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人工助孕的费用-耳穴治近视眼疗法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24 04:08

-风湿骨痛灵

2021年2月24日发(作者:腹部左下侧疼痛)
耳穴疗法

概念:


耳穴是全身各部组织、器官和内 脏依靠经络在耳郭上的特定反应点(区)
。它能
反映机体各部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所以,可 利用耳穴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


一、耳郭解剖标志

耳轮、 耳轮脚、耳轮结节、耳轮尾、对耳轮(对耳轮体、对耳轮下脚和上脚)

耳屏、对耳屏、屏上切 迹、屏间切迹、屏轮切迹、耳舟、三角窝、耳甲(耳甲艇、
耳甲腔)
、外耳门、耳垂、耳背沟。


二、耳穴分布规律


耳穴在耳郭的分布规律犹如子 宫内的胎儿倒置位:
耳垂→头面部,
对耳屏→头、
脑、神经中枢,屏轮切迹→脑干,耳 屏→鼻、鼻咽部、咽喉,屏上切迹→外耳,对
耳轮体→躯干、运动系统,对耳轮下脚→臀部、坐骨神经, 对耳轮上脚→膝部、小
腿,
耳舟→上肢,
三角窝→盆腔、
内生殖器,
耳轮脚→膈肌,
耳轮脚周围→消化道,
耳甲艇→腹腔,耳甲腔→胸腔,

屏间切迹→内分泌。


三、耳穴命名原则




㈠、解剖名称:如眼、肺、小肠、子宫、膝、乳腺等。


㈡ 、神经系统:脑、脑干、丘脑、额、颞、顶、枕、交感、迷走神经(耳中
穴)
、坐骨神经、皮质 下区、神门、兴奋等。


㈢、内分泌系统:脑垂体、内分泌、甲状腺、肾上腺、卵巢 、促性腺激素、睾
丸、胰腺等。



㈣、五脏六腑:心、肺、肝、脾、肾、胃、小肠、大肠、胆、膀胱、三焦等。

㈤、临 床经验:耳鸣沟、平喘、饥点、快活穴、冠心沟、腹水区、过敏区、肿
瘤特异区等。


㈥、其他:如耳中、屏尖、肝阳、轮
1~6
等。


四、耳穴定位


常用耳穴:耳郭前面
160
余个,背面< br>36
个。根据耳穴分布规律和耳穴图,都能
找到。为方便起见,再补充以下内容:


㈠、耳垂九区划分法:自屏间切迹软骨下缘至耳垂下缘划三条等距离水平线,
再 将第一条水平线分成三等分,从各等分交点向下作两条垂线,由上而下、由内向
外把耳垂分成
1

2

3

4

5

6

7

8

9
等九个区。

< br>㈡、轮
1~

6
定位法:自耳轮结节下缘至耳垂下缘中点划为五等分, 自上而下
为轮
1
、轮
2
、轮
3
、轮
4、轮
5
、轮
6



五、耳穴功能


耳穴既可帮助定位诊断,又能治疗甚至预防病症。但每个耳穴功能复杂,牵涉
西医、 中医知识和临床经验。其功能通过“顾名思义”多可明了,如胃、神经衰弱
点、便秘点、聪明穴、兴奋点 等。但也有例外,见下表。

特殊耳穴功能简表

名称

神门

交感

功能

镇静、镇痛、消炎

调节自主神经、扩张血管、内脏解痉止痛、止涎、止汗、止酸

腹水点

治疗腹水、浮肿、神经血管性及内分泌紊乱水肿、肥胖

耳尖

屏尖

放血可退烧、消炎、镇静、止痛、降压、抗过敏、清脑明目

放血可退烧、消炎、镇静、止痛



止血、解痉、镇静、止痒

耳中

又称迷走神经点、支点、零点。调 整内脏功能,治疗肝、胆、心血管病及糖
尿病、夜尿症


1

2
肝阳


1
治青光眼要穴。还治视网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及睫状体炎。

调节屈光不正治散光,消退外眼炎症

刺出血治疗慢肝、迁肝导致的肝阳上亢证

放血治疗肢端疾患:关节炎、麻木、皮肤病


2

3

4

5

6
放血治疗肩周炎、网球肘

放血治疗颈椎病、肩背痛、肩周炎

放血治疗口腔疾患、颞颌关节炎及功能紊乱、颈肩痛

放血治疗中耳炎、耳痛、耳堵塞感、耳鸣、听力下降

放血治疗咽炎、喉炎、扁桃体炎


1~4
放血治疗全身痛症,多发性肌纤维组织炎

耳尖



腹外

肾结石

放血,能退烧、消炎、镇静、止痛、降压、抗过敏、清脑明目。提高免疫功


脐疝、胆道蛔虫、泌尿系结石及感染、前列腺炎、腹痛、痛经

上耳根

鼻衄、神经系统疾病

中耳根

胆及胃十二指肠疾病、心动过速、偏头痛

下耳根

低血压、内分泌功能紊乱、耳鸣、听力下降、眼疾

身心穴

快活穴

控制大脑边缘系统,稳定情绪,缓解神经敏感、焦虑不安和倦怠乏



六、适应症及禁忌症


㈠适应症:急慢性疼痛性疾病,急慢性炎症 ,功能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
精神、
神经性疾病,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以及催产、< br>催乳、
戒毒、
保健、
美容、
减肥、
抗衰老等
200< br>多种病症。有效率
83~99%





