计值即同年龄、
同性别、
同身高正常人测定的参考值 )


?
60-79%
为轻度,
40-59%
为中 度,
<40%
为重度。


6.
功能残气量(
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 FRC):

是指平静呼气末残留于肺内的气量即补呼气量加残气量(
RV






正常成人:男性:
3112
±
611ml

女性:
2348
±
479ml
7.
残气量

(residual volume RV):




是指最大呼气末仍残留于肺内的气量。




正常成人:男性:
1615
±
397ml

女性:
1245
±
336ml








8.
肺总量(
total lung capacity TLC):



是指最大限度吸气后肺内所含全部气量。





即肺活量加残气量
TLC=VC+RC




正常值:男性

5020 ml;
女性

3460 ml


肺总量减少见于广泛肺疾病,如肺水肿、肺不张、
肺间质性疾病、
胸腔积液、气胸等;
增加主要见于阻塞性肺气肿。


临床意义:

功能残气和残气:







增多,提示肺内充气过度,见于阻塞性肺气肿和气道部分阻塞;







减少,见于各种弥漫性限制性肺疾病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总量:







减少,见于限制性肺疾病;







增加,主要见于阻塞性肺气肿。

一般认为正常
RV/TLC
35%
,>
40%
示有肺气肿。


















直接测定肺功能指标:潮气、补吸气、补呼气、肺










































活量、深吸气

间接测定肺功能指标:残气、功能残气量、肺总量







通气功能是指单位时间内随呼吸运动进出肺的气量和流速,又称动态肺容积。






凡是影响呼吸频率、呼吸幅度和流速的生理、病理因素,均可影响通气量。


4

?
每分钟静息通气量




VE


?
最大自主通气量(
MVV


?
用力肺活量

(FVC)
?
最大呼气中段流量

(MMEF. MMF)
?
肺泡通气量

(V
A)



1.
每分钟静息通气量(
minute ventilation,VE)





1
)定义:指静息状态下每分钟出入肺内的气量。




等于潮气容积(
V
A
)×每分钟呼吸频率(
RR/min















VE= VT
×
RR/min




2
)正常值:男性
6663
±
200ml
女性:
4217
±
160ml



3
)临床意义:








①>
10L/min
提示通气过度
(hyperventilation)












可造成呼吸性碱中毒。








②<
3L/min
提示通气不足
(hypoventilation)












可造成呼吸性酸中毒。



2.
最大自主通气量


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

MVV)





1
)定义:是指在< br>1
分钟内以最大的呼吸幅度和最快的呼吸频率呼吸所得的通气量。






可用来评估肺组织弹性、气道阻力、胸廓弹性和呼吸肌的力量。






2
)正常值:









男性:
104
±
2.71L

女性:
82.5
±
2.17L




实测值
<80%
预计值为异常



3
)临床意义:



1

MVV
降低:见于①阻塞性肺气肿;②呼吸肌力功能障碍;③胸廓、胸膜、弥慢性
肺间 质疾病;④大面积肺实质疾病。



2
)通气储备能力考核指标:

①胸部手术术前判断肺功能状况;

②预计肺合并症发
生风险的预测指标;

③职业病劳动能力鉴定的指标。








正常值
>95
%,
<86
%提示通气储备不足,



60

70
%为气急阈


3.
用力肺活量


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








是指深吸气至肺总量位后以最大力量、最快的速度所能呼出的全部气量。





1
)定义是指最大吸气至肺总量位后,开始呼气第
1
秒钟内的呼出气量。既是容积
测定,也是
1
秒钟内的平均呼气流量 测定。


5

常以
FEV1.0

FEV1.0/FVC%
表示。简称一秒率。







正常人
3
秒内可将肺活量全部呼出,第< br>1

2

3
秒所呼出气量各占
FVC
百分率 正
常分别为
83%

96%

99%



3
)临床意义:

FEV
1.0



男性

3179
±
117 ml















女性

2314
±
48 ml
FEV
1.0
/FVC%
均大于

80


4.
最大呼气中段流量

(maximal mid- expiratory flow curve, MMEF

MMF)
是由
FVC
曲线计算得出

用力呼出肺活量
25%-75%
的平均流量。


正常值:

