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林阿莫西林颗粒
十种中药泡茶可降血压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一种常见病,患者除了应 坚持药物治疗外,经常用中药泡茶
饮用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菊花茶
所用的菊花应为甘菊,其味不苦,尤以苏杭一带所长的大白 菊或
小白菊最佳,每次用
3
克左右泡茶饮用,每日
3
次
;< br>也可用菊花加金银花、甘草同煎
代茶饮用,其有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之特效。
山楂茶
山楂所含的成分可以助消化、扩张血管、降低血糖、降
低血压。饮用方法为,每天数次用鲜嫩山楂果
1
 ̄
2
枚泡茶饮用。< br>
荷叶茶
治疗高血压的饮用方法是:用鲜荷 叶半张洗净切碎,加
适量的水,煮沸放凉后代茶饮用。
槐花茶
将槐树生长的花蕾摘下晾干后,
用开水浸泡后当茶饮用,
每 天饮用数次,对高血压患者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
首乌茶
其制作方法为取制首乌
20
 ̄
30
克,< br>加水煎煮
30
分钟后,
待温凉后当茶饮用,每天一剂。
葛根茶
经常饮用葛根茶对治疗高血压具有明显的疗效,制作方
法为将葛根洗净切成薄片,每天
30
克,加水煮沸后当茶饮用。
莲子心茶
所谓莲子心是指莲子中间青绿色的胚芽。用莲心12
克,开水冲泡后代茶饮用,每天早晚各饮一次。
决明子茶
中药决明子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清肝明目等功效。
每天数次用< br>15
 ̄
20
克决明子泡水代茶饮用,不啻为治疗高血压、头晕目
眩、视 物不清的妙品。
桑寄生茶
中草药桑寄生 为补肾补血要剂。桑寄生茶的制作方法
是,取桑寄生干品
15
克,煎煮
15< br>分钟后饮用,每天早晚各一次。
玉米须茶
泡茶饮用每天数次,每次
25-30
克。在临床上应用玉
米须治疗因肾炎引起 的浮肿和高血压的疗效尤为明显
降血压的中药荟萃,来自同济专家多年老方子
很多人都清楚
西药降血压
虽然效果快,
但是副作用多,< br>并且西药的药物残留,
对需要长
期靠降压药降血压的
高血压
患者来说,
是非常不利的,
那么很多人就想到了
中药降血压
,
同
济医院 药剂科吕主任
30
年的临床经验,
总结出来很多
降血压的中药
方子,
这里一一呈现给
广大高血压患者,
希望这些
降血压的中药
对大家能有 所帮助,
这些
降血压的中药
,
可以单独
使用,也可以搭配使用:
1
、杜仲
降血压
:杜仲性味甘温
,
有补肝肾
,
强筋骨
,
安胎降压功效
,
与石决明
,
夏枯草,
白芍
等配伍可降血压
,
且对体虚之人降血压无寒凉之弊
. < br>2
、稀莶草降血压:稀莶草味苦性寒
,
有祛风通络
,
清热降压 作用
,
可同臭梧桐等配伍
,
用于
高血压及风湿病
.
3
、罗布麻降血压:罗布麻味淡涩性惊
,
有平肝降压
,
清热利尿作 用
,
用于肝阳上亢或肝热
型高血压症
,
见于头晕头痛
,烦躁失眠者
,
可单用本品以开水泡汁作饮料
,
也可配合夏枯草
,
野
菊花
,
钩藤同煎
.
4
、青木香降血压:青木香 味辛苦性微寒
,
可单用或配伍其它降压中药内服
.
5
、
夏 枯草降血压:
夏枯草味辛苦性寒
,
有清肝
,
散结
,
化痰
,
降压作用
.
由于本品有良好清泄
肝火作用
,
可泡服或煎服
,
用于高血压病属肝热
,
阳亢者
.
6
、葛根
降血压
:葛根味甘辛性凉
,
用于高血压脑病
,
并对 改善头晕头痛
,
肢麻
,
耳鸣等症状
有良效
.
7< br>、
地龙
降血压
:
地龙即蚯蚓
,
性咸味寒
,< br>有良好的降压作用
,
服法为研粉
,
每次
2
克
,
每日
2
次
,
开水吞服
,
也可配合它药使用
.
