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细辛的作用与功效2020版生物浙江高考选考一轮复习讲义:第23讲 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 含答案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24 04:36

-宝宝过敏性皮炎

2021年2月24日发(作者:风湿性心脏病)


23


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


知识内容展示

(1)
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2)
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

(3)
特异性免疫

(4)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


(5)
免疫接种的应用

(6)
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

(7)HIV
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8)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防御措施

社会责任

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

生命观念


核心素养对接

不同免疫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相适应,免疫系统受损造成
机体免疫功能异常

构建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模


免疫功能的实验探究

关注免疫异常疾病,关爱艾
滋病病人

考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非特异性防卫


1.(2017·
浙江
11
月选考
)
人体皮肤破损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受损部位毛细血管收缩,皮肤变红

B.
组织液离子浓度降低,引起局部肿胀

C.
某些细胞释放一种多肽类物质刺激神经系统,产生痛觉

D.
巨噬细胞分化成大量的单核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能力增强

解析

受损部位毛细血管舒张、扩大,皮肤变红,
A
错误;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蛋
白质和液体逸出,组织液离子浓度上升,引起局部肿胀,
B
错误;皮肤受损时,毛细
血 管和细胞被破坏,人体会释放一种多肽类物质,引发神经冲动,使人产生痛觉,
C
正确;单核细 胞分化成巨噬细胞,
D
错误。

答案

C
2.( 2016·
浙江
4
月选考
)
皮肤中腺体的分泌物能抑制某些细菌和真 菌。
这属于人体防御病
原体的
(


)
A.
第一道防线



C.
体液免疫





B.
第二道防线

D.
细胞免疫

解析

人体防御病原体有三道防线,其中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这种屏

障作用又分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皮肤中腺体的分泌物能抑制某些细菌和真菌是属于
皮肤的化学防御 ,属于第一道防线。

答案

A
3.(2015·
浙江< br>10
月选考
)
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巨噬细胞能特异性识别进入体内的抗原

B.
当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后会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

C.
皮肤破损出现局部炎症反应属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D.
效应细胞毒性
T
细胞识别被病原体感染的体细胞并消灭病原体

解析

巨噬细胞能识别

自己


非己

成分,
吞噬侵入机体的抗原,
但不能特异性识别
进入体内 的抗原,
A
错误;人体初次感染抗原后会获得免疫能力,再次接触相同抗原
时,该抗原 会刺激体内的记忆
B
细胞,记忆
B
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效应
B细胞,效

B
细胞分泌大量的抗体,
B
正确;人体皮肤破损出现 局部炎症反应属于人体对抗病
原体的第二道防线,
C
错误;效应细胞毒性
T< br>细胞能识别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并消
灭该细胞,但不能消灭病原体,
D
错误。

答案

B
本题组对应必修三
P48

P49
,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

1.
第一道防线

人体体表的屏障
(
包括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
①物理屏障:皮肤、 黏膜致密的结构,使微生物通常不能穿过。皮肤表面的死细胞
(

质细胞
)< br>,使病原体不能生存。

②化学防御:人体体表存在的菌群或分泌的化学物质。如皮肤中 的油脂腺分泌的油脂
也能抑制真菌和某些细菌;胃黏膜产生的胃酸能杀死许多微生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
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等。

2.
第二道防线

(1)< br>参与第二道防线的物质与细胞:
体液中的某些血浆蛋白产生反应,
破坏病原微生物,某些白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其分化形成的巨噬细胞对病原微生物的吞噬作
用。

(2)
炎症反应的特点及原因:
四字特点


”“

”“

”“



当皮肤破损时,
毛细 血管和细
胞被破坏,人体会释放一种多肽类的物质,引发神经冲动,使人产生痛觉;还会使受
损 伤部位的微动脉和毛细血管舒张、扩大,皮肤变红;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升高,蛋


白质和液体逸出,形成局部肿胀,同时局部体温升高。这样可以增强白细胞吞噬侵入
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3.
非特异性防卫特点

先天性、无特异性,即能对任何外来入侵者起作用。


1.
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的浓度是血浆和组织液的主要区别所在,因为血浆蛋 白的分子很大,不能透
过毛细血管管壁。血浆蛋白种类较多,有些蛋白质的功能尚未阐明,某些血浆蛋白 参
与第二道防线,也有些血浆蛋白
(
抗体
)
参与第三道防线。

