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平衡针灸疗法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26 03:03

-

2021年2月26日发(作者:为什么胸那么大)


平衡针灸疗法

简介 :平衡针灸学理论主要来源于传统医学的心神调控学说
和现代医学的神经调控学说。这两个调控学说阐述 的就是人
体内固有的自我平衡系统——大脑高级指挥系统,也是一种
高度精密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这种平衡系统是天生的、高效
的、自然的、神奇的、强大的,这种系统也是人类适应内外
环境 繁衍生息的物质基础。

传统医学的心神调控学说通过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
经络 来完成对机体子系统的管制作用;现代医学的神经调控
学说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
NEI
)网络中心
来完成对机体子系统的调控作用。传统医学是从宏观来认识
的,< br>现代医学是从微观来认识的,
中西医学是一个有机整体,
都存在一个平衡系统,只是从不 同角度来进行阐述。具体讲
人体的平衡系统就是人类大脑高级指挥中心对待一切事物
的认识而产 生的本能反应,平衡针灸学就是充分利用了人体
的这个平衡系统核心原理,通过人为的外因刺激,促使患 者
机体达到人体自我平衡,从而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

(一)取穴原则

1.
特异性取穴

特异性取穴主要是针对全身性疾病的取穴方法。如降压穴、
降脂穴、降糖穴。

2.
交叉性取穴



交叉性取穴主要是指治疗部位与疾病 部位的上下和左右交
叉的取穴方法。如治疗肩关节病变取下肢对侧坐骨神经支配
的小腿部位的肩 痛穴。

3
.对称性取穴

对称性取穴主要是指疗部位与疾病部位左 右对称或前后对
称的取穴方法。如治疗胸部的乳腺疾病取背部的乳腺穴。

(二)持针方法

1.
根据不同平衡针穴位,
选择不同长度的针具。
临床多用
75
毫米毫针。

2.

75%
乙醇棉球一个,挤干备用。

3.
将 棉球固定在针尖上
1-2
厘米针体处,右手持该处进针。
该持针法在进针时不会造成针 体弯曲,达到快速进针的目
的。

(三)针刺方法

1.
提插手法

2.
强化针感手法

3.
一步到位手法

4.
两步到位手法

5.
三步到位手法

(

)
针感说明

1.
促电式针感:指针刺后出现的类似电击样感觉,向远端放
射。



2.
放射性针感:指针刺后出现的由局部向上或向下的放射性
麻胀针感。

3.
局限性针感:指针刺后在局部出现的酸麻胀痛感。

4.
强化性 针感:指针刺后未出现以上针感,运用滞针手段,
迅速获得局部酸麻胀痛的针感。

针对我学习平衡针灸疗法技术后,在临床运用情况,我介
绍以下一些穴位。



头部

1
.升提穴

定位:此穴位于百会穴前
1
寸。

局部解剖:布有帽状腱膜和左右颞浅动静脉,左右枕动脉

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原则:向前平刺。

针刺特点:以针刺枕大神经分支或额神经分支出现的针感

为宜。

针刺方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向前平刺
2
寸左右,一只手向

前进针,另一只手可摸着针尖不要露出皮外。

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时,采用

顺时针捻转
6圈,
然后再按逆时针捻转6―
10
圈后即可将针

退出。

针感: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麻胀紧沉为主。

30
分钟左



右自动解除)


功能:升阳固托,益气固本,助阳止 泻,补肾健脾,调节
内脏,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机能。

主治:脱肛,子宫脱垂,胃 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
临床还用于治疗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前列腺炎,前列
腺肥大 ,肠炎,慢性肠炎,低血压,宫颈炎,阴道炎,过敏
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偏瘫等。

按语:升提穴是以主要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
床主要用于治疗内脏下垂,中气下 陷性疾病为主。均有补气
穴,壮阳穴之称。同时对生殖

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神经< br>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是中医
用于益气壮阳的首选穴位。亦可作为中 老年人的保健穴位。
还可作为一切慢性病的辅助穴位。对滞针后留下的针感一般
30
分 钟自行解除。歌诀中提到的肠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肠
炎。

歌诀:

升提穴位头顶中,枕神分支额神经,

向前平刺
4
厘米,阳痿早泻遗尿精,

脱肛脱垂胃下垂,前列腺炎与 肠风。
(三寸毫针向
前平刺
2


,百会穴上一寸)

2
.偏瘫穴

定位:耳尖上
3
厘米。

局解:布有颞肌和颞浅动静脉额支,耳颞神经分支,枕大


神经吻合支。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特点:针刺耳颞神经分支或枕大神经吻合支。

手法:滞针或到位针刺手法。

1
.滞针手法:待针体刺入要求深度时,按顺时针方向捻转
发生滞针,然后再按逆时针 方向捻转退回针体,此种针感一

30
分钟左右自行解除。

2.
到位针刺手法:对惧针,不愿留针的病人采用的针刺手
法。

针感:以强化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益气壮骨,化痰却风,醒脑开窍,调 节内脏,调节
神经,调节平衡,扩张血管,解除痉挛,消炎止痛,降压降
脂。

