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病人的饮食
/
支气管扩张诊治指南
简介
< br>支气管扩张症
(bronchiectasis)
是指支气管树的异常扩张,
为 一种常见的呼
吸道慢性化脓
性炎症。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和纤维沉积或纤维化修复使 支气管
壁毁损,导致支气管持久扩张、变形。病变主要累及中等大小支气管,病变可以
广泛,< br>也可以局限
;
左肺下叶最为常见。
支气管扩张症,
可伴有支气管大量 萎陷,
支气管萎陷部位远端的所有气道及肺泡均出现不张,使肺叶呈现无气状态。
引起支气管扩张的病因,
分先天性和继发性两种,
以继发性支气管扩张为多
见。
引起继发性支气管扩张的基本因素是支气管一肺脏反复感染和阻塞,
两者相
互影响,使支气管壁的炎症和破坏进一步加重,逐渐发展为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感染灶,
可触发局部免疫反应,
免疫反应异常将造成局部组织的进行
性损害 ,
支扩的管壁组织内有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发生,
同时亦有体液免疫异常。
诱发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支气管一肺感染
百日咳、
麻疹、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病 毒性支气管炎
或结核等多种感染性疾病。
2.
支气管阻塞吸入异物、肿瘤、黏液填塞、肺门淋巴结肿大、获得性支气
管疾病。
3.
遗传性缺陷纤毛缺陷
(
如纤毛不动综合征、Katagener
综合征等
)
α
1-
抗
胰蛋白酶缺陷症,囊性纤维化。
4.
免疫缺陷状态如先天性获得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慢性肉芽肿病。
5.
先天性解剖学缺陷如支气管软化、软骨缺陷、支气管囊肿等。
6.
其他反复吸入性肺炎、
Yasung
综合征、吸入有害物质等。
流行病学
支气管扩张症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 。
新西兰儿童支气管扩张症的患病
率为
3.7/10
万,
而美国成人 总体患病率为
52/10
万,
英国的患病率
约为
100/10
万,美国
18~ 34
岁人群的患病率为
4.2/10
万,但
70
岁及以上人群的患病率高
达
272/10< br>万。
这些研究均为多年前的文献,
与时尚未采用胸部高分辨率
CT
等检
查手
段。过去曾认为近
50
年
来支气管扩张症 的患病率逐年下降,但这一观点
并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证据。
在我国支气管扩张症并非少见病,< br>长期以来对这一疾
病缺乏重视,同前尚无相关的流行病
学资料。到目前为止,我国没有支气管扩
1
/
张 症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资料,
因此,
支气管扩张症的患病率仍不清
楚,需要 进行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
支气管扩张合并其他肺部疾病的问题也日 益受到关注。高分辨率
CT
检查结
果显示,临床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或
COP D
的患者中,约
l5%~
30%
的患者可发现
支气管扩张病变据, 重度
COPD
患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甚至可达
50%
。
病因
支气管扩张症是由多种疾病
(
原发病
)
引起的一种病理
< br>性改变。作为支气管
扩张症患者临床评估的一部分,
寻找原发病因,
不但有助于 采取针对性的诊疗措
施,而且还可避免不必要的侵袭性、昂贵或费时的辅助检查。各
种病因引起的
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生率文献报道不一,
且不同人种不同。
但总体看来,< br>多数儿童
和成人支气管扩张症继发于肺炎或其他呼吸道感染
(
如结核
)
。免疫功
能缺陷在
儿童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中常见,但成人少见。其他原因均属少见甚或罕见。
1.
既往下呼吸道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及成人支气管扩张 症最常见的病
因,占
41%~ 69%
,特别是细菌性肺炎、百日咳、支原体及病毒感 染
(
麻疹病毒、
腺病毒、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
。询问病史 时应特别关注感染史,尤其
是婴幼儿时期呼吸道感染病史。
2.
