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胃病
【慢性荨麻疹辩证施治总结】
1
病因病机
:
张挹芳认为本病的发生,
由内 外病因相应而致。
外由风寒湿热,
内因
“
夙根
”
或肺脾肾虚 ,
其中尤以肺脾失调为主。
王卫等认为人之皮毛乃营卫荣养、护卫之处。
若因阳气虚弱 ,
卫外
不固,营卫不和,而致气血不运,肌无所养,则易发病。
2
辨证论治
:
张志礼认为,本 病初发多属实证,久病则多为虚证,而风邪是本病的主要外因。因此,
治疗勿忘祛风。
他将本病分为以下四型:
(1)
风热型,多见于急性荨麻疹。辨证为风热袭表,肺卫失宣,治以辛凉透表,宣肺清
热,方以
“
荆防方
”
加减。
(2)
风寒型,多 见于寒冷性荨麻疹。辨证为风寒束表,肺卫失宣,治以辛温解表,宣肺
散寒,方以
“
麻 黄方
”
加减。
(3)
阴血不足,血虚受风型 ,多见于慢性荨麻疹。辨证为阴血不足,风邪束表,治以滋
阴养血,疏散风邪,方以当归饮子加减;
(4)
脾肺两虚,风寒束表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辨证为脾肺两 虚,卫气不固,治以健
脾益肺,益气固表,方以玉屏风散合多皮饮加减。
骆文郁等认为,
荨麻疹的病机为营卫失和,
治法宜调和营卫,
应以桂枝汤作为 基本处方
治疗,并适当配伍疏风药,除湿药,仿桂枝汤的变化以适应荨麻疹的复杂变化。
周有川治疗自始至终抓住一个
“
血
”
字,认为 本病多属虚证。
(1)
血虚受风,治宜养血疏风,方选四物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
(2)
血热受风,治宜疏风凉血,清热解毒,处方:浮萍、防风、荆芥、蝉蜕各9g
,生地
黄、赤芍各
18g
,牡丹皮
12g
,紫金皮 、刺蒺藜各
30g
,金银花、连翘各
15g
。
(3)
表虚营卫不和,治宜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方选玉屏风散加减。
(4)
中虚兼风寒,治
宜温中散寒,升阳解毒,方选小建中汤合升麻葛根汤加减。
张作舟根据临床特点,将慢性荨麻疹分四型治疗。
(1)
表虚不固、营卫失和,治宜固卫和营,佐以酸敛,方用固卫御风汤
(
黄芪、白术 、防
风、党参、桂枝、白芍、乌梅、五味子、白鲜皮、秦艽、白芥子、甘草
)
。
(2)
血虚气弱,风从内生,治宜养血熄风,方用养血熄风汤
(
当归、黄芪、何首乌、白芍、
五味子、乌梢蛇、全蝎、白鲜皮、羌活
)
治 疗。
(3)
阴虚内热,治宜滋阴清热、潜阳熄风,方用养阴宁 荨汤
(
生地黄、白芍、女贞子、黄
芪、五味子、地骨皮、牡丹皮、生牡蛎、珍珠母、白 鲜皮、秦艽
)
治疗。
(4)
肠胃湿热,治宜清热理脾,宣化湿浊,方用平胃散加味治疗。
陈汉章将本病分为
7
型治疗。
( 1)
风邪袭表,治宜疏风散寒,解表透疹。方选荆防败毒散加减
(
羌活、柴胡、前胡、 枳
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刺蒺藜
)
。
(2)
邪侵肺卫,治宜清热宣肺,解表透疹。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
麻黄、苦 杏仁、石膏、
甘草、浙贝母、蝉蜕
)
。
(3 )
邪陷少阳,治宜开达膜原,辟秽化浊。方选达原饮加减
(
槟榔、厚朴、草豆蔻、知母 、
白芍、黄芩、甘草、柴胡、荆芥、防风
)
。
(4)
邪入阳明
:
①升降散证,治宜透郁 泻热、升清降浊,方用升降散加减
(
白僵蚕、姜黄、大黄、蝉蜕、
火炭母、凤尾草、茵 陈蒿
)
。
②葛根芩连汤证,治宜解表清热,透疹止痒 ,方选葛根芩连汤加减
(
葛根、黄芩、黄连、
甘草、刺蒺藜、防风、珍珠草
)
。
(5)
肾阴亏损,治宜滋补肝肾,祛风止痒,方用 六味地黄丸加减
(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
泽泻、茯苓、牡丹皮、刺蒺藜、防风
)
。
(6)
血虚风燥,治宜养血祛风,方选当归饮 子加减
(
熟地黄、当归、赤芍、川芎、刺蒺藜、
