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感
冒
疾病概述
:
感冒俗称为伤风
,
是由多种病毒引起上呼吸道的急性炎症。
在一年
四 季均可发病
,
尤以冬、春季多见
.
依照诱发感冒的病原体、传播途径
和症状的不同可分为普通感冒、
流行性感冒
(
流感
)
和上呼吸道感染
(
上
感
)3
类
,
后者包括鼻、咽、支气管和肺部的 感染
,
多由细菌所引起。
自我判断
:
1、
感冒后可能发热或不发热
,
普通感冒症状轻
,
有微热
,
体温在摄
氏
37
~
38
度
;
流感发热较 高
,
可到摄氏
39
~
41
度
,
会出现怕冷 或寒战
;
如合并肺炎可达摄氏
39
度以上
,
一般会持续1
~
2
周
,
小儿及儿童则可
能伴有高烧、呕吐、腹泻等 症状。
2
、流鼻涕
,
嗓子疼
,
打喷嚏
:
感冒常流清鼻涕
,
约半数的病人伴有
咽痛、关节痛、肌肉痛、浑身酸痛、流泪 或乏力。
3
、大约在感冒后
2
~
4
天出现出现咳嗽。
4
、眼结膜充血
:
普通感冒不充血
,
流感者可充血
,< br>并畏惧光线。
5
、如果到医院进行血液化验时
,
可见血细胞 总数仍为正常或偏
低。当并发细菌性感染时
,
则血白细胞会增多。
6
、普通感冒几无并发症
,
流感多会殃及气管、支气管和肺部。
选药指导
:
西药
由于感冒发病急促
,< br>症状复杂多样
,
至今没有一种药物能解决所
有这些问题
,
因此
,
宜根据主要症状选用药。
1
、高热、头痛或关节痛为主
:
常用阿司匹林、拜阿司匹林、阿司
匹林维生素
C
泡腾片、对乙氨基酚
(
扑热息痛、泰诺林、必理通
)
、
贝诺酯片剂或颗粒剂。
2
、鼻塞和鼻黏膜充血
:
选用含有伪麻黄碱的制剂
,
以助于保持 咽
鼓管和窦口通畅
,
缓解鼻塞。在药店可够到的制剂有新康泰克胶囊。
3
、发热、周身酸痛、打喷嚏、流鼻涕
:
选用含有氯苯那敏
(
扑 尔
敏
)
和苯海拉明等制剂
,
如幸福伤风素、
祺尔百服咛片、
日夜百服咛片、
海王银得菲片、服克、快克、康必得、达诺等
;
对伴有咳嗽者 可加服
复方甘草片、喷托维林
(
咳必清
)
片、苯丙哌林
(< br>咳快好
)
等。
4
、鼻塞
:
可同时滴用1%
麻黄素溶液或鼻通、萘甲唑林滴鼻剂、
复方萘甲唑林喷雾、羟甲唑林滴鼻剂、赛洛唑林 滴鼻剂。
中成药
:
传统医学依据感冒的病因分为风寒型、风热型和暑湿型
3
种
,
在
用药上也有区别
:
1
、
风寒型感冒
:
病症的特点是恶寒重
,
发热轻
,
头痛、关节疼痛明
显
,
鼻塞声重
,
流清鼻涕
,
口不渴
,
咳嗽时吐白稀痰
,
咽喉疼痛比较明显
,
或仅见咽痒
,
舌不红
,
苔薄白。国家非处方药目录中的中成药
:
如风寒
感冒冲剂、感冒清热颗粒
(
口服液
)
、参苏丸
(
胶囊、片
)
、午时茶颗
粒
(
茶
)
可以选用。
2、风热型感冒
:
病症以发热重
,
恶寒轻
,
或微恶风,
咽干而疼痛
,
甚至咽喉、扁桃体红肿疼痛
,
鼻塞、流黄鼻涕< br>,
口渴、想喝水
,
咳嗽吐
黏痰
,
舌边尖红
,
苔薄黄为特征。
可选用风热感冒冲剂、
羚翘解毒丸
(
水
丸、
浓缩丸
)
、
羚羊感冒片或板蓝根颗粒
(
片、
糖浆 、
口服液、
胶囊
)
、
桑菊感冒片
(
冲剂、
感冒丸
)
、
银翘 解毒颗粒
(
解毒片、
解毒丸、
冲剂、
胶囊
)
、双黄连口服掖、银柴颗粒、复方四季青片、加味银翘片等口
服。
3
、暑湿型感冒
:
多因受暑湿引起的头晕、烦闷、口渴、呕吐或腹
泻
,
可伴有发热、恶寒、头痛或全身疼痛
,
