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腿溃疡的病因分类和治疗
小腿溃疡是皮肤科常见的疾病,男 性发病率远较女性为高,在老年人更为常见,其发生原因十分复杂
和多样,一旦诊断有误,其疗效肯定不 佳,致使溃疡经久不愈。故若要治好小腿溃疡,必须先了解其病因。
本文就小腿溃疡的病因分类和治疗原 则介绍如下。
一、病因分类
(一)血管性疾病
最常见,约占
7
0
~
90
%
1
.静脉供血不足性消退溃疡:最常见的是静脉曲张性溃疡(郁积性溃疡)
。系由静脉机能不全 ,导致
静脉曲张,静脉压增高,毛细血管损伤,组织内压力增高、水肿、纤维化、小动脉和淋巴管阻塞及 皮肤氧
合作用降低,加之外伤和感染,最终促使溃疡的形成。其主要特点是溃疡好发于小腿下段的内侧, 四周水
肿,局部疼痛,表浅静脉曲张,紫癜,色素沉着和湿疹样改变。
2
.动脉性溃疡
(
1
)四肢动脉粥样硬化:可发生于长期 患原发性高血压的病人,故又称高血压缺血性溃疡。下肢动脉
的血供障碍可引起下肢发凉、麻木和间歇性 跛行,下肢动脉尤其是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如动脉腔完
全闭塞可产生小腿干性坏疽和溃疡。
(
2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主要累及四肢的中、
小动脉 ,
如侵犯静脉,
以下肢尤为多见,
几乎均为男性。
临床特点为患肢缺血、疼痛 、间歇性跛行,受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肤苍白、紫绀、发凉,并伴有游
走性血栓性浅表静脉炎,严 重者有肢体溃疡、坏死。
(
3
)胆固醇栓塞
3
.血管炎
(
1
)小血管炎
A.过敏性血管炎:主要是由真皮内毛细血管后小静脉的白细胞碎裂性损害引起,细小动脉受累较少。
皮 损为多形性,典型的皮损是紫癜和丘疹损害。如有血管腔内血栓形成则可产生溃疡损害,溃疡可自发形
成 或由紫癜部继发。
B.
类风湿性关节炎:本病可伴多种血管炎性损害,有小血管的白 细胞碎裂性血管炎和中等大动脉的损
害等,总称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皮肤血管炎损害,有红斑 、大疱、皮肤梗死和溃疡等。其特殊
类型
Felty
’
s
综合症更以 脾肿大、粒细胞缺乏、皮下结节和皮肤溃疡为本病的特征。
C.
系统性红斑狼疮:约
20
%左右的病人在其病程中可发生皮肤血管炎,主要累及细小静脉,表现为指
端和下 肢红斑及可触及的紫癜损害,并可进而发展为皮肤梗死和溃疡。
D.
系统性硬皮病: 本病有明显的血管征象(如雷诺现象、毛细血管扩张等)和广泛的血管病变。主要
是在小血管发生管腔内 膜增生和狭窄,加上长期和反复的血管痉挛发作,可致产生顽固性皮肤溃疡。
E.
干 燥综合症:在严重的病例中有中、小血管的血管炎改变,并最终可导致皮肤溃疡。
F.
白塞病:本病的基本皮损是血管炎,主要侵犯细小静脉,其皮肤表现主要有结节性红斑、毛囊炎、
脓肿 样损害和皮肤对外伤的反应增加,前者的结节较小,趋向成群并可形成溃疡。
G.
白 色萎缩:主要见于中年妇女的小腿下方,损害呈光滑、象牙色、萎缩性斑,边缘有色素增加和小
血管瘤样 损害,并可发生有复发倾向的细小痛性溃疡,其发生率约有
30
%,不易愈合。
(
2
)中和大血管炎
A.
结节性多动脉炎:
为中 小肌性动脉的广泛性坏死性全动脉炎症损害,
约
25%
患者有皮损,
表现为皮 肤
和皮下结节、网状青斑和皮肤梗死形成,后者包括有紫癜、血疱、触痛性结节、溃疡、肢端坏疽和缺血 性
坏死等。
B.
