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营养保健和合理的膳食”家长分层指导活动
活动名称:讲座《幼儿营养保健和合理膳食》
设计意图:
幼儿营 养保健和合理膳食至关重要,不仅能确保幼儿良好的营养,关系到幼
儿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幼儿的心理 健康。
然而,现在的家长虽然学历都比较高,但由于平时工作比较忙,大多孩子都
是 由老人带的,
我们在平时沟通中发现家长日常膳食科学管理的意识还比较薄弱,
幼儿营养保健和 合理膳食的方法策略还比较单一,为此,进行本次《幼儿营养保
健和合理膳食》专题讲座,旨在通过专业 的解读,提高家长科学管理幼儿膳食的
意识和能力。
指导目标:
1
.
帮助家长了解幼儿营养保健和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增强日常膳食科学管理
的意识。
2
.
丰富家长幼儿营养保健和合理膳食方法策略,
促进幼 儿合理饮食与健康成
长。
指导对象:
中班家长
活动过程:
讲座
《幼儿营养保健和合理膳食》
(一)平衡膳食的重要性
●
满足热能和营养素需求
●
促进生长发育
●
提高免疫功能
●
预防营养性疾病,如贫血
●
预防肥胖或营养不良的发生
●
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唯一来源
(二)组织好家庭平衡膳食的关键是什么
●
调整好家庭膳食的食 物结构:
膳食结构是指膳食中各类食物的数量及其
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由于影响膳食结构的这 些因素是在逐渐变化的,所
以膳食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
人们可以通过均衡调节各类食物所占的 比重,
充分利用食品中的各种营养,达到膳食平衡,促使其向更利于健康的方向
“幼儿营养保健 和合理的膳食”家长分层指导活动
发展。
●
应用四把尺子
1
.第一把尺:如何落实食物多样化原则
※
把多样化仅仅理解为摄入食品种类要多是不全面的。
※
落实食物多样化原则要三管齐下。
§
家长要有食品分组的知识:
食品可分成以下
6
个组:
1
)粮食组
:
包括谷物类、除大豆外的干豆类如赤豆、绿豆、芸豆、白扁豆 以
及薯类等,以及谷类制品。要避免单纯吃细粮,要扩大粮食品种包括粗粮、杂粮、
全麦制品等 。
2
)蔬菜组:可分为绿色深绿色、与橙黄色两类,深色蔬菜营养较为丰
富。
3
)水果组:各种鲜果可提供丰富的维生素
C
及膳食纤维,尤其是果胶
可促进 肠道蠕动,利于消化。
4
)动物性食品组:
包括畜肉、禽、鱼、 蛋、虾、动物内脏及海产品。要
避免老是吃少数几样荤菜如虾、蟹之类。
5
)
奶及奶制品、
豆奶及大豆制品组:
包括新鲜牛羊奶、
酸奶、奶酪、
奶粉、豆奶及豆制品。
上述五组食品又可称之为营养 性食品组或保护性食品组。
落实食物多
样化原则的关键在于要从各营养性食品组中挑选多样化的 食品。
6)
油脂和糖组:又称之为高能量食品组。包括动植物油脂,各种 食用
糖、盐和酒类。主要提供能量,摄入过多会引起肥胖,也是某些慢性病的危险因
素,应采取 适量原则。
§
家长要掌握每日食物的构成与总数。
1
)儿童每日菜谱的平衡膳食结构应包括五组营养性食品组食物,缺一不可。
2
)食物多样化的落实,
关键在于要从每一营养食品组内挑选多样化食品,
而
不是简单地理解为只要食物品种多就可以。
在每一食品组内不仅品种要经常翻新,
而且数目也要丰富。
3
)一般每日摄入食物品种的总数宜保持在
1 5~20
种,要提倡吃得杂一些,广
一些。菜肴要避免品种单一。
“幼儿营养保健和合理的膳食”家长分层指导活动
§
家长要让幼儿摄入富含特殊营养成份的食品
每周要安排
1~2
次, 摄入一些富含特殊营养成份的食品,例如肝脏、海带或
紫菜。也可以安排摄入一些硬果类如核桃、瓜子类 、长生果等食品,这些食物含
有丰富的铁、碘、锌、维生素
A
、
B1
、
B2
、
B12
、以及必需脂肪酸等。
§
家长落实多样化要提高做多样化菜肴的能力
举例:三色鱼丸制作方法
2
.第二把尺:如何落实食物均衡性原则
所谓均衡性原则就是要按比例吃,同时还要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
如果荤菜量过高, 就破坏了动物性食品组与其它组之间的平衡。蛋白质摄入
量过多不仅造成浪费,而且易致酸性体质。同样 ,粮食蔬菜等组食物摄入过高或
过低,都会破坏各组间平衡,身体得不到平衡营养,健康就无保障。
合理搭配还可提高食物蛋白质生物价值
(
豆米面、豆米粉
)
。
※
影响按比例吃的问题所在:
§
存在严重的挑食偏食
§
缺乏对策
※
家庭膳食行为的管理策略与方法
1
)表扬与鼓励
2
)交流
3
)一定要提要求
4
)家庭一致的方针
5
)以身作则
※
孩子喜欢的味道
§
糖醋味
§
红烧味
§
茄汁味
※
影响钙铁锌吸收的因素
1
)三种蔬菜:菠菜、空心菜、米苋。
2
)饮料
3
)维生素
C
※
矫正对策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6 16:2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9308.html
-
上一篇:老年病科门诊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诊治现况
下一篇:如何判断前列腺增大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