2.
免疫的概念

免疫是指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人体有三 道防线保护自身免受外来病原
体的侵袭。若机体发生感染后,使用青霉素进行消炎抑菌不属于
(
属于、不属于
)
免疫。


角度

结合非特异性防卫考查社会责任

1.
人体的尿液以其较低的
pH< br>和冲洗作用使得大多数病原体无法在尿道中生存,
这种免
疫方式属于
(


)
A.
非特异性免疫



C.
二次免疫




B.
人工免疫

D.
疫苗免疫

解析
< br>人体的尿液属于人体的分泌物,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因此人体的尿液
以其较低的
pH
和冲洗作用使得大多数病原体无法在尿道中生存,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

A
2.(2018·
3
月浙江十校模拟
)
下列关于非特异性防卫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血浆蛋白对抗病原体产生反应的过程均属于第二道防线

B.
人体克服感染时形成的脓液中含有的白细胞均为死细胞

C.
炎症反应时局部体温升高可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D.
皮肤中的油脂腺分泌的油脂属于物理屏障

解析

血浆 蛋白对抗病原体产生反应的过程属于第二道防线或第三道防线,
A
错误;
人体克服感染 时形成的脓液含有的白细胞既有死细胞,也有活细胞,
B
错误;皮肤中
的油脂腺分泌的 油脂属于化学防御,
D
错误。

答案

C


3.(2017·
七彩阳光联考
)
下列有关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 非特异性防卫的叙述,
正确的是
(


)
A.
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体表的物理屏障

B.
白细胞和血浆蛋白对抗入侵的病原体属于第二道防线

C.
皮肤破损后,会引起局部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升高

D.
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一次能吞噬几百个细菌

解析

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包括体表的物理屏障和体表的化学防御,
A
错误;
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对抗入侵的病原体属于第二道防线,而另一些白细胞和血浆蛋
白对抗入侵的病原 体可能属于第三道防线,
B
错误;皮肤破损后,会引起局部炎症,
局部炎症会出现红、 肿、痛,其中肿是由于局部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升高,血浆大量外
渗造成的,
C
正确;一 个中性粒细胞可吞噬几个细菌。单核细胞则分化成巨噬细胞,
可以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
D< br>错误。

答案

C
考点二

特异性反应
(
免疫应答
)

1.(2018·
浙 江
4
月选考
)
取某实验小鼠皮肤片,
分别移植到同种小鼠甲和切除胸 腺的同种
小鼠乙身上。一段时间后,观测到该皮肤片在小鼠乙身上的存活时间比小鼠甲的长。
由 此推断,对该皮肤片发生排斥反应
(
一般指移植物作为

非己
成分被免疫系统识别、
破坏和清除的免疫反应
)
的主要细胞是
(


)
A.
中性粒细胞



C.B
淋巴细胞





B.T
淋巴细胞

D.
巨噬细胞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T
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胸腺是重要的免疫器官,
T
淋 巴细胞在
胸腺中生长成熟,是重要的免疫细胞,移植皮肤片在切除胸腺的小鼠乙身上存活时间
更 长,说明
T
淋巴细胞在皮肤移植手术中起到了排斥异体皮肤的作用,
B
正确。

答案

B
2.(2017·
浙江
4
月 选考
)
若某人不慎感染了
H7N9
禽流感病毒,
机体会产生相应的免 疫应
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病毒会在呼吸道和消化道腺体的分泌物中大量增殖

B.
成熟
B
淋巴细胞表面具有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分子
C.
效应
B
细胞分泌的抗体能识别并结合抗原-
MHC
复合体< br>


D.
细胞毒性
T
细胞接受辅助性
T< br>细胞的信号后即开始分裂

解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进行新陈代谢 ,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大量增殖,在分泌
物中无法增殖,
A
错误;人体内存在某种成熟
B
淋巴细胞,其表面具有与该病毒特异
性结合的受体分子,因而能识别该病毒,
B
正确;效应
B
细胞分泌的抗体能识别并结
合相应抗原分子,
但抗 体不能识别并结合抗原-
MHC
复合体,
相应的
T
细胞表面有抗原-
MHC
复合体的受体,
C
错误;细胞毒性
T
细胞除 需接受抗原