8
、
臭梧桐降血压:
臭梧桐味辛苦性凉
,
有祛风湿< br>,
降血压作用
,
与稀莶作用相似
.
本品降压
,
用开花前的叶作用较佳
,
不宜久煎
.
9
、钩藤降血压:钩藤味甘 性微寒
,
具清热平肝
,
息风止痉作用
,
对高血压引起的头胀 头痛
症状疗效较好
.
10
、
石决明降血压:
石决明味咸性 寒
,
有清肝明目
,
平肝潜阳功效
,
与生地
,
白芍
,
钩藤
,
菊花
等配伍善尤其适用于高血压头晕头痛者
.
11
、决明子
降血压
:决明子性味甘寒
,
清肝明目,
润肠通便
,
有降低血脂及血压功效
,
对防
止血管硬化 有效
,
尤适于兼有便秘的中老年患者
.
12
、茺蔚子降 血压:茺蔚子为益母草的果实
,
味甘性微寒
,
能活血调经
,
凉肝明目和降血压
,
常
与决明子
,
生地
,
钩藤等配 用
.
13
、
生槐花降血压:
生槐花味苦性微寒
,
近年临床用于高血压病
,
可降血压及改善毛细血管脆
性
.
14
、黄苓降血压:黄苓味苦寒
,
无论是煎剂
,
浸剂
,
均有较明显的降压作用
,
常与菊花
,
钩藤等
配伍治疗神经性高血压和动脉硬化高血压病
,
可使血压降低
,
头痛
,
胸闷
,
烦躁等症状明显改善
和消失
.
15
、山楂
降血压
:
山楂味酸甘性微温
,
功能消食化积
,活血降压
,
有人曾用山楂糖浆治疗高
血压患者
50
例
,
服药
1
个疗程后
,
显效
35
例
,
好转
12
例
.
以上就是吕主任推荐给大家的
降血压的中药
,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能降血压的中草药大公开
葛根:是常用的祛风解表药,临床报道用于治疗高血压伴有颈项强痛者疗效显着。
野菊花:清热解毒,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可单味煎服,亦可与夏枯草、草决明同用。
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病且伴有头痛、目眩、耳鸣、烦热、 失眠
等症状。
黄芩:清热解湿,泻火解毒,对于肝经实热的高 血压病,有消除眩晕、头痛、口苦、心
烦的作用。
钩藤:平肝熄火清热,可用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头通、目赤等症。
天麻:平肝熄火,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等症。
石决明:平肝潜阳,使用于阳肾阴虚、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等症。
地龙:熄风、清热、活络、平喘、利尿、降压,适用于早期高血压病伴有肢体麻木者。
罗布麻叶:平肝熄风清热,对消除头痛、头晕、头胀、失眠等症状有良好的作用。
臭梧桐:祛风除湿降血压,复方单味皆可用。
川: 性味辛温,可祛风活血止痛,主要适用于头身疼痛以及血瘀气滞的痛经、闭经、产
后瘀阻腹痛等症。临床 报道与利血平合用治疗高血压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桑寄生:祛风湿,补 肝肾,养血安胎,主要用于痹症血不养筋、肝肾不足所引起的筋骨
萎弱、腰膝酸软等症,亦常用于肝肾阴 虚型高血压病的治疗。
举例而言,在目前已知的70多种具有降压作用 的中药当中,天麻、钩藤、菊花、罗布
麻、
羚羊角可有效改善眩晕;
柴胡、
龙 胆草、
夏枯草、
莲子心可缓解急躁易怒;
独活、
杜仲、
桑寄生、巴戟 天、怀牛膝能明显减轻腰膝酸软;丹参、酸枣仁、五味子、柏子仁能改善心悸
失眠;半夏、天竺黄、制南 星、莱菔子可有效控制呕吐痰涎……周教授建议,应优先选用这
类既符合中医随证选药原则,
又 符合中药药理研究结果的药物。
而对于那些经药理研究证实
具有升压作用的中药,如枳实、枳壳 、青皮、西红花、麻黄、白鲜皮、蓖麻子等,则最好不
用。
10
种降血压的中成药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病患 ,
其严重的并发症已成为人们主要致死、