不思饮食
,
舌苔白腻。可选
用藿香正气水
(
软胶囊、口服液、颗粒、胶囊、合剂、浓缩丸
)
、六
合定中丸、暑热感冒颗粒、十滴水
(
软胶囊
)
、复方香薷水
;
或口服
仁丹
,
外用清凉油、薄荷锭。
明明白白用药
:
1
、
感冒后是否要服用抗生素宜权衡利弊
,
因为引起感冒和流感的
罪魁主要是病毒
,
抗生素对病毒没有杀灭作用
;
同时滥用后会导致人
体的不良作用和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但如果出现并发症
,< br>这多半是
合并了细菌感染
,
这时病情较重
,
可并发化脓性扁桃 体炎、
支气管炎和
肺炎
,
表现为高热不退、
呼吸急促、
咳嗽 和咳痰
,
这时往往要服用抗生
素
(
如氨苄西林、羟苄西林、头孢氨苄 、红霉素、醋酸麦迪霉素、阿
奇霉素等
).
抗生素可以通过杀灭细菌生长而起到抗感染作用。
2
、感冒药不宜长时间服 用
,
一般退热药连续使用不超过
3
天
,
镇
痛药不超 过
5
天。
3
、可辅助补充维生素
C(
或 多种维生素
)
和微量元素
(
如葡萄糖酸
锌
),
以帮 助缓解感冒症状。
4
、感冒期间口服含有伪麻黄碱制剂的老年患者和高血压 、肺气
肿、心脏病、前列腺肥大等患者
,
在使用前应向医师咨询;口服含有
氯 苯那敏、苯海拉明、异丙嗪等制剂者,服用后
4
小时内不宜驾车、
高空作业或操作机械 。
5
、应用抗感冒药或解热药期间,不宜饮酒。
6
、如 果感冒药在连续服用
1
周后症状仍未缓解或消失者,应去
医院向医生咨询,
7
岁以下的儿童如伴有耳朵疼痛,
也要及时去医院。
用药小常识
抗生素过度应用的危害:
目前临床上应用抗生素在国内外都相当普遍 ,在美国每天的
处方中,有
1.5
亿张是抗生素,有关专家认为其中有
50%
是不必
要的,在中国情况也相同。经常未经明确诊断或选择不当就用抗
生素,这样不仅 造成经济浪费,而且还耽误了治疗。常见的伤风
感冒是由于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应用抗生素 治疗不
但无益还会减弱人体天然抵抗力,并可出现不良反应,因为抗生
素的反应比较多,有些还 很严重,如头孢素类、青霉素类的过敏
反应,链霉素、庆大霉素对耳、肾的毒性,红霉素类对肝脏的毒< br>性等,此外,还可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如应用抗生素预防细菌
性感染不当,还可使合并症增多。
二、发
热
疾病概述
:
正常人体的体温为摄氏
37
度左右,昼夜的温差不会超 过
1
度。
体温在性别和年龄上也略有不同,
如女性略高于男性;
新生 儿略高于
儿童;年轻人略高于老年人。人体通过产热和散热机制来保持平衡,
使体温在一日内保 持恒定。
发热是指人体的温度超过正常范围,当口腔温度超过摄氏
37.3
度或直肠温度超过摄氏
37.6
度,
昼夜间波动超过
1
度时即为发热
(发
烧)
,发热分为微热、中等热和高热,体温分别为摄氏
3
7~
38
度、摄
氏
3
8
~
39
、摄氏< br>3
9
~
40
度,当超过摄氏
41
度时为过高热。
发热是人体患病时所要表现的一种症状,
其原因可以是细菌、
病
毒和寄 生虫感染的结果,也可以是组织损伤、炎症、肿瘤和恶性疾病
的继发性后果。有时女性在月经期或排卵气 也会发低热。
自我判断
:
发热的表现是 体温升高,正常体温用腋下表测量为摄氏
36.8
度,
口腔表为摄氏
37.1
度,肛门表为摄氏
37.5
度。但下列问题也请您注
意:
1.
