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宝宝被蚊子咬了怎么办百病的对应穴位防治方法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23 10:11

-女性健康论坛

2021年2月23日发(作者:神奇26修身咖啡)
百病的对应穴位防治方法(从头到脚)





1
、掉发、白发、发色干枯、毫无光泽。






1
)按摩百会穴:





除因疾病引起的白发外。








自然白发不少是头部血液循环不好引起的。因此适度地按摩头皮能改善头部血液循
环。








可减少白发(治疗少白头好医院)的出现。按摩头部的穴位。








特别是百会穴能防止头发发白和脱落。








百会穴解决脱发烦恼的第一要穴。百会穴位于位于头部。








当前发际正中直上
5
寸。








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刺激百会穴。








可同时调理足多条经脉。








使人体精气与气血旺盛。








头发自然也就健康了。方法:以手握空拳。








用急速、间歇性手法敲打点压百会穴。








每次
5
分钟左右;





经常按揉百会、合谷和大椎这三个穴位。








能让阳气得以更好的保持。








不仅不容易掉头发。








而且也不会太早生白发。








并避免头发过早发色干枯、毫无光泽。






2
)按摩涌泉穴:





毛发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肾之余”









即头发的营养是由肾供给的。








肾精充足。








则头发乌黑发亮。








不易脱落。








更不会开叉。








也很少会出现头皮屑。而肾虚精亏。








头发就会变白、脱落。位于脚心的涌泉穴。








是肾经的穴位。








中医喻其为“水之源头”









具有补肾安神的作用。








坚持按摩涌泉穴。








会使头发的养护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它对防止头发早白和脱发的功效并不亚于百
会穴。








3
)按摩头皮能改善头部血液循环。








可减少白发的出现。


每日睡觉前和次日起床后。








用双手的指头揉搓头皮。








先自前额经头顶到枕部每次
2--5
分钟。








每分钟来回揉搓
30-- 40
次。








以后逐步延长到每次
5--10
分钟。只要长期坚持下去。








待三、四年后便可满头黑发。





4
)梳头:用木质或牛角梳。








顺着头发生长的方向往下梳
100
下。








既提神醒脑。








又按摩了头部经络;





5

“鸣天鼓”









即手捂耳时。








用手指肚敲打头部。








可健脑护发;






2
、失眠——不拘时按揉少海穴、合谷穴。


1
)按摩少海穴:中医说的“心肾不交”









表现症状为。








夜里浑身燥热。








烦躁、爱出汗、失眠多梦等。








男性可能会出现自汗、遗尿、遗精等??。按摩心经上的少海穴。








位于肘横纹边儿上这个点。








也就是在屈肘的时候。








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作用是滋阴降火。








即火太旺的人。








揉这个穴可以降火。








同时又滋阴补肾。


2
)在揉少海穴的同时配合着合谷穴一起揉。








效果会更好。



3
)按摩

然谷穴


医圣张仲景说。








“少阴病。








但欲寐也”









就是说肾上有病。








心上有病。








这人就老爱犯困。建议在揉肾经的时候。








最好把心经也同时揉一揉。








因为心肾是相通的:在胳膊上叫心经。








属火;在腿上就是肾经。








属水。如果肾虚。








这两条经要同时调节。比如。








然谷穴可治疗失眠。








就是阴虚火旺那种。








这时您同时揉一揉心经的少海穴。








去去心火。








上下同治。








效果更佳。


4
)醋治失眠:醋
10
毫升。








加一杯水中。








睡前饮服。用于治疗高血压之失眠。








饮后片刻即可入睡。


5
)食疗方:糯米小麦粥。原料是糯米
50
克。








小米
50
克。把这两者加水适量同煮成粥。








加适量白糖或红糖调味即可。这道粥最大的作用就是补脾胃。








益心肾。








安心神。








每日
1
次。








最好当做晚餐用。








在临睡前吃一碗。








效果非常好。





3
、时差混乱:白天犯困。








效率极低。








越晚越精神。晚上无法入睡。








熬到凌晨;早上起不来。方法:
“金鸡独立”能静心。








身心俱调。抬一足直立。








站稳后闭眼睛。每天坚持练几分钟。








一周“时差”就可倒过来。







4
、胸痛





1
)心胸痛(症状:胸部憋闷疼痛。








有时甚至连背后都痛)——按摩灵道穴。


灵道穴(手下面腕纹下面
1.5
寸处。








摸这块儿有一根筋。








它就在筋的外侧一点儿)是一个能让心脏气血通 畅的穴位。揉时要贴着这根筋往里
掐着揉。每天花上
10
分钟按摩灵道穴。每天
3
次。








每次
3
分钟。








长期坚持。放下工作。








好好地休息一段。








要不了两个月。








心痛的毛病就会消失。


“心病”患者。








灵道穴肯定是很痛的。








灵道穴一定要多揉、有空就揉。








把这个穴位揉到不痛了。








很可能就消除了你某方面潜藏的疾患。





2
)呼气吸气都痛。








病因为生气所发。








气会膻中。








患者腹卧强口拨揉法强刺激承山穴至昆仑至太溪穴。








患者痛时喊出声音来。


5
、心动过速:揉按少海(屈肘。








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1-2
分钟。


6
、心动过缓:按揉通里(神门穴上一寸)
1

3
分钟。








300-500/
次。


7
、休克:


按摩任脉上的人中(位于人体的面部。








当人中沟的上
1/3
与中
1/3
交点处)









刺激人中穴有升高血压、 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当遇到中风、中暑、中毒、过敏的
病人突然出现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休克 等情况时。








