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激光
手术感染八项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手术感染八项 是各医院术前必查的临床上常见的、危害性较大的、经血或体液传播的四种传染
病感染的血清标志物,包 括:乙型肝炎病毒五项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
、乙型肝
炎表面抗体(抗
-HBs
)
、乙型肝炎
e
抗原(
HBeA g
)
、乙型肝炎
e
抗体(抗
-HBe
)
、乙型肝炎 核心抗体
(抗
-HBc
)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
-HCV
)
、艾滋病病毒抗原抗体(抗
-HIV
)和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
(抗
-TP
)
。检查的目的旨在手术过程中防范、减少和避免这些传染病病原在院内发生交叉感染和 传
播以及防范医疗风险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本文就我院手术感染八项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简要介绍如下。
一、
检测方法及结果判断:
(一)、检测方法:
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手术感染八项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三种免疫法:两种酶
免 疫法(
EIA
和
ELISA
)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简称:化学发光 法)
。前者优点:特异性和
敏感性高、成本较低;缺点:操作较复杂、费时,只能定性检测;该 方法国内各级医院最为常用,
开展最为广泛。后者优点:特异性和敏感性高、操作简便、快速、定量(如 :
HBsAg
和抗
-HBs
)
/
半
定量分析;缺点 :检测成本较高。国内三级医院开展较多。
(二)
、结果判断:
表
1
:手术感染八项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判断标准
编号
1
2
3
4
5
6
7
8
二、临床意义:
项目名称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
HbsAb
)
乙型肝炎
E
抗原
(
HBeAg
)
乙型肝炎
E
抗体
(
HBeAb
)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
HBcAb
)
丙型肝炎抗体
(
ant-HCV
)
艾滋病病毒抗原抗体
(
ant-HIV
)
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
(
ant-TP
)
判断标准
<
0.05
阴性;
0.05
~
0.10
弱阳性;
0.10
~
250.0
阳性
IU/mL
>
250.0
强阳性
mIU/mL
<
10.0
阴性;
10.0
~
1000.0
阳性;>
1000.0强阳性
S/CO
S/CO
S/CO
S/CO
S/CO
S/CO
<
1.0
阴性;
1.0
~< br>2.0
弱阳性;
2
~
2000.0
阳性
>
2000.0
强阳性
>
1.01
阴性;
0.505
~
1.01
弱阳性;
<
0.505
阳性
<
1.0
阴性;
1.0
~
2.0
弱阳性
>
2.0
阳性
<
1.0
阴性;
1.0
~
5.0
可疑
5.0
~
99.0
阳性
>
99.0
强阳性
<
1.0
阴性;
1.0
~
50.0
待复检
>
50.0
阳性
<
1.0
阴性;
1.0
~
2.0
弱阳性
>
2.0
阳性
单位
1