体温发热有几天了?突发热为
0.5
~
1
天 ,持续热为
3
~
6
天。
2.
伴有头痛、咽喉疼痛或咳嗽,可能是伴有感冒。
3.
血液检测白 细胞(血球)高于正常值,可能有细菌感染,白血球
正常或低于正常值,可能有病毒感染。
4.
发热如有间歇期,可能是化脓性感染或得了
疾。
选药指导
:
西药
1
、发热时首选对乙酰氨基酚片(必理 通囊型片、泰诺林控释片、
百服宁、
幸福止痛素)
,
小儿可用乙酰氨基酚滴片
(一滴清、
爱尔星)
、
乙酰氨基酚糖浆剂(安佳热、热必退)或乙酰氨基酚溶 液(儿童百服
宁、泰诺林)
,其解热作用较强,缓和并持久,对胃肠道的刺激小,
正常 剂量下对肝脏无损害,较为安全有效,适宜老年人和儿童服用。
或选用阿司匹林(拜阿司匹林咀嚼片、拜 阿司匹林维
C
泡腾片、巴
米尔片、解热止痛片)
、阿司匹林钙
-脲散剂(素客同)
。
2
、
胃肠有疾患者或对上述药物不适合者 可服布洛芬片
(芬尼康、
芬必得、美林、布洛芬泡腾片)
,儿童可用滴剂(美林)、糖浆剂(易
服芬)
,其退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但较之更持久,对胃肠道的不良
反应轻,是解热药物中对胃肠刺激性最低的一种。对不能进食者,可
以栓剂(服尔栓)替代使用。
3
、对儿童感冒(病毒感染)初期的发热,可选用牛磺酸片或颗
粒剂,为中药牛黄 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清热解毒、镇静和抗炎作用;
儿童高热时可口服阿苯片,
具有解热镇静作用 ,
尤其对高热伴有惊厥
不安的儿童更为适用。
明明白白用药
:
1
、应当指出的是,发热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当体温升高
时,
体内的吞噬细胞活性增强,
抗体的产生增多,
有利于炎症的 修复。
但另一方面,发热会使体力消耗,甚至可引起惊厥。年老和体弱者在
高热骤降时,有可能 引起虚脱或大汗淋漓。故对老年人应适当减量,
并注意给药宜间隔
4
~
6小时,同时要多喝水。
2
、患有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者、哮喘者不宜使用 阿司匹林,为避
免对胃肠道的刺激,解热药宜在餐后服,不宜空腹服用。
3
、对孕妇及哺乳妇女、肝肾功能不全者、血小板减少症者、有
出血倾向者应慎用解热药。对特异体质者在使用后有可能发生皮疹、
血管性水肿、哮喘等反应,应当谨慎 使用,一旦发现宜及时停用,也
不宜再使用其他同类解热药,
因为本类药物中多数之间有交叉的 过敏
反应。
4
、解热药一般限定服用
3
日,如症状未缓解 应及时向医师咨询,
不得长期服用。
5
、如发热持续
3
日 不退,或伴有寒战、胸痛、咳嗽时;或儿童
发热在摄氏
39
度以上同时神志不清时请去 医院诊治。
用药小常识
小儿用药须知: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之中,机体的各组织器官尚未成
熟,
功能也不完善那,< br>与成人相比,
更容易发生用药的不良反应,
因此,用药时要注意下列各点:
< br>1
、要正确计算小儿用药量,绝不能“差不多”
、
“大概齐”
,药量< br>不准,不是难以奏效,就是容易引起药物过量而产生不良反应。婴幼
儿用药更要考虑其生理特点, 慎重用药。
2
、不能贪图方便、省钱, 把成人的药给小儿服用。因为有些药