致残的因素,
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现介绍几 种有效降血压的中药复方与单味药。
1
、钩藤:降 压成份主要是钩藤碱及钩藤总碱,其降压机理是直接或者间接抑制血管运
动中枢及对交感神经或者神经节 有阻断功效。钩藤不管其效剂或者生物碱都有降压功效。
四海健康网,
寓意五湖四海 皆健康。
本频道内容来源为网络,
本站未对相关内容作详细审核,
请核对后查阅。如您发现内容不符合本站规则,
恳请您告诉我们,
四海健康网会做相应的处
理!< br>
2
、莲子芯:主要成份是莲心碱,其降压功效短而弱 ,改变为甲基莲心碱,则降压功效
强而持久。
其降压机理主要是阻断肾上腺素
α—受体与比较弱的钙拮功效而降低血压,
此外
还有抗心律失常功效。
3
、淫羊藿:降压有效成份是淫羊藿甙,不管是煎剂、浸出液及淫羊藿甙均能令血压 下
降,尤其以舒张压下降明显,还能够降低
β
~脂蛋白及血流胆固醇含量而调节脂代谢 。
4
、野菊花:其降压成份可以抑制上感神经中枢与血管运动 小板,并且有抗肾上腺素功
效,能令外周阻力下降而不降低心输出量。
5
、汉防己:主要降压成份是汉防已甲素,汉防己甲素有钙桔抗功效,是
—
种 钙通通信
抗剂。
通常用量为每回静脉注射
12O
毫克,每天二次,对
ii
、
iii
期高血压病人降压功效快而
持久,
对高血压危象或者件 急性左心衰、
急性脑血管病的病人效果同样良好,
并且无因血压
下降过快而导致心、脑 、肾等脏器供血不足的状况产生,降压总有效率可达
84
%左右。
6
、葛根:主要有效成分成葛根素及其甙元,降压功效主要是通过对
β~受体的阻滞而
完成的。
不管是煎剂、
葛根总黄酮口服剂或者葛根素静脉注射剂,
都可以使高血压病人血压
下降。
同时它还能够显著改善脑血流量,
改善椎基底 动脉循环,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减少心
肌耗氧量,适合于高血压体冠心病或者体脑供血不足的病人的治疗 。
7
、罗布麻:其降压有效成分成榭皮素与异榭皮甙,其降压 机理和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及
血管扩张有关。
8
、黄连 :主要成分成黄连素(小檗碱),其降压机理是多方面的。小檗碱可以竞争性
地阻断血管平滑肌上
α—
受体,
使外周血管阻力降低;
还能够和胆碱酯酶结合而抑制其活性,
使 乙酰胆碱堆积,兴奋突触前膜
m
受体,抑制去甲肾上腺素释放而扩张血管使血压降低。
同时它对心律失常有效,还能够显著降血糖。
9
、杜仲:其降 压主要成份是苯丙烷衍生物,主要是通过直接舒张血管与抑制血管运动
中枢而使血压下降。
1O
、莱菔子:其包含的降压成份有白芥子甙、厚壳桂酮与细辛醚。
单味中药降血压
1
汉防已:味甘辛、性寒。具降血压、除风湿作用,早在
1931
年就发现它能降血压。有效
成分是汉防已甲素。口服、肌肉或静脉注射都明显 降压,而且有镇痛、消炎、扩张冠状动脉
等多方面作用。
2
钩藤:味甘、性微寒。具平肝熄风、清热、解痉的功效。由于它能
刺激心血管系统的感受器,引起血管舒 张外周阻力降低,常作为治疗高血压病的首选药物。
有人认为,
它降低收缩压的作用比舒张太更 明显,
因此对早期患者较好,每天
15~60
克,代
茶饮。
3
罗布麻叶:味甘苦、性偏凉。具有消炎降压、强心利尿功效。每天
3~ 6
克,
开水泡代茶饮。
4
臭梧桐:味甘苦,性偏寒 ,有臭气。具有降血压、祛风湿作用,目
前制成品有两种:一种是血压平片,每次
2~4
片,每日
3
次;二是八角梧桐征,每片
0.5
克,每日
10~16
克分
3~4
次服用。它降压温和,负反应少,对年老而并发动脉硬化为相宜。
5
杜仲:味甘、性温。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作用,药用其树皮,常配成< br>10%~
20%
酮剂应用,每次
1~2
毫升,每日
3
次。
6
莲子心:味甘性寒,清心去热,临床应用
有较好降压 效果,其主要万分是一种叫阿啡的生物碱,常用
2~3
克煎服。
7
地龙:味