㈡禁忌症:耳穴治疗方法多,比较安全,无绝对禁忌症,但应注意以下问题:

⒈耳郭局部炎症、溃疡者,可先治外耳疾病;

⒉习惯性流产者禁忌针刺;
妊 娠
5
个月以内者不宜针刺,
5
个月后可轻刺激,

不宜刺激 子宫、盆腔、腹、卵巢、内分泌;




⒊高度贫血、血友病者禁用针刺和放血法,可用贴压法;

⒋严重心脑血管病者不宜强刺激;

⒌过度饥、饱、醉、累及消瘦、年迈、紧张者不宜针刺和放血。


七、取穴原则


㈠、同侧取穴:患侧取穴。但肝右叶、胆及阑尾在右侧;心、肝左叶、脾、胃
及乙状 结肠在左侧。


㈡、同面取穴:身体前面及脏器的病变在耳前面取穴;身体后面及神 经系统病
变在耳后面取穴。




㈢、解剖名称:如胃病取胃,肩周炎取肩。可定位诊断,治疗时为首选穴位。

㈣、脏腑经络:如痤疮取肺、大肠,神经衰弱取心,坐骨神经痛取膀胱。

㈤、西医理论:如糖尿病取胰腺,消化道疾病取消化系统皮质下。

㈥、穴位功能:如降压点,耳鸣沟,过敏区,生殖线,速听经,腰三角,情绪轴。

㈦、实践经验:神门、枕可镇静、安眠,禁用于腹胀;交感可扩张血管、抑制胃酸
(禁用于萎缩 性胃





炎)
,升高血糖。

㈧、轻症可取一穴,复杂严重者可取多穴。

㈨、特定组穴:



三抗一提高穴:过敏区、肾上腺、内分泌和耳尖能抗过敏,抗感染,抗风
湿和提高免疫功能。






四大止血穴 :
脑垂体、
肾上腺、
脾、
膈再配相应部位治疗各种出血性疾病。



四大升压穴:
脑垂体、
肾上腺、
升压点、
内 分泌再配心、
肝可治疗低血压。



五大活血穴:交感、心皮( 心血管系统皮质下)通全身(全身血管病)
,耳
大神经通肩背
(颈肩综合症、
上肢血管病)

枕小神经通肢末
(四肢及末端循环障碍)

热穴通下 肢(下肢循环障碍)



八、耳穴治疗方法


首先用耳穴压痛棒﹙火柴头代替﹚或耳穴电测仪在病变投射区认真寻找、选定
最明显的压痛点。然后再根 据病情和条件选择以下方法进行治疗:


㈠、点按法—用钝性细棒点按与疾病有关的 相应穴位,每穴点压
1

2
分钟,压
力由轻到重,以局部有胀热痛感 为宜。对疼痛性、功能性病症能立即见效。


另外还可以手指、手掌对耳郭或其局部 进行提、拉、掐、按、揉、搓等,按摩
耳郭如同做全身按摩,可激发精气,通经活络,调理脏腑,补肾聪 耳确有预防、保
健、养生之效。


㈡、贴压法—用胶布固定贴压物﹙油菜 籽、莱菔子、王不留行籽﹚于压痛点,
嘱病人自行按摩
2

3
/
日,贴压物放置
3

7
天取下更换穴位,贴
5
次为一疗程。
休息
1

2
天再作下一疗程。此法简便、安全、有效 、价廉,患者易于接受,最为盛
行。


㈢、耳毫针法—用毫针对准耳穴刺入 软骨,
“得气”
(多有刺痛,少有酸、麻、
胀感)后留针半
~
一个小 时。体壮的急、热、痛、瘀、实症用泻法(深刺加捻转,长
时间留针)
,体弱的慢、虚症用补法 (浅刺,不捻转,短时间留针)

7~10
次为一个
疗程,疗程间隔
3~5
天。


㈣、放血法—用针头在耳穴或静脉处穿破血管,通常放血5~10
滴,对痛、实、
热症可放
20~30
滴,
3~7
天一次。该法能镇静止痛、降压、消炎、退烧、化瘀、抗
过敏、清脑明目。


另外还有埋针法、电针法、注射法及艾灸法等。


九、治疗中常见的反应




㈠、耳郭反应:红润,发热,刺痛(得气)
,均为正常反应。

㈡、患部反应:感觉温热,舒适,功能改善。

㈢、经络反应:部分病例酸、麻、蚁行 感沿经络传导(膀胱、胃、胆经阳性率
高)
。有经络反应者疗效更好。此反应多见于强刺激手法 。



㈣、全身反应:精力旺盛,免疫力增强。

㈤、闪 电反应:当刺准耳穴时,有的患处(多见于疼痛部位)突然有触电感,
此时疼痛立即消失。


㈥、连锁反应(又称额外收获)
:其他病症与所治疗的病症同时好转或治愈。这是大脑整合调节,促使功能恢复所致。也是藏象经络理论的体现。


㈦、延缓反 应:因体质虚弱致反应迟钝,或刺激量不够显效较慢,应坚持治疗
或加大刺激量。


㈧、适应反应亦称“耐针性”
:慢性病应按疗程间断治疗,坚持下去。

-风湿骨痛灵


-风湿骨痛灵


-风湿骨痛灵


-风湿骨痛灵


-风湿骨痛灵


-风湿骨痛灵


-风湿骨痛灵


-风湿骨痛灵



本文更新与2021-02-24 04:0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7112.html

-耳穴治近视眼疗法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