用拇指尖陷压人中穴可起到急救作用。


按摩大肠经上的合谷(位于手背部位。








第二掌骨中点。








拇指侧)









手法:中暑、中风、虚脱时。








病人突然昏倒。








不省人事。








面色苍白。








大汗淋漓。可用拇指陷捏患者合谷穴
(
虎口上
)









持续
2

3
分钟。








一般会缓解。


8
、高血压:


1
)艾炙、贴敷涌泉穴均可。如用艾炙则每天至少要坚持一次。








每次
10-15
分钟。








炙过以后喝点温开水。如果是穴位贴敷则用鸡蛋清将打成细粉的中药调成糊状。








每天睡觉前贴敷在涌泉穴上。








两则穴位交替使用。常用的药物有:桃仁、杏仁、栀子、胡椒、糯米。也可用25
克吴茱萸研末。








用醋调成糊状。








敷于两脚心涌泉。


2
)按摩降压点(在足厥阴肝经上。








在大敦与太冲之间)









手法:震颤点按
1-2
分钟。


3
)按摩心包经上的劳宫穴:当高血压患者因生气、暴怒、激动、劳累。








血压会急剧上升。








对患者生命有极大威胁。此时按压劳宫穴
(
屈指握拳。








中指与无名指尖之间所对的掌心中
)









可使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4
)降血压不健忘:百会穴;


5
)老醋花生降血压:


花生在我国一直是很受欢迎的食品。








每天吃
10
粒老醋花生。








对高血压和冠心病有一定的辅助疗效。做法:将花生仁煮熟冷却后。








放在有盖的玻璃器皿中。








用优质食醋浸泡
8~10
天。








就可以做成老醋花生。


6
)蜂蜜治高血压眩晕:蜂蜜
10
克。








温开水化开冲服。








每日
1~2
次。








长期服用更佳。


二是用蜂蜜
100
克。








黑芝麻
75
克。








先将黑芝麻蒸熟捣如泥。








放蜂蜜搅拌。








用温开水冲化。








每日分
2
次服用。每日早晚各一杯纯蜂蜜水。








会使血压趋于正常。


9
、冠心痛:


1
)治冠心病、肺心病——极泉;


2
)按摩膀胱经上的 冠心穴(左足背解溪穴至
2

3
趾骨联合处联线中点)









指端或用圆珠笔芯按压
5
分钟。冠心病。








心绞痛:按摩元骏穴。








位于左手手掌心中指指关节下。








一指禅推法点揉。


10
、缓解心绞痛:


1
)用指间关节或者用笔去点涌泉穴。








治疗心纹痛的效果绝不逊于针炙内关穴。


2
)按摩督脉上的至阳(背部后正中线上。








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手法:心绞痛发作常伴有胸部压迫、 窒息感。此时可按压至阳穴(位于背部第七胸
椎下。








病人坐位低头垂臂。








两侧肩胛角下缘直线交于脊柱五中点即是此穴)









授压
3

6
分钟。








心绞痛即可缓解。





11
、预防中风:


全头刮痧保健。








重点刮百会、太阳、风府、风池穴。








加刮手腕至指稍。








足踝至趾稍。








每天保健
15
分钟。





12
、心慌、心跳过速、恐惧——按摩肺经上的侠白穴


忧愁和悲伤都会使肺气消耗。








肺气虚时。








机体对外界不良刺激的耐受性就会下降。








从而产生悲观、自卑、心理负担重等情绪。而人肺气盛时。








自卑的心理就会减少。








做起事来也就更加自信。








遇大事时也会沉着镇定胆子大。侠白穴(侠白穴中的“侠”









是指艺高胆大之人)









就是给肺补充力量的穴位。








可帮人克服恐惧。肺气足了。








你就会感到劲头饱满。








应对外界不良刺激的能力也就提高了。








胆子自然也就大起来了。


侠白穴位于臂内侧。








肘横纹上
5
寸。








肱二头肌桡侧缘凹陷处。古人找这个穴位的方法。








将将墨染于乳头后。








抱臂双手夹之。








手臂染上墨点的地方就是这个穴位。按摩方法:用拇指按住侠白穴用力下压或按揉
2

3
分钟之间。








以有酸、胀感觉为佳。


此外。








这个穴对心跳过速也有很好的功效。很多人在面试或遇到重大事情的时候。








总会感到紧张。








心跳得很快。








这也是由肺气不足所致。此时可以按按侠白穴。








动作虽小。








效果却很好。所以。








下次如果你再感到心“扑通、扑通”跳得厉害时。








就用力按揉侠白穴。








很快就可以找回从容镇定的感觉了。





13
、手脚冰冷、怕冷畏寒(适宜各年龄段女性)



参见
/s/blog_

1
)点按劳宫穴(握拳时中指所点的手心处)









缓慢用力。








尽力抓握几秒钟。








然后缓缓放松稍停后再重复抓握。








只需几下就可使手指转暖。


2

按摩大拇指内侧的合谷穴、
手腕内侧
3-5cm
的内关
(在外关的反面)穴及膝盖下方
6-8cm
的足三里、脚底的涌泉穴。天天按摩。








可缓解手脚冰冷及全身畏冷的症状。


3
)按摩三焦经上的阳池穴(位于人体的手腕部位。








即腕背横纹上。








前对中指、无名指指缝凹陷处)









可治疗手脚发冷。








迅速畅通血液循环。








平衡荷尔蒙分泌。








暧和身体。








进而消除发冷症。惧冷而无法入睡的人。








睡觉前按摩阳池穴。








然后立刻盖上棉被。








身体很快就会暖和起来。只要坚持刺激阳池穴。








便可不为冬天的来临而发愁。刺激方法:


















