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生殖器官图
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
2014
版)
---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特应性皮炎协作研究中心
特应性皮炎
(
atopic dermatitis
,AD
)是一种慢性、
复发性、
炎症性皮肤病,患者往往有剧烈瘙痒,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本病通常初发于婴儿期,
l
岁前发病者约占全部患者的
50%
,
该病 呈慢性经过,部分患者病情可以迁延到成年,但也有成
年发病者。
在发达国家本病儿童中患病率 可高达
10%
~
20%
。
在我国,
20
年来特应性 皮炎的患病率也在逐步上升,
1998
年
学龄期青少年(
6
~
20
岁)的总患病率为
0.70 %
,
2002
年
10< br>个城市学龄前儿童(
1
~
7
岁)的患病率为
2.78%
,而
2012
年
上海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3
~
6岁儿童患病率达
8.3%
(男
8.5 %
,女
8.2%
),城市显著高于农村(
10.2%
比
4.6%)
。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与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关系密切。父母
亲等家族成员有过敏性疾病史者,患本病的概率显著增加,
遗传因素主要影响皮肤屏障功能与免疫平衡。 本病患者往往
有
Th2
为主介导的免疫学异常,还可有皮肤屏障功能的减弱
或 破坏如表皮中丝聚蛋白减少或缺失;环境因素包括环境变
化、生活方式改变、过度洗涤、感染原和变应原 等。此外,
心理因素(如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也在特应性皮炎的
发病中发挥一定作用。< br>
特应性皮炎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在遗传
因素基础上,由于变应原进入和 微生物定植(如金黄色葡萄
球菌和马拉色菌),形成皮肤免疫异常反应和炎症,引发皮
疹和瘙痒 ,而搔抓和过度洗涤等不良剌激又可进-步加重皮
肤炎症。特应性皮炎的异常免疫反应涉及多个环节,如 朗格
汉斯细胞和皮肤树突细胞对变应原的提呈、
Th2
为主的异常
免疫反应、 调节性
T
细胞功能障碍、
IgE
过度产生和嗜酸性粒
细胞升高等。此 外,角质形成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
也参与了炎症反应等。非免疫性因素如神经-内分泌因素异< br>常也可参与皮肤炎症的发生和发展。
二、临床表现
特应性皮炎的临 床表现多种多样,最基本的特征是皮肤
干燥、慢性湿疹样皮炎和剧烈瘙痒。本病绝大多数初发于婴
幼儿期,部分可发生于儿童和成人期。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表
现,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年与成人期三 个阶段。婴儿期
(出生至
2
岁):表现为婴儿湿疹,多分布于两面颊、额部
和 头皮,皮疹可干燥或渗出。儿童期(
2
~
12
岁):多由婴儿
期演变 而来,也可不经过婴儿期而发生。多发生于肘窝、腘
窝和小腿伸侧,以亚急性和慢性皮炎为主要表现,皮 疹往往
干燥肥厚,有明显苔藓样变。青年与成人期(
12
岁以上):
皮疹与儿 童期类似,也以亚急性和慢性皮炎为主,主要发生
在肘窝、
腘窝、
颈前等部位,
也可发生于躯干、
四肢、
面部、
手背,大部分呈干燥、肥厚性皮炎损害,部分患者也 可表现
为痒疹样皮疹。
特应性皮炎患者有一些有助于疾病诊断的特征性表现,
包括皮肤干燥、鱼鳞病、毛周角化、掌纹症、眼睑湿疹、手
部湿疹、乳头湿疹、盘状湿疹、汗疱疹、唇 炎、复发性结膜
炎、眶下褶痕、眶周黑晕、苍白脸、颈前皱褶、鼻下和耳根
皱褶处湿疹、
皮肤白色划痕症、
出汗时痛痒、
对羊毛敏感等。
此外,部分患者还同时有其他特应性 疾病,如过敏性哮喘、
过敏性鼻炎,部分患者有明显的异种蛋白过敏,如对部分食
物蛋白(肉、 蛋、奶、坚果等)或吸人物(粉尘螨、屋尘螨
等)过敏。这些特征对特应性疾病的诊断都有重要价值。< br>
约
40%
~
80%
的患者有家族过敏史,如家 族成员中有
特应性皮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等。