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气管和肺结核是我国支气管扩张症的常见病
因,尤其是肺上叶支气管扩张,
应特别注意询问结核病史或进行相应的检查。
非
结核分 枝杆菌
感染也可导致支气管扩张,同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气道中也易分
离出非结核分 枝杆菌,
尤其是中老年女性。
但气道中分离出非结核分枝杆菌并不
表明一定是合并非结
核分枝杆菌感染,这种情况下建议由结核专科或呼吸科医
生进行评估和随访,明确是 定植还是感染。
3.
异物和误吸:儿童下气道异物吸入是最 常见的气道阻塞的原因,成人也
可因吸入异物或气道内肿瘤阻塞导致支气管扩张,
但相对少见。
文献报道,
吸入
胃内容物或有
害气体后出现支气管扩张,心肺移植 后合并胃食管反流及食管功
能异常的患者中支气管扩张症的患病率也较高,
因此,
对于 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均
应注意询问有无胃内
容物误吸史。
4.
大气道先天性异常:
对于所有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都要考虑是否存在先天 性
异常,可见于先天性支气管软骨发育不全、巨大气管
-
支气管症、马方综合征及食管气管瘘。
5.
免疫功能缺陷:
对于所有儿童 和成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均应考虑是否存在
免疫功能缺陷,尤其是抗体缺陷。病因未明的支气管扩张症患 者中有
6%
—
48%
存在抗体缺陷。
免疫功能缺陷者并不一定在婴 幼儿期发病,
也可能在成人后发病。
最常见的疾病为
CVID
、
XL A
及
IgA
缺乏症。严重、持续或反复感
染,尤其是多
部 位感染或机会性感染者,
应怀疑免疫功能缺陷的可能,
对于疑似或确定免疫功
能缺陷合 并支气管扩张的患者,应由相关专科医生共同制定诊治方案。
2
/
6.
纤毛功能异常:原发性纤毛不动综合征患者 多同时合并其他有纤毛部位
的病变,几乎所有患者均合并上呼吸道症状
(
流涕、嗅觉丧 失、鼻窦炎、听力障
碍、
慢性扁桃
体炎
)
及男性不育、< br>女性宫外孕等。
上呼吸道症状多始于新生儿期。
儿童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应采集详细的新生 儿期病史
;
儿童和成人支气管扩张症患
者,均应询问慢
性上呼吸道病史,尤其是中耳炎病史。成人患者应询问有无不
育史。
7.
其他气道疾病:
对于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应评估是否存在
ABP A;
支气管哮喘
也可能是加重或诱发成人支气管扩张的原因之一
;
弥漫性泛细 支气管炎
多以支
气管扩张为主要表现,
虽然在我国少见,
但仍需考 虑。
欧美国家的支气管扩张症
患者,尤其是白色人种,均应排除囊性纤维化,此病在我国则相对 罕见。
8.
结缔组织疾病:
2. 9% ~5.2 %
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肺部高分辨率
CT
检查
可发现支气管扩张,
因 此对于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均要询问类风湿关节炎病史,
合
并支气管扩张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预后
更差。其他结缔组织疾病与支气管扩张
症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有报道干燥综合征患者 支气管扩张的发生率为
59%
,系统
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马方综合征及
复发性多软骨炎等疾病也有相关报
道。
9.炎症性肠病:
支气管扩张与溃疡性结肠炎明确相关,
炎症性肠病患者出现
慢性咳嗽 、咳痰时,应考虑是否合并支气管扩张症。
10.