物对儿童是禁用的,如处方药中的喹诺酮类药物,小儿禁用,非处方
药中的盐酸雷尼替丁,
16
岁以下不推荐使用。
3
、要按规定用药,如小儿热度不退,家长为了迅速退热而把解
热药频频服用,这种做法是不妥的,可引起患儿脱水而发生虚脱。其
实在体温不超过摄氏
38< br>度时,只要多喝温开水即可。再高时可采取
物理降温,
如枕冷水袋、
酒精擦浴等 。
同时应去医院查找发热的原因。
4
、不滥用抗生素。抗生素是处方药。必 须经医师诊病后对症
选用。不明病情,未经诊断,胡乱应用抗生素类药物,不仅不能起到
治疗作 用,反而可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应警惕。
5
、不宜滥用维生素。很多父母误 认为维生素类是营养剂而不是
药物。
其实无论任何一种营养剂,
过量服用也会对儿童身 体造成不良
影响,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
A
、
D
、
E
及
K
等)
,服用过量
会蓄积体内,引致慢性中毒,服量过大,还会 引致急性中毒。
6
、使用外用药也应小心。尤其是对于新生儿,他们的皮肤、黏膜面积相对比成人大,皮肤角化层尚未发育完善,故此无论外用、滴
眼及滴鼻的药物吸收量都较多,
过量使用可能引致中毒。
例如皮质激
素类软膏,不适于小儿,以免透过皮肤被吸收,鼓 非处方药目录中仅
收载了作用温和的氢化可的松,
用以治疗婴儿湿疹等皮肤病。
还要牢
记的是药物(包括外用药、内服药,特别是糖衣片)应放在儿童不能
拿到的地方。
遇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向医师咨询。
三、头
痛
疾病概述
头痛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症状,
是人体在受到伤害性刺激后发出
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也是 很多疾病的前驱症状,同时又是患者寻
求治疗的原因。头疼痛的部位时时不定,起病有缓有急,疼痛有< br>轻有重,发作也是反反复复。
引起头痛的病因很多, 如急性发热、脑膜炎、副鼻窦炎或感冒
常伴有头痛;另外头痛有时是某些特殊疾病的先兆,如高血压、< br>动脉硬化病者突然发生剧烈头痛,提示脑血管意外的可能。另外,
近视、散光、屈光不正、青光眼 或眼压升高也会导致头痛。
头痛分为轻、中和重度疼痛,人 体伴随疼痛刺激的反应不仅表
现为疼痛的感觉,而且常常引起一些生理功能的紊乱,如失眠、
恐 惧、紧张、焦虑不安、耳鸣、头晕、恶心、呕吐、肢体收缩等
反应。
自我判断:
1
.
长期精神比较紧张者可能为紧张性头痛 ,其与焦虑、抑
郁、妄想等精神因素有关,若追问病史,患者可有人际
关系紧张、工作不顺心、 压抑的情绪等诱因。
2
.
有反复性的头痛,部位常在额部、头侧部,可能是偏头
痛。
3
.
疼痛来得急促,
并伴有肢体麻木或瘫痪,
可能有高血 压、
动脉硬化病;如伴肢体麻木、嗜睡或瘫痪感觉,可能有
脑溢血。
4
.
如头痛的同时伴颈硬、疲劳或呕吐,可能有高血压、颈
基底动 脉供血不全,建议测量血压。
5
.
头痛的同时伴发热、咽喉疼痛 ,可能是感冒。如眼压高
或疼痛由眼球向头部放射并伴头晕或呕吐,可能患有青
光眼。
选药指导:
西药:
1
.
对长期精神比较紧张者,推荐应用谷维素、地西泮(安
定)片。
2
.