只要以此穴为中心。








互相搓揉手背就可以。在手背摩擦生热的同时。








阳池穴就会得到充分的刺激。








从而达到温暖全身的效果。按摩阳池穴。








最好是慢慢地进行。








时间要长。








力度要缓。最好是两手齐用。








先以一只手的中指按压另一手的阳池穴。








再换过来用另一只手的中指按压这只手上的阳池穴。这种姿势可以自然 地使力量由
中指传到阳池穴内。


4
)按揉胃经上的气冲穴(位于大腿根内侧。








腹股沟稍上方。








脐中下
5
寸。








距前正中线
2
寸。








此穴下边有一根动脉)
。先按揉气冲穴。








后按揉动脉。








一松一按。








交替进行。








一直按揉到腿脚有热气下流的感觉为佳。















5
)常灸太溪穴:太溪。








是肾经上的穴位(位于脚踝内侧后跟骨上动脉凹陷处。








当我们用手指按在这个位置上时。








马上可以感觉到这里动脉的跳动。








见上图)
。用艾条灸穴位的方法:把点燃的艾条靠近穴位。








以能明显感觉到烫为宜。








感觉到很烫的时候就要移开一点。有的人。








别的穴位稍微灸一会儿就感到烫。








但是这个穴没感觉。








灸了半天还是不烫。这说明体内寒气太重。热量全部被太溪穴吸进温暖肾经去了。








所以一直感觉不到烫。








实际上是太溪穴在大口吸收艾灸的热量!须将太溪多炙几天。








这是最直接补充你体内热量和阳气的方法
.

6
)按摩位于脚小拇趾生长处外侧膀胱经上的至阴穴(位于足小趾末节外侧趾甲角与 趾腹外
侧缘连线的中点处。








距趾甲角旁开
0.1
寸。








是足太阳膀胱经的末穴















7
)按摩涌泉穴(位于脚心部)









它是肾经里的重要穴位。








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强筋壮骨。可用拇指快速按揉。








直到有热感为佳。








每天早晚按揉
100
下。








再接着揉搓各脚趾
100
下。补肾壮阳。








能让手脚快速暖和。

(涌泉穴位于当脚趾全部弯曲时。








在脚底所形成的人字形皱纹中央处)
。次数皆为每天
2~3
次。








每次按压穴道各
40~50
次。






14

老年痴呆也是肾虚的一种表现。
而打通肾经就可以防治包括 老年痴呆在内的各种老
化症状。






太溪穴不但是肾经的大补穴。








还是全身的大补穴。大家都知道足三里穴是强身大穴。








但如果与太溪穴相比。








足三里偏重于补后天。








太溪穴偏重于补先天。所以。








要补先天之本就得从太溪穴开始。



15
、改善健忘、提神醒脑:


1
)大钟配天柱能补脑(相当于“醒神健脑丸”










可补肾气。








增强大小脑功能。肾经上的大钟穴( 位于“太溪下
0.5
寸”或“照海后
1.5
寸”处。
找到脚内踝。< br>







内踝后缘的凹陷往下
1
厘米处)









有调节肾经和膀胱经的功效了。膀胱经上的天柱穴(位于后头骨下方凹处。








后发际正中旁开约
2cm< br>左右)大家通常在下午
3

5
点总会感到精神头特别足。








就是因为此时膀胱经的气 血最旺;每天按揉
30

50
次即可。


许多老年人总感到自己爱忘事。








这是由于上了年纪。








大脑功能慢慢衰退的缘故。与其吃那些被宣传的不着边际的保健品。








倒不如多按摩大钟穴和天柱穴。








比吃的任何一种保健品都管用。


2
)脑疲倦(醒脑)
: 按摩督脉上的神庭(前发际正中直上
0.5
寸)









中指点按刺激。


16
、烦躁


1
)宽心顺气:膻中穴。


2
)敲十宣穴:

症状为事情多、任务重时。








容易气血上涌。








明明知道此刻需要平心静气。








却越想越着急。方法:宣泄。选择你爱听的音乐。








随着音乐的节奏。








用十个手指肚敲打你的电脑桌。敲到手微痛即可。十指连心。








“十宣”穴位于此处。








可宣泄心中郁结之气。


17
、全身无力。








头目昏沉。








精神不振。








病因为心理压力过大。








休息不到位。








点揉督脉上的后溪穴(手握拳时。








小指弯横纹尽头突出最高处)
3
分钟。








上通头部可使人精神振作。



18
、晕车。








强刺激点揉风池穴特效。



19
、头痛:





1
)头部某点疼痛。








类似脉搏跳动。做事没精神。








思维迟钝。





多半是有气郁积在心。在同侧找到痛点。








用拇指轻揉。








疼痛处多有结节。








可揉开。也可揉搓外关穴治疗。


2
)偏头痛
,
为少阳胆经循环不良。








取小腿外侧。








阳陵泉穴至光明穴。








刮痧法或拨法(泻法)






3
)酒后头痛。








点揉率谷穴。








卢息穴。








百会穴。








拨揉后头斜方肌起止点。








浅拿肩井穴。


4
)前额痛。








受寒时疼痛加重。








头部畏风怕冷。








常要戴帽子。








天冷鼻塞呼吸不利。








可分辩气味。








天热时症状消失。








病因为气虚血瘀。








炙百会穴。








上星穴。








拨揉风府风池穴。


5
)头部特别怕冷:患者头部特别怕冷。








一年四季都要戴帽子。病因为虚症。








揉或炙百会穴、上星穴。


参见:
/admin/article/article_?blog_id=496a8f9 90100fn4v

20
、发烧:按摩下都(手背四、五指缝尖上五分处)
。连续不断掐按
1

2
分钟后可缓解。


21
、小儿发热。








在足部反射区疗法中。








按揉肾上腺。








腹腔神经丛。








结肠区。








全足搓捏。








以双足双手出汗为度。配合多喝温开水
.