主治:
脑血管意外引起的中风昏迷,
中风后遗症
----
偏瘫;
偏 头痛,
面神经麻痹,
面瘫后遗症,
面肌痉挛,
三叉神经痛。

按语:是治疗中风后遗症
----
偏瘫的特定穴位之一,临床也
采用偏三针,
(偏瘫穴,
肩痛穴,
膝痛穴)

重病人可采用
“偏
五针”
,在偏五针的基础上加臀痛穴,踝痛穴。原则上不留
针,但对个别病人要求留针时,首先在病人 不惧针,不晕针
的前提下。一般可以留针
4

8
小时,最长可留12
小时,针
体一般自行可退出体外,但对后遗症恢复期机体出现肌肉萎
缩,偏瘫 性粘连的病人可以配合患侧肩痛穴。膝痛穴,然后


再针刺健侧相应穴位来收针。

歌诀:偏瘫耳尖上一寸,交叉取穴透太阳,

耳颞神经枕吻支。

3
.腰痛穴

定位:位于前额正中(印堂上
1

5
寸)


局解:前额内侧动静脉分支和三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前

额两侧均有眶上神经分布。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交叉取穴原则。

针刺方法:
3
寸毫针向下平刺
1
寸左右。

针刺特点:以刺以滑车上神经,或左右刺以眶上神经出现

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达到要求针感时,

即可出针。单侧腰痛为平刺手法,不提插,对重症腰痛病人

疼痛未完全控制,但在不发生晕针的情况下,可以留针。

针感:以局限性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活血化淤

,调节神经,止痛消炎。

主治:腰部软组织损伤,腰间盘脱出,强直性脊柱炎,急

性腰扭伤,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不明原因的各种腰痛。

按语:腰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

要用于治疗腰部急性炎症及慢性炎症引起的病变为主。特别

对腰部软组织损伤,腰间盘突出。因炎症引起的坐骨神经痛

还需配针刺相关穴位,臀痛穴,膝痛穴,踝痛穴。一般在炎



症期,水肿期需要卧床3―4周。待临床治愈后,两个月内

还要减少环境诱发因素,以巩固临床疗效。

歌诀:腰痛穴位额正中,针刺滑车上神经,


定位取穴三方向,主治各种腰痛症,


椎间盘出腰扭伤,腰积劳损用之灵。
(3寸毫针,

双侧腰痛
/
中腰痛向下平刺1―2寸,左侧腰痛向右平刺,

右侧腰痛向左平刺,腰上部向上平刺1―2寸)

4.
胃痛穴
定位:
此穴位于口角下一寸或下颌正中点旁开
3
厘米

1.5< br>寸)


局解:在口轮匝肌和肌之间,布有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神
经及下唇动静脉分支。

取穴原则:男左女右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三叉神经第三支产生的针感为宜。

手法:滞针手法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健脾养胃,调节胃肠,平衡心理,活 血化瘀,疏肝
理气,消炎止痛,健胃消食,促进溃疡愈合。

主治:急性胃炎,慢性胃 炎,消化道溃疡,急性胃痉挛,
膈肌痉挛。临床还可用于治疗晕车,晕船,晕机,小儿消化
不良 ,原发性痛经,糖尿病。还可作为保健穴。

按语:具有选穴少,针刺面积大,见效快,操作简便,易


于普及等特点。 临床不但用于治疗上腹部病变,还可作为慢
性疾病的辅助穴位,可代替痛经穴,治疗妇科痛经。

歌诀:胃痛穴位下颌旁,男左女右取之良,

消炎止痛三叉经,胃炎痉挛与溃疡,

晕车晕船与痛经,
消化不良服为尚。< br>(
45
度角进针,
向对侧胃痛穴平刺
1

2
寸)


5
.鼻炎穴

定位:此穴位于颧骨下缘的中点。

局解:在颧骨下缘的中点,布有面横动静脉,深层 为上颌
动静脉,和面神经颧支,下颌下颌神经耳颞神经支,深层为
下颌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面神经颧支或下颌神经耳颞神经支出现
的针感为宜。

手法:无痛快速进针手法。待针体达到要求深度时,不提
插不捻转自行将针退出。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退热,止痛。消炎,调节神经,抗过敏。

主治:鼻炎,过敏性鼻炎,三叉神经 痛,面神经麻痹,面
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下颌关节炎,上呼吸道感染。

按语:此穴 是用于治疗鼻炎的有效穴位之一,是以功能主
治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鼻部及面部病变


为主,对过敏性鼻炎还必须配合增强机体免疫力的相关穴
位,调整病人的 过敏体质,才能从根本上治愈病人的疾病。
否则只是暂时的临床症状缓解,
以后还会发作。对进针方向,
深度,针感是针刺效应的关键。临床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副鼻
窦炎应配合头痛穴 ,痤疮穴,痔疮穴进行全身调节方能达到
理想效果。