家族史的询问对于特城性 皮炎的诊断非常重要。部分患者特
别是重度特应性皮炎可有血清总
lgE
升高,约40%
~
60%
患者
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往往 与疾病
的活动度相关,疾病活动期升高,经有效治疗可迅速恢复正
常。
根据 是否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可将特应性皮炎分为单
纯型和混合型,
前者仅表现为皮炎,
后者还合并过敏性哮喘、
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结膜炎等。单纯型又分为内源型和外源
型,外源型 患者有血清总
IgE
水平升高、特异性
IgE
水平升高
和外周血嗜酸 性粒细胞升高,而内源型上述变化不明显或缺
如。内源型特应性皮炎容易漏诊,应引起重视。
三、特应性皮炎的诊断和严重性评估
如果患者表现为慢性对称性湿疹样皮炎,应当怀 疑有无
特应性皮炎的可能,建议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
清总
IgE
、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吸入过敏原、食人过
敏原及斑贴试验。
特应性皮炎的诊断应综合病 史、
临床表现、
家族史和实验室检查各方面证据考虑。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异
质性疾病, 表现多种多样,诊断需要-定标准。目前国外常
用的诊断标准包括
Hanifin
和< br>Rajka
标准、
Williams
标准,
我国的
康克非等也 曾提出过诊断标准。
综合分析,
Williams
诊断标准
简单易行,且特异 性和敏感性与
Hanifin
和
Rajka
标准相似,适
用于我国目 前的临床实践需要,故本指南推荐使用。
特应性皮炎
Williams
诊断 标准:
主要标准:
皮肤瘙痒。
次
要标准:①屈侧皮炎湿疹史,包括肘窝、腘窝 、踝前、颈部
(10
岁以下儿童包括颊部皮疹);②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史(或
在
4
岁以下儿童的一级亲属中有特应性疾病史);③近年来
全身皮肤干燥史;④有屈侧湿疹(< br>4
岁以下儿童面颊部
/
前额
和四肢伸侧湿疹);⑤
2
岁前发病(适用于
4
岁以上患者)。
确定诊断:主要标准+
3
条或< br>3
条以上次要标准。
特应性皮炎有典型表现者诊断并不困难,但临床上有部< br>分患者表现不典型,勿轻易排除特应性皮炎的诊断,应当仔
细检查和问诊,必要时进行长期随访。
特应性皮炎的鉴别诊断包括脂溢性皮炎、非特应性湿疹、
单纯糠疹、鱼鳞病、疥疮、 副银屑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
皮炎、皮肤
T
细胞淋巴瘤、
Netherto n
综合征、高
IgE
综合征、
Wiskott- Aldrick
综合征、特应性皮炎样移植物抗宿主病等。
特应性皮炎严重度的评价 方法较多,常用的有特应性皮
炎评分
(
SCORAD
)
、
湿 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
(
EASI)
、
研究者整体评分法
(IGA
)
、
瘙痒程度视觉模拟尺评分
(
VAS
)
等。临床上也可采用简单易行的指标进行判断,如:轻度为
皮疹面积小于
5%
;中度为
5%
~
10%
,
或皮疹反复发作;
重度
为皮损超过
10%
体表面积,或皮炎呈持续性,瘙痒剧烈影响
睡眠。疾病严重度评估可 作为制定治疗方案的依据。
四、治疗
特应性皮炎是慢性复发性疾病,治疗 的目的是缓解或消
除临床症状,
消除诱发和
(或)
加重因素,
减少和 预防复发,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正规和良好的治疗可使特应性皮炎的
症状完全消退或显著改善 ,患者可享受正常生活。
(一)患者教育:患者教育十分重要,医生应向患者和
家属 说明本病的性质、临床特点和注意事项。医生和患者应
建立起长期和良好的医患关系,互相配合,以获得 尽可能好
的疗效。患者内衣以纯棉、宽松为宜;应避免剧烈搔抓和摩
擦;注意保持适宜的环境温 度、湿度,尽量减少生活环境中
-女孩生殖器官图
-女孩生殖器官图
-女孩生殖器官图
-女孩生殖器官图
-女孩生殖器官图
-女孩生殖器官图
-女孩生殖器官图
-女孩生殖器官图
本文更新与2021-02-23 16:0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6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