结节性血管炎:主要侵犯中青年女性的下肢,大小不一,从 小结节至大浸润斑块,可呈线状排列,
有触痛或自发痛,有些皮损表面可红热并出现锲形溃疡。
r
肉芽肿病:
本病以上下呼吸道肉芽肿、
局灶性或弥漫性肾小球肾炎及广泛性 坏死性血管炎三
联症为特征,三者的临床表现可类似结节性多动脉炎,可出现溃疡损害。
4
.淋巴性
淋巴水肿:是因淋巴引流不畅引起的水肿 ,约
20
%的病人可发生继发感染,常为溶血性链球菌,发作
时有恶寒、发热,局部红 、肿、痛等症状。由于反复发作,淋巴回流障碍越发越重,最后导致局部出现皮
肤溃疡。
(二)神经性
1
.糖尿病:基本的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所 引起的代谢紊乱。表现有多食、多饮、多
尿、消瘦等症,久病者常伴发心血管、肾、眼及神经系统等病变 ,后者以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呈鞘膜水
肿、变性、断裂而脱落,轴突变性、纤维化、运动终板肿胀,终 因神经营养病变而致四肢溃疡。此外,其
溃疡的发生与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后动脉粥样硬化等也不无关系 。糖尿病性大疱和糖尿病脂质渐进性坏死
破溃后也可形成溃疡。
2
.脊髓痨 :为三期神经梅毒的表现,常先见于下肢受损神经根支配区,表现为短促、阵发性闪电样疼
痛,并有深感 觉障碍,共济失调和行走时步态蹒跚等,如局部有外伤则可致皮肤溃疡。
3
.脊髓空 洞症:是脊髓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脊髓中央部的空洞形成。临床上表现为
肌萎缩和节段 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并在病变分布区出现出汗异常的皮肤发绀,如遇外伤破溃部即产生无痛
性溃疡。
(三)代谢性
1
.
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系 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引起糖蛋白在小血管壁沉积,
致使血管壁闭塞,
组织坏死而成溃疡。皮损位 于胫前,初为坚实暗红色丘疹,以后扩大融合成坚硬斑块,边界清,边缘呈棕
紫色,中央萎缩呈淡黄色, 最后呈硬皮病样外观,与
1/3
损害可破溃呈溃疡。
2.
痛风:是 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急性关节炎,慢性间
质性肾炎,尿酸 肾结石形成和痛风石沉积。后者为在关节附近的结节,其外表皮肤菲薄,极易破溃成瘘管
或溃疡。
3.
脯肽酶缺乏症:系由于胶原代谢遗传性缺陷所致,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主要临床表 现有早灰发,
反复感染,精神发育迟缓,脾肿大,皮肤变脆和下肢慢性溃疡(约占
50
%)
。实验室最重要的发现是大量的
亚氨基二肽尿和脯肽酶缺少。
r
病:为先天性脂质代谢障碍性疾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临床上以肝脾肿大,
骨质疏松和< br>受累组织出现
Gaucher
细胞为特征。其成人型皮肤在暴露部位可有弥漫或斑片状色 素,腿部皮肤光亮并伴
有小溃疡。
(四)血液病
1.
红细胞疾病
(
1
)镰刀细胞病:患者红细胞内血红蛋 白的浓度高,使红细胞变形如镰刀状,红细胞膜僵硬,无法通
过微循环,而引起局部缺氧。临床表现为苍 白、黄疸、肝脾肿大、发育差、手足关节骨骼肿痛和下肢溃疡。
(
2
)遗传 性球形红细胞最多症:是一种红细胞膜缺陷的溶血性贫血,大部分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
床特征为球形 细胞显著增加,黄疸和脾大,胆石症和小腿部慢性溃疡,溃疡常迁延不愈,但经脾切除后可
获痊愈。
(
3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以红系细胞异常为主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 临床特征有皮肤红紫,
脾大和血管神经系统症状,约
1/3
病人有血栓形成和静脉炎, 其中尤以小腿和手臂血栓性静脉炎多见,由
此可致局部溃疡形成。
(
4)夜间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系获得性红细胞膜缺陷引起的慢性血管内溶血,常在睡眠时加重,可伴
有 血红蛋白尿发作和全血细胞减少。因有血小板功能异常,血管内反复溶血及血浆凝血因子活性增高而致
溃 疡形成。
2.
白细胞疾病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 骨髓等组织中任一系列白细胞及其幼稚细胞呈肿瘤性增殖,浸
润全身各种组织及脏器,而产生相应的临床 表现。白血病可首发于皮肤,称为皮肤白血病。淋巴细胞、粒
细胞及单核细胞白血病在皮肤上的表现相似 ,可为白血病疹及结节、斑块、溃疡等损害。
3.
蛋白异常血症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6 04:2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8455.html
-
上一篇:嗨体填充眼周怎么样 嗨体多久打一次比较好
下一篇:八卦体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