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外疡
一、选择题
1
.外疡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但主要是由于
A
.外感风温、风热
B
.热毒、火毒
C
.气郁、火郁
D
.外感暑热
E
.外感湿热之邪
2
.外疡致病因素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外感六淫
B
.感受特殊之毒
C
.经络阻塞
D
.情志内伤
E
.外来伤害
3
.下列除哪项外均正确反映了外疡的病因与病位的关系
A
.发于头面者多因风温、风热引起
B
.发于胸腹者多因气郁、火郁引起
C
.发于臀部者多因火郁引起
D
.发于胫足者多因湿热、寒湿引起
E
.发于上肢者多因风热引起
4
.气血与外疡的关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外疡的发生与否,与气血盛衰有密切的关系
B
.气血盛衰与外疡的预后有密切关系
C
.局部气血凝滞在病理过程中可转化
D
.气血虚外疡易成脓、破溃
E
.气血旺盛外疡易生肌收口
5
.饮食不节导致外疡发生的最常见病机为
A
.胃气不和
B
.胃失和降
C
.胃阴不足
D
.胃热壅滞
E
.湿热火毒内生
6
.情志内伤所致外疡的好发部位是
A
.乳房、胸胁
B
.颜面
C
.背部
D
.手足
E
.臀部
7
.外疡的辨证应首辨
A
.病因
B
.经络
C
.阴阳
D
.部位
E
.善恶顺逆
8
.下列辨外疡阴证、阳证的主要依据,哪项不正确
A
.患部皮肤颜色红活与否
B
.肿势高突还是平塌
C
.局部灼热与否
D
.病发于皮肉还是筋骨
E
.脓液之有无
9
.风肿的特点是
A
.肿块硬如棉、馒,有囊性感
B
.坚硬如石
C
.皮色发白微肿
D
.漫肿宣浮
E
.肿而木硬
10
.痰肿的特点是
A
.坚硬如石,皮色不变
B
.皮紧内软随喜怒而消长
C
.肿块硬如棉、馒,或硬如结核,不红不热
D
.漫肿,色先青紫后变黄褐
E
.肿势平坦
11
.湿肿的特点是
A
.重按之如烂棉不起
B
.软如棉、馒
C
.皮紧内软
D
.肿而宣浮
E
.肿如结核
12
.寒痛表现为
A
.胀痛
B
.酸痛
C
.痛而喜按
D
.跳痛
E
.灼痛
13
.外疡辨有脓哪项最重要
A
.疼痛剧烈
B
.皮肤灼热
C
.按之应指
D
.脉来滑数
E
.发热持续
14
.外疡辨善恶顺逆的临床意义是
A
.判断病情轻重程度
B
.判断外疡局部发展是否顺利
C
.判断外疡的预后好坏
D
.判断外疡的发展阶段
E
.以上都不是
15
.身体强直,目
f
难正视,疮色紫黑,惊悸时作,属
A
.心恶
B
.肝恶
C
.脾恶
D
.肺恶
E
.肾恶
16
.外疡五善中肾善的表现为
A
.口和齿润
B
.舌润不渴
C
.指甲红润
D
.唇色滋润
E
.皮肤润泽
17
.阳疡初起除下列哪项外皆为顺证
A
.由小渐大
B
.疮顶高突
C
.掀红灼热
D
.微红漫肿
E
.根脚不散
18
.下列哪项不是心善的依据
A
.精神爽快
B
.身体轻便
(
肝
)
C
.言语清亮
D
.舌润不渴
E
.寝寐安宁
19
.透托法的代表方透脓散的药物组成是
A
.黄芪、金银花、当归、皂刺、川芎
B
.黄芪、山甲、当归、皂刺、川芎
C
.黄芪、桔梗、当归、皂刺、川芎
D
.黄芪、金银花、白芷、皂刺、川芎
E
.黄芪、金银花、当归、皂刺、桔梗
20
.托里消毒散的药物组成中不包括下列哪组药物
A
.人参、当归、川芎
B
.自术、茯苓、白芍
C
.金银花、皂刺、白芷
D
.黄芩、苍术、赤芍
E
.生黄芪、桔梗、生甘草
21
.提脓祛腐药的主药是
A
.生石膏
B
.熟石膏
C
.升丹
D
.白降丹
