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心肌梗塞名医方
《心肌梗塞
@
紫竹玄机名医方》
1
.抗心梗合剂
郭士魁
组成
黄芪
党参
黄精
丹参
赤芍
郁金
功用
益气活血。
主治
急性心肌梗塞。症见精神萎弱、头汗、气短懒言
,
心慌
心悸。心前区或胸骨后剧痛或放射到左肩。甚则四肢指
(
趾
)
甲 发青,
即四肢厥逆。
舌质黯紫、
发胀、
有瘀斑,
舌尖稍红,
也有红兼紫黯、白苔或腻苔。同时见唇音紫。脉细弱而数,
或左寸、右尺较弱。
2
.丹 参川芎饮
李玉奇
组成
丹参
20
克
沉香
10
克
虎杖
15
克
王不留行
15
克
路路通
10
克
丝瓜络
15
克
防己
15
克
川芎
15
克
穿山甲
15
克
通草
10
克
制用法
先把药用水浸泡
30
分钟,
再放火上煎
30
分钟,
每
剂煎
2
次,合液约
200
毫升。每日服
1
剂,日服
2
次,每次
100
毫升。
主治
心肌梗塞。症见胸痛剧烈,汗出肢厥。
方解
本方以丹参为主药,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
丹参有扩张心脏冠状动脉,抑 制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降
低血粘度,减慢心律,缩小梗塞范围等作用;
川芎、穿山甲、路路通、王不留行、丝瓜络等品为伍,能增
强活血通络功能;通草、防己除湿;
虎杖解毒止痛;
沉香理气。
全方化瘀通脉。
按语
治疗气血瘀滞型心肌 梗塞
10
余例,效果良好。服用
本方应卧床不动,保持大便通畅。
3
.益心活血方
俞芝江
组成
黄芪
(
黄精
)15
—
30
克
党
(
人
)
参
15
克
麦冬
(
天冬
)15
克
当归
15
克
赤芍
15
克
郁金
15
克
红花
9
—
12
克
桂枝
9
—
12
克
丹参
30
克
川芎
10
克
枳实
10
克
半夏
10
克
用法
每日一剂,水煎服。
功用
补益心气,活血通脉。
主治
冠心病之心肌 梗塞。症见心前区突发持续性剧疼;可
伴发呕吐,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紫绀,血压降低,脉搏细
弱,心音减低、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
方解
心肌梗塞病机为本虚
(
气虚
)
标实
(
血瘀
)
,
治疗中治本应
着眼于“补”,即益气活血;治标应着眼于“通”,即宣痹通阳,
通 补兼施,才能转危为安。
方中用黄芪、黄精、人参、天麦冬等同补气血,增强心脏功
能
;
用丹参、川芎、归、芍等活血通脉,改善全身循环。
相互配合,故能促进全身机能迅速恢复。
加减
阳虚加附、桂;阴虚加玉竹、玄参、生地;
气滞加苏合香、降香;
瘀重加失笑散,鹿甚加延胡、三七、乳香、没药或麝香;
便秘加番泻叶或生大黄;
气阴两虚加生脉散;
心律失常加复脉汤;
痰阻加温胆汤或小陷胸汤
;
阳脱重用独参汤、
参附汤合生脉散。
4
.
加味当归四逆汤
郭
振球
组成
当归
12
克
桂枝
6
克
细辛
2
克
甘草
3
克
木通
10
克
大枣
10
克
延胡索
10
克
没药
6
克
白芍
12
克
用法
桂枝、延胡、没药研细末。其余各药混合水煎,煮沸
后煎
40
分钟,煎两次,分< br>2
—
3
次,将前三药之细末,和汤
吞服。日服
1
剂。
功用
宣痹通阳,活血祛瘀
。
主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塞,证 属寒凝心脉,表现
为卒然心痛如绞、形寒、手足厥冷、气短心悸、或出冷汗、
脉细而紧、舌苔白 薄者。
方解
《石室秘录·偏治法》谓心痛,乃“包 络为心之膜,以
障心宫,
邪犯包络则心必捅”。
寒凝心脉,
包络营血运行失常 ,
发为本证。
方以桂枝、细辛温散寒邪,通阳止痛;
当归、芍药养血活血
;
芍药与甘、枣相配,能缓急止痛;
木通入经通络
;
加延胡索活血、利气、止痛
.