其他疾病:
α
1-
抗胰蛋白酶缺乏与支气管扩张症的关系尚有争议,除非
影像学提示存在 肺气肿,
否则无需常规筛查是否存在
α
1-
抗胰蛋白酶缺乏。
应注< br>意是否有黄甲综合征的表现。
分类分型
支气管扩张存在着几个分类系统,
大多数都是以支气管镜和尸检所见到的支
气管的解剖异常为基础。目前常用的是
Reid
在
1950
年提出的分类系< br>
统。
Reid
对
45
个尸检所得的支气管扩张肺叶的病理和 支气管造影的结果进行了对比,提
出了以下分类系统。这种分类包括:①柱状支气管扩张,这种支气管的
横截面
是等大的
;
②囊柱型支气管扩张,在柱状支气管扩张上存在 局限的缩窄,使支气
管外观不规则,
类似于曲张静脉
;
③囊状支气管扩张,< br>越靠近肺的外周,
扩张
越
明显,支气管最终形成气球样结构。
Reid
分类是在病理
-
支气管造影基础上得出
的,
因此对疾病的
X
线描述比较有帮助。
但是,
对柱状、
囊柱型和囊状支气管
扩
张等类型之间的临床、流行病学或病理生理学差异了解的还不多。
辅助检查
优先检查
胸部
X
线检查
胸部高分辨率
CT
扫描
3
/
血炎性标志物
血清免疫球蛋白
(IgG
、
IgA
、
IgM)
和血清蛋白电泳
血气分析
微生物学检查
可选检测
血清
IgE
测定、烟曲霉皮试、曲霉沉淀素检查
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其他免疫功能检查
囊性纤维化相关检查
纤毛功能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
肺功能检查
治疗细则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可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提高通气的有效性,
维持或改善运动耐
力,缓解气短、胸痛症状。
1.
排痰:
有效清除气道分泌物是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长期治疗的重要环节 ,
特别是对于慢性咳痰和
(
或
)
高分辨率
CT
表现 为黏液阻塞者,痰量不多的支气管
扩张症患者也应学习排痰技术,以备急性加重时应用。
常用排痰技术如下:
(1)
体位引流:采用适当的体位,依靠重 力的作用促进
某一肺叶或肺段中分泌物的引流
[B]
。
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结果 证实,
主动
呼吸训
练联合体位引流效果优于坐位主动呼吸训练。胸部
CT
结果有助于选择合适的体
位
;
治疗时可能需要采取多种体位,
患者容易疲劳,
每日多次治疗一般不易耐
受,
通常对氧合状态和心率无不良 影响
;
体位引流应在饭前或饭后
1~2
h
内进行
;
禁忌
证包括无法耐受所需的体位、无力排出分泌物、抗凝治疗、胸廓或脊柱骨折、近
期大咯血 和严重骨质疏松者。
(2)
震动拍击:腕部屈曲,手呈碗形
在胸部拍打,< br>或使用机械震动器使聚积的分泌物易于咳出或引流,
可与体位引流配合应用。
(3)主动呼吸训练:
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应练习主动呼吸训练促进排痰
[A]
。
每次循环
应包含
3
部分:胸部扩张练习,即深呼吸,用力呼气,放松及呼吸控制,尤 其是
4
/
深吸气,
使气流能够通过分泌物进入远端气道
;
用力呼气可使呼气
末等压点向小
气道一端移动,从而有利于远端分泌物清除
;
呼吸控制,即运动 膈肌缓慢呼吸,
可避免用力呼气加重气流阻塞。
(4)
辅助排痰技术:包括气道湿化< br> (
清水雾化
)
、
雾化吸入盐水、短时雾化吸人高张盐水、雾化吸入特 布他林以及无创通气
;
祛痰
治疗前雾化吸入灭菌用水、生理盐水或临时吸入高张盐水并 预先吸入
β
2-
受体
激动剂,
可提高祛痰效果
;
喘憋患者进行体位引流时可联合应用无创通气
;
首次吸
入高张盐水时,应在吸 入前和吸入后
5 min
测定
FEV1
或呼气峰流速,以评估有
无气 道痉挛
;
气道高反应性患者吸入高张盐水前应预先应用支气管舒张剂。
(5)
其他:正压呼气装置通过呼气时产生
震荡性正压,防止气道过早闭合,有助于
痰液排 出
[A]
,也可采用胸壁高频震荡技术等。
患者可根 据自身情况选择单独或联合应用上述祛痰技术,
每日
l~2
次,
每次
持续时间不应超过
20~ 30 min
,急性加重期可酌情调整持续时间和频度。
2.