MHC
复合体的刺
激,还需接受辅助性
T
细胞 分泌的多种蛋白质刺激,然后才会开始增殖分化,
D
错误。

答案

B
3.(2016·
浙江
10
月选考
)
人体感染 病原体后会产生免疫应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成熟的
B
淋巴细胞只能被与其表面抗原受体对应的抗原致敏

B.
参与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有巨噬细胞和效应
B
淋巴细胞等

C.
淋巴干细胞在骨髓中增殖分化为成熟的细胞毒性
T
细胞

D.
成熟的辅助性
T
细胞可被外来抗原直接致敏而活化

解析

成熟的
B
淋巴细胞只能接受特定的抗原,因为
B淋巴细胞的细胞膜表面上有特
异性受体,
A
正确;巨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B
错误;
T
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
C
错误。辅助性
T
细胞不能直接被外来的抗原致敏而活化,
D
错误。

答案

A
本题组对应必修三
P50

P54
,免疫应答

1.
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2.
抗原与抗体

(1)
抗原: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化学成分为蛋白质、大分子多糖或黏
多糖等。

(2)
抗体:所有抗体都是蛋白质,每一种抗体分子的结合位点只能与一 种抗原匹配。抗
体分子基本结构是
Y
形的,两臂上有同样的结合位点。
①分泌型抗体:效应
B
细胞产生的能与特定抗原结合的蛋白质。此类抗体产生于抗原
入侵机体之后。



②受体型抗体:存在于成熟的
B
淋 巴细胞和记忆
B
细胞表面,能与特定抗原结合的受
体分子。此类抗体在抗原入侵机体前 已存在于
B
淋巴细胞表面,且每个
B
淋巴细胞只
含有一种该类型抗体 。

3.
淋巴细胞对入侵者的识别

(1)
主要组织相容性 复合体

MHC
:分布在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成分为糖蛋白。

(2)T
淋巴细胞识别过程


(3)B
淋巴细胞的识别过 程:
不同成熟的
B
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不同的抗原受体
(
子结构与相应抗体相同
)

B
细胞可以直接识别相应的抗原。





助学巧记

巧记免疫细胞的三个

唯一




1.
体液免疫

(1)
参与细胞:巨噬细胞、辅助性
T细胞、
B
细胞、记忆
B
细胞、效应
B
细胞。

(2)
过程


(3)
结果:效应
B
细胞 产生抗体与胞外病原体和毒素
(
抗原
)
结合,使病毒一类的抗原失
去 进入寄主细胞的能力,使毒素中和失效,还可使一些抗原凝聚而被巨噬细胞吞噬。

2.
细胞免疫

(1)
参与细胞:巨噬细胞、辅助性
T细胞、记忆
T
细胞、细胞毒性
T
细胞。

(2)
过程


(3)
结果:
效应细胞毒性
T
细胞可以与靶细胞
(
如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
癌细胞以及移植
器 官的异体细胞
)
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角度
1

结合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考查生命观念

1.(2 018·
浙江
11
月选考
)
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br>(


)
A.
一个记忆
B
细胞膜上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只有一种

B.T
细胞特异性识别巨噬细胞膜上的
MHC
分子后会被激活
C.
白细胞介素-
2
能促进细胞毒性
T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D.
抗体两臂上的结合位点可与病毒特异性结合

解析

一个记忆
B
细胞识别抗原具有特异性,其膜上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只有一
种,< br>A
正确;
T
细胞不是被
MHC
分子激活的,
T
细胞的激活需要与它的受体相适应的
抗原,而且是呈递在抗原-
MHC
复合体上时, 这个
T
细胞才会受到刺激,同时还必须
有活化的辅助性
T
淋巴细胞分 泌的多种蛋白质的刺激,
B
错误;活化的辅助性
T
淋巴
细胞分泌的多 种蛋白质可能促进细胞毒性
T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这些蛋白质包括白细
胞介素-
2

C
正确;抗体两臂上有同样的结合位点,可与病毒特异性结合,
D正确。

答案

B
2.(2018·
绍兴模拟
)
下列关于同一个体内
B
淋巴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无需抗原刺激淋巴干细胞就能分化形成
B
淋巴细胞

