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小儿推拿疗法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26 11:54

-

2021年2月26日发(作者:体臭怎么治)






简单实用安全有效预防保健治疗



绿




------
谨以此书献给所有的儿童
(和
父母 )

希望他们健康
(快乐)
的成



你还在为你的孩子感冒发烧而不知所措烦恼吗?

你还在为你的孩子送到医院治疗后留有后遗症担心吗?

你还在为你的孩子不吃饭而发愁吗?

你还在为你的孩子发育不良而失眠吗?

你还在为你的孩子性格古怪而不开心吗?

让你的孩子不受抗生素、

药物的影响
,
健康的成长

…………………

现在一切有了答案,

你的孩子你做主,

你就是他的医生,

你可以让他成为一个健康优秀的人


谨以此书献给所有的儿童(和父母)
,希望他们
健康(快乐)的成长


民间自由人出版社出版

2008

8

1


1



小儿推拿疗法


小儿推 拿疗法,
亦称
“小儿按摩术”

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
专门用于防治小儿疾病的自成体系的推拿治疗方法。


推拿治疗小儿疾 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如
1973
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
的医学帛书
《五十 二病方》
中就记载了古代以勺匙边摩拭病变部位治疗小儿抽搐
的推拿治法。


晋唐时期,
许多医学名著中也有一些小儿推拿治法的记载,

《肘后备急方》介绍了“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的捏脊法,
《千金
要方》载述 了以膏摩小儿囟门、手足心防治疾病的膏摩方药及操作方法,
《外台
秘要》也记有摩头按脊治疗 小儿夜啼、咳嗽、盗汗等治疗经验。


金元时代,张子和《儒门事亲》载 有“揉脾”一法,用以治疗小儿身瘦肌
热等证。至明代以降,随着儿科推拿经验的积累,在理论及治疗手 法、腧穴应用
等方面逐渐形成专科特色,发展成为一门有独特体系的治疗方法。


由于小儿推拿疗法具有方便易行,
疗效显著等特点,
而且不受设备、
医疗条件 的限制,
患儿又可免除打针服药之痛苦,
因此深受患儿及其家属的欢迎,
成为中医儿科 治疗的一个颇具特色的常规疗法。


「操作方法」

1.
开天门:
医者用两手大拇指指腹自眉心交互推至前发际,

24
次,

作为每次推拿的第一个步骤。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可以治疗感冒、发
热、头痛、惊风、神疲乏力等症。

2.
推坎宫:用两手大拇指指腹 沿眉毛上缘向两侧分推至眉梢,一般分推
24
次,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二个步骤。有发汗解表、 开窍醒神等作用。可治疗
感冒、发热、头痛、目赤痛等症。

3.
运太阳:
用两手大拇指指腹分别按在两侧颞部太阳穴上,
作轻柔缓慢的
环形移动,向 眼方向运为补,向耳方向运为泻。—般运
24
次,每运
3
次后轻轻
按 一下,常用作每次推拿治疗的第三个步骤。有发汗、止汗、明目醒神等作用。

4.
掐总筋:用大拇指轻轻按掐腕横纹中点,另一手握住患儿手指轻轻摇
其腕关节,常用作每 次推拿的第四个步骤。有清心火、止惊搐、畅四肢等作用,
也可用于口舌生疮、潮热、感冒鼻塞、四肢抽 掣等症。

5.
分推大横纹:
用大拇指指腹自总筋向两侧分推,
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五
个步骤。有调和气血、止泻痢、除寒热、去腹胀、通二便等作用。可治疗 惊风、
痫症、昏迷、抽搐、泄泻、痢疾、黄疸、咳嗽、痰喘等症。

6.
拿肩井:一手捏拿小儿的肩井穴,另一手握住小儿食指和无名指,将
上肢伸摇数次。
不 论何种病症进行推拿治疗,
都以本法作为结束手法,
所以又名
“总收法”
(收 诊法)
。拿肩井有畅通一身气血等作用。

7.
推五经:五经 指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五个穴位,分别位于
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远端指节的指腹 上,在这些穴位上运用推法治
疗,可以调整各脏功能,并治疗相关的疾病。诸如:



1
)消化不良、呕吐、腹泻、食谷不化、痢疾、便秘、疳积等多属脾经
病变 ,治疗时推脾经,以旋推为补,直推为泻,一般多采用补法。



2
)惊风、抽搐、烦躁、气逆、胁痛、目赤等多属肝经病变,治疗时推
肝经,以旋推为补,直 推为泻(清)
。一般说来,肝经宜清不宜补;如需用补法

2

时,应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法代替。



3
)心悸、怔仲、贫血、高热神昏、弄舌、小便赤涩、口舌生疮等多属
心经病变,治疗时推心经,以旋推为 补,直推或掐之为泻(清)
。一般说来,心
经宜清不宜补,
补之恐动心火;
如 需用补法时,
可补后加清,
或以补脾经法代替。


(< br>4
)咳嗽、气喘、痰鸣、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等多属肺经病变,治疗时
推肺经,以旋推宜 补,直推为泻。



5
)遗尿、尿频、骨蒸盗汗、虚喘 、小便不利、下肢痿软等多属肾经病
变,治疗时推肾经,以旋推为补,直推为泻(清)
,肾经宜 多补少清。

8.
推大肠:从食指端桡侧,沿食指桡侧缘推至虎口,可清 实热、止泄泻,
常用以治疗腹泻、消化不良等症。

9.
推小肠 :小肠穴在小指尺侧缘,主治小便短赤、遗尿、高热不退等症。
从指端推向指根为补,从指根推向指端为 泻。

10.
运内八卦:内八卦为小儿推拿特定穴位名称,是环绕掌心周 围
8
个穴
位的总称。近第三掌骨小头处为离,按顺时针方向排列依次为坤、兑、乾、坎 、
艮、震、巽、离各穴,坎与离相对,震与兑相对,乾与巽相对,坤与艮相对。震
为东方,属肝 木;兑为西方,属肺金;坎为北方,属肾水;离为南方,属心火。
临床上,
不论患者是男是女,
大多数医师取患者左手八卦穴进行推拿。
推拿八卦
穴常用运法,称之为“运八封”。运八卦时,将患者的左掌心向上,医者以左手
食指、
中指、
无名指和小指托住患 者的左手背,
以大指桡侧面作为接触面进行运
法;
也可用一手托持患者的左手,
另一手以食指或中指指端作为接触面推运。

运至离宫时,要轻轻带过,或以大指掩盖于离宫 上,使“运内八卦”时,医者推
运之指不接触离宫。因为离宫属心火,推运离宫,恐动心火。

11.
揉板门:按揉手掌大鱼际部,可健脾化滞,主治呕吐、腹泻、气促、
气攻等症。

12.
推三关:
三关穴在前臂屈侧面的桡侧缘。
自腕推至肘有 补气发表、

风散寒等作用。主治伤风感冒、发热恶寒等症。

13.
推六腑:
六腑穴在前臂伸侧面尺侧缘,
自肘推至腕有清热止汗等作用。
主治高热、昏迷、抽搐等症。

14.
推天河水:推前臂屈侧面中线,有 退热、清心、除烦作用,主治诸热
惊风、口渴咽干、夜啼、口舌生疮等症。

15.
掐十王:掐十指指尖,有开窍醒神作用,主治昏厥、惊风等症。

16.
运耳后高骨:耳后高骨指颞骨乳突部,运之可祛风安神。

17.
弹山根:用食指弹击鼻根部,至皮肤发红为度。有镇惊开窍作用,主
治惊风、鼻塞流涕、晕厥等 症。

18.
推膻中:膻中穴在前胸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先揉膻中,再 由上向下
推和向两侧分推。有止咳平喘、顺气降逆等作用。主治咳嗽、哮喘、呕吐、胸闷
等症。

19.
分推腹阴阳:自胸骨下端起,沿肋弓下缘分别推向两胁。主治胸 闷腹
胀、消化不良和发热等症。

20.
摩腹:用于掌部在腹部 作圆周状摩动,着重于中脘、脐中、关元等穴。
常用以治疗腹痛、腹胀、腹泻、食积、便秘、小便不通、 遗尿等症。

21.
拿肚角:拿脐下两旁。有行气止泻作用。用以治疗腹痛、腹泻、腹胀
等症。

22.
按利尿穴:利尿穴在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间连线的
1

2
折点处。

3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6 11:5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8959.html

小儿推拿疗法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