吸气肌训练:
适用于合并呼吸困难且影响到日常活动的患者 。
两项小规模
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
与无干预组相比,
吸气肌训练可显著改 善患者的运动耐
力和生活质量。
抗菌药物治疗
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出现急性加重合并症状恶化,
即咳嗽、
痰量增 加或性质改
变、脓痰增加和
(
或
)
喘息、气急、咯血及发热等全身症 状时,应考虑应用抗菌药
物。仅有黏液脓性或脓性痰液或仅痰培养阳性不是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
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急性加重时的微生物学研究资料很少,
估计急性加 重一般
是由定植菌群引起,
60%~80%
的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存在潜在致病< br>
菌的定
植,
最常分离出的细菌为流感嗜血杆菌和铜绿假单孢菌。
其他 革兰阳性菌如肺炎
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可定植患者的下呼吸道。应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定
期进行支气管细菌定植状况的评估。
痰培养和经支气管镜检查均可用于评估支气
管扩张 症患者细菌定植状态,二者的评估效果相当。
许多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频 繁应用抗菌药物,易于造成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
且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气道细菌定植部位易于形成生物被 膜,
阻止药物渗透,
因
此
推荐对大多
数患者进 行痰培养,急性加重期开始抗菌药物治疗前应送痰培养,
在等待培养结果时即应开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 。
急性加重期初始经验性治疗应
针对这些定植菌,
根据有无铜绿假单胞菌感 染的危险因素
[(1)
近期住院
;(2)
频
繁
(
每 年
4
次以上
)
或近期
(3
个月以内
)
应用 抗生素
;(3)
重度气流阻塞
(FEV1<30%);(4)
口服 糖皮质激素
(
最近
2
周每日口服泼尼松
>2
周
)< br>,至少符合
4
条中的
2
条及既往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
表
5)
。
无铜绿假单孢菌感染高危
因素的患者应立即经验性使用对 流感嗜血杆菌有活性的抗菌药物。
对有铜绿假单
孢菌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应选择有抗铜绿假单 胞菌
活性的抗菌药物,还应根
据当地药敏试验的监测结果调整用药,
并尽可 能应用支气管穿透性好且可降低细
菌负荷的药物。
应及时根据病原体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和治< br>
疗反应调整
抗菌药
物治疗方案,
若存在一种以上的病原菌 ,
应尽可能选择能覆盖所有致病菌的抗菌
5
/
药 物。
临床疗效欠佳时,
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并即刻重新送检
痰
培养。
若因耐药无法单用一种药物,
可联合用药,
但没有证据表明 两种抗菌药物
联合治疗对铜绿假单孢菌引起的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有益。
急性加重期不需常< br>规
使用抗病毒药物。采用抗菌药物轮换策略有助于减轻细菌耐药,但目前尚无
临床证据支持其常规应用。
急性加重期抗菌药物治疗的最佳疗程尚不确 定,
建议所有急性加重治疗疗程
均应为
14 d
左右。
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长期口服或吸入抗菌药物的效果及其对细菌耐药
的影响尚需 进一步研究。
咯血的治疗
1 .
大咯血的紧急处理:
大咯血是支气管扩张症致命的并发症,
一次咯血量超
过
200 ml
或
24 h
咯血量超过
500 ml
为大咯血 ,严重时可导致窒息。预防咯血
窒息应视为大咯血治疗的首要措施,
大咯血时首先应保证气道通 畅,
改善氧合状
态,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咯血量少时
应安抚患者,缓解其 紧张情绪,嘱其患
侧卧位休息。
出现窒息时采取头低足高
45O
的俯卧位,< br>用手取出患者口中的血块,
轻拍健侧背部促进气管内的血液排出。若
采取上述措施无效时,应迅速进行气
管插管,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2.