(一)乙肝五项的临床意义
HBsAg
、抗
-HBs
、< br>HBeAg
、抗
-HBe
和抗
-HBc
五项指标,即通常俗称 的“乙肝五项”或称“乙
肝两对半”
。如何正确分析这些指标的临床意义,是临床医生经常遇到 而又觉得比较复杂的问题。
1.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HBsAg
是机 体感染
HBV
的标志,也是在机体血清中首先出现的病毒标志物。
HBsAg
出现的时
间,与机体感染
HBV
的途径和感染的剂量有关。如果系输用
HBsAg
阳性血,
2
周后即可检测到
HBsAg
,如用
RIA
法检测,于接种后
6
天,血清中即可出现
HBsAg
阳性;如感染剂量少,
HBsAg
出现阳性的时间可达
3
~
4
个月,
甚至
6
个月;
一般在感染
HBV
后
4~
6
周可出现
HBsAg
阳性。
HBsAg
出现阳性后
1
~
7
周
(
平均约
4
周
)
才出现肝炎症状和肝功能异常。经血感染者,其潜伏期约为
2
个月;
经口感染者,其 潜伏期大约为
3
个月。
急性乙肝病程一般持续1-3 个月,
80%
~
90%
的患者可以临床治愈。
HBsAg
阳 性在血中一般持
续1-6周,长者可达
20
周(
14
-
14 8
天)
;在肝炎症状出现后
1
~
4
周或血清转氨酶达高峰后
1
~
12
周消失,如果
HBsAg
阳性持续超过
6
个月仍不转阴则称为持续阳性或慢性携带状态
;
如系急性乙
肝,
H BsAg
持续阳性超过
6
个月则提示慢性化。我国
HBV
感染
(
急性和慢性
)
的人群中每年都有一定
比例的
HBsAg
阳性者转阴,同时每年也有一定比例的人群由易感人群成为受感染者,因而,人群
HBV
感染状 态在不断变化。
HBsAg
阳性持续的时间和急性乙肝慢性化的比例与感染者的年龄和感染的途径有关,年龄愈小,形成持续感染或病情慢性化的概率愈大;围产期母婴传播感染的婴儿
80%
将成为
HBsAg
的携带者;
幼儿期感染者约
30%
将成为 持续
HBsAg
携带者,
正常成年人感染
HBV
后
形成持续 性感染的比例可能在
5%
以下;
随着乙肝疫苗接种被列入计划免疫,
人群广泛 接种乙肝疫苗,
目前,国内社会普通人群中超过
50%
的
HBsAg
阳性携带者
/HBV
感染者是在母婴围产期感染的。有
研究表明:成人急性感染
HBV
后,慢性化者仅为
1%
~
3%
,绝大多数痊愈。但是,HBV
慢性感染者
HBsAg
转阴十分困难,肝组织学正常的慢性感染者
HBsAg
年阴转率为
0.8%
,肝组织学证实为慢性
肝炎者为
0. 5%
。
HBsAg
阳性表示有
H BV
感染,其感染状态有两种情况:①有完整病毒复制,具有传染性。此时,
其它病毒复制指标 亦阳性,如
HBeAg
、
HBV DNA
、
HBV DNA-P < br>和
Pre-S
1
、
S
2
等;②无完整病毒复
制,不具有传染性。
HBV DNA
整合至宿主细胞基因组的过程中,表达其它病毒蛋白的基因 丢失,仅
有
HBsAg
表达而无完整病毒形成。临床上,
HBsAg
阳性可见于急性乙肝患者的潜伏期、急性期;慢
性乙肝,无症状携带者;部分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血清中 和受
HBV
感染的肝细胞浆中。
HBsAg
阳性一般来说表明机体内存在
HBV
感染,但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
HBV
感染。原因是:
①可能由于
HBV
和
HBsAg
含 量极少,检测方法不够灵敏而漏检,或因试剂质量和操作问题而出现
假阴性;
②
S基因变异引起
HBsAg
的表达和分泌发生障碍,
体内虽存在
HBV,
但血清中测不到
HBsAg
或很少;
③
S
基因变异后 所表达的
HBsAg
不能被现在广泛使用的一些试剂所测出。
后两者虽
HB sAg
阴性,但往往伴有
HBeAg
、抗
-HBe
和抗
-H Bc
等其他
HBV
感染标志物的阳性。即使真正阴性,也不
