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
年阑尾疾病练习题
一、
A1
1
、阑尾腺癌的临床特点中,错误的是
A
、为一罕见阑尾疾病,发病年龄为
50
岁左右
B
、无特殊症状和体征,往往在术中或术后发现已属晚期
C
、好发于阑尾根部,易侵犯回盲部和结肠
D
、阑尾腺癌的穿孔率较低
E
、右下腹痛或右下腹包块是该病的主要表现
2
、阑尾类癌的临床特点中,错误的是
A
、胃肠道类癌中最常见的 一种,主要位于阑尾黏膜下层,
70%-90%
的阑尾类癌小于
1cm
B
、主要在阑尾黏膜下层生长,不会发生转移
C
、临床多无明显症状,多数在急性阑尾炎术中或术后发现,预后较其他部位类癌好
D
、
起源于
Lieberkuhn
隐窝的
kul tschitzky
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
这种细胞内的颗粒对银具有很强亲和力,
又 称嗜银细胞,能分泌
5-
羟色胺
E
、大多数为良性,病 理切片见肿瘤仅限于黏膜下层,无浆膜转移,恶性者直径均大于
2cm
3
、婴幼儿较少患阑尾炎的原因是
A
、婴幼儿盲肠位置高
B
、婴幼儿阑尾腔呈漏斗状
C
、婴幼儿大网膜短而薄
D
、婴幼儿阑尾壁淋巴组织增生少
E
、婴幼儿阑尾血管纤细
4
、关于阑尾的解剖特点,下列不正确的是
A
、是一圆形管状器官 ,长
5-8cm
,直径
0.5-0.8cm
,远端为盲端,近端与盲肠相通< br>
B
、血供为回结肠动脉分支,为终末动脉,静脉经回结肠静脉、肠系膜上静 脉汇入门静脉
C
、黏膜和黏膜下层含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呈纵行分布
D
、阑尾尖端较为游离,根据其指向大致分为盆位、脾位、盲肠后位
E
、阑尾解剖位置的体表投影是有髂前上棘至脐连线的中内
1/3
处
5
、施行阑尾切除术寻找阑尾的基本方法,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
、沿回肠末端追踪盲肠,找到阑尾
B
、过长的乙状结肠位于右下腹,不要误以为是盲肠
C
、用纱布垫将小肠向内上方推开,显露清除右髂窝
D
、找到盲肠沿结肠带向下寻找阑尾根部,找出全部阑尾
E
、寻找阑尾困难时,应想到活动盲肠,立即扩大切口
6
、阑尾易发生坏死的解剖因素是
A
、阑尾腔内细菌含量大
B
、阑尾扭曲
C
、阑尾腔狭细
D
、阑尾为盲端器官
E
、阑尾动脉为无侧支终末血管
7
、慢性阑尾炎主要的体征是
A
、右下腹无痛性肿块
B
、右下腹压痛性肿块
C
、右下腹局限性压痛
D
、右下腹压痛、反跳痛
E
、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
二、
A2
1
、男性,
20
岁,因阑尾炎穿孔行阑尾切除术后
1
周,体温仍在< br>38
~
39
℃,腹胀腹痛,尿频,大便次数多。
首先考虑
A
、膈下脓肿
B
、肠间脓肿
C
、盆腔脓肿
D
、脾破裂
E
、胃十二指肠穿孔
2
、男,
35
岁 。因右下腹疼痛
5
天伴发热、呕吐就诊。查体:右下腹压痛,可触及一包块
3×3cm ,明显触
痛,边界不清,白细胞
15×10
/L
,最可能的诊断是
A
、结肠癌
B
、克罗恩病
C
、阑尾周围脓肿
D
、溃疡性结肠炎
E
、肠梗阻
3
、女性,
52
岁,以转移性右下腹痛
24
小时收入院,入院诊断为“单纯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后
6
天出院。但术后病理证实为阑尾尖端类癌
(
直径
0.8c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必须安排患者返院,立即行回盲部切除手术
B
、阑尾类癌是胃肠道类癌中最常见的一种
C
、超过
80
%的阑尾类癌患者均合并类癌综合征
D
、阑尾类癌最常见的部位是阑尾根部,容易阻塞阑尾腔而发生阑尾炎
E
、阑尾类癌淋巴转移率极高
4
、
7
岁儿童,右下腹疼痛
2
小时入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下列关于小儿急性阑尾炎,叙述错误的是
A
、病情发展快且重
B
、右下腹体征明显
C
、穿孔率达
40
%
D
、并发疗及死亡率较高
E
、宜早期手术
5
、
70
岁老年女性,在饱餐后转移性右下腹疼痛
4小时来诊,医生给予对症治疗。下列关于老年急性阑尾
炎的临床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
、显著腹肌紧张
B
、常有寒战、高热
C
、腹痛、恶心明显
D
、右下腹压痛明显
E
、阑尾容易缺血、坏死
9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6 04:0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8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