E
.枯矾
22
.欲取散瘀解毒作用时,箍围药宜用
A
.葱姜汁调
B
.酒调
C
.菊花汁调
D
.冷茶水调
E
.醋调
23
.阳证肿疡初期外敷宜用
A
.冲和膏
B
.金黄膏
C
.生肌白玉膏
D
.生肌玉红膏
E
.青黛膏
24
.阴证外疡初期外敷宜用
A
.太乙膏
B
.回阳玉龙散
C
.千捶膏
D
.冲和膏
E
.玉露膏
25
.半阴半阳证外疡初期宜外敷
A
.阳和解凝膏
B
.冲和膏
C
.太乙膏
D
.回阳玉龙膏
E
.玉露膏
26
.首选砭镰法的疾病为
A
.痈
B
.下肢丹毒
C
.无头疖
D
.有头疽
E
.附骨疽
27
.对升丹过敏者,提脓祛腐时宜用
A
.千金散
B
.八宝丹
C
.平胬丹
D
.青黛散
E
.黑虎丹
28
.外疡内治法的总则为
A
.消、托、补
B
.温、通、补
C
.消、清、补
D
.消、通、补
E
.宣、清、补
29
.暑疖的致病因素主要为
A
.外感暑湿热毒
B
.情志内伤
C
.饮食不节
D
.感受特殊之毒
E
.外伤染毒
30
.暑疖好发的对象为
A
.中老年
B
.儿童
C
.青壮年
D
.中年
E
.青年
31
.下列哪项不是多发性疖病的症状
A
.缠绵难愈
B
.易于反复发作
C
.多个有头疖发于一处
D
.好发于项后发际及臀部
E
.高血压者易患
32
.发际疮常见于
A
.多发性疖病
B
.痈
C
.暑疖
D
.蝼蛄疖
E
.有头疽
33
.暑疖内治法的最佳代表方剂是
A
.清暑汤
B
.五味消毒饮
C
.清暑汤合五味消毒饮
D
.仙方活命饮
E
.黄连解毒汤
34
.蛇头疔即西医所称的
A
.甲沟炎
B
.化脓性指头炎
C
.化脓性腱鞘炎
D
.掌中间隙感染
E
.急性淋巴结炎
35
.蛇肚疔患指的表现是
A
.屈曲
B
.伸直
C
.外展
D
.过伸
E
.内收
36
.最易伤及手骨的疾病是
A
.蛇眼疔
B
.蛇头疔
C
.蛇肚疔
D
.托盘疔
E
.鱼际疔
37
.蛇头疔成脓切开时,应做的切口为
A
.指端背面纵切口
B
.指端腹面纵切口
C
.指端侧面纵切口
D
.指端侧面横切口
E
.以上都不是
38
.红丝疔好发于
A
.前臂外侧
B
.上肢
C
.小腿外侧
D
.小腿内侧
E
.颈部两旁
39
.颜面疔成脓的时间一般为
A
.
2
~
3
天
B
.
3
~
5
天
C
.
5
~
7
天
D
.
7
~
10
天
E
.
10
~
14
天
40
.颜面疔初期内治法的法则为
A
.清暑解毒
B
.清热化湿
C
.祛风清热
D
.清热解毒
E
.清热泻火
41
.颜面疔内治法的代表方剂为
A
.黄连解毒汤
B
.五味消毒饮
C
.仙方活命饮
D
.牛蒡解肌汤
E
.普济消毒饮
42
.下列不属蛇头疔的症状为
A
.痛甚
B
.肿而有头
C
.成脓
10
天左右
D
.易损伤筋骨
E
.掀红灼热
43
.手足疔初期内治法的代表方剂为
A
.黄连解毒汤
B
.五味消毒饮
C
.仙方活命饮
D
.牛蒡解肌汤
E
.普济消毒饮
44
.红丝疔局部治疗首选的是
A
.鲜草药外敷
B
.金黄膏外敷
C
.玉露膏外敷
D
.砭镰法
E
.阳和解凝膏外敷
45
.疫疔的疡形特点为
A
.疡形如脐凹
B
.疡大如梅李
C
.溃口如蜂窝状
D
.容易腐烂
E
.坚硬根深,如钉丁之状
46
.下列症状中哪一项不属于痈的特点
A
.发病迅速
B
.局部光软无头
C
.红肿热痛
D
.易肿易脓
E
.易致陷证
47
.痈的成脓期一般为
A
.
5
天左右
B
.
7
天左右
C
.
10
天左右
D
.
2
周左右
E
.
1
月左右
48
.有头疽的好发部位是
A
.臀部
B
.面部
C
.四肢
D
.项背部
E
.任何部位
49
.有头疽的好发对象一般为
A
.幼儿
B
.儿童
C
.青年
D
.中年老
E
.少年
50
.有头疽的引流切口常为
A
.