能完全排除
HBV
感染,因为有
8%
的乙肝患者,症状开始之前
HBsAg
已 转阴;如抗
-HBs
或抗
-HBe
2
于发病后
2
~
9
个月出现阳性者,仍可诊断为急性乙肝。在暴发性乙肝中,常常抗
-H Bs
提前出现,而
HBsAg
阴性;输用
HBsAg
阴性而抗
-HBc
阳性的血液后,可发生急性乙型肝炎。采用
PCR
技术可以
进一步 证实,某些
HBsAg
阴性的肝炎患者及献血人员中的血清中存在
HBVDNA
。
在分析
HBsAg
阳性结 果时,有几点应注意:①不能以
HBsAg
滴度的高低来判断肝炎或感染者
病情的轻重 。因为
HBV
感染者血清中
HBsAg
的滴度经常在波动,其滴度高低和病情 之间并无直接
关系,
HBsAg
滴度上升并不表明病情就严重,下降也不表明病情在好 转;有人甚至认为
HBsAg
滴度
和病情呈反比。②不能以
HBsAg
的滴度来判断肝炎的类型。③
HBsAg
的滴度高低,也不能用来判断
传染性的有无 。
HBsAg
本身不含病毒核酸,不具传染性,但
HBsAg
阳性血清,不论 其滴度高低都可
能含有具有传染性剂量的病毒颗粒。如果
HBVDNA
整合至宿主肝细 胞
DNA
中,血清中无游离病毒
颗粒,此时
HBsAg
阳性血液则无 传染性,不过,此种情况临床上很少见。④
HBsAg
定量分析可以作
为评价或判断某 药物临床治疗效果的指标。
2.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
抗
-HBs)
抗
-HBs
是 一种中和抗体,对
HBV
具有保护性免疫,可中和
HBV
感染、抵御再次感染 。多数自
限性
HBV
感染的患者,其抗
-HBs
出现在急性感染的恢 复期,
80%
的患者于
HBsAg
消失、临床症状
消退数周至数月内 出现抗
-HBs
。抗
-HBs
出现的早晚和滴度的高低,与重复感染有关。首 次感染者,
多在
4
~
5
个月出现,滴度不高,持续
6
个月~
3
年;再次感染者,
2
周后即可检出高滴度的抗
-HBs< br>。
抗
-HBs
阳性率在急性乙肝恢复期最高,其他各型乙肝检出率均低。
抗
-HBs
阳性可见于:
(1)
急、慢性乙型肝炎的康复期;< br>(2)HBV
既往感染者;
(3)
乙肝疫苗接种后;
(4)
部 分暴发性乙型肝炎;自然感染康复后的患者血清抗
-HBs
和抗
-HBc
呈双 阳性,由于抗
-HBc
持续
存在的时间较长
(
>
8
~
10
年
)
,
抗
-HBs
持续存在的时间较短(6
个月~
3
年
)
,
故单项抗
-HBs
阳性少见
(
接
种乙肝疫苗除外
)
,单项抗
-HBs
阳性且为低滴度时多为非特异性反应所致假阳性。
临床上,有时能遇到
HBsAg
与抗
-HBs
同时阳性,此种模式国外报 告,在各型肝炎中,总发生率
为
32%
;国内报告为
5.75%
。见 于以下几种情况:
(
1
)抗原和抗体的动态平衡阶段;
(
2
)抗
-HBs
为
假阳性;
(3)
不同
HBsAg
亚 型双重感染或同型
HBV
的再次感染;
(4)
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病毒
S
基因
突变后,
明显改变了
HBsAg
的抗原结构,
使它 不能与野毒株的抗
-HBs
发生中和反应,
结果出现野毒
株的抗
-H Bs
与变异株的
HBsAg
同时持续存在同一体内
[12]
不能处理
HBsAg
;
(5)
既往感染
HBV-1
或接
种乙 肝疫苗者再感染
HBV-2
。
抗
-HBs
对机体的保护性 作用,
近年来有不同意见,
有人发现抗
-HBs
阳性医务人员意外感染
HBV
可发生急性乙肝。国内骆抗先等应用
PCR
技术检测
9
例抗
-HBs
阳性慢性肝炎患者,
4
例
HBVDNA
阳性。抗< br>-HBs
对机体的保护性可能与不同
HBV
亚型感染有关,同一亚型的抗
-HBs
只对同一亚型的
HBV
感染有保护性,而对不同亚型的
HBV感染则没有保护性或保护性不强。此外,可能还与血液
中有效的抗
-HBs
浓度太 低有关。
3.