22
、防治风寒感冒——风府、风池是坚实的“防风墙”


俗话说“神仙也怕脑后风”









后脑后背上有风府风池风门。








风邪很容易从此处侵入人体的内部。








轻则伤风感冒。








严重时会导致中风瘫痪。


督脉上的风府穴(顺着脖子的正中线往上摸。








可摸到一个“坑”即是)总督全身的阳气。如果风邪从这里进入人体。








就会出现头痛、恶寒
(
即怕冷 、畏寒之症
)
等症状。除了要做好保暖工作。








防止其直接受风寒侵袭外。








平常还要多按摩。








以刺激体内的阳气。








这样对防治因风寒而引起的头痛、头重是很好重要的。


胆经上的风池(风池穴位于后颈部。








后头骨下。








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








与风府穴相平)也不可受风。








否则人就会出现口苦、目眩等不适症状。而按摩此穴。








有疏散风邪、通窍的功效的作用。








从而预防感冒。已经感冒了按摩此穴也有效。


对于那些抵抗力弱的老年人来讲。








每天早晚用几分钟来按摩风府风池穴。








感冒、头疼基本上就可以与你绝缘了。按摩时。








可用食指和中指分别按住两穴。








用力按揉
100
次。








至有酸胀微热感即可。


抵抗风寒的办法:冬天出门时围条围巾。








用围巾围住脖子。








再将后面的一头搭在背上。








可以同时护住风府、风池和风门三个穴位。








这就把风寒挡在体外了。另外。








晚上睡觉的时候。








头不要朝着窗口。








因为就算有窗帘遮挡。








风还是可以透过窗缝进来。








夜晚的风更是伤人于无形。





23
、感冒初期。








流鼻涕。








全头刮痧。








点揉合谷穴、风府、风池穴。


(感冒)鼻子不通。








刺激孔最穴。








鼻子很快就可以畅通无阻了。


24
、声音嘶哑。








病因为感冒咳嗽起因的咽痛。








强刺激大椎穴。








定喘穴。








天突穴用捏揉法。








手三里用擦法。


25
、耳聋、耳鸣


1
)耳鸣、耳聋——按耳门穴


2

(肝火旺造成的)
_
按摩听会穴:


症状:平时有高血压病。








由于生气发脾气。








情志失调、从而引起暂时性耳鸣、耳聋。耳鸣、耳聋实际上也是因为胆经的气血滞

.
刺激听会穴来疏通胆经里的气血。








肝胆相通。








肝火自然也会消除。








耳鸣、耳聋的问题也就一并解决了。可(耳垂前 面、下颌骨髁状突出的后缘、张口
有凹陷的地方)操作方法:用食指按摩听会穴
350

400
下。








不要用力太猛。








以免伤到皮肤。









15
分钟即可见效。


听会。








是指耳能听声音。如果肝胆火旺。








胆经气血不通畅。








受到阻塞。








就会表现为耳鸣耳聋的症状。比如内耳化脓感染或高血压病人肝火上炎 而出现的耳
鸣等。听会穴不仅对耳聋、耳鸣有特效。








对于面神经麻痹和面瘫、牙痛病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这就是经络和穴位的神奇之处。








身体上的经络畅通了。








所有毛病都会自己跑掉。


3
)搓耳朵治耳鸣


每天搓耳朵至少
3
次。








只要有时间就搓。先搓耳廓前部。








就是靠脸近的地方
9
下。








从上而下。








然后是耳廓后部。








也是
9
下。








从上而下。搓完耳朵后。








再用食指堵住耳朵孔三两秒钟。








然后松开。


4
)气闭耳聋。








病因感冒引起。








取扑参穴。








强刺激。








特效。


5
)食疗法:喝葛根参茶:葛根
15
克。








太子参
15
克。








绿茶叶
10
克。








将葛根、太子参和绿茶放入茶杯内。








开水泡茶。这道茶的功效是益气健脾、升清聪耳。








对于这种耳朵暴鸣的现象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注:平时要放宽心。


26
、口腔溃疡、面神经麻痹:


1
)按摩牵正穴(耳垂 前
5
分至
1
寸)
:中度向前斜刺(口腔溃疡加小肠反射区)



2
)常吃葡萄对治疗和防止口腔溃疡十分有效。每日吃数次。








量不限。








一般
2~3
天可痊愈。


3
)含服蜂蜜除口腔溃疡:


蜂蜜含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物质和抑菌素。








有较强的抗菌、消炎、收敛、止痛作用。含漱蜂蜜水有利于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修
复。








促进溃疡面愈合。蜂蜜与茶叶冲泡含漱效果也佳。








一般
3
日内疼痛消失。








溃疡面缩小。








3~5
日愈合。用勺子舀一点纯净蜂蜜。








直接涂抹在患处。








让蜂蜜在口中保留一会儿。








然后用白开水漱口咽下。








一天两三次。


27
、面肌痉挛:天容穴与天牖穴之间。








多有压之有酸胀感的反应穴。






28
、视物不清。








好象被云雾庶住。








病因为肝虚引起的症状。








每日点揉肝经上的太冲穴
300
次。坚持按压风池穴有明目的效果。






29
、视力下降:由于常盯电脑。








看东西模糊。








眼睛干涩发痒。








眼里有血丝。方法:按揉明目穴(耳垂上戴耳环的小孔。








即是“明目穴”