药物治疗:
(1)
垂体后叶 素:
为治疗大咯血的首选药物,
一般静脉注射后
3
~
5
min
起效,
维持
20~ 30 min
。用法:垂体后叶素
5~10 U
加
5%
葡萄糖注射液
20~ 40 ml
,稀
释后缓慢静脉注射,约
15 min
注射完毕,继之以
10
~
20 U
加生理盐水或
5%
葡
萄糖注射液
500 ml
稀释后静脉滴注
(0.1 -l.h-1)
,出血停止后再继续使用
2~3 d
以巩固疗效
;
支 气管扩张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肺源
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以及孕妇均忌用。
(2)
促凝血药:
为常用的止血药物,可酌情选用抗纤维蛋白溶 解药物,如氨
基己酸
(4
~
6 g+
生理盐水
100 ml
,
15~ 30 min
内静脉滴注完毕,维持量
1g/h)
或氨甲苯酸
(100~
200
mg
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
40 ml
内静脉注射,
2
次
/d)
,或增加毛细血管抵抗力和血小板 功能的药物如酚磺乙胺
(250~ 500 mg
,
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2 ~3
次
/d)
,
还可给予血凝酶
l
~
2
kU
静脉注射,
5~
10
min
起效,可持续
24 h
。
(3)
其他药物:
如普鲁卡因
150 mg
加生理盐水
30 ml
静脉滴注,
l~2
次
/d
,
皮内试验阴性
(0 . 25%
普鲁卡因溶液
0.1 ml
皮内注射
)
者方可应用
;
酚妥拉明
5~
10
mg
以生理盐水
20~
40
ml
稀释静脉注射,然后以
10~
20
mg
加于生理盐水
500
ml
内静脉滴注,不良反应有直立性低血压、恶心、呕吐、心绞痛及心律失常等。
6
/
3.
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 疗: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和
(
或
)
手术是大咯血的一线
治疗方 法:
(1)
支气管动脉栓塞
术:
经支气管动脉造影向病变血管内注 入可吸收
的明胶海绵行栓塞治疗,对大咯血的治愈率为
90%
左右,随访
1< br>年未复发的患者
可达
70%[5];
对于肺结核导
致的大咯 血,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
2
周咯血的缓解
率为
93%
,
术后
1
年为
51%
,
2
年为
39%;
最常见的 并发症为胸痛
(34.5%)
,
脊髓损
伤发生率及致死
率 低。
(2)
经气管镜止血:
大量咯血不止者,
可经气管镜确定出
血部 位后,
用浸有稀释肾上腺素的海绵压迫或填塞于出施部位止血,
或在局部应
用凝血酶或 气囊压
迫控制出血。
(3)
手术:
反复大咯血用上述方法无效、< br>对侧肺
无活动性病变且肺功能储备尚佳又无禁忌证者,
可在明确出血部位的情况下考虑< br>肺切除术。适合肺段
切除的人数极少,绝大部分要行肺叶切除。
非抗菌药物治疗
1.
黏液溶解剂:
气道黏液高分泌及黏液清除障碍导致黏液潴留是支气管扩张
症的特征性改变。
吸入高渗药物如 高张盐水可增强理疗效果,
短期吸人甘露醇则
未见明显疗效。
急性加重时应用溴己新可 促进痰液排出,
羟甲半胱氨酸可改善气
体陷闭。成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不推荐吸入重组人
DNA
酶。
2.
支气管舒张剂:
由于支气 管扩张症患者常常合并气流阻塞及气道高反应
性,
因此经常使用支气管舒张剂,
但目前 并无确切依据。
合并气流阻塞的患者应
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评价气道对
β
2-
受体激动剂或抗胆碱能药物的反应性,
以指
导治疗
;
不推荐常规应用 甲基黄嘌呤类药物。
3.
吸入糖皮质激素
(
简称激素
)
:
吸入激素可拮抗气道慢性炎症,
少数随机对
照研究结果 显示,
吸入激素可减少排痰量,
改善生活质量,
有铜绿假单孢菌定植
者改善更 明显,
但对肺功能及急性加重次数并无影响。
目前证据不支持常规使用
吸人性激素治疗 支气管扩张
(
合并支气管哮喘者除外
)
手术及并发症的处理
1.