男性

3452
±
1160ml/s

女性

2836
±
946 ml/s

临床意义:









最大呼气中段流量
MMEF
可作为评价早期小气道阻塞的指标。









MMEF
主要取 决于
FVC
非用力依赖部分。在包括
MMF
在内的低肺容量位流
量的 改变,
仅受小气道直径影响,
流量降低反映小气道阻塞。

MMEF

FEV
1.0
/FVC%
能更好地反映小气道阻塞的情况。

5.
肺泡通气量

(Alveolar ventilation,V
A)





指安静状态下每分钟进入呼吸性细支气管及肺泡参与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


解剖无效腔:在呼吸性细支气管以上气道中的仅起传导气体作用,不参与气体交换,约
150ml


肺泡无效腔:进入肺泡中气体,若无相应肺泡毛细血管血流与之进行 气体交换,也同样
会产生死腔效应。

生理无效腔(
dead space ventilation VD)



是解剖无效腔加肺泡无效腔。正常情况下因通气
/
血流比值正常,
生理无效腔基本等于
解剖无效腔。< br>






V
A
= ( VT - VD )
×
RR = VT
×
( 1 - VD/VT )
×
RR








1.
通气功能的判定










通常根据
FVC

M VV
的测定,并结合通气储备百分比、气速指数,对通气
功能作出初步判断。




6



































肺功能不全分级









通气功能障碍分型























阻塞性













限制性







混合型

FEV1/FVC




























N or














MVV








































or N











VC

















N or

















气速指数







<1.0


















>1.0











=1.0
RV










































N or










不定

TLC














N or




































不定

2.
阻塞性肺气肿的判断


























RV/TLC (%)




平均肺泡氮浓度(%)


正常



























35%




















2.47


















轻度肺气肿















36-45























4.43
中度肺气肿















46-55























6.15
重度肺气肿















56























8.40
3.
气道阻塞的可逆性判断及药物疗效的判断




当肺功能 测定有
FEV
1.0
/FVC%
降低或根据临床表现疑有气道阻塞表现时,可 选择测
定:




1
)通气改善率;




2
)最大呼气流量。

通气改善率
(
支气管舒张可逆试验
)




给病人吸入沙丁胺醇
0.2mg

15

20< br>分钟,重测
FEV
1 .0

FEV
1.0
/FVC%







4.
最大呼气流量
(PEF)
昼夜波动率





用微型峰流速仪每日清晨及下午测

PEF
,连续测一周后计算





















5.
支气管激发试验









气道高反应性 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特征。支气管激发试验即是用某种刺激使支
气管平滑肌收缩,通过肺功能测定判断由 此所致支气管狭窄程度,以判断气道反应性。
常用药物有组胺和醋甲胆碱。






第二节


换气功能检查




Gas Exchange Function Test

?
外呼吸进入肺泡的氧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 环,而血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弥散排
到肺泡,这个过程称为

换气

, 称为

内呼吸



?
肺有效的气体交换与通气 量、血流量、吸入气体在肺内分布状况、血流状态、通气
/

流二者的比值以及气体的 弥散有密切关系。

(一)

气体分布

方法:将吸入纯氧 后测定呼出气中的氮浓度作为判断指标。判断指标以呼气至
750

1250ml的瞬间氮浓度差为准,正常<
1.5%


意义:导致吸入气体分布不均 匀的主要因素是不均匀的气流阻力(支气管痉挛、受压)
和顺应性(间质性肺炎
-
肺纤 维化、肺气肿、肺淤血、肺水肿和胸腔积液)



(二)