平常多用手指揉捏此穴。








每次两分钟。








揉时要闭眼睛。



30
、眼睛酸胀、老花眼、近视眼、白内障:


拇指上有三个穴道。








分别是明眼、凤眼、大空骨(如下图)
。爱上网或工作离不开电脑的人。








如常常感到眼睛疲劳。








可利用穴道的按摩法。








舒缓眼睛疲劳的症状。空骨穴名不虚传。








按了眼睛酸疼立刻消失。眼睛疲劳往往不容易入睡的人。








如果施予上述的刺激。








可消除眼睛的疲劳。








帮助入睡;此法还可以抑制老人性的白内障。按摩时。








只要以稍微感觉到疼痛程度的力气来指压。








每天刺激这三个穴道两次。

























31
、白内障:按摩大骨空穴(在拇指指关节背侧的横纹中点处)









用力点刺。








重手法效果好(针刺或按摩大骨空穴还可治疗扁平疣)





32
、眼睛干涩:


如果您感觉眼干、双目干涩、甚至嘴唇起皮、皮肤干裂、肌肉消瘦。








或心烦不能入睡。








可按摩三焦经上的液门穴(见前面的“手背穴位图”









液门穴位于无名指和小指的指缝间的蹼。








顶着无名指的骨头。








因此揉的时候比较痛)
。液门穴。








就是液体之门的意思。








揉按它也就相当于打开了液体之门。








液体就会灌溉到身体各部位。








眼睛干涩啊、嘴巴干啊。








当然也就统统不会有了。如果您每天 晚上临睡觉前按揉手上的液门穴
3

5
分钟。








马上就会觉得嘴里面和眼睛里有液体出来。








当然也就没有干涩的感觉了。








不用几天的工夫。








眼干、口干的症状就会大有好转。








身体状况也会较以前大不一样。



干燥症 的一个食疗方——银耳粳米粥:银耳
10
克、粳米
100
克、冰糖适量。







把两者放在一起煮粥吃。








银耳可以润肺生津、滋阴养胃、益气安神。








配合粳米的清热润肺功能。








对干燥症有很好的疗效。


33
、近视、视力下降:按摩后溪穴。








每次
5
分钟。








常年坚持。


仅仅是用眼过度引起的眼睛疲劳。








不足以造成近视。








真正导致近视的。








是眼睛缺少阳气滋润时还过度疲劳。当我们长期保持同一姿势伏案工作或学习的时
候。








上体前倾。








压抑了总督一身阳气的督脉。








也就压抑了全身的阳气。








阳气不足了。








就没办法补充到眼睛。








眼睛的正常舒张功能被抑制。








也就容易发生近视。



按摩小肠经上的后溪穴(手握拳。








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就是该穴。也就是攥拳头时。








在称为“感情线”的那条纹的尽头处)









它通督脉、泻心火、壮阳气、调颈椎、利眼目、正脊柱。按摩方法。








让双手的后溪穴抵在桌沿或键盘上。








来回滚动。








或揉一揉。








每次刺激
3

5
分钟。








每个小时刺激一次就足够了。


34
、迎风流泪——按摩眼睛左右角上的两穴:瞳子髎穴、睛明穴


1
)胆经上的瞳子髎穴(位于外眼角旁开
0.5
寸、眼眶骨外缘凹陷中)是胆经头面 部的第一
穴。








专治迎风流泪。每次按压
40
下。








可促进眼部血液循环。








有利于寒湿水气的扩散。








从而起到治疗迎风流泪的效果。按压力量不要太大。








有人按摩时把脸部的皮肤都揉掉了皮。








用食指按压比较好。


2
)挤按睛明穴(眼睛内侧。








鼻梁和内眼角交界的地方)配合起来效果会更好。每用眼
1< br>~
2
个小时。








按摩一下睛明穴和瞳子髎穴。








也算是对眼睛的一种“回报”了。



35
、急性结膜炎:按摩小肠经上的少泽(手小指尺侧。








距指甲
0.1
寸)









手法:拇指重掐法。


36
、眼睑浮肿。








黑眼圈——太溪穴


早上照镜子。








你若眼睑浮肿、黑眼圈明显、面色苍白。








很有可能是因为你的肾虚。








需要补肾了。人体有补肾的法宝——太溪穴(位于脚内踝后缘的凹陷处按压。








当有酸、痛、胀感觉时。








即为此穴)
。按摩太溪穴可以打通肾经。








引火归源。只要肾气足了。








正气存留于体内。








邪气自然不得侵入。所以。








无论是对于因工作忙碌而导致肾虚的年轻人。








还是因岁月的流逝而导致肾功能衰竭的老年人。








不用急着往药店跑。








只需用拇指用力按揉太溪穴就好。








每日按揉
3

5
分钟。



37
、眼皮浮肿:按摩脾经上的血海(髌骨内上缘二寸)









用拇指强力度按压。





38
、麦粒肿:按摩膀胱经上的大抒(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









直按斜向颈椎用力顶按。






3
、老想哭
:
有人因家属出了车祸老是哭。








哭了一段时间。








眼睛越来越看不见东西了。








还有个人经常想起点什么事就哭一鼻子。








这时要多揉太溪穴。



39
、鼻衄:





1
)流鼻血时按孔最穴。








鼻血很快就可以止住。








这比很多老方子都管用得多。





2
)鼻出血。








双手中指相钩。








加压
5
秒钟。








儿童多见。





3
)鼻出血:按摩肝经上的太冲(足背一、二趾缝间上一寸五分处)