黄芪、何首乌、荆芥、防风、甘草、蝉 蜕
)
。
(7)
情志内伤,治宜疏肝理气,方 选逍遥散加减
(
当归、茯苓、白芍、白术、柴胡、甘草、
刺蒺藜、防风
)。
龚国梁根据荨麻疹的临床特征辨证分型如
下:
(1)
风热型,治宜祛风清热,方用消风
散加减。
(2)
风寒型,治宜祛风散寒,方用桂枝
麻黄各半汤加减。
(3)
肠胃型,
治宜祛风解表、
通腑泄热。
处方:荆芥、 防风、制大黄、苍术、苦参、
生甘草各
9g
,茵陈蒿
15g
,生山栀 子
6g
。
(4)
血虚型,治宜养血祛风,方用四物
汤加味。
< br>吴干银认为急性荨麻疹治在肺,肠胃
型荨麻疹调肝脾,
慢性荨麻疹治肾为主。
( 1)
急性荨麻疹,属风寒束肺者,可用解表化
饮汤加减;属风热犯肺者,用银翘散加减。
(2)
肠胃型荨麻疹,治以疏肝解郁调脾
法,方用逍遥散加味。
(3)
慢性荨麻疹,偏肾阳虚者用肾气丸
加减;偏肾阴虚者用大补阴丸加减。
李元文从肝脾论治慢性荨麻疹,将慢
性荨麻疹分为
3
型:
(1)
肝郁脾虚型,治以疏肝健脾搜风,
用自拟治荨
I
号 方
(
柴胡、郁金、白术各
lOg
,茯苓皮
20g
,大枣
3
~
5
枚,全蝎
6g
,
丝瓜络
lO g)
。
(2)
肝阴不足型,治以柔肝养阴 熄风,
方用自拟治荨Ⅱ号方
(
银柴胡、
白芍、
乌梅、
五味子 、当归、钩藤、白僵蚕各
lOg
,蝉蜕
6g)
。
(3)
脾虚湿阻型,治以健脾除湿祛风,
用自拟治荨Ⅲ号方
(黄芪、白术、茯苓、猪
苓、
泽泻、
六一散
(
包
)
、
浮萍、
防风各
lOg
,
自鲜皮
30g)
。
3
专病专方治疗
王联庆应用荆防四物汤
(
荆芥、防风、
当归、川芎、牡丹皮、栀子、浮萍各
lOg
,
生地黄、赤芍、地肤子、白鲜皮、何首乌、
胡麻仁各
15g)治疗风热型荨麻疹
60
例,
总
有效率
98
.
3
%。
朱庄庄
L12J
等用活血祛风汤
(
桃仁、
红
花、党参、白鲜皮各
lOg
,生地黄
20g< br>,川
芎、赤芍、当归、土茯苓各
15g
,地龙、生
甘草各
9g )
治疗慢性荨麻疹
60
例,痊愈率
80
.
O
%,总 有效率
98
.
7
%。
刘和平应用扶 正祛风汤
(
黄芪
15
~
30g
,防风
lO~15g
,白术
10
~
12g
,熟地黄
15g
, 当归
12g
,荆芥
lOg
,蝉蜕
6
~
lOg
,
桂枝
lOg
,黄芩
12g
,白芍、川芎、甘草各
lOg )
治疗荨麻疹
265
例,
其中风寒型
78
例,
有效 率
96
.
1
%;风热型
8l
例,有效率
96
.
2
%;血虚型
106
例,有效率
91
.5
%,
总有效率
94
.
6
%。
李元文等用加味过敏煎
(
柴胡、白术、
防风、乌梅、苦参、丝瓜络 、五味子、当
归、赤芍各
lOg
,茯苓
20g
,白鲜皮
30 g
,
甘草
5g)
治疗人工性荨麻疹
32
例,总有效
率
93
.
75
%。
魏武杰应用自拟 养血祛风汤
(
当归、麦
门冬、自鲜皮各
15g
,川芎
6g< br>,赤芍、生
地黄、荆芥、防风、玄参、夜交藤各
lOg
,
土茯苓
20g)
治疗慢性荨麻疹
93
例,
总有效
率
92
.
7
%。
蒋卫健应用自拟加昧过敏汤
(苦参、土
茯苓、
刺蒺藜、
紫草、
徐长卿各
15g
,防风、
蝉蜕各
lOg)
治疗慢性荨麻疹
15l
例,
总有 效
率
91
.
39
%。
4
中医外治法
佘俊卿用中药熏蒸法治疗慢 性荨麻疹
86
例,治愈
43
例,
显效
35
例,有效
8
例,
方药为:苦参、白鲜皮、当归、牡丹
皮、地肤子、蝉蜕、防风、蛇床子、乌梢
蛇、土茯苓、紫草、丹参、红花各
30g
。< br>
朱越洋等用消疹散敷贴穴位治疗急性
荨麻疹
52
例,总有效率
100
%。
具体方法如下:
①药物组成:蝉蜕、细辛、防风等量,
研成细末,加入适量冰片。
②用法:取消疹散
O
.
2~O
.
4g
置 于
麝香虎骨膏中,外贴曲池、大椎、悬钟、
梁丘穴。风寒型加列缺;风热型加外关
(< br>除
大椎外均为双侧
)
;腹痛、腹泻加神阙。每
日
1
次 ,外治期间停用其他任何药物。
胡文钊等用药物热浴法治疗慢性荨麻< br>疹
95
例,总有效率
91
.
