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肢肿胀、
疼痛和浅静脉曲张是下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三大症状。
根据下肢肿胀的平面 可初
步估计静脉血栓的上界,
一般小腿中部以下水肿病变在腘静脉;
膝以下水肿疼痛为 股浅静脉;
大腿中部以下水肿为股静脉;
臀部以下水肿为髂总静脉;
双侧下肢水肿为下 腔静脉。
疼痛多
为坠痛或钝痛,浅静脉曲张多为慢性期侧支循环建立的表现。
深静脉血栓形成
系指血液不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
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
病。
致病因素有血流缓慢、
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三大因素。
多见于以下几类人
群 :(
1
)长时间制动、卧床者易发生深
静脉血栓
,如手术后患者,长期卧床可
引起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度升高,而发生血栓。
(
2
)静脉壁损伤后易发生血 栓,
如静脉输注刺激性药物,
外伤和感染均可造成静脉壁损伤,
损伤的血管壁有利于< br>凝血因子
形成,促使血栓形成。(
3
)血液高凝状态易发生静脉血栓,除以上提
到的手术因素外,肿瘤、
口服避孕药
、
妊娠
都可导致血液高凝状态, 引起血栓形
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形成,
可发生在下肢深静脉的任何部位,临床常见的有两类:
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和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前者位于末梢,
称为周围型;
后
者位于中心,称为中央型。无论周围或中央型,均可通过顺行繁衍或逆行扩展 ,
而累及整个肢体者,称为混合型。
1
临床资料
本科从
2007
年
1
月至
6
月共行深静脉置管
54
例,出现深静脉血栓
者
5
例,其中
1
例
PICC
置管,其余均为股静脉置管。经积极治疗,均获得恢复。
2
临床表现
< br>最常见的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局部感到疼痛,行走时加剧,轻者
局部仅感沉重,站立时症状加 重,体检有以下几个特征。(
1
)患肢肿胀:肿胀
的发展程度,须每天用
卷尺
精确测量,并与健侧下肢对照粗细。(
2
)压痛:静
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
3
)浅
静脉曲张
:深静脉阻塞可引起浅静脉压升高,发
生
1
~
2
周后可见浅静脉曲张。如突然出现剧烈疼痛,患肢广泛性明显肿胀,皮
肤 紧张发亮,
发绀
,可发生水疱,皮温明显降低,足背、胫后动脉波动消失,全
身反应明 显,体温大多超过
39
℃,常常出现肢体静脉性坏疽及休克,成为股青
肿。
3
护理
(
1
)
急性期嘱患者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
15 °~30 °,以利于下肢静
脉回流,减轻水肿。(
2
)尽可能采用患肢远端浅静脉给 药,使药物
直接达到血栓部位,
增加局部的药物浓度
(一般患肢只作为
溶栓< br>药物
给药途径,不作其他药物输入)。(
3
)严禁按摩、推拿患肢,保持
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以免造成腹压突然增高致血栓脱落。
(
4
)
避免 碰撞患肢,翻身时动作不宜过大。
(
5
)给予高维生素、
高蛋白
、< br>低脂饮食
,忌食辛甘肥厚之品,以免增加血液黏度,加重病情。
(
6
)
每班测量大腿周径,密切观察患肢周径及皮肤颜色、温度变化。
(
7
)
预防并发症:加强口腔
皮肤护理
,多漱口、多饮水,大便干结者可用
开塞露
通便,定时翻身,更换体位,防止褥疮发生。(
8
)下肢深静
脉血栓最严重并发症为< br>肺栓塞
,致死率达
70%
,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
胸闷、胸痛及
呼吸困难
、窒息感、咳嗽、咯血,一旦出现上述情况,
应立即通知医生。
(
2
)
4
讨论
笔者在日常 的护理工作中,接触到了一些深静脉血栓的患儿。经过
几年的积累,笔者总结了以下的几点经验:
(
1
)每班用卷尺精确测量患肢周长,
并与健侧对照。(
2
)若发 现一侧肢体较对侧更粗,或有疼痛等不适,应立即做
CT
检查。(
3
)加强对 患儿的
心理护理
,保持患儿的情绪稳定,使他们乐观积极
地接受治疗。(
4< br>)下肢深静脉置管患者,适当活动下肢,以防血栓形成。(
5
)
微泵护理,保证 微泵性能良好,严格无菌操作。(
6
)恢复期护理:恢复期患者
应逐渐增加行走距离和 下肢肌肉活动,
增加肌肉收缩,
加速静脉血液回流,
促进
下肢深静脉再通和侧 支循环建立,
防止新的血栓形成。
运动应循序渐进,
避免剧
烈活动,以不感疲 劳为度。(
7
)每日监测凝血谱变化,严密观察有无皮肤、黏
膜出血征象,静脉穿刺点 有无渗血,有无血尿、
便血
,有无头痛、呕吐,
意识障
碍
等
颅内出血
情况。
溶栓治疗注射方法
用止血带扎于患肢踝关节上方 ,阻断患肢浅静脉血流,使用
20G
静脉留置针离心逆向穿刺足背浅静脉,
使溶栓药< br>(
尿激酶
25
万
U
溶于低分子
右旋糖酐
25 0ml)
经足背浅静脉到交通支进入深静脉,
30min
内滴完,滴完
15m in
后再松开止血带。该方法
10
天为
1
个疗程,同时周围静脉常规 注射丹参、皮下
注射肝素进行溶栓抗凝祛聚综合治疗。
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我也对此进行提问
文章发布者:
来源:寻医问药网
收藏本文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14-1351-0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
是指血液不正常地在 深静脉凝结,好发于下
肢
[1]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 疼痛、浅静脉怒张。目前治疗方法主要为
抗凝、溶栓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急性期患者,发病不超 过
72h
,但由于
对疾病的认识不足,
大部分患者来院治疗时已超过
3
天,
因此抗凝溶栓成为主要
治疗方法。
我院根据下肢深静脉造影的原理
[2]
,
利用深静脉交通支的生理功能,
即浅静脉血流可通 过交通支进入深静脉,
而深静脉血流则不能返流至浅静脉,
从
足背静脉穿刺,
使溶栓药通过交通支直接进入深静脉,
快速作用于血栓部位,
促
使血管再通。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1
年
7
月~
2002
年
6
月收治
18
例下肢髂 、股、
静
脉血栓形成患者。男
10
例,女
8
例,年龄
54
~
86
岁,平均
66.3
岁。本组患者
均于发病后< br>1
~
2
周内入院,
入院时患肢较健肢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粗,
经
10
天溶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6 04:2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8449.html
-
上一篇:胶原蛋白饮料
下一篇:各型水肿的原因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