乙型肝炎
e
抗原
(HBeAg)
HBeAg
是乙型肝炎核心抗原的可溶性成份,< br>常常与血清
HBVDNA
、
DNA-P
及
Dane
颗 粒同时存
3
在,为
HBV
复制和具有传染性的标志。通常
HBeAg
迟于
HBsAg 1
周出现,先于
HBsAg 2
周消 失;
若
HBeAg
持续阳性超过
10
周,表明病情可能趋向慢性。血 清中
HBeAg
阳性,仅见于:
HBsAg
阳性
的急性肝炎、慢性肝 炎、无症状
HBsAg
携带者和部分肝硬化、肝癌患者。慢性感染者,随着年龄增
长,
HBeAg
阳性率下降;慢性乙肝患者
HBeAg
每年自然阴转率为
25.6%
。无症状携带者为
9.3%
。
一般说来,
HBeAg
阳性仅见于
HBsAg
阳性血清中 ,
临床上,
有时也可见到
HBsAg
阴性而
HBeAg
阳性 ,
其原因:
①检测
HBsAg
的方法不够灵敏;
②血清中类风湿因子 的干扰,
导致假阳性。
③
HBsAg
己与抗
-HBs
形成免 疫复合物的形式存在,
故测不出
HBsAg
。
④在
HBsAg
消失和抗
-HBs
出现后,
HBV
仍留在血清中,其
Dane颗粒表面的
HBsAg
被抗
-HBs
所包裹,以致检测不出。⑤试剂质量 及操作等
原因,也可导致
HBeAg
的假阳性。
4.
乙型肝炎
e
抗体
(
抗
-HBe)
< br>抗
-HBe
出现于
HBeAg
阴转后,抗
-HBe
的 出现表明传染性下降。过去认为抗
-HBe
是
HBV
感染
恢复或无传 染性的指标。近年来研究发现,抗
-HBe
阳性的血清仍可能有传染性,只是远较
HB eAg
阳性的血清传染性为小而已。有人用相同
HBsAg
滴度的分别含
HB eAg
和抗
-HBe
的血清接种猩猩,
结果
HBeAg
阳性 血清的传染性为
10
-8
;而抗
-HBe
阳性的血清为
10
-2
~
10
-5
。在母婴传播研究中亦观
察到基本相同的结 果:
HBsAg
和
HBeAg
双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
80
~
100%
感染
HBV
;而
HBsAg
阳
性,
抗
-HBe
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仅有
3%
被
HBV
感染。
这些结果说明,
HBeAg
阳性血清的传染性明
显强于抗
-HBe< br>阳性血清;抗
-HBe
阳性血清亦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一般来说,抗
-HBe
阳性患者血清中
HBV
复制水平较低,病情趋向稳定和恢复,但临床上仍可
见到相当一部分抗
-HBe
阳性患 者的病情仍波动,或在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HBV
并没有因抗
-HBe
阳性而消除,
HBV
在机体内仍存在和复制。有研究表明:在抗
-HBe
阳 性的慢性活动性肝炎中,采用
PCR
技术检测,
87%
的患者血清中可检出< br>HBVDNA
。
肝内
HBsAg
、
HBcAg
检测和
HBVDNA
原位杂
交研究发现:抗
-HBe
阳性慢性肝炎患者中,
26.7%
HBV
复制活跃,
53.3%
为不完全复制与表达,仅
20%
为非复制状态。
慢性乙肝
HBeAg
向抗
-HBe< br>的血清学转换可伴有
ALT
水平升高,
随之
HBV
复制
水平降低,但并不意味着
HBV
的彻底清除,肝组织学正常的
HBV
携带者 血清中可检出
HBeAg
,而
组织学证实有慢性活动型肝炎存在的患者,其血清中抗< br>-HBe
可以阳性,说明
HBeAg
不一定是慢性
乙肝活动的标志,抗
-HBe
亦不能作为健康携带的指标。
抗
-HBe
一般不 与
HBeAg
同时阳性,如有同时检出的报告,可能为不同亚型
(e
1
、
e
2
、
e
3
)
感染所
致;
抗
-HBe
与
HBeAg
同时阴性也甚少见,
有此情况可见 于:①
HBeAg
和抗
-HBe
滴度均过低,
检测
方法灵敏 度不够;②检测时,正处于
HBeAg
消失而相应抗体尚未产生;③某些
HBsAg< br>携带者有获
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不能形成抗
-HBe
。
5.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