有反复性头痛的偏头痛,推荐应用缓解偏头痛药,如麦
角胺咖 啡因片、罗通定片、天麻素、苯噻啶、舒马曲坦、
佐米曲普坦。
3
.
对单纯头痛首选对乙酰氨基酚
(必理通囊型片、
泰诺 林)
,
布洛芬(芬必得)滴剂、混悬剂和糖浆剂,或阿司匹林
咀嚼片或阿司匹林片。< br>
中成药:
祖国医学把头痛分为外感头痛(风寒、风热)和内伤头痛(肾虚、
淤血)两种。
1.
由风寒引起的外感头痛的特点是头痛连续接连着项背,
恶风畏
寒,口内不渴。 可选川芎茶冲剂、天麻片。
2.
由风热引起的头痛可见头痛而胀,面红耳赤,口渴思 饮,遇热
加重,可分别选用芎菊上清丸或黄连上清丸、桑菊感冒片。
3.
内 伤头痛中头痛伴有头晕、精神不振、夜眠不宁、厌食、心跳
气短者可口服人参归脾丸、补中益气丸;对头 顶部痛伴感冒、
发热、怕冷者可口服风寒感冒冲剂。对偏头痛伴有头晕、颈
项坚硬、血压高者可 口服清眩丸。
明明白白用药:
1.
引起头痛的原因很 多,首先自己要明确诱发原因,轻易不宜
先用镇痛药,以免延误病情。
2.
解热镇痛药用于头痛仅仅限定服用
5
日,如症状未缓解或消
失应及时向医师咨 询。
3.
应用解热镇痛药属于对症治疗,
并不能解除疾病的致病 原因,
也不能防止疾病的发展和预防合并症,故不宜长期服用。
4.
为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应在餐后服药,
不宜空腹服药,
不宜饮酒,对老年人 适当减量。
5.
如您头痛持续
3
~
5
日不退;或伴有发热、嗜睡、复视、血压
或眼压升高时;
或同时手脚冰凉、
神志不清时 请去医院诊治。
6.
积极治疗并发症,如高血压、动脉硬化、近视、散光、青光
眼和副鼻窦炎。
正确掌握剂量,按量服用:
药物的作用与药量密切 相关,
药量不够则作用达不到;
用量
过大则作用过强,有时甚至引起毒性反应。所以用 药一定要掌
握剂量。
对于一些常用的药也要遵照规 定剂量服用。不要觉得这些药
经常服用,多服一点也就没关系。有的药物加大了剂量药效就
会增 强,如退热药过量可致大汗淋漓而虚脱,降压药过量可致
血压剧降,降糖药过量可致血糖低下,都有一定 危险性,因此
必须照规定服药。
在药品包装和说明 书上,
经常用重量单位克
(
g
)
和毫克
(
mg)
或容量单位毫升(
ml
)来标示药量,同一种药可以有不同的含
量,如 阿司匹林片有
0.5
克、
0.325
克、
0.15
克、40
毫克等多
种规格的片剂,供不同疾病和不同年龄组的患者使用。所以必
须看清 药品的含量。如医师开方某药每次
100
毫克,而实际药
片是
50
毫 克一片的,就需要每次服
2
片。有时候则需要把含量
大的药片掰开服用,以达到所需剂 量。
四、疼
痛
疾病概述:
人的一生中很少会免除疼痛,可以说疼痛无时不在威胁着我们。
其中常见的疼痛一是软组织创伤包括撞伤、扭伤、挫伤、老损后的疼
痛,损伤后的第一感觉就是疼痛,发 生的部位常在四肢、肌肉痛和自
压迫、牵拉、感染所致的神经疼痛和牙痛。由疾病引起的疼痛不在此介绍。
导致疼痛的原因是外界力量作用于人体后引起人体组织的破坏
或长时间的 老损。此外,寒冷、感染、刺激、过敏等物理因素也可导
致疼痛。
自我判断:
1.
疼痛是患者最主要的表现,可有剧烈疼痛、撕裂 痛、烧灼痛、钝
痛等不同的感觉。其疼痛部位、发作时间、程度和持续天数也不
一样。
2.