垂直用力点按。


4
)止鼻血:按摩脚后跟(取穴方法:踝关节及足跟骨之间的凹陷处主治)









手法:鼻子出血时。








马上用拇指和食指捏脚后跟
(
踝关节及足跟骨之间的凹陷处
)








左鼻出血捏右脚跟。








右鼻出血捏左脚跟。








即回止血。


5
)在涌泉穴上敷大蒜泥。








左侧敷左脚心。








右侧敷右脚心。


按摩禁忌:稍用力此穴好痛感明显者适宜。








若使很大力而痛感不显。








或此穴处皮肤无弹性。








一按便深陷不起的。








不可用按摩法(会使肾气更加虚弱)









可选用敷药法。


40
、过敏性鼻炎。








慢性鼻炎——按摩迎香、印堂、鼻通、合谷


鼻炎。








除了鼻子不适等症状外。








严重时还会导致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








炎症还会扩散到其他器官。








有的还会恶化成鼻咽癌。


大肠经上的迎香穴有开窍通鼻之功效。








“迎香”之名是指能闻迎香气。该穴位于面部。








鼻翼外缘中点。








就是紧挨着鼻孔旁边的地方。眼睛正视时。








眼珠中心点直下。








在鼻孔两旁约拇指二分之一宽的笑纹即是此穴。药物治疗往往要辨证。








但穴位治疗却是调节全身经络。








经络通了。








疾病也就没了。各种鼻炎。








按摩迎香穴都会有很好的效果。


可用推法按摩迎香穴时。








将大拇指屈曲。








然后用大拇指关节。








从紧贴着鼻翼最宽的部位沿着鼻唇沟向上搓到鼻梁骨处。








再回到鼻翼处。








如此反复进行按摩。因为大拇指属于手太阴肺经。








而肺经与大肠经相表里。








这样就可以起到更大的刺激作用。每次推
100
次。








一定要长期坚持。但是这个穴位禁火攻。








也就是说不可以用艾灸。


对于重症鼻炎。








短时间点按迎香穴只能起到缓解的作用。








想要得到根治。








最好与印堂、鼻通、合谷三穴相配合。印堂穴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有清头明目、通鼻开窍之功。








对缓解鼻腔不适及预防感冒也有很好的效果。按摩此穴时。








可将大拇指与食指并在一起。








稍微用力进行按压。








然后再慢慢向上推。








如此反复按摩
2

3
分钟。
鼻通穴位于鼻唇沟上 端尽头软骨与硬骨交接处。
此穴可以
促进鼻部的血行。








增强鼻黏膜的功能。








从而使鼻子通畅。合谷穴和迎香穴同位于大肠经上。








都可促进鼻部气血的循环。








从而起到缓解症状的效果。


41
、鼻窦炎:按摩上迎香(在眼内眦下五分处)









按揉
1-2
分钟。


42
、牙痛:





1
)取大蒜适量捣烂。








温热后敷在痛点上可以缓解牙髓炎、牙周炎以及牙痛等症状。





2
)牙痛的时候可以切一片小生姜咬在痛处。








必要的时候可以重复使用。





3
)取白酒
100
克放在杯中。








再加食盐
10
克。








搅拌。








等食盐溶化后烧开。含上一口在疼痛的地方(不要咽下去)









牙痛会立即止住。


4
)平时每日早晚各一次。








每次
3~5
分钟。叩时用力发出响声。咬齿可防治牙痛。大小便时尤为重要。








最好平时经常咬(即所谓咬紧牙关)









也有好处。



43
、口腔溃疡:参见
/s/blog_

1
)按摩涌泉穴
(
在足底。








正坐或者仰卧。








翘足。








在足底部。








当足趾向下卷时足前部的凹陷处。








约相当于足底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 足跟连线的前
1/3
与后
2/2
交界处
)
。主治口腔
溃疡、高血压、心纹痛
.
治疗原理:此穴能引气血下行。








因此对高血压、鼻出血、头止胀痛、哮喘等气血 上逆之症有特别疗效。此穴敷药的
效果最好。用吴茱萸粉碎以后用醋调成糊状。








贴在涌泉穴上。








外面再用胶布固定。








效果会很好。


2
)心火上炎型。








用大拇指以适宜力度轻轻拨动手腕阳谷穴(见上图:手背经络图)









每次
3
分钟。








每天三四次。中医认为。








口腔溃疡主要是由心火旺盛、脾胃积热、阴虚火旺、脾胃虚寒及肝寒犯胃造成的。








再加上身体虚弱。








过食肥甘就会引起脾失健运、肝郁气滞。现在很多人都爱吃火锅、烧烤。








再加上整天熬夜加班。








很容易引起口腔溃疡。按摩小肠经上的阳谷穴(位于人体的手腕尺侧。








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阳谷穴可以为身体的各个部分输入阳气。








对口腔溃疡尤其有作用。按摩阳谷穴的时候。








用力要适宜。








不要太大。








只需用大拇指轻轻拨动就可以了。








每次
3
分钟。








每天三四次。








就可让你的口腔溃疡渐渐消失。



3
)口舌生疮、口臭、呕吐、呃逆:按摩劳宫穴(位于手掌心横纹中。








仰掌握拳时中指尖所指处)



4
)食疗法:蒲公英绿豆粥。








原料是:蒲公英
10
克。








绿豆
30
克。








冰糖适量。先将蒲公英洗净。








放入砂锅中。








加适量水煎汁。绿豆煮烂成粥以后。








调入药汁和冰糖即成。如果你的口腔溃疡反复发作。








在按摩阳谷穴之外。








还可以喝一碗药粥。








做法也不麻烦。








比起反反复复的溃疡来说。








也算小事一桩了。


44
、止呕吐:按摩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呕吐时。








可用中指压内关止呕。内关穴在掌面腕横纹上二寸两筋之间。








压至有酸胀感即说明已中穴位。









1
分钟即止呕吐。


45
、呃逆:


1
)按摩肺经上的少商穴(在大拇指外侧。








距指甲角一分处)
。呃逆时。








患者可用拇指和食指紧压少商人。








至有酸痛感为度。








持续半分钟到
1
分钟。








呃逆可止。


2
)因暴饮暴食造成隔肌惊挛:取足反射区脑垂体。








胃食道。








胸膈反射区。


3
)打隔。








病因为交感神经兴奋。








造成食道收缩性反应。








点揉足大趾腹中间脑垂体反应区。








强刺激。


46
、咳嗽、哮喘——


1
)稍稍用力按摩中府穴和肺经 上的云门穴
1

2
分钟即可。








长期坚持。


中医认为“久咳伤肺”









咳嗽可分为
5
种类型。








即风寒、风热、燥火、痰湿和体虚等。








治疗时一定要分清证型。大多数人都知道服用梨汁或藕汁可以止咳。








却不知道这只适用于风热型咳嗽。梨和藕性寒。








如果你是风寒咳嗽。








那么喝梨汁或藕汁不但达不到效果。








还可能会使症状加重。对于普通患者来说。








没弄清那些的必要。因为在我们体内。








就有一味“包治百咳”的大药——中府配云门。


云门穴(位于锁骨下窝处)









有止咳平喘的功效。








有利于浊气的排出。可以食指和中指以感觉舒适的强度。








进行画圆圈式的按揉。中府穴(位于人体的胸外侧部。








云门穴下
1
寸)可以使胸中的浊气散开。








自然也就畅快多了。用手按住此穴。








稍稍用力按摩
1

2
分钟即可。由于此处皮肤比较稚嫩。








不可太用力。天天按压这两个穴。








比吃止咳药的效果还要好。


中府穴不单单对咳嗽有效。








哮喘患者经常按摩此穴也是有好处的。哮喘患者发作时。








一般会用扩张支气管的支气管扩张剂。但这类药 物的副作用很大。每天以中府为中
心按摩胸部。








就会促进血液循环。








使胸肌恢复柔韧。








呼吸自然也就会顺畅起来了。





2
)蜂蜜泡大蒜治哮喘





用春天起蒜时的嫩蒜
60~90
头洗干净。








用蜂蜜浸泡封好后保存
6
个月。等到秋冬时打开食用。








每天吃一头。坚持服用一段时间后。








病情会缓解或好转。





47
、咽喉干。








喝水也不管用。








没有唾液。








这是肾阴不足。揉太溪穴就能补上肾阴。太溪穴是原穴。








原穴的意思是既补肾阴。








又补肾阳。另外。








还可按摩液门穴。





48
、发烧后音哑失声:


点按肾经的“大钟”穴。
“大钟”为什么会这么有效呢?除了要记住它是肾经的络穴。








(肾经通于咽喉。








所以治咽喉肿痛)更不要忘了它的名子叫“大钟”









钟不敲不鸣。


4 9
、失语(适宜人群:因惊吓或者情绪激动失音的患者)
:揉通里穴和灵道穴。








每个穴位
2

3
分钟。



50
、咽喉疼痛。








声音沙哑——按摩太渊穴


太渊穴(位于手腕拇指端的横纹上。伸出手掌。








拇指立起时会有大筋竖起。








在大筋内侧凹陷处。








摸起来感到有脉搏跳动之处即是此穴)是补气要 穴。如果你爬山或者爬楼梯而上气
不接下气了。








这时按按太渊穴就有效。


可用拇指轻轻按住此处。








另外四指托住手腕背部轻轻按揉。但此穴位置较深。








所以按揉时一定要用力。在进行按揉之前。








最好先剪去指甲。








以免伤到皮肤。


一般的人在感到喘不过气来的时候按摩
3

5
分钟即可。








但如果走几步路就气喘吁吁的话。








建议用敷贴疗法。晚上睡觉前。








将枸杞捣烂。








然后贴于太渊穴上。








以医用胶带固定。








早上起来的时候取下。








这样在睡眠当中。








就把气补足了。第二天再去上班。








就可以神清气爽。








精力百倍了。


教师由于讲话较多。








不仅耗气。








还可能使气过度上提。








致使气郁于咽喉而化火。








从而引起咽喉疼痛。








声音沙哑、变小。这时刺激一下太渊穴。








就可以使因讲话而消耗掉的气得到补充。








有力地防止扁桃体发炎。








减少嗓子疼痛。操作方法:用拇指轻按太渊。








另外四指托住手腕背部轻轻按揉。








3

5
分钟即可。也可取枸杞捣烂。








贴太渊穴处。


要想肺气充足。








一定要多吃主食。肺主皮毛。








肺气足了。








人才能皮肤红润。








健康漂亮。老人因为脏腑衰弱。








气血生化不足。








更要多吃一些主食。








以利于肺气的升发。食疗:养肺益气粥——山药枸杞粥。生山药
200
克。








大米
30
克。








枸杞
30
克。将山药洗净。








切成块状。然后连同洗净的大米一起煮粥。








等粥七分熟时。








再加入枸杞煮透。








即可食用。不但效果好。








也不用担心会有副作用。








你大可安心享用。


51
、喉头肿痛:


按摩膀胱经上的天柱(颈部大筋外缘之后发际五分凹陷处。








哑门旁开
1.5
寸)