抗
-HBc)
抗
-HBc
是
HBV
抗体系统中出现较早的抗 体,急性
HBV
感染,
HBsAg
出现后
3
~
5< br>周,临床症
状出现之前即可检出,且在肝炎恢复期呈高滴度;
HBsAg
阳性的 时间越长,抗
-HBc
的滴度越高。临
床上,
多以竞争抑制法检测抗
-HBc
,
为总抗体,
包括
IgG
、
IgM
、IgA
和
IgE
型抗
-HBc
,
早期以抗
-H BcIgM
4
为主,持续
6
~
18
周,以后以 抗
-HBcIgG
为主,该抗体可在体内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通常,高效
价的抗-HBc
,见于急、慢性肝炎和
HBsAg
携带者,并表明
HBV
复制可能仍活跃,血清具有传染性;
低效价的抗
-HBc
则表示既往感染过
HBV
,一般无传染性。
抗
-HBc
单项阳性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 模式,其发生率各地报告不同,大约为
0.9
~
11.9%
,对于
这 种单项抗
-HBc
阳性的解释,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指出:在排除检测的假阳性
(
抑制率≤
70%
多为假阳
性
)
结果以后,有以下几种原因:①急性 感染的恢复早期
(
窗口期
)
。
HBsAg
减少或消失,而抗
-HBs
尚
未产生,抗
-HBc
是唯一能检出的特异性
HB V
指标。②被动获得的抗
-HBc
。
HBsAg
携带者母亲所生婴儿,母亲体内
IgG
型抗
-HBc
可经胎盘转移给婴儿,此种母传抗< br>-HBc
在婴儿体内可存在一年以上;
输用抗
-HBc
阳性的血液或血 制品。③远期感染伴抗
-HBs
消失。因抗
-HBc
可持续存在
8< br>~
10
年以上,
而抗
-HBs
在机体内只持续存在
6
个月~
3
年。④远期感染伴低水平
HBsAg
。
综上所述,乙肝病毒五项血清标志物,只是
HBV
基因表达的抗原物质和这些抗原刺激机体所生
的相应抗体,本身并不是病毒的核酸成分,因此其本身并没有传染性,而只是
HBV
感 染的标志,我
们可以通过分析
HBV
的这些血清标志物来了解
HBV
在机体的感染状态。
由于单项
HBVM
阳性可见
于多种情况,不同
H BVM
的不同组合模式又有不同的临床意义,因此,在分析“乙肝五项”的临床
意义时,不能孤 立地、片面地去分析其中的某一项指标,而应该参考其它几项,有时还应参考
HBVDNA
,< br>DNA-P
、
Pre-S
1
、
S
2
、
、肝功能等检查,同时还应结合临床等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
判断和准确的评价。
表
2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HBsAg
抗
-HBs
HBeAg
抗
-HB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抗
-HBc
HBVDN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临床意义
急性
HBV
感染早期,
HBV
复制
活跃
急、慢性
HBV
感染,
HBV
复制
活跃
急、慢性
HBV
感染,
HBeAg/
抗
-Hbe
空白期
异型慢性乙型肝炎
急、慢性
HBV
感染,
HBV
复制
极低或停止
既往感染,未产生抗
-HBs ,
或
HBV
复制极低,
非特异性假阳性
反应
既往感染,
恢复期,
抗
-HBs
出现
前阶段
HBV
感染恢复期,已获免疫力
既往感染,未产生抗
-HBs ,
或
HBV
复制极低
不同亚型
HBV
感染
HBVDNA
整合
病后或接种疫苗后获得免疫力
5
-黄褐斑激光
-黄褐斑激光
-黄褐斑激光
-黄褐斑激光
-黄褐斑激光
-黄褐斑激光
-黄褐斑激光
-黄褐斑激光
本文更新与2021-02-23 09:2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5511.html
-
上一篇:传染学
下一篇:艾灸治疗大全(超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