2
%。
方药为:防风、艾叶、荆芥、白鲜皮、
生地黄、蛇床子各
20g
,苦参
30g
。
5
针灸治疗
体穴治疗。
王光鼎< br>L20j
采用温针加灸治疗急性荨
麻疹。
取穴:
合谷、
曲池< br>(
温针
)
、
足三里
(
温
针
)
、太冲、血海、风市、风池、百会、大
椎、中脘
(
灸
)
、神阙(
灸
)
。治疗
114
例,总
有效率
96
.
49
%。
李占东用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荨麻疹。
取穴:
曲池、
血海、
三阴交。
药物:
5
%
当归注射液,每穴注
作者:
myxy1976
2009-7-8 18:57
回
复此发言
14
回复:希望哪位好心的医生能治我妈的病
入< br>2ml
,共治疗
32
例,总有效率
96
.
9
%。耳穴治疗。
彭世桥
L22J
选取肺、脾、神门、内分泌、肾上腺等耳
穴,
用牵牛子埋压,
治疗慢性荨麻疹
50
例,
痊愈
34
例,
好转
14
例,无效
2
例。
赵永洲等取神门、
心、
肺、
抗过敏区、
皮脂腺、
脾、
胃 、
耳尖等耳穴,
并根据病情配合相应耳穴区贴压治本
病。共治疗
12l
例,痊愈
35
例,显效
41
例,有效
34
例,无效
11
例。
6
中西医结合治疗
路鸥等以益气养血,
活血祛风法为主,
辅 以西药治
疗慢性荨麻疹
50
例,总有效率
98
%。
治疗方法:
①中药:
加味归芪 荆防汤
(
当归、
生黄芪各
15g
,
赤
芍、白芍各< br>lOg
,熟地黄
15g
,川芎、荆芥、防风、蝉
蜕各
lOg< br>,刺蒺藜
15g
,白鲜皮
20g)
。
②西药:特非那丁
60mg
,每日
2
次口服。
朱建兰等采用克敏能
lOmg·
d
-
1
及中药< br>“
抗敏
汤
”(
苍耳子、
徐长卿、
秦艽各
lO g
,
黄芩
9g
,
白鲜皮
6g
,
荆芥
12g
,蝉蜕
6g
,苦参
9g
,当归
12g
,生 地黄
12g)
治疗慢性荨麻疹
60
例,总有效率
100
%。
董献华采用复方丹参液
20ml
,日
1次静点及西米
替丁
0
.
2g
日
3
次 口服,治疗慢性荨麻疹
60
例,总有
效率
93
.
34
%。
谷欣采用克敏5mg
、甲氰咪胍
O
.
4g
、维生素
C2
.< br>Og
,日
3
次口服,必要时口服或静点激素。
配合中药:石膏
30g
,牡丹皮、黄芩各
15g
,青蒿
20 g
,赤芍
15g
,紫草
12g
,黄连
5g
,蒲公英、金银花、
大青叶、夏枯草各
30g
,茵陈蒿
24g
口服 ,治疗急性荨
麻疹
50
例,总有效率
98
%。
7
结语
:
综上所 述,
近年对荨麻疹的治疗方法研究较多,
取
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有了新的进 展,
但不少报告停留
于一般疗效分析,
但对原因的探讨,
药理作用的研究并< br>不多见
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一)
【辨证】脾失健运,复感风邪,郁于肌肤。
【治法】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方名】多皮饮。
【组成】地骨皮
9
克,五加皮
9
克,丹皮9
克,大
腹皮
9
克,木槿皮
9
克,桑白皮
15
克,白藓皮
15
克,
赤茯苓
15
克,冬瓜皮
15< br>克,扁豆皮
15
克,干姜皮
6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
【出处】赵炳南方。
中药方剂(二)
【辨证】气血不足,卫外失固,腠理不密,玄府失
固,风邪内侵,肌肤失养。
【治法】辛开腠理,和血止痒。
【方名】麻黄方。
【组成】麻黄
3
克,干姜 皮
3
克,浮萍
3
克,杏仁
4.5
克,白藓皮
15< br>克,丹参
15
克,陈皮
9
克,丹皮
9
克,僵蚕
9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3
次。
【出处】赵炳南方。
中药方剂(三)
【辨证】脾虚兼风。
【治法】健脾利湿,祛风止痒。
【方名】荨麻疹汤。
【组成】苍术
5
克,白术
30
克,茯苓
15
克,荆芥
15
克,丹皮
15
克,防风
9
克, 白蒺藜
12
克,僵虫
10
克,川芎
9
克,丹参
15
克,黄芩
10
克,龙骨
15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3
次。
-如何治疗胃病
-如何治疗胃病
-如何治疗胃病
-如何治疗胃病
-如何治疗胃病
-如何治疗胃病
-如何治疗胃病
-如何治疗胃病
本文更新与2021-02-24 13:0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7935.html
-
上一篇:荨麻疹治疗指南
下一篇:瘾疹(荨麻疹)中医治疗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