疼痛组织表面可能有肿胀或热感,多为炎症的急性期。
3.
疼痛对工作和正常活动会有影响,如腿痛后行路困难;疼痛对人
的情绪 也会有影响,如烦躁、失眠等。
4.
疼痛者的体温一般不超过摄氏
38.5
度,发热不超过
3
日,如疼痛
伴发体温高达摄氏
39度以上,则说明疼痛的部位可能会有继发细
菌感染。
除了 疼痛外,患者全身反应比较复杂,如伴随精神紧张、心跳
加快、呼吸深快、尿少、恶心、呕吐等,同时体 内代谢也有不同的变
化。
选药指导:
西药:
对疼痛首先需要镇痛,首选布洛芬缓解胶囊(芬必得)
,其具有
较强的抗炎、抗风湿作用,镇痛作用也较强,退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
似但作用较之更持久,除了疗效强外对人体胃肠道的副作用 也较轻,
易于耐受。
此外,
还可选用布洛芬滴剂、
布洛芬混悬剂、
布 洛芬糖浆。
或口服拜阿司匹林咀嚼片、对乙酰氨基酚(必理通囊型片)
、去痛片。
对累 及手、髋、膝、腰、肩等部位的疼痛,可选用吲哚美辛搽剂(消
炎痛)
、双氯芬酸如膏(扶他林 )
、复方水杨酸甲酯乳膏外用涂敷。
对疼痛伴有创面者可口服处方药抗感染药,如复 方磺胺甲噁唑
(复方新诺明)
、头孢
氨
苄或头孢他啶、红霉素、罗红霉素等。
中成药:
对疼痛剧烈、组织表面肿胀的急性扭、挫伤者可
外克伤痛
剂;对
颈肩和腰膝疼痛可外敷伤湿止痛膏、
驱风油;
对疼痛 伴瘀血肿胀者可
口服三七片,对风湿性关节疼痛者可口服活络止痛丸、木瓜酒、风湿
痛药酒。< br>
明明白白用药:
1.
用于止痛仅限定服用
5< br>日,如症状未缓解或消失应及时向医师咨
询,不得长期服药。
2.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高龄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
的患者、血小板减少症、有出血 倾向者以及有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应慎用或禁用镇痛药物。对有特殊异体质者,使用后可能发生皮
疹、血管性水肿、哮喘等反应,应当慎用。
3.
如患者对镇痛药物或其 中成分之一有过敏史时,不宜再使用其他
同类解热镇痛药,因为这类药物中大多数之间有交叉过敏反应。
4.
如疼痛伴有大出血,或病人的体温在
3
日后仍有发 烧,且伤口疼
痛加重是伤口感染的表现,应及时找医生处理。
5.
如果疼痛伴有闭合伤和皮下瘀血,早期应用冷敷,使血管收缩以
止血。在
48
~72
小时候可用热敷,以促进瘀血的吸收。
使用解热镇痛药应注意什么:
解热镇痛药是人们应 用最广泛的一类药,日常生活中常遇到头痛
脑热时,或是牙痛、关节痛、腰腿痛或是痛经等,人们常常不 经过医
生诊治就自己到药店去买退烧药或止痛药,像阿司匹林、扑热息痛、
消炎痛、
布 洛芬。
实际上这些药都只是对症治疗,
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照理说牙痛应该去口腔医院 治疗,
关节和腰腿痛可以用物理疗法或是
外用贴膏缓解疼痛,
以减轻很多用药的不良反 应,
因为阿司匹林和消
炎痛对胃有很强的刺激性,重者可引起胃溃疡出血。
发热是人体对外界致病因素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随便使用退烧药,
特别是在确诊之前用 药,
会使一些重要症状暂时缓解,
医生就难以对
疾病做出正确诊断,很容易造成误诊、 延误治疗。因此,不赞成在没
有弄清诊断的情况下匆忙用退烧药。这是解热镇痛药的应用原则。
五、咳嗽、咯痰
疾病概述:
咳嗽是呼吸系 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是一种呼吸道保护性反应,
