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推拿后更痛
因为气血通与不通产生矛盾
,
第二天用放松手法推拿可缓解疼痛
人体慢性劳损是肌体微细损伤长期积累形成的,
病变部位由于瘀血水肿机化 ,
结缔组织
出现肥厚型增生,导致各肌体组织相互粘连,关节伸展功能受限,肌肉、肌腱、韧带 等组织
结构收缩伸展性受到影响;人体神经的传导性受到破坏,血管对人体的供给功能受到阻碍。
病变部位常处于肌体深层组织,常有酸胀疼痛,麻木等症状出现。
慢性劳损形成时间较长,故而较为顽固,在应用推拿治疗时的力度相对于软组织急性损
伤要大得多, 并且手法较为强硬,只有这样才能使力通过皮肤,直达深层病变部位,以至于
解除慢性劳损所形成的组织 机化粘连,
软化痉挛条索,
逐步吸收瘀血水肿和机化结节,
促进
肌体功能恢复 。
运用推拿手法治疗慢性劳损,第一次施治时会对肌体造成一些 新的损伤,其劳损部位会
有瘀血水肿渗出,当日可能出现肿胀,触摸时有疼痛感,
但肌体运动功 能不受影响。待到第
二、三天时其症状会慢慢消失,
此时即可进行第二次推拿,其力度由小到大 ,在接近第一次
力度时结束。之后相隔一至二天再进行第三次推拿,第四次推拿,
力量同样由小 到大,
以能
忍受为度。
通过四次推拿后,一般情况,
劳损组织的茎挛条索会得 到软化,
瘀血水肿被逐渐
吸收,
组织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之后的推拿施治,则根据个体差异确定力度大小,一
般而论,
其施力要比前四次大,
施力直达深层进 行手法治疗,
推拿次数则以组织功能基本恢
复而定。
由于 第一次施治会引起肌体疼痛,但这是一时性的正常反应,病者需要正确对待,不能
因短时间的疼痛而放弃 治疗,
那样会由于新的损伤加上旧伤而导致劳损加重。
而施治者应恰
当掌握力度,针对 个体差异,合理选择手法组合施治,切不可使用猛力,否则会使病者产生
惧痛心理,导致肌体紧张,无法 放松治疗,或者加重损伤,不易恢复。
有些人推拿按摩时为什么痛
痛的发 生与按摩有三种关系:
一是按摩治疗前即有的原发痛,
为疾病或外伤等所致。
二
是按摩过程中产生的痛,
这种痛不是用蛮力刺激病人所致,
而是身体发生病变以后产生了痛< br>反应点,
受外力刺激以后表现出的痛,
称为反应痛。
如果一定的外力不是刺激在 痛反应点上
就不痛,一般称反应痛为压痛,
但有时痛要在旋转或提捏时才明显,故称反应痛为宜 。
痛反
应点只是病理反应点的一部分,
有的反应点上按之舒适,
有的又痛又舒 适,
有的脉搏跳动剧
烈
……
;有的反应点内有病理改变,
医生可通过 触感辨别出来,而病人的感受却不明显,这
些治病时均不容忽略,
都对治病有明显的作用。另一方面痛反应点反应的病理变化甚为广泛,
不仅限于痛症,如失眠、头晕、咳喘、心悸等很多病都 无原发痛存在,而有反应痛。反应痛
得剧烈程度又随病情和体质的差异而差别很大。
原发痛对疾 病的存在有提示作用,
而初学者
治病却主要靠反应痛点。
三是按摩后新增之痛,称为术 后痛。
按摩后原发痛一般都减轻,甚
至消失,
反应痛放手即无。
术后痛多表现 为按摩后新出现一些治疗点上的浅层肌肤痛,
多为
合理损伤所致。
一些病人肌肤板结,
必须松解肌肤使气血畅通,就难免造成一些损伤;
有的
病人病位甚深,要疏通深部气血 ,又难免损伤浅部组织,治疗时就只有两害相较取其轻了。
也有手法失当造成医源性损伤的,
表 现为原病不减或虽减而新增之痛甚剧,
更甚者造成血肿、
骨折甚至死亡,故医生真不可不慎。< br>
另有初学者未练出柔劲,力量的质地生硬,一出手 就给病人一种生硬干辣难受的痛感,
这不能完全算反应痛,
又还容易造成术后痛和皮下出血,< br>这是由于按摩者的动作没有做到松
静自然,使了拙劲;另一方面,力量的产生受意识支配,而功力 更有潜意识参与其中,根据
我观察体会,
性格固执者力多生硬,
性格懦弱者力多松软,
所以要求医生去掉争凶斗狠之意,
以中和之心对人、对病,
浑身自然是一团中和之气, 产生的力才是柔力。中和指人的情绪不
偏执,
喜怒哀乐处理的恰如其分。柔劲给人一种柔和之感 ,而且穿透性强,
抚摸一下力量即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6 11:1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8851.html
-
上一篇:推拿的注意事项
下一篇:推拿学试题(总结全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