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心包
幼儿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分析
一、行为习惯问题——攻击性行为;咬指甲;吸吮手指
二、情绪相关问题——胆小、羞怯;焦虑;害怕、恐惧
三、语言发展问题——口吃
四、认知发展问题——说谎、自私、违规
五、心理障碍——选择性缄默
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
工具性攻击:为了获得某个物品而做出的抢夺、推搡等动作。
敌意性攻击:以人为指向的,其根本目的是打击、攻击他人。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
1
、攻击性行为频繁。
?
2
、幼儿更多依赖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攻击。
?
3
、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的趋势。
?
4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
1
、激素水平
?
攻击行为倾向与雄性激素水平有关
?
2
、气质
?
困难型婴儿更容易发展攻击性行为模式。
(与教养态度有关:禁令、警告、限制等)
?
3
、社会认知的缺陷和歪曲
?
① 对攻击行为后果的错误认知—攻击行为能减少他人的挑逗、取笑和其他令人不愉快的行
为,
因而 倾向于用攻击行为作为自我保护的手段。
“要想不被人欺负,
就必须欺负和控制他人。
”
?
②自尊心过强
?
③缺乏社会问题解决策略
?
④对他人意图倾向于敌意性归因认知
?
4
、经验累积与强化
?
对于攻击性行为—成人不应予以表扬与鼓励
?
对于一味忍让、消极躲避—成人应加以制止
?
注意:
?
尽可能不要让攻击者从攻击行为中得到任何好处。
?
对于被攻击后一味忍让的幼儿,要教他们通过报告老师等有效渠道维护自己的权益
?
减少挫折感。受挫折的幼儿更具有攻击性。
?
5
、环境因素
?
①家庭教养环境
父母对儿童的态度、方式
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
家庭冲突和暴力
?
②交流与文化影响
群体氛围:竞争、紧张
VS
友好、合作
文化氛围:把攻击行为当做维护个人利益有效手段的社会或以武力决定个人威望的区域——
热衷 攻击行为
?
暴力性大众传媒和游戏
?
--
教给儿童一些攻击性的行为方式;
?
--
使儿童放松了对攻击性行为的抑制,使暴力合法化;
?
--
降低了儿童对暴力的敏感性,并习以为常;
?
--
使儿童对现实的想象建立在自己的行动之上,并过分认为自己是受害者。
攻击性行为的矫正原则
?
1
、尽量满足儿童合理的心理需求。
?
2
、努力提供宣泄内心压力的多种形式和途径。
——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宜疏不宜堵
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
?
1
、对父母的交往方式进行训练(积极的教养方式)
?
2
、减少幼儿生活中的挫折
?
3
、帮助幼儿识别无意性攻击行为
?
4
、置换幼儿攻击的对象
把幼儿的攻击行为目标换成更合适的对象
?
5
、明确攻击性行为是不允许的。
?
6
、指导幼儿解决问题的替代方式。如:群体讨论
?
7
、对非攻击性行为给予奖励。
?
有时攻击行为是为了吸引注意,所以只有当幼儿采取合作性行为才给予注意。
?
8
、环境资源的改善。
?
同伴压力、拥挤、对不充分资源的竞争都会增加攻击性。
咬指甲
?
表现:经常不由自主地咬去长出的指甲,甚至吃掉指甲。
3-6
岁幼儿中发生率较高。
原因:
?
1
、缓解心理紧张
?
2
、模仿父母或同伴的行为
咬指甲的矫正
?
1
、关爱孩子,消除引起心理紧张的各种因素。
?
2
、引导儿童参与各种游戏活动
,分散注意力。
?
3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为孩子勤剪指甲。
吸吮手指
?
婴儿吮吸手指极为常见,
是
“口腔探索期”
的正常现象。
随着年龄增 长,
行为会逐渐消失。
但若两岁后依然存在,且成习惯,就应该纠正。
?
表现:经常或几乎整天吮吸手指,常固定吮吸某一手指。
?
后果:严重的会影响幼儿牙齿发育,造成咬合不正常等问题。
吸吮手指的原因
?
1
、早期喂养不当,或不能按时得到足够的食物。
?
2
、放松,排解内心的焦虑(弗洛伊德)
。
?
3
、生活环境单调,缺少玩具和爱抚。
?
4
、父母的纠正办法不当使行为变得顽固难改(如:涂药水)
。
吸吮手指的矫正
-保心包
-保心包
-保心包
-保心包
-保心包
-保心包
-保心包
-保心包
本文更新与2021-02-23 18:1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6137.html
-
上一篇:原的抽动症治愈经历
下一篇: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儿童抽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