《雷公炮炙论》渭其“治心痛欲死”,没药散血祛瘀而定痛。
由于本方所主之证是平 素血虚而受寒邪,气血被寒邪所遏,
运行不能通畅,
5
.芪桂生脉散
姚正平
组成
黄芪
30
克
桂枝
9
克
五味子
9
克
白参
9
克
麦冬
15
克
制用法
煎汤代茶,频频喂饮。
功用
通心阳,护心阴,固元气。
主治
心肌梗塞。症见胸前区绞窄样疼痛,向左肩臂放射,
或突然 半昏迷,
血压不稳,
潮式呼吸,
口秽便结,
苔黄厚腻.
脉
细 无力。
6
.活血化瘀汤
潘澄濂
组成
孩儿参
18
—
30
克
麦冬
9
克
丹皮
9
克
五味子
9
克
银花
18
克
丹参
15
克
蒲黄
15
克
五灵脂
15
克
白薇
12
克
赤芍
12
克
苏合香丸
1-2
粒。
功用
活血化瘀,益气养血。
主治
心肌梗塞,属 血瘀化热、伤阴耗气证:本证多于心阳
衰竭证经过抢救后转化而来,出现烦躁,发热,心胸痹闷不
舒,舌干少律,质紫,脉象弦细或细数。
功用
温阳救逆,益气活血。
主治
心肌梗塞,瘀 凝络塞、心阳衰竭证:症见心痛持续在
数小时至一、二日许,面唇苍白,四肢厥冷,自汗,胸痞,
气急,泛呕,腹胀,舌质青紫、苔白腻,脉象沉细。
(
血压可
正常或降低
)
加减
如舌苔薄,质红而干者,去桂枝,加生地、石斛、麦冬;
呕吐带血,或大便挟血者.
去桃仁、
红花、
加三七、
失笑散;
精神紧张,恐惧不安者,加琥珀、朱茯苓。
7
.宁心汤
孟百三
组成
孩儿参
9
克
丹参
9
克
当归
6
克
川芎
3
克
赤芍
9
克
白芍
9
克
生地
9
克
桃仁
9
克
红花
5
克
茯苓
9
克
广木香
5
克
陈皮
3
克
甘草
3
克
制法
上药
1
剂做成宁心汤冲剂
2
包。
功用
行气活血,化瘀疲止痛,益气养阴。
主治
冠心病,症见胸痛
(
心绞痛
)
偏向左侧,痛 引肩背,痛如
刀绞针刺或如紧束样痛,或如物压痛,伴胸闷心悸气急。
方解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多属气阴两虚,心脉瘀阻。根据祖
国医学“急 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在急性心绞痛发
作时,可用芳香理气、宣痹通阳之药,如冠心苏合丸、 苏合
香丸之类解痉止痛,舒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脏血供,但多用
则耗气伤阴,整体疗效欠佳,作 用亦不持久。宁心汤功能益
气养阴,活血化瘀。
益气养阴有:孩儿参、生地、白芍;
活血化瘀有:丹参、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
配以广木香、陈皮、茯苓、甘草以调畅气机。
全方既有培元固本之功,< br>又无耗气伤阴之弊,
虽无特殊药物,
但因配伍得当,较单纯活血化瘀或芳香止痛药物为优 。
加减
兼有面色苍白,肢冷畏寒,自汗乏力,大便 溏薄,苔白腻,
舌质淡,
脉沉缓,
时有结代或涩脉.