以
便于排出痰液与异物等有害物质,< br>故轻度咳嗽是有益的,
可不必用药。
但剧烈、频繁、甚至是痉孪性咳嗽,需及时就医。< br>
痰液为呼吸道炎症时由支气管黏液腺和杯状细胞产生的过多分
泌物,痰液可以刺激呼吸 道引起咳嗽,并有痰被咳出,称咯痰。
痰液的嗅味、颜色、浓稀、是否带血和带菌等,均有利 于诊断。
但痰可以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呼吸困难,又为呼吸道感染创造了条
件。需及时应用祛痰 药加以清除。
自我判断:
突发性咳嗽属于急性咳嗽,
多见于上呼吸道炎症或吸入刺激性气体
等引起长期持续的慢性咳嗽,多由于慢性咽炎、慢性气管炎、肺 结核
等引起。而引入异物、百日咳等可引起阵发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扩张则引起连续 性咳嗽。咳嗽而无痰或痰量甚少者为干性咳
嗽;多见于急性喉炎、气管炎初期、胸膜炎等。发作性的刺激 性咳嗽
则为呛咳;可见于百日咳、支原体肺炎等。晨间咳嗽多见于慢性炎症
或吸烟者。
带痰的咳嗽称为湿性咳嗽,多见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
管哮喘等。痰量 增多见于支气管扩张等,黄色或淡黄色的痰,提示呼
吸系统有化脓性感染;黄绿色痰则见于肺炎、慢性支 气管炎;红色或
棕红色痰,表示带血,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铁锈色痰见于大
叶性肺炎等 ;黑色痰则见于煤矿或锅炉工人。此外,稀薄痰见于慢性
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而粘 稠痰多见于支气管炎、
哮喘、
肺炎早期。
选药指导:
首 先应明确病因,
在治疗病因的同时,
应用非处方药咳嗽药及祛
痰药以解除咳嗽及咯痰所 带来的不适。
西药:
1.
磷酸苯丙哌林,又称咳快好:为非麻醉性、中枢及外周双相镇
咳药。
2.
枸櫞酸喷托维林,又称枸櫞酸维静宁、咳比清:为非麻醉性、
中枢及外周双相镇咳药。
3.
氢溴酸右美沙芬,又称美沙芬、右甲吗喃:为非麻醉性中枢性
镇咳药, 适用于夜间咳嗽剧烈者。
4.
羧甲司坦,又称羧甲基半胱氨酸、化痰片:为黏液调节剂,用
于祛痰。
5.
盐酸溴己新,又称必消痰、必嗽平:亦为粘痰调节剂,用于祛
痰。
6.
乙酰半胱氨酸,又称痰易净:为粘痰溶解剂,用于祛痰。
7.
氯化铵:为盐类祛痰药。
中成药:
1.
通宣理肺口服液:适用于感冒咳嗽,咯痰不畅。
2.
苏子降压丸:适用于痰多色白,咳嗽喘促,气短胸闷,动则加
剧。
3.
二母宁咳丸:适用于咳嗽痰黄,不宜咯出,胸闷气促,咽喉疼
痛。
4.
止咳定喘口服液:适用于发热口渴,咳嗽痰黄,喘促,胸闷。
5.
橘红片:适用于咳嗽痰多,痰不宜咯出。
6.
川贝止咳露:适用于肺热咳嗽,痰多色黄。
7.
川贝清肺糖浆:适用于干咳、咽干、咽痛。
8.
健儿清解液:适用于咳嗽、咽痛、食欲不振,脘腹满胀。
9.
小儿咳喘灵冲剂:适用于发热或不发热,咳嗽有痰,气促。
10.
11.
养阴清肺膏:适用于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
儿童清肺口服液:适用于面赤身热,咳嗽痰多,咽痛。
明明白白用药:
1.
痰多患者不宜应用镇痛药。
2.
氯化铵禁用于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溃疡病人慎用。
3.
使用粘痰溶解药时,应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
4.
易酰半胱氨酸可使哮喘病人发生支气管痉挛,
故宜与支气管扩
张药合用。
5.