“
十
”
字形
B
.
“
一
”
字形
C
.梭形
D
.对口引流
E
.以上都可以
51
.有头疽实证溃脓期一般在发病的
A
.第
1
周
B
.第
2
~
3
周
C
.第
3
周
D
.第
4
周
E
.第
3
~
4
周
52
.有头疽初期内治法的代表方剂为
A
.黄连解毒汤
B
.五味消毒饮
C
.仙方活命饮
D
.牛蒡解肌汤
E
.普济消毒饮
53
.有头疽溃脓期气虚毒滞证时内服方为
A
.托里消毒散
B
.五味消毒饮
C
.黄连解毒汤
D
.八珍汤
E
.仙方活命饮
54
.附骨疽的好发对象为
A
.儿童
B
.妇女
C
.男性
D
.青年
E
.老年
55
.附骨疽初期属于
A
.阳证
B
.阴证
C
.半阴半阳证
D
.虚证
E
.寒证
56
.下列不属于附骨疽初期的症状是
A
.局部色白漫肿
B
.疼痛彻骨
C
.寒战
D
.高热
E
.
X
线上有骨膜阴影
57
.诊断附骨疽
X
线摄片最早应在
A
.
2
周左右
B
.
3
周左右
C
.
1
个月左右
D
.
2
个月左右
E
.半年左右
58
.关于附骨疽的论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
.多见于儿童
B
.初起即可见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
C
.多发于四肢长骨
D
.初起色白漫肿为阴证
E
.溃后脓淋漓,不易收口
59
.下列除哪项外均与附骨疽无关
A
.好发于骨与关节,起病缓慢
B
.好于膝部的称鹤膝痰
C
.好于腰椎的称肾俞虚痰
D
.多发于四肢长骨,局部胖肿
E
.好发于肌肉丰厚的深处,此处未愈,他处又起
60
.流注属于
A
.阳证
B
.阴证
C
.半阴半阳证
D
.虚证
E
.寒证
61
.下列不属于流注的选项为
A
.暑湿流注
B
.余毒流注
C
.瘀血流注
D
.髂窝流注
E
.痰湿流注
62
.流注的好发部位为
A
.头面部
B
.手足部
C
.上肢
D
.下肢
E
.四肢、躯干肌肉丰厚的深部
63
.流注的成脓时间一般为
A
.
1
周
B
.
2
周
C
.
3
周
D
.
4
周
E
.
5
周
64
.疽毒内陷的主要病机为
A
.热毒炽盛
B
.热入营血
C
.痰火内扰
D
.正虚邪陷
E
.邪入心包
65
.三陷证是指
A
.内陷、火陷、虚陷
B
.火陷、干陷、虚陷
C
.内陷、火陷、干陷
D
.内陷、干陷、虚陷
E
.以上都不对
66
.走黄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
.正虚
B
.伤津
C
.腑实
D
.邪盛
E
.表实
67
.流痰的好发对象为
A
.儿童及青少年
B
.妇女
C
.男性
D
.青壮年
E
.老年
68
.流痰初期的主要症状为
A
.潮热盗汗
B
.颧红
C
.疼痛
D
.关节活动障碍
E
.皮色不变、不肿,仅觉患处隐隐酸痛
69
.下列不属于流痰成脓期的症状为
A
.关节肿胀
B
.活动障碍
C
.局部色红灼热
D
.身热早轻暮重
E
.盗汗、消瘦
70
.流痰初期内治法的代表方剂为
A
.阳和汤
B
.二陈汤
C
.香贝养荣汤
D
.人参养荣汤
E
.竹叶黄芪疡
71
.流痰的好发部位是
A
.四肢
B
.肌肉
C
.皮肉之间
D
.骨与关节
E
.躯干
72
.瘰疬初期临床表现哪项不正确
A
.颈项、耳之前后结块如豆粒,数目不等
B
.皮色不变
C
.按之坚实,推之能动
D
.全身高热不退
E
.不痛不热
73
.瘰疬痰核酿脓证治法为
A
.理气化痰软坚
B
.疏肝养血、健脾化痰
C
.养阴清热、托毒透脓
D
.温经络、化痰浊
E
.滋肝肾、化痰浊
74
.瘰疬的好发部位为
A
.头面部
B
.颈项两侧
C
.手足部
D
.上肢
E
.下肢
75
.瘰疬的好发对象为
A
.儿童和青年
B
.男性
C
.女性
D
.中年
E
.老年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6 04:4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8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