属阳虚,
加桂枝
4.5
克;
见浮肿加熟附片
4.5
克;
若兼有胸部烧灼感,
头晕盗汗,
夜寐欠安,
口干,
舌红少苔,
脉细带数,或见代脉,属阴虚,加 元参
9
克,麦冬
9
克;
若兼有头晕目眩、手麻 、肢酸乏力,夜寐多梦,大便溏薄,
舌苔白腻,脉濡缓,偶有结代,属痰湿,去生地、当归、川
芎,加苍术、制半夏、焦楂曲、泽泻各
9
克。
疗效
< br>用宁心汤治疗冠心病患者
85
例,其中
81
例有明显心
绞痛, 经治疗
:
显效
(
心绞痛基本消失或每周发作
1
—
2
次,
发作程度轻微,时间短暂
)41
例,占
50.6
%;
改善
(
心绞痛次数减少
1
/
2
左右)37
例,占
45.7
%;
无效
3
例,占
3.7
%;
8
.愈梗通瘀汤
陈可冀
组成
生晒人参
10-15
克
生黄芪
15
克
紫丹参
15
克
全当归
10
克,
玄胡索
10
克
川芎藤
10
克
广藿香
12
克
佩兰
10
克
陈皮
10
克
半夏
10
克
生大黄
6
—
10
克
用法
水煎服,
1
日
l
剂,分
2
—
3
次口服。也可制丸剂供康
复期应用,
1
日
3
次,
1
次口服
3
克。
功用
急性心肌梗塞
(
以下简称心梗
)
急性期及康复期应用,< br>促进愈合,清瘀抗栓,改善心功能,改善生存质量,延长寿
命。
方解
心梗实为心脉痹阻病证,属内科急症。临床常表现为气虚气
滞,血瘀浊阻,或气阴两虚,气滞血瘀浊阻,证情复杂而险
恶。通常应采用标本并治、通补兼施的治法, 据此以选用扶
正益气生肌、行气活血定痛、化瘀抗栓通脉及通腑化浊降逆
的方药。愈梗通瘀汤为 治疗心便之基本方剂,
方中人参、黄芪并用,扶正益气生肌。因心梗时心之气血骤
然受阻,需有效应用益气行气、活血通瘀、抗栓生肌疗法,
人参以用生晒参或红参为好,律液亏 短者可用西洋参。或谓
“人参专于补气而短于疗疾”,我未能苟同。薛立斋云人参为
“气中血药 ”帅气之力既强,血之运行当可改善。党参虽也可
用,但个人经验以为党参平补和缓,似不能与生晒参等 温补
益气之效同日而语。
张洁古标黄芪乃“疮家圣药”,
《名医 别录》亦谓可“逐五脏间
恶血”,
确具补气生肌之功。
现代研究证明本方具有改善心肌
细胞活力,改善心肌微循环,修复损伤心肌,缩小便塞面积
之作用。
本方当归、丹参并用,调气养血活血,使气血各有所归,即
所谓“归所当归”者。当归的有效成分阿 魏酸钠更有改善红细
胞变形性能力及清除超氧自由基的功用。徐灵胎《本经百种
录》
称 当归为“补营之圣药”,
根据“损其心者调其营卫”的理论,
血虚当得补,血滞当能通。丹参补 血之力虽逊于当归,但通
瘀之力强于后者,
前者宜于偏热,
后者宜于偏寒.