B.
所有
B
淋巴细胞表面均有相同的
MHC
和抗体分子
C.
不同
B
淋巴细胞内没有相同的
mRNA
D.
在白细胞介素-
2
的刺激下
B
淋巴细胞被致敏

解析

不同的
B
淋巴细胞表面有不同的受体,即抗体分子,
B
错误;淋巴细胞中的基
因转录后就有相应的
mRNA
,如呼吸酶基因,每个
B
淋巴细胞中都会表达,
C
错误;
B
淋巴细胞两臂遇到相应 的抗原并将它锁定在结合位点后,
B
细胞被致敏,该过程不
需要白细胞介素-
2
刺激,
D
错误。

答案

A




三看法

判定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角度
2

围绕免疫细胞的功能考查结构与功能观

3.(2018·
金丽衢十二校联考
)
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
T
淋巴细胞可参与体液免疫

B.
效应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可对抗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

C.
成熟的
B
淋巴细胞能合成抗体分子移到细胞膜上作为受体分子

D.
效应
B
细胞识别特定的抗原,产生和分泌大量的抗体分子

解析

成熟的
T
淋巴细胞可分为细胞毒性
T
淋巴细 胞和辅助性
T
淋巴细胞,其中活化
的辅助性
T
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
2

以促进致敏
B
淋巴细胞分裂,
A
正确;
效应细胞
毒性
T
淋巴细胞可对抗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被感染的体细胞和癌细胞等,
B
正确;
成熟的
B
淋巴细胞能合成与特定抗原结合的受体分子,也就 是相对应的抗体分子,
C
正确;效应
B
细胞无识别抗原能力,但可产生和分泌 大量特异性的抗体分子,
D
错误。

答案

D
4 .(2018·
3
月温州模拟
)
下列关于人体内浆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B.
细胞膜上有
MHC
分子标志

C.
能结合并凝聚相应抗原

D.
能分裂、分化产生记忆细胞

解析

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的是
B
淋巴细胞,而不是浆细胞,
A
错误;人体所有细胞的
细胞膜上 都有
MHC

B
正确;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细胞,没有分
裂能力,
C

D
错误。

答案

B
5.(2017·
绍兴模拟
)
下列关于人体内巨噬细胞的叙述, 正确的是
(


)
A.
是一种淋巴细胞

B.
能直接协助
B
淋巴细胞识别抗原



C.
能特异性地识别外来病原体

D.
在吞噬病原体前膜上已有
MHC
分子

解析

巨噬细胞由单核细胞分化而来,单核细胞不是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也不是淋巴
细胞,
A
错误;
B
淋巴细胞可以通过受体直接识别抗原,不需要巨噬细胞协助,而
T< br>淋巴细胞识别抗原需要巨噬细胞协助,
B
错误;巨噬细胞能识别非己成分,并对其吞噬处理,但巨噬细胞不能特异性地识别外来病原体,
C
错误;人体内每个体细胞包括
巨噬细胞都能合成并呈递
MHC
分子,
而当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后,
巨噬细 胞可将其降
解为肽,并且这些抗原肽与自身合成的
MHC
分子结合形成抗原-
MHC
复合体,并呈
递在其细胞膜上,
D
正确。

答案

D

1.
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细胞名称

巨噬细胞

来源

单核细胞

淋巴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
(
鸟类在腔上囊
)
淋巴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

功能

摄取、处理、呈递抗原,吞
噬抗原

抗体结合体

直接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效

B
细胞、记忆
B
细胞

识别抗原-
MHC
复合体,

化后分泌白细胞介素-
2 < br>识别抗原-
MHC
复合体,

细胞毒性
T
细胞

淋巴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

化成效应细胞毒性
T
细胞、
记忆
T
细胞

效应
B
细胞

效应细胞毒性
T



B
细胞或记忆
B
细胞

分泌抗体

B
淋巴细胞

辅助性
T
细胞

细胞毒性< br>T
细胞或记忆
T

识别抗原-
MHC
复合体,



靶细胞结合并使之裂解

2.
与免疫细胞有关的
4
个易失分点

(1)
巨噬 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
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又
可在特异 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
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

抗体的结合物。

(2)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辅助性
T
细胞、细胞毒性
T细胞、效应细胞毒性
T

胞、
B
淋巴细胞、记忆细胞。

(3)
巨噬细胞也能识别抗原,但无特异性。



(4)
效应
B
细胞不识别抗原
(
但其分泌的抗体具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 br>)


考点三

免疫预防及免疫系统功能异常


1. (2017·
浙江
11
月选考
)
用同种小 鼠为材料,
分别进行
4
个与某种胞内寄生菌有关的免
疫学实验,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