咸、性寒,具有清热平肝、止咳通络作用,有良好降压作用,适用于早期 高血压伴有肢体麻
木者。本药降压的有效成分是次黄嘌呤及地龙
b1
。降压原理是作用 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
内脏血管扩张,使血压下降,此外它还有明显的抗惊厥、镇静、兴奋子宫等作用,
10~15
克
煎服。
8
野菊花:味辛基苦 、性微寒、归肝肺经。具有疏风清热,解毒明目的功能,
降压机制为对抗肾上腺素和扩张外周血管,18~30
克,代茶饮或与夏枯草决明同用。
9
青木香:味辛苦、性温。有较好的扩张血管与镇静作用,每日
30
克煎服,如血压无变化或< br>恶心,可停用。
10
牛蒡子:味辛苦、性偏凉。具有降血压作 用,且能强心利尿,促进
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
高血压、
动脉硬化病人取牛蒡子
10~15
克煮粥食用,
可治疗及预防中
风。
11
灵芝:味甘、性平、无毒。具镇静、镇痛、抗衰老,保护肝脏,抗菌等功效,
取灵芝
6
克,甘草
5
克,水煎服,可持续服用。
12
夏枯草:味辛苦、性偏寒,归肝胆
二经。具有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功效,降压效果满意,一般用< br>30
克,代茶饮用。
13
旱芹菜:
降压效果 良好,
主要通过对抗肾上腺素作用而达降压目的,
生品捣汁服用即可,
用芹菜根、大枣 煎剂,治疗动脉硬化,对降低胆固醇有明显效果。
14
葛根:是常用 祛
风解表药,用于高血压伴有颈项强直者疗效显著。每次
15~30
克,水煎服。
此外含珠
草、玉兰、菖蒲、黄柏、山楂、龙胆草、芦荟、当归、山栀、黄连 、黄芩、地骨皮、郁李但
等均有不同程度降压作用,可供参考用药。(健康周报
:
茂生 文)
决明子:味甘性寒,清肝明目,润肠通便,有降血压和降胆固醇功效,对于防治血管硬化 与高血压
病有一定疗效。
生槐花:味苦性微寒,近年临床用于高血压病,可降血压及改善毛细血管脆性。
葛根:味甘辛性凉,单用降压,效果不够明显,现在用葛根降压片
(
葛根、 钩藤等
)
治疗高血压病,降
压效果明显,对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头晕、肢麻、耳鸣等症 状有良效。
钩藤:味甘性微寒,具清热平肝、息风止痛等作用,为中医 治疗高血压药方剂中的常用药,多与夏枯
草、菊花等配伍应用。
黄苓:味苦寒,无论是煎剂、浸剂,均有较明显的降压作用,常与菊花、钩藤等配伍治疗神经性高血
压 和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可使血压降低,头痛、胸闷、烦躁等症状明显改善和消失。
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功能消食化积,活血降压,有人曾用山楂糖浆
(
每毫升相当于原 生药
0.65
克
)
日
服
3
次,每次
20< br>毫升,
1
个月为
1
疗程,共治疗高血压患者
50
例, 服药
1
个疗程后,显效
35
例,好转
1
2
例。
淫羊霍:味辛甘,性温,其主要功效为补肾壮阳,祛风湿,降血压,单用或 复方制剂,能使血压降低,
症状改善。
罗布麻:味淡涩性凉, 有平肝降压,清热利水作用,用于肝阳上亢或肝热型的高血压症引起的头痛、
眩晕及烦躁失眠等,可单用 ,亦可配伍夏枯草、钩藤、野菊花同服。
地龙:味咸性寒,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有较明显的降压效果。
吴茱萸:味辛苦、性热,功能疏肝下气,散寒止痛,近年来有人用其研末醋调敷足的涌泉穴用于降血
压 效果较明显。
举例而言,在目前已知的
70
多种具有降压作用的 中药当中,天麻、钩藤、菊花、罗布麻、羚羊角可
有效改善眩晕;柴胡、龙胆草、夏枯草、莲子心可缓解 急躁易怒;独活、杜仲、桑寄生、巴戟天、怀牛膝
能明显减轻腰膝酸软;丹参、酸枣仁、五味子、柏子仁 能改善心悸失眠;半夏、天竺黄、制南星、莱菔子
可有效控制呕吐痰涎
……