而 相配伍,
可得通治。
玄胡、川芎并用,可增强理气定痛、化瘀抗栓通脉之 功。玄
胡苦辛,性温无毒,入肝经,兼入心包、肾、脾、肺四经。
《雷公炮炙论》
有“ 心痛欲死,
速觅玄胡”之论,
李时珍也有“妙
不可言”之喻。
川芎为气中血药 ,
理气定痛而活血通瘀,
抗血
小板功能亢进尤好,玄胡得此,效用更彰。
心 肌
梗塞时由于气血骤阻,脾失健运、气机不畅,升降失司、湿
浊上泛,苔腻脉滑,纳呆呕恶,大 便干结。
本方大黄之用,可以通瘀、化浊阻而推陈致新。或谓心梗已
有虚 象,不可虚虚
;
临床应用表明,盲瞽不明,则不见秋毫,
张仲景于“五劳虚热赢弱”之 用大黄
(
庶
/
虫
)
虫丸的范例足以佐
证临床经验之 科学合理性,盖胃气和顺则五脏也得以安和。
藿香辛微温无毒,通常认为系清暑药 ,实际上醒脾和胃,辟
恶止吐.四时皆可应用,
《局方发挥》论藿香正气散时就提
出可 治“四时不正之气”。佩兰苦辛温无毒,化湿浊而定痛。
至于方中半夏之用,张仲景早有“呕加半夏”之古典医训;
配以陈皮理气 和中,治疗浊阻尤好,况且《本草纲目》对陈
皮本有可治“途中心痛”之语云。
加减
低血压状态甚而休克阳脱者,可同时服用生脉四逆汤加肉桂;
舌红口干五 心烦热者,可加石斛
30
克、玄参
15
克、麦冬
12
克、沙 参
10
克、生地
10
克;
汗出较多者可加山萸 肉
12
克、五味子
10
克,黄芪加至
30
克;
七情不畅、
胸闷胁胀者,
可以四逆散、
柴胡疏肝散进退应用;
心痛剧时,可噙服苏合香丸,或于方中加细辛
3
—
6
克、 三
七粉
3
克冲服;
大便不畅或干结者,可加桃仁泥10
克、大麻仁
10
克,已通
畅者,可改用番泻叶
10
克泡当茶饮;
舌暗瘀血重者,可加莪术
10
克、三棱
1 0
克、水蛭
12
克、
赤芍
12
克:
脉结代者,可与复脉汤或保元汤进退;
心功能不全者,可温阳利水,加北五加皮
3
—
6
克;
卧不安者,可加枣仁
30
克、夜交藤
30
克
.9
.梗塞合剂
郭
士魁
组成
生黄芪
党参
黄精
丹参
赤芍
郁金
陈皮
制用法
水煎成浓缩煎剂,每次
25
毫升,每日
2
次。
功用
益气活血。
主治
真心痛,相当于心肌梗塞。
10
.促愈合合剂
郭士魁
组成
生黄芪
当归
丹参
桂枝
陈皮
制用法
水煎成浓缩煎剂,每次
25
毫升,每日
2
功用
益气活血。
主治
真心痛,相当现代临床的心肌梗塞。
11
.通痹消胀汤
沈祖法
组成
厚朴
15
克
枳壳
10
克
槟榔
15
克
莱菔子
30
克
大腹皮
15
克
大黄
(
后下
)10
克
半夏
10
克
木通
10
克
瓜蒌皮
15
克
桃仁
10
克
薤白
10
克
全当归
10
克
用法
服药 时间为出现腹胀后
0.5
一
1.5
小时。必要时隔
0.5
—
2
小时再服
l
剂,兼服冠心苏合丸
1
粒。
功用
通痹消胀,调理气机。
主治
心肌梗塞并发腹胀。
方解
本方由明·秦景明之家秘消胀散合瓜萎薤白半夏汤加减而成。
方中瓜蒌皮、薤白、半夏通阳宣痹
;
大黄、厚朴、枳实、槟榔、莱菔子、大腹皮理气消胀
;
佐以桃仁、全当归活血通腑
;
木通利尿
.