歌诀:鼻炎穴位颧下缘,交叉下颌面神经,

进针方向透鼻翼,三叉鼻炎与面瘫,

面肌痉挛后遗症,
感冒过敏下颌炎。< br>(
3
寸毫针向鼻
翼方向平刺
1-2
寸,交叉取穴)

6
.牙痛穴

定位:此穴位于耳垂前正中处(耳前下颌骨外缘凹陷处)


局解:在咬肌中 ,布有面神经下颌支,颧支,上前方有腮
腺管,深部有咬肌动静脉分支。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面神经下颌颧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手法。待针体刺入后,病人疼痛
没有缓解,可上下提插
3次。

针感:

同上。

功能:通牙关,开窍却风,止痛,抑菌消炎。

主治:由龋齿,牙外伤,牙齿过敏,急 性牙髓炎,慢性牙
髓炎等引起各种牙痛。
还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
面瘫后遗症,


面肌痉挛,流行性腮腺炎,下颌关节炎,三叉神经痛,中风
性失语流诞。

按 语:此穴临床用于治疗牙痛的特效均可。取穴方法是以
门牙为界分为左右两侧。对过敏性牙病,在治疗该 病的同时
还必须配合针刺增强肌体免疫力的相关穴位,从全身进行调
整,
才能从根本上 达到治愈的目的。
此穴临床还成为失语穴,
用于中枢性失语。

歌诀:牙痛穴位耳垂前,下颌颧支正中点,

各种牙痛面瘫痪,
下颌关节腮腺 炎。
(垂直进针
0.5

1
寸)

7


明目穴

定位:此穴位于耳垂后耳根部,在下颌角与乳突中间之凹
陷处。

局解:皮下 有腮腺,颞下窝翼静脉丛。耳后有动静脉及颈
外浅静脉,布有耳大神经深部有面神经干于颅骨穿出。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特点:以针刺耳大神经或面神经干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采用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针感:通窍开目,消炎止痛,调节视神经。

主治:近视,白内障,青光眼,花眼,沙眼,电光性眼炎,
急性结膜炎,急性角膜炎,面神经麻 痹,面瘫后遗症,面肌
痉挛,流行性腮腺炎,下颌关节炎,三叉神经痛,神经性耳


鸣,耳聋。

按语:是治疗眼疾的特效穴位之一。本文中介绍的近视主
要是指 青少年的假性近视。且恢复或好转后还需
3
个月的平
衡巩固期。白内障是纸早期浑浊型 白内障,坚持治疗可稳定
或延迟晶体进一步浑浊,
提高患者视力。
对晚期白内障患者,
针刺效果差,对糖尿病引发的白内障还必须结合治疗糖尿病
的相关穴位,效果更为理想。

歌诀:明目穴位耳后坑,交叉取穴面神经,

对侧眼角刺一寸,
一切眼疾 用之灵。

2
寸毫针向对
侧内眼角方向刺
0.5

1
寸)

8


醒脑穴

定位:位于胸锁 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即项
后枕骨后两侧,传统腧穴翳风与风府之间
1/2
处。

局解: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处,布
有枕动静脉分支, 深层为椎动脉,环枕后膜,蛛网膜下腔,
脊髓上端和延髓下端,
以及枕小神经分之,
内 侧为枕大神经。

取穴原则:双侧同时取穴,左右交替取穴。

特点:运用手指作用于枕大神经或枕小神经后引起的指感
为宜。

指针方法: 采用拇指指摸与食指指腹作用于患者相应的穴
位上利用瞬间点压,
点压力度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质决定。

手法:一般分为轻,中,重三种,轻度手法以局部微痛为


主,中度手法以局部能忍受为主,重度手法以局部瞬间钝痛
为主。

指感:局部酸胀痛为主。重力点压即可出现瞬间的晕厥。

功能:调节心理,调节神经,调节内脏,醒脑明目,镇静安
神,抗衰老,保健。
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引起
的脏腑功能紊乱。
更年期综合征,
旅游综合征,
颈肩综合征,
高血压症,低血压,神经衰弱,糖尿病,白血病,慢性肝炎 ,
慢性肾炎,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

按语:醒脑穴为强身保健的首选穴位,此穴 位于人的生命
中枢部位。临床所眼所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指针疗法。在指
压力度上一般分为轻中 重三种。主要根据病人的体质年龄,
性别来决定,但以安全放在首位。

歌诀:醒脑保健于风池,指针瞬间枕神经,

调节内脏与安神,解除疲劳体轻松。



躯干部

1
.臀痛穴

定位:此穴位于肩关节腋外线的中点,即肩峰至腋皱壁连
线的
1/2
处。

局解:布有旋肩胛动静脉,臂外侧皮神经和第一、二肋间
神经,深层为桡神经。

取穴原则:以针刺桡神经或上臂外侧皮神经出现的针感为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6 03:0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8379.html

平衡针灸疗法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