周教授建议 ,应优先选用这类既符合中医随证选药原则,又符合中药药理研究结
果的药物。而对于那些经药理研究证 实具有升压作用的中药,如枳实、枳壳、青皮、西红花、麻黄、白鲜
皮、蓖麻子等,则最好不用。
调节血压的中药
对血压有调节作用的中药
283
种,
占
1
070
种的
26.45%
。
其中降低血压的
216
种,
占
283
种的
76.33%
,
平均每
4
种作用于血压的中药中 有
3
种有降压作用。
如解表药中独活、苍耳子、辛夷、菊花、桑叶等;
清热药中黄连、玄参、夏枯草、半边莲、野菊花、黄柏等;
攻下药中大黄、商陆、大戟、芫花等;
祛湿药中独活、徐长卿、茵陈、厚朴、瞿麦、扁蓄等;
温里药中附子、川乌、荜茇等;
理气药中香附、沉香、青木香等;
理血药中红花、益母草、鸡血藤、三七、川芎、延胡、大蓟等;
化痰药中桔梗、前胡、白果、杏仁等;
平肝药中羚羊角、钩藤、地龙等;
扶正药中生地、当归、仙灵脾、白术、黄芪、菟丝子、杜仲等。
此外,一些不常用的中药,如罗布麻、臭梧桐叶、莶草、夏天无、猪毛菜等,均有良好的降压作用,
应 选择使用。
与西药截然不同的是,中药对血压有双相调节作用,即血压 高者可降低,血压低者可升高,共
33
种,
占
11.66%
。如人参 、鹿茸、白芍、五味子、红景天、浙贝母、苍术、干姜、吴萸、细辛、牛黄、木香、白
芥子、丹参、益母 草、海藻、仙鹤草、四季青等。这种适应原作用是中药特色。
提升血压 的中药有
34
种,占
12.02%
。如小蓟、陈皮、枳壳、麻黄、阿胶、青皮 、附子、紫河车、玉
竹、金银花、番泻叶、马兜铃、款冬、麝香、伸筋草等,在中医治疗高血压病时选药 当注意。
调节血脂的中药
降低血脂的中药有
154
种,占
1
070
种的
1 4.3%
。升高血脂仅
1
种,为丹皮。能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中
药有
1 24
种,如决明子、首乌、金樱子、泽泻、郁金、生地、桑叶、柴胡、升麻、黄芩、黄连、萆、槐花、< br>丹参、昆布、明党参、灵芝、黄精、枸杞子、女贞子、大黄、麻仁、茵陈、苏子等。另有不常用的中药亦< br>有良好的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如绞股蓝、苦丁茶、月见草等。
降低血清甘油三酯的中药有
84
种,如西洋参、银杏叶、冬虫夏草、白术、甘草、骨碎补、夜 交藤、女
贞子、沙苑子、白首乌、熟地、茶树根、麦饭石等。
抗动脉粥样硬化,包括溶解动脉壁上斑块的中药有
55
种。如枸杞子、升麻、赤芍、忍冬藤、银 柴胡、
土茯苓、蚤休、徐长卿、桑寄生、蒲黄、没药、毛冬青、丹参、肉苁蓉、当归、金樱子、穿心莲、 泽泻、
萆、薤白、刺蒺藜等。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常是心脑血管 疾病的隐患,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相应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是预防心脑
血管病的重要一环。
中药能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有
20
种,如银杏叶、
虎杖、枣仁、
云芝、
苏子 、冬虫夏草、
松叶、水牛角、短毛五加、茶叶、绞股蓝、苦丁茶、月见草等。
既能降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又能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有黄精、女贞子、明党参、丹参、 郁金、
昆布、升麻、骨碎补、甘草、水蛭、生姜等
19
种。
调节血糖的中药
作用于血糖的中药有
111
种,占
1
070
种的
10.38%
,其中降血糖的
83
种,占
111
种中药的
7 4.78%
,
升血糖的
18
种,占
16.22%
。降低血糖 的
83
种,如人参、怀地黄、知母、枸杞子、天花粉、灵芝、西洋参、
白芍、黄精、女 贞子、山萸肉、黄连、黄芩、夏枯草、黄柏、桔梗、杏仁、牛蒡子、木香、菖根等。双相