全方调理气机,开上导下.标本兼顾。
加减
饱餐后发病者加六曲、山楂、麦芽;
呃逆、恶心呕吐加生赭石、沉香、降香;
习惯性便秘加芒硝
(
冲服
)10
克。
疗效
用本方治疗
9
例心肌梗塞并腹胀,服药后全部病例 自
觉症状及外观腹部隆起均消失,肠鸣音恢复,二便畅。服药
过程中未发现有剧烈的腹泻现象, 一旦矢气频频,腹胀即渐
消失,恶心和呃逆停止,胸闷气促随之改善,最后小便通
畅
. 12
.救心厥汤
曾学文
组成
人参
15
克
黄芪
50
克
玉竹
12
克
龙骨
(
先煎
)30
克
牡蛎
(
先煎
)30
克
肉桂
10
克
制附片
(
先煎
)15
克
干姜
10
克
当归
15
克
熟地
20
克
山萸肉
12
克
用法
上药浓煎,频服或鼻饲。
功用
益气固脱,回阳救逆。
主治
急性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
13
.双参附子汤
于幼
梅
组成
人参
10
—
15
克
丹参
30
克
制附子片
15
克
制用法
人参、附子先煎
30
分钟后加入丹参 同煎,频服,
每日
1
—
2
剂。
功用
益气回阳,活血复脉。
主治
真心痛并发厥脱
(
指急性心 肌梗塞合并心源性休
克
)
。
《心绞痛名医方》
(
冠心病预防与治疗
)1
.通阳化瘀汤
马
援
组成
瓜萎
30
克
高丽参
6
克
薤白
9
克
半夏
9
克
当归
9
克
赤芍
9
克
桔梗
9
克
川芎
9
克
红花
9
克
枳壳
9
克
桃仁
9
克
丹参
12
克
补骨脂
10
克
功用
益气活血化瘀。
主治
冠心病心绞痛。
2
.宣痹止痛散
乔保钧
组成
红参
50
克
丹参
100
克
川芎
100
克
田三七
100
克
郁金
100
克
沉香
50
克
麻黄
30
克
附子
50
克
细辛
30
克
元胡
100
克
炙甘草
100
充
冰片
30
克
制用法
将前
11
味烘干。共为细末,再加入 冰片,研匀,
装瓶,
封严备用。
早晚饭前各服
1
次,
温开水 送服。
每次
1
—
3
匙。
主治
心绞痛。
方解
本方秉承先父作 令公治“胸痹”重视益气,强调活血,
善用芳香之经验,参祟《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方义,突出“温化”、“宣通”之特点,融活血化瘀,芳香温通于一炉,
具益气顾本,缓急止痛之功。
方中人参、炙甘草益气强心,扶正顾本;
丹参、川芎、三七、元胡活血行气,化痰止痛;
郁金、沉香、冰片芳化痰浊,理气止痛;
更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者,其麻黄温阳宣肺,以利气机,以调
血脉;
细辛通少阴之阳,化寒凝以止痛;
附子温命门之火,以消阴翳。
三药协同,力主温阳,与活血化瘀、芳化痰浊诸药并用,共
奏芳香温通、
化 瘀止痛之效。
与该病“气滞血瘀”、
“痰浊凝滞”、
“心阳痹阻”、
“不远则 痈”的发病机理相符合,
故疗效确切。
所
以用散剂者,
取其立可冲服,
获效神速。
3
.
定蒲保心散
马
明非
组成
元胡
50
克
三七
30
克。
制用法
上 药共为细末,瓶装备用。每服
6
克,每口
2
—
3
次,黄酒为 引。
功用
理气,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心绞痛。
4
.冠心康
李玉光
组成
瓜蒌
30
克
薤白
10
克
木香
10
克
郁金
10
克
川芎
20
克
赤芍
15
克
丹参
30
克
当归
5
克
红花
15
克
制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活血化瘀,宽胸通痹。
主治
冠心病心绞痛。
5
.养心汤
李玉光
组成
当归
15
克
茯神
15
克
丹参
15
克
红花
10
克
鸡血藤
15
克
人参
5
克
附子
5
克
桂枝
10
克
功用
养血安神,化瘀通络。
主治
冠心病心绞痛。
6
.冠心宁
李秀廷
组成
三七
1
克
川芎
1
克
赤参
1
克
瓜蒌
1.5
克
制用法
上 药熬成膏加糖雾化制成干糖浆备用。每次
7
克,
日
2
次口服。
功用
活血补气,化瘀止痛。
主治
冠心病心绞痛。
方解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范畴,乃由正气虚,则气不帅血,
或寒症,或顽痰,或为七 情所伤致气机不利造成气血在心脉
内瘀滞所致。不通则痛,
用赤参补气
;
三七活血止痛
;
并用瓜蒌、川芎活血行气,扩张血管,使之脉道通达。
疗效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20
例,
按
1977
年中西医 结合冠心
病心绞痛疗效标准为观察指标,并做了部分无创伤性的心指
数测定作疗效评定。
显效者
13
例,改善者
6
例,尤以血瘀型者为佳,仅 有
1
例
由于同时伴有心肌梗死,室壁瘤疗效不满意外,疗效优于消
心痛组。< br>
心电图改善:冠心宁在
1
周内有改善者
2
例,< br>1
个月内有改
善者
16
例,无改善者
2
例;部分病例 做了心指数测定,冠
心宁为
3.31
士
0.68
,与消心痛组有显著 差异,有增加心脏
的每搏输出量和心排血量的作用。
7
.冠心通用方具
陈耀
堂
组成
全瓜萎
15
克
薤白头
9
克
枳实
9
克
桂枝
9
克
半夏
9
克
桔梗
4.5
克
附片
1.5
—
30
克
丹参
30
克
功用
温通心阳,宣痹通络。
主治
冠心病心绞痛。
方解
心绞痛多发生在胸前 部,
胸部乃阳气升发之处,
若心阳不振,
浊阴凝聚于胸,以致血行不畅,心血痹阻,不 通则痛,治宜
温通心阳,
宣痹通络
.
