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
拿
手
法
重
点
整
理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
【
IMB 5AB- IMBK 08- IMB 2C
】
《
推
拿
手
法
学
》
复
习
题
一.单选题
1.
首次详细记载了手法抢救自缢死的书籍是(《金匮要略》
)。
2.
“小儿虽无病,早起常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翳风寒”见于(
《千金方》
)。
3.
颞下颌关节脱臼的口内复位法最早记载于(
《说文解字》
)。
4.
《灵枢·官能》记载按摩人员选材与考核的方法是(
< br>“爪苦手毒,为事善伤者,可使
按积抑敝……手毒者,可使试按龟,置龟于器下而按其上,五十日 而死矣;手甘者,
复生如故也。”
)。
5.
按摩导引发源于我国的(
中原(今河南一带)
)地区。
6.
拈脊骨皮法相当于现在的(
捏脊法
)。
7.
最早在中国最高医学教育机构太医着设有按摩博士的朝代是(
隋代
)。
8.
“按导”一词为(
张从正
)首先提出的。
9.
蝴蝶双飞是指双手同时操作(
一指禅(偏锋)推法
)。
10.
小儿推拿体系建立的标志是(
《小儿按摩经》的问世和一批小儿推拿专着的诞
生
)。
11.
一指禅推法的主要操作特点是(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深
浅适度
)。
12.
掐法主要用于(
急救(全身各部腧穴)
)。
13.
丁氏滚法操作时肘关节屈曲的,约呈(
130
°
~150
°
)左右。
14.
摩法与揉法的主要区别是(
)。
15.
下列手法中产热最高的是(
擦法
)。
16.
一指禅偏锋推法以(
头面部
)部位最常见。
17.
小鱼际擦法又称(
侧擦法
)。
18.
分坎宫又称为(
分阴阳
)。
19.
擦法操作之后,一般配合(
润滑介质
)使用。
20.
推拿一词首见于我国的(
《医门秘旨》
)。
21.
缠法的主要功效是(
活血祛瘀、生肌托毒
)。
22.
平推法的操作以掌指着力在一定的治疗部位上作(
直线推动
)。
23.
抖法的要求是(
抖上肢的频率为
2 00~250
次
/
分,抖下肢的频率为
100
次
/
分左
右;频率由快至慢;受术肢体要伸直,自然放松;操作时动作要连续不断;抖上肢的
幅度较 小,应控制在
2~3cm,
都下肢则幅度稍大;术者操作时要保持呼吸自然,不可屏
气 ;在抖上下肢前,可先施以拔伸法和搓法;对患有习惯性肩关节脱位者慎用上肢抖
法
)。
24.
以下哪一种手法是一指禅推法在临床上的操作变化(
跪推法和缠法
)。
25.
下列手法中,刺激最轻的手法是(
)。
26.
鱼际揉法操作时,腕关节要求放松,呈(水平)状。
27.
跪推法是(
一指禅推法
)手法的衍变手法之一。
28.
最适用于四肢小关节的手法是(
一指禅推法
)。
29.
拳背击法不用于(
屈伸动作
)。
30.
“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 方称为手法也。”出自(《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
旨》
)。
3 1.
“一旦临症,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这段有关论述出自
(《医宗金 鉴》)。
32.
在按摩科的人员设置上,唐代比隋代增加了(
针灸科
)。
33.
把按摩归入“汗”,法的医家是(朱丹溪
)。
34.
小儿推拿体系建立的标志是(《小儿按摩经》
)。
35.
拈脊骨皮发相当于现在的(捏脊疗法
)。
36.
滚法的创始人是(
丁季峰
)。
37.
下列关于滚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38.
滚法的操作特色是(
频率为
120~160
次/
分;施术部位吸定于受术者体表,不可
拖动和跳动;操作时动作协调连贯,有节奏感,压 力适中;压力、频率、幅度均匀;
腕关节屈伸幅度较大,屈腕可达
60
°
~8 0
°,伸腕可达
30
°
~40
°;肩部自然放松下
垂,不不 可耸肩;来回滚动都要用力,向外滚动和向内滚动用力大小的比例为
3:1
)。
39.
产热最高的擦法是(
掌擦法
)。
40.
分坎宫又称为(
推坎宫
)
。
41.
摩法在腹部应用的手法作用是(和胃理气、消食导滞,调节肠胃功能;暖宫调
经;涩 精止遗,温肾壮阳)。
42.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拿法正确动作要求的是(
术者用拇指和其余的手 指的螺纹面
相对用力,夹持住肌肉并将其垂直提起,再缓慢放松;腕关节要自然放松,动作灵活
而轻巧;指骨间关节伸直,以加大接触面积,不可屈指,不可用指端和指甲抠掐;提
起之后要有回送动作 ;捏拿和回送动作的操作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提起拿动作
形成节奏性
)。
43.
具有明显遇经止痛作用,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疼痛的手法是(指按法)。
44.
下列摇肩法中的幅度最小的是(托肘摇肩法)。
45.
指按法的功效是(
行气活血、开通闭塞、缓急止痛,适用于各种急慢 性痛)。
46.
最适用于四肢小关节
的手法是(勒法)。
47.
拿肩 井的功效是(通经活络、舒筋解痉、发汗解表、活血止
痛)。
48.
下列各项关于掌心 击法的动作要领中,错误的是(
术者手指自然松开,微
曲,腕关节伸直,以掌心为着 力点,运用前臂的力量有节奏地击打治疗部位,切忌击
打骨骼突起部位)。
49.< br>拳眼击法操作时,要求(术者手握空拳,拇指置于掌心,腕关节放松,以前臂主
动用力,用下泉眼 (小鱼际及屈曲的小指尺侧部)捶打手术部位)。
50.
下列关于指尖击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术者手指略弯曲,五指分开成 爪形,以腕
关节的屈伸发力,五指指端同时叩击受术部位)。
51.
拳背击法不用于(
关节突起部位后脑、肾区部)此题不确定。
52.
下列各部,不能使用摇法 的是(能使用摇法的部位是
:
颈椎、腰椎、肩关节、肘
关节
)。
53.
拔伸法又称为(牵引法)。
54.
捻法要求(频率每分钟
200
次左右;操作时要带动皮下组织一起捻动,不要与皮
肤产 生明显的摩擦感;动作轻巧灵活;捻手指时,可沿手指的纵轴由近端向远端缓慢
移动;多与拔伸手指法相 配合)。
55.
拿法与捏法的区别主要是拿法(捏而提起)。
56.“推拿”一名首见于我国(明代)。
57.
我国最早的推拿专着是(《黄帝岐伯按摩》)。
58.
《灵枢·官能》记载按摩人员选材与考核的方法是(用其所能,量能用人)。
59.
有关小儿推拿的最早记载见于(《补要袖珍小儿方论》)(补:小儿推拿体系建
立的标志是《小儿按摩经》)。
60.
手法抢救自缢死的首次记载见于(《金匮要略》
)。
二.多选题
1.
滚法的功效是: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滑利关节。
(滚法具有舒筋通络、活血祛瘀、滑利关节的功效,及时防治颈椎病、肩关节周围
炎、腰间盘突 出症、各种运动损伤、运动后疲劳、偏瘫、截瘫等疾病的常用手段,也
是保健推拿的重要手法。)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6 11:3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8907.html
-
上一篇:最新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下一篇:从1个月到2岁半的育儿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