一酰半胱氨酸可降低
β
-
内酰胺类、四环素等抗生素 效能,故不
宜混合使用或并用,必要时可间隔
4
小时交替使用。
6.
小儿患者应严格遵守规定的用药方法和剂量,
并在医生指导下
用药。
7.
应用止咳糖浆时,至少
15
分钟内不要喝水,以防稀释。
8.
孕妇慎用镇咳祛痰药。
普通片、肠溶片、缓释片、控释片、速溶片各有什么特点:
把药物按 普通方法制成片剂即为普通片,通常称片剂。它保持了
原有药物的作用、时间、性质。如氨茶碱片要求每 日服药
3
次。
有的药物在胃中不稳定或对胃有较强的刺激< br>(以及有异味等)
,
根
据医疗要求在普通片外包上肠溶衣,
制成肠溶片 。
口服后在胃中不崩
解。进入肠道后,在肠液碱性的作用下,包衣溶解,崩解,释放出药
物而作用,如肠溶阿司匹林,可避免阿司匹林对胃的强烈刺激。肠溶
片不可掰碎,必须整片吞服。
缓释片和控释片是将药物用特殊的材料包裹或与之混合,使药片
在一定酸 碱度条件下缓缓释放而起作用。这类剂型有延长作用时间、
减少给药次数的优点,
如茶碱缓释或 控释片可每日给药
2
次或
1
次就
达到普通片每日给药
3次的同样效果。
速释片是将药物与适当的速释材料混合制成的,服用后遇 到体液
可迅速崩解释放出药物而作用,
如硝酸甘油片含于舌下迅速作用而缓
解心绞痛。
由于这些片剂的性质各个相同,
因此在用药时应详细阅读说明书,< br>按照规定应用药品。
六、慢性咽炎
疾病概述:
慢性咽炎是指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部位的炎症。 本病是
由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及咽部经常受到刺激转变而来,也可由慢性鼻
炎、慢性扁桃体炎以及 龋齿等引起,各种慢性病如贫血、便秘、下呼
吸道慢性炎症都可继发本病。
自我判断:
根据下述症状,可自我判断是够患了慢性咽炎。
咽部有明显已无感,干燥、发痒、灼热、微痛,咽部常有稠厚分
泌物,故患者常 作吭,哧动作,一般晨起时症状更为明显,一般无全
身症状。
选药指导:
慢性咽炎的治疗一般的为含服消毒防腐的含片。
西药:
1.
度米芬片:有广谱杀菌作用。
2.
西地碘片(华素片)
:其活性成分为碘,可杀灭各种微生物。
3.
氯己定含片(洗必泰含片)
:为广谱杀菌剂。还有口胶剂。本品
的含嗽剂为
0 .8
%的溶液,以少量水稀释后含漱。
4.
溶菌酶片:可杀灭细菌。
中成药:
中医称慢性咽 炎为:
“慢喉痹”
,根据证候,分为肺阴虚、肾阴虚,
选用下列中成药。
1.
养阴清肺膏:用于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
2.
铁笛丸:
用于咽干、
口燥、
声音嘶哑、
咽喉 疼痛,
口服或含化。
3.
六味地黄丸:用于肾阴虚的慢性咽炎患者,口服大蜜丸。
4.
清咽丸:能清热利咽,用于声哑失音,口服或含化。
用于慢性咽炎的中成药还有草珊 瑚含片,复方黄芩片、健民咽喉
片,金果含片,西瓜霜润喉片,冬凌草片等。
明明白白用药:
1.
对碘过敏者禁用西地碘片。
2.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西地碘片,甲状腺疾病患者慎用。
3.
洗必泰含漱液仅供含漱用,含漱后吐出不得咽下。
4.
孕妇慎用本类中成药。
5.
应用本类中 成药时,一定要辩证用药,如患者为外感风寒而引
起的咽喉痛及声音嘶哑者,本类中部分中成药不应服用 ,务必
详细阅读说明书。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慎重用药: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6 08:1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8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