调节血糖的有< br>10
种,占
9.0%
。双相调节血糖的
10
种中药有黄芪、白 术、仙灵脾、麦冬、玉竹、地骨皮、
刺五加、人参叶、麻黄、土木香等。升高血糖的
18
种,有党参、石斛、首乌、五味子、贝母、秦艽、紫苏、
淡竹叶、龙胆草、瓜蒌、杜仲、槐角等。
对
“
三高
”
均有作用的中药
有
25
种中药既能降血压、血脂,又能降血糖,对临床同时出现
“
三高
”
症者可以选择,如人参、白术、
熟地、玉竹、枸杞子、仙灵 脾、灵芝、桑叶、菖根、白蒺藜、黄芩、黄连、地骨皮、大黄、泽泻、茵陈、
桔梗、昆布、三七、大蒜、 玉米须、魔芋、熊胆、怀牛膝、水飞蓟等。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在辨证 处方基础上,根据辨证要求选择药理已证实有效的药物随证加减,
如
“
三高
”
者有气虚者可选用人参、白术,阴虚者选用熟地、玉竹、枸杞子,阳虚者选用仙灵脾,热盛者选
用黄芩、黄连,便秘者选用大黄等。即所谓辨证处方,药理选药。
具有降血脂作用的中药有哪些
降血脂的
中药
有几 十种,按降脂类别可分为:①降胆固醇的
中药
:有山楂、月见草、人参、蒲黄、红花、首乌、决 明子、灵
虎杖、小蓟、女贞子、丹参、草决明等。
口服。
(
2
)脂可清胶囊:含山楂、泽泻、大黄、木香、黄芩、茵陈等,主 要降血清胆固醇,也能降三酰甘油。每次
2
~
3
粒,每日
3
连服
2
~
3
疗程。
连服
8
~
12
周。
(
6
)月见草油胶囊: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每次
2
~
3
丸, 每日
3
次,口服,
1
~
2
个月为
1
个疗程 。
(
7
)大黄片:有降低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等作用。每次
2
~
3
克,每日
2
次,口服。
泻、姜黄 、女贞子、大黄、绞股蓝、丹参、黄精、茵陈、葛根等。②降三酰甘油的
中药
有:泽泻、姜黄、 灵芝、月见草、人参、山
(
1
)绞股蓝总皂甙胶囊:有良好的降 低胆固醇、三酰甘油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每次
1
(
3
)白金降脂丸:由白矾、郁金组成,能降低血清中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 白胆固醇。口服,每次
2
克,每日
3
次,
(
4
)心脑康: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用于治疗高脂血症,还能治疗
冠心病
、
高血压
。每次
2
粒,每日
3
次,饭后服
(
5
)降脂平:能降低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能升高高密度脂蛋 白。口服,每次
4
克,每日
3
次,
1
~
2
个
近年来临床研究证明,许多中药都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如草决明、泽泻、何首乌、蒲黄、山楂、大黄、红花、银杏叶、虎杖、月见草、茵陈、麦芽等。
(1)
草决明
又叫决明子,
为豆科一年生植物钝叶决明或决明的成 熟种子。
是
一种味甘苦微寒的中药,主要含有植物固醇及蒽醌类物质,具有抑制血清胆固醇升高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降血脂效果显著。临床上常用草决明
50
克,加水适 量,煎后分
2
次服用。连服
1
月,可使胆固醇逐渐降至正常水平。
-再林阿莫西林颗粒
-再林阿莫西林颗粒
-再林阿莫西林颗粒
-再林阿莫西林颗粒
-再林阿莫西林颗粒
-再林阿莫西林颗粒
-再林阿莫西林颗粒
-再林阿莫西林颗粒
本文更新与2021-02-24 07:2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7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