本方系根据瓜蒌薤白半夏汤及枳实薤白< br>桂枝汤加减而成,
方中附子为必用药,但需根据病情,灵活掌握用药剂量。 一
般无明显阳虚肢冷者,附子用
3
克左右,以温通血脉,即使
有肝阳上亢者, 亦用少量以助它药之力,并加生地
15
克,
生石决明
30
克以监制之 ,但桂枝可去;有阳虚者则附子用
量加重,尤对脉迟肢冷者
(
相当于今之病态窦房结综 合征
)
则
用量更大,常用
15
克以上,但需先煎
1
小时以减其毒性反
应。
加减
肥人多痰湿,心绞痛病人多肥胖,故方中也常加川贝、胆星
以化痰;
有血瘀见症,如舌质青紫、脉涩者,则加重活血化瘀之品,
常用失笑散
(15
克包 煎
)
、桃仁、红花之类。
8
.益气通阳宣
痹方
俞芝江
组成
黄芪
15
—
30
克
丹参
15
—
30
川芎
6
—
9
克
赤芍
12
—
15
克
当归
10
—
15
克
红花
9
—
12
克
延胡
10
—
15
克
桂枝
6
—
12
克
郁金
12
—
15
克
用法
每日一剂,水煎服。或磨粉制片,每次
6
一
12
克,一日
3
—
4
次。
功用
益气活血,宣痹通阳。
主治
冠心病中之心 绞痛。症见胸闷,头昏,心悸,气短;
典型心绞痛为心前区或胸骨后阵发性绞痛或钝痛,有压迫感
或窒息感,痛可向左肩左手等处放射.痛的时间很短
(30
秒
至
30
分
)
,严重者面色苍白,大量出汗,肢体发麻。但亦有
不典型和变异型的发作。舌紫 暗有瘀斑,脉弦涩。
方解
由于心绞痈的病机是气虚血瘀,故治法宜用益气活血,宣痹
通阳。
方中芎、芍、归、红花、丹参活血化瘀,
桂枝通阳宣痹,
延胡活血止痛,
黄芪益气。
冠 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治本应着眼于“补”,即益气活血;治
标应着眼于“通”,即宣痹通阳,通补兼施, 才能转危为安。
按: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心绞痛时尚宜根据病情与辛香行气、扶阳、
养阴、
化痰、
祛湿等法配合应用,
可以提高疗效。
9.