手术:
目前大多数 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有效,
不需要手术
治疗。
手术适应证包括:
(1)
积极
药物治疗仍难以控制症状者
;(2)
大咯血危及生< br>命或经药物、介入治疗无效者
;(3)
局限性支气管扩张,术后最好能保留
10
个以
上肺段。手术的相对禁忌证为
非柱状支气管扩张、痰培养铜绿假单胞菌 阳性、
切除术后残余病变及非局灶性病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10%~19%
,老 年人并
发症的发生率更高,术后病死
率
<5%
。
2.
无创通气:
无创通气可改善部分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支气管 扩张症患者的
生活质量。
长期无创通气治疗可缩短部分患者的住院时间,
但尚无确切证 据证实
其对病死率有影响。
预防
7
/
儿童时期下呼吸道感染及肺结核是我国支气管扩 张症最常见的病因,
因此应
积极防治儿童时期下呼吸道感染,
积极接种麻疹、
百日咳疫苗,
预防、
治疗肺
结
核,
以预防支气管扩张症的 发生。
免疫球蛋白缺乏者推荐定期应用免疫球蛋白
(
每
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500mg/kg)
可预防反复感染。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结果表
明 ,
注射肺炎疫苗可减少急性加重次数,
推荐注射多价肺炎疫苗,
每年注射流感
疫苗预防流感所致的继发性肺部感染。
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应戒烟,
可使用一些
免
疫调节剂,
如卡介菌多糖核酸等,
以增强抵抗力,
有助于减少呼吸道感染 和预防
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发作。
更多支气管常识
:
/zqgkz/2013/0412/
支气管扩张治疗流程
疾病分类
症状
治疗
是否检查
方法
使用
止咳
化痰的药
物以
及抗
生素
治
疗,
注意
饮食
控
制,
平时
适当
运动
保持
心情
舒
畅,
勿食
油
腻,
勿食
辛
辣,
药物
先
天
性
支
咳浓痰和流浓鼻涕
气管扩张
口
服
阿莫
西
胸部
X
线检查
林
胶
囊或
者
胸部高分辨率
CT
扫描
红
霉
素等
抗
血炎性标志物
生
素
控制
感
血清免疫球蛋白
(
IgG
、
IgA
、
IgM
)
染,
以及口服
和血清蛋白电泳
气
管
等扩
张
血气分析
的药物,
如氨
微生物学检查
茶碱。
8
/
多吃
新鲜
水果
蔬菜
及高
蛋 白
食
物。
祛
痰剂:己
新
8
~
16mg
,
3
次
/d;
氨溴
索
(
沐
舒
坦
)30mg
,
3
次
/d;
抗
生
素:
如磺胺甲
噁唑
/
甲氧苄
物理
啶
(
复方磺胺
治
甲基异噁唑,
疗、
TMP-
抗菌
SM Z)0.48g
,
2
药物
胸部
X
线检查
次
/d
口服,
治
胸部高分辨率
CT
扫描
首剂加倍
;
并
疗、
血炎性标志物
发
咯< br>血的
处
继
发
性
支
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
咯血
血清免疫球蛋白
(
IgG
、
IgA
、
IgM
)
理:
氨基己酸
气管扩张
和反复咯血。
的治
和血清蛋白电泳
(6-
氨
基
己
疗、
血气分析
酸
,PAMBA)
、
非抗
微生物学检查
氨甲苯酸
(
对
菌药
羧
基
苄
物治
胺
,EAC A);
增
疗、
加
血
小板
和
手术
毛
细
血管
功
能
的
酚磺
乙
胺
(
止血敏
)
、
卡巴克络
(
安
络
血
);
参
与
凝
血
酶原
合
成
的
维生
素
K;
对
抗肝
素
的鱼精蛋白。
原文地址
:
/zqgkz/2013/0412/
9
-肺癌病人的饮食
-肺癌病人的饮食
-肺癌病人的饮食
-肺癌病人的饮食
-肺癌病人的饮食
-肺癌病人的饮食
-肺癌病人的饮食
-肺癌病人的饮食
本文更新与2021-02-23 15:1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5985.html
-
上一篇:慢性支气管炎应该如何治疗
下一篇:2020毛细支气管炎的鉴别诊断(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