通气
/
血流比值


7

Ventilation / Perfusion Ratio, V/Q


?
有效的肺泡气体交换不仅要求有足够肺泡通气量和吸入





气在全肺的均匀分布,且需要充分的血流量相匹配。







正常肺泡通气量约
4 L/
分,肺血流量约
5L /
分,







二者比例为
0.8

V/Q=0.8

,换气效率最佳。

?
病理情况下,局部血流障碍时,进入肺泡的气体,没




有充足血流与之交换致使无效腔气增加(
V/Q
>< br>0.8






反之局部气道阻塞,部分血流无通气与之交换,成为无



效灌注,为静
-
动脉样分流效应(
V/Q

0.8
)< br>。

?
方法是通过动脉血气分析项目计算相关生理学指标进行





间接判断:如
VD/VT
、肺泡-动脉氧分压差等。






临床意义:凡能影响肺顺应性、气体阻力和血管阻力的病理因素,均可 使
V/Q
异常,












V/Q
比例失调是肺部疾病产生缺氧的主要原因。











临床上见于肺 实质、肺血管疾病,如肺炎、肺不张、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栓
塞和肺水肿等。



(三

)弥散功能

Diffusing Capacity for Carbon Monoxide (DLCO)





肺泡弥散是肺泡内气体中和肺泡壁毛细血管中的氧和二氧化碳,通过肺泡壁毛细< br>血管膜进行交换的过程,以弥散量作为判定指标。临床上弥散障碍主要指氧,其后果是
缺氧。常用 单次呼吸法测定弥散量。正常值:














男性:
18.23

38.41

ml/










































女性:
20.85


23.9 ml/






弥散量如小于正常预计值的
80%
,则提示弥散功能障碍。







弥散量降低,常见于肺间质纤维化、石棉肺、肺 气肿、肺结核、气胸、肺部感染、
肺水肿、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贫血等。







弥散量增加,见于红细胞增多症、肺出血等。


第三节

小气道功能检查


Small Airway Function Test



?
概念:小气道是指在吸气状态下气道内径


2.0mm
的细支气管(相当于第

6
级支气
管分支以下)
、包括全部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是许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最易
受累的部 位。其管壁薄,管腔纤细,数量多、总横截面大
(

100cm
2
)
、气流速度



慢、阻力小,仅占气道总阻力的
20
%以下。



?



闭合容积(闭合气量,
CV


?

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
MEFV



8
?

频率依赖性肺顺应性
(FDC)
一、闭合容积(
closing volume, CV


闭合容积(
CV

:是指平静呼气至残气位时,肺下垂部小气道开始闭合时所能继 续呼
出的气体量。


闭合总量(
CC

:小气道 开始闭合时肺内留存的气体量。
CC=CV+RV

测定方法:一口气氮测定法





















氦气法

判断:
CV/VC%











CC/TLC%
二、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


maximal expiratory flow-volume curve, MEFV


为受试者在作最大用力呼气过程中将呼出的气体容积与相应的呼气流量所记录的曲线。


小气道功能障碍

VC50%

VC25%
实测值
/
预计值
<70%



V50/V25<2.5




第四节



血气分析和酸碱测定


Blood Gas Analysis

目的
:
了解机体气体
(
氧、二氧化碳
)
代谢与酸碱







平衡状况。


标本采集的基本要求:


1.
合理的采血部位(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


2.
严格隔绝空气,在海平面大气压(
760mmHg






101.3kPa

、安静状态下,采集肝素抗凝血;


3.
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若血标本不能及时送检,





应将其保存在
4
℃环境中,但不得超过
2
小时;


4.
吸氧者如病情许可应停止吸氧
30
分钟后再采血




送检,否则应标明给氧浓度与流量。



1.
动脉血氧分压(
PaO2

:是指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 生的压力。参考值为
95

100mmHg





临床意义:


1
、判断有无缺氧和缺氧程度:低氧血症 分为轻中重三型:轻度:
80-60mmHg,
中度:
60-40mmHg,
重度:<
40mmHg







2
、判断有无呼吸衰竭的指标:





PaO2
测定值<
60mmHg
,除外其它因素所致的低氧血症可诊断为呼吸衰竭。


9


Ⅰ型呼吸衰竭是指缺氧而无
CO
2
潴留(

PaO2

60mmHg PaCO
2
降低或正常)

Ⅱ型呼吸衰竭是指缺氧伴有
CO
2
潴留(

PaO2

60mmHg PaCO
2

50mmHg


2.
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
2







是指动脉血氧与血红蛋白
Hb
结合的程度,是单位< br>Hb
含氧的百分数。




正常参考值
SaO
2
95%

98%





意义:

SaO
2
反映动脉血含氧情况,对判


















断有无缺氧不如
PaO
2
敏感。




3.
肺泡一动脉血氧分压差(

P

A-a

O
2










是 反映肺换气
(摄氧)
功能的指标,
能较早地反映肺部氧摄取情况,



PaO
2


敏感。





正常青年人约为
15

20mmHg
,随年龄 增加而增大,但上限不超过
30mmHg




4.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
2









是动脉血中物理溶解的
CO
2
分子所产生的





压力。






正常参考值为
35

45mmHg



意义:①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和程度的指标:











































Type








Type































PaO
2





























(mmHg)








<60














<60





























PaCO
2





























(mmHg)









50














>50












②判断呼吸性酸碱平衡失调的指标:




















呼吸性酸中毒
: PaCO
2

45mmHg



















呼吸性碱中毒
: PaCO
2

35mmHg














③判断代谢性酸碱失衡的代偿反应





















代酸:
PaCO2


10mmHg




















代碱:
PaCO2


55mmHg





5.
动脉血
pH






是动脉 血浆中氢离子浓度
[H
+
]
的负对数值,反映血液的酸碱度。取决于血液中碳 酸
氢盐缓冲对(
BHCO
3
/H
2
CO
3






正常范围:
7.35
7.45
,平均
7.40




























10

意义:
pH
是判断酸碱平衡调节中机体代偿程度最重要指标。




pH

7.35
为失代偿性酸中毒,存在酸血症;




pH

7.45
为失代偿性碱中毒,存在碱血症;




pH 7.35

7.45
可有三种情况:
可 能无酸碱失衡、
代偿性酸碱失衡、
混合性酸碱失衡。




6.
碳酸氢盐(

HCO
3
-








是反映机体酸碱代谢的指标。




包括实际碳酸氢(
AB
)和标准碳酸氢(
SB





AB
是指隔绝空气的动脉血标本,
在实际条件下测得的血浆HCO
3
-
实际含量,

正常范

22

27mmol/L
,平均
24mmol/L


SB
是动脉血在
38
℃、
PaCO
2
40mmHg
、< br>SaO
2
100%
条件,所测得的
HCO
3
-
含量;不受
呼吸的影响





正常
AB=SB










代谢性酸中毒:

HCO3
-




AB =SB





代谢性碱中毒:

HCO3
-




AB =SB





呼吸性酸中毒:
AB>SB



呼吸性碱中毒:
AB
7.
剩余碱(
BE






是在 标准条件下,将血液标本滴定至
pH7.40
时所消耗酸或碱的量,表示全血/血
浆中 碱储备增加/减少的情况。





正常范围±
2.3 mmol/L






意义:与
SB
大致相同,由于测定时排除了呼吸性因素的影响,故其变化主 要反映
代谢性因素的变化。



不同酸碱失衡类型的血气改变


酸碱失衡类型





pH




PaCO
2





HCO
3
-





BE





?
肺容积检查

4
种基础肺容积:潮气、补吸气、补呼气、残气容积

4
种基础肺容量:深吸气量、肺活量、功能残气量、肺总量



?
通气功能检查



MVV




FVC

11




FEV
1.0






MMEF

?
换气功能检查

:
气体分布
































通气
/
血流
































弥散功能


?
小气道功能

:

闭合容积





























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

血气分析:
pH

PaCO
2

PaO
2
?

























HCO
3
_

BE





浅反射











深反射


?
1
、角膜反射;

?
2
、腹壁反射;

?
3
、提睾反射;

?
4
、跖反射;

?
5
、肛门反射。

病理反射

?
1

Babinski
征(巴彬斯基征)











?
2

Oppenheim
征(奥本海姆征)











?
3

Gordon
征(戈登征)

?
4

Chaddock
征(查多克征)

?
5

Hoffmann
征(霍夫曼征)


?
直腿抬高试验(
Lasegue
征)
(拉赛格征)



谢谢!





12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
)什么是临床诊断学?


2
)诊断学的内容有哪些?


3
)如何学习临床诊断学?


13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7 12:4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9659.html

诊断学规范肺功能检查教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