真
心痛方
尚炽昌
组成
丹参
30
克
川芎
15
克
红花
15
克
黄芪
30
克
全栝蒌
15
克
薤白
12
克
元胡
10
克
香附
10
克
冰片
1.5
克
制用法
前
8
味共研细面.加冰片混匀,贮瓶井备用,每次
3
—
5
克, 白酒研服。
功用
扶正固本,活血化瘀,宣阳通痹,芳香开窍。
主治
冠心病心绞痛症,症见发作性胸闷、胸痛,一般在夜
间、饱食或过度劳累也易发作。
方解
丹参、川芎、红花活血化瘀,痰去则络通,通则不痛,此
3
味有扩冠作用,可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周围的微循环,减
轻心肌缺血程度,功效近 于硝酸甘油。然瘀阻必有秽浊留于
心胸
;
方取全瓜萎,味甘气寒,以清润为功,可化瘀而通胸膈之解
痹阻
;
薤白辛苦而温,善通胸中之阳、涤痰浊,调气机而治胸痹,
二药相伍,实仲景宣痹通阳之意,实验证明 可提高心肌耐缺
氧能力。痰滞血凝必先理气,以气为先导,气顺则血行,一
身津液随之而顺;
此所以用香附,取气病之总司,其气芳香,行气以助活血,
芳香开闭化浊
;
用黄芪补气,以助推动
;
元胡行气血以止痛,为绞痛而设
;
冰片气味雄烈,意在速效。
全方理气、化瘀、宣痹、开窍、补气诸药于一方,尤借白酒
以助药力。
按
本方用于冠心病心肌梗塞及心绞痛,通阳活血止痛之功
效快捷 ,然属急则治标之法。冠心病本虚标实者多,临床上
可在扶正固本基础上,酌用此方。若无正虚
,
可径用此方。若
用汤剂,则可视气血痰滞情况,随
机化裁。
10
.益气活血汤
赵冠英
组成
党参
(
人参
)15
克
麦冬
12
克
五味子
8
克
瓜蒌皮
15
克
桂枝
8
克
丹参
15
克
川芎
15
克
赤芍
15
克
莪术
15
克
红花
10
克
功用
温阳益气,活血通脉。
主治
胸痹心痛
(
冠心病心绞痛
)
。
方解
中医认为,心脏的生理和病理的特性是:“心居胸中,主动,
为阳中之少阳,主血脉”,
血能在脉络中用而复始,
主要靠心
的推动,
而心 跳动的强弱又取决于心气的强弱,
即“气为血帅,
气行血行,气滞血瘀”之理。根据此理,对“ 胸痹心瘸、真心
痛”(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血管病
)
的治疗,在辩证论
治的原则指导下,应用温阳益气,活血化瘀之法,往往能扭
转病机,收回春之效。胸痹心痛主要病因为 胸阳不振,气滞
血瘀和心脉失畅所致
.
方中用生脉散来益气强心,
配伍温通胸阳的瓜蒌皮、桂枝,加强温阳益气,强心助阳之
力;
丹参、红花、赤芍活血化瘀、
川芎、莪术行气活血;几昧活血药相伍,加强了活血化瘀之
效。
诸药相合,使血得气帅,气得血助,药证相符.故经临床多
年运用,疗效显著。
加减
心气虚衰,心功能不全者,加温阳强心的制附片、黄芪、刺
五加、万年青,去瓜萎皮;
心阳不足,
心动过缓者,
加强心助阳的制附片、
麻黄、
细 辛、
鹿角片;
心气不匀,心律不齐者,加强心调心律的苦参、万年青、当
归、珍珠母;
心肾两虚者,加补肾助阳的仙灵脾、仙茅、巴戟天、杜仲;
血瘀阳冗,血压偏高者,加化瘀降压的天麻、柔寄生、野菊
花、葛根、益母草;
气滞血瘀,心绞痛频作者,加活血止痛的玄胡、罂粟壳、乳
香、没药;
血瘀痰盛,
血脂偏高者,
加健脾降脂的决明子、
荷叶、
山 楂、
苦丁香、三七;
血瘀脉涩,
血粘稠度高者,
加活血 抗凝的水蛭、
虻虫、
海藻。
11
.除痰化瘀汤
袁宝庭
组成
制半夏
9
克
麦冬
9
克
五味子
9
克
炒枳实
15
克
丹参
15
克
北沙参
15
克
云茯苓
30
克
大川芎
12
克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6 16:2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9316.html
-
上一篇:突发事件自救互救题库答案(一节10题全)
下一篇:急性心肌梗塞 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