)
A.
给切除胸腺和未切除胸腺的两组小鼠, 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未切除组小鼠易感染该


B.
给注射和未注射抗
T
细胞抗体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注射组小鼠易感染
该菌

C.
给注射和未注射感染过该菌小鼠的血清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注射组小
鼠易感染该菌

D.
给注射和未注射感染过该菌小鼠的
T
细胞的两组小鼠,分别接 种该菌,预测注射组
小鼠易感染该菌

解析

胸腺是
T细胞成熟的场所,切除后会对
T
细胞造成影响,进而影响细胞免疫,
故切除组易感 染,
A
错误;抗
T
细胞抗体是对
T
细胞造成伤害的物质,故 注射后会使
T
细胞减少,易感染该菌,
B
正确;小鼠血清中含有对应该菌的抗 体,注射后对该菌免
疫力更强,故未注射组更易感染该菌,
C
错误;感染该菌小鼠的< br>T
细胞会抑制该菌数
量的增加,故能增强注射组的免疫能力,所以未注射组更易感染该菌 ,
D
错误。

答案

B
2.(2017·
浙江
4
月选考
)
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

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B.
感染
HIV
后一般要经过较长的潜伏期才会发病

C.
艾滋病是一种削弱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疾病


侵入人体后只感染辅助性
T
淋巴细胞

解析
HIV
主要感染人体辅助性
T
淋巴细胞,也会感染巨噬细胞和脑细胞,
D
错误。

答案

D
3.(2015·
浙江
10
月学考
)
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艾滋病的病原体是
HIV
B.
艾滋病病毒可通过血液传播

C.
艾滋病患者晚期免疫功能增强



D.
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辅助性
T
细胞

解析
< br>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
HIV

A
正确;艾滋病病 毒可以通
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B
正确;艾滋病患者晚期因大量的辅助性
T
淋巴细胞被
HIV
破坏,导致免疫功能严重削弱,
C
错误,D
正确。

答案

C
本题组对应必修三
P5 6
免疫接种;
P59

P60
艾滋病。

1.
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比较



类型

项目



接种物质

免疫特点

主动免疫

疫苗

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
忆细胞,提供长期保护

被动免疫

抗体等免疫活性物质

及时快速杀灭病原体,但不产生
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侵染过程




1.
疫苗的类型和功能

(1)
类型:

①灭活的微生物;

②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产物;

③减毒的微生物。

(2)
功能:疫苗通过注射或口服进入体内,使体内产生 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种则引发
二次免疫应答。



(3)
初次免疫反应和二次免疫反应的比较


曲线
a
为抗体浓度变化,曲线
b
为患病程度。

2.
免疫功能异常的类型

(1)
过敏反应:由致敏原引起的强烈的免疫应答,可分为速发型与迟发型。

(2)
免疫功能减退:分为先天性的免疫缺乏病和后天获得的免疫缺乏病
(
如艾滋病
)


3.
艾滋病

(1)
名称:
AIDS(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2)
病原体:
HI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3)HIV
的结构:


(4)
传播媒介:体液。

(5)
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6)
侵染方式 及对象: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识别并结合辅助性
T
淋巴细胞表面的受
体,通过脂类 膜与细胞膜的融合进入宿主细胞。此外还可侵染脑细胞、巨噬细胞等。

(7)
预防方 法:注意洁身自爱,避免不正当的性关系,使用避孕套;输血要严格检查,
严格消毒;远离毒品;对已感 染
HIV
的孕妇应用药物控制,实施剖腹产,并对其婴儿
采用人工哺乳。


角度
1

围绕艾滋病的危害及其预防等考查社会责任

1. (2018·
稽阳
3
月联考
)
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 ,正确的是
(


)
A.
属于先天性的免疫缺乏病

-宝宝过敏性皮炎


-宝宝过敏性皮炎


-宝宝过敏性皮炎


-宝宝过敏性皮炎


-宝宝过敏性皮炎


-宝宝过敏性皮炎


-宝宝过敏性皮炎


-宝宝过敏性皮炎



本文更新与2021-02-24 04:3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7194.html

2020版生物浙江高考选考一轮复习讲义:第23讲 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 含答案的相关文章

2020版生物浙江高考选考一轮复习讲义:第23讲 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 含答案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