轻揉按
2-4
分钟。



52
、防治双下巴:按摩人迎穴和大迎穴。


胃经上的人迎穴。








位于前颈喉结外侧
3
厘米处。即喉结左右两横指宽。








可感觉到有动脉在跳动处。按摩人迎穴。








可刺激胃经。








胃经气血通畅。








皮肤得到足够的养分。








也会更加有弹性。








面部就不会出现脂肪堆积。


胃经上的大迎穴位于头部侧面下颌骨部位。








嘴唇斜下、下巴骨的凹处。按摩此穴可以加速脸部血液循环。








使皮肤紧绷有弹性。


按压两穴时。








要一边吐气一边按压。








每次大约按压
6
秒 钟。
“人迎”如此重复按压
10
次。








“大迎”重复
30
次。切记。








过于压迫时反而会导致不适。用力时一定要轻柔。








以免引起头晕症状。用腕力带动手指进行按压。








也可将按压改为抚摸。








只要用手顺着脖颈轻轻往下抚摸就可以了。








长期坚持。


53
、皮肤病:


1
)长痘痘。揉太冲和行间两穴。








以补足心血。








这样新鲜血液才能上达头面。








也才会把痘痘运走。一周后。








脸上痘痘已经十去六七。








脸也显得白晰了许多。


2
)扁平疣、青春痘——按摩支正穴、丰隆穴、阴陵泉穴。


扁平疣和青春痘非常有碍观瞻。








它会导致色素沉着。








摧毁人们的自信心。








还极容易传染。长扁平疣的原因是什么呢
?
人身体上的赘生物在中医里边讲就叫痰
结。








就是湿气结在一起结成这些东西了。








叫痰湿所结。人体内有了气郁之症。








就是生了一些气。








体内的痰湿凝结就会形成这些赘生物。支正穴是小肠经通到心脏的穴位。








心脏和小肠也是相表里的。








而连通心脏和小肠的一个络穴就是支正穴。络穴是联络的意思。








就是说心脏和小肠全靠它来联络。支正穴可以从心脏那里吸取一些血液和能量。








然后冲击小肠经。








人体的消化功能不好。








痰湿就会消化不出去。








如果小肠的功能增强了。








痰湿能够被及时地化解掉。








就不会产生这些赘生物。








也就是说支正穴化解掉了体内痰湿的赘生物。扁 平疣主要是体内湿浊过多、脾虚水
湿运化不利所致。按摩支正穴、丰隆穴、阴陵泉穴。








半月即可有显效。


小肠经上的支正穴、在手臂的背面。








从手掌根往上
5
寸、也就是
6
个手指的距离。








这个穴位在肉和骨头的中间。








骨缝里的痛点处。按摩支正穴可采取揉、按、掐的手法。








力度要适中。








当支正穴出现酸痛感的时候就可以了。每次按大约
100
下。


在按摩小肠经里的支正穴以后。








再和按摩胃经里的丰隆穴、脾经的阴陵泉穴结合起来。








可以算得上锦上添花了。对这几条经络坚持疏通按摩。








不仅可以去除扁平疣。








还有很好地防衰老的效果。


操作方法:可采取揉、按、掐的手法按摩支正穴。








力度要适中。








出现酸痛感就可以。每次按大约
100
下。


3
)荨麻疹——按摩肝经上的期门穴。








主治症状为:肝病、胸部疼痛、荨麻疹等。


4
)瘙痒:取大枣
20
枚、绿豆
100
克、猪油 一匙、冰糖适量。








加水共煮至绿豆开花即可服用。








每天服一剂。








分次服下。








一般服药
3
天即可减轻


5
)大蒜可治瘊子、牛皮癣


把大蒜放些盐捣烂如泥。








敷在患处。








用纱布盖好并用胶布固定。








每天换新蒜泥一次。一段时间后牛皮癣便可以消除。








患处只留下一块深色的斑印。


脸上长出一颗小米大的瘊子
,
后渐渐长到绿豆那么大
,
将 蒜瓣切成小块
,
用以擦抹患处
,
先是瘊
子表面出现干痂
,< br>最后竟至完全脱落
,
患处光洁如初
,
未留任何痕迹。





6
)喝醋加蜂蜜水治老年斑





每天早上空腹喝一碗醋加蜂蜜水。方法:先用凉白开水将一汤勺醋加一 汤勺蜂蜜搅匀再
加些热水。








最少喝一小碗。








多了不限。坚持半年见效。





7
)美颜美白——四白穴(位于人体面部。








瞳孔直下。








眼眶下孔凹陷处)



56
、颈推病:按揉悬钟穴。


颈椎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








长时间在办公桌或电脑前坐着。








保持固定姿势。








容易造成颈部肌肉筋脉阻滞。








筋失所养。








风寒湿邪一旦入侵。








就会出现各种症状。








如头晕、肢体麻木等。








从而影响到工作学习。








直至生活不能自理。


胆经上的悬钟穴(位于外踝尖上
3
寸。








腓骨后缘
1
寸处)是人体骨髓汇集的地方。








所以脊椎疼痛的时候。








按摩悬钟穴可以很好地疏通身体上的筋脉。








筋脉打通了。








痛点也就自然消失了。操作方法:用大拇指发力按揉悬钟穴。








其余
4
个指把住小腿。








一天按摩
3
次。








一次
15
分钟。








1
周以后症状会消失。


平时坚持做“永”字操。方法:身站立挺直。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

-女性健康论坛


-女性健康论坛


-女性健康论坛


-女性健康论坛


-女性健康论坛


-女性健康论坛


-女性健康论坛


-女性健康论坛



本文更新与2021-02-23 10:1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5637.html

百病的对应穴位防治方法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