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缩阴药品
各区县卫生局、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各有关大学、中福
会、各市级医疗机构、市医疗急救中 心
:
为进一步指导医疗机构做好人感染
H7N9
禽流感医疗救
治工 作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
员会制订下发了《人感染
H7N9
禽流感诊疗方案(
2013
年
第
1
版)
》和《人感染H7N9
禽流感医院感染与控制技术指
南(
2013
年版)
》< br>,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同时提出
以下具体工作要求:
一、预检分诊
各医疗机构加强预检分诊工作,如发现有发热和上呼吸
道感染 病人应转至发热门诊诊治;未设置发热门(急)诊的
医疗机构,应做好病人的登记工作,告知病人及时前 往就近
设有发热门(急)诊的医疗机构就诊。发热门诊
24
小时开
放,并配备 经过培训的专职医务人员。
二、诊断程序
医务人员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 定义
(
同时具备以下
4
条
,
不能明确诊断为其它疾病的肺炎 病例
:(1)
发热
(
腋下体温
≥
38
℃
; (2)
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
;(3)
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
低或正常
,
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4)
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
3-5
天
,
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
)
的病例后
,
应立即报< br>告医疗机构相关部门
,
由医疗机构在
12
小时内组织本单位专
家组进行会诊和排查
,
不能明确诊断的
,
应立即电话报告医院
所在地 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区县
卫生行政部门应于
24
小时内组织 区县专家组进行会诊,区
县疾控机构接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后应尽快赶赴现场,
指导医疗机 构采集病例的相关临床样本
,
并尽快运送至区县
疾控机构开展实验室病原检测。区县专 家组会诊后仍不能明
确排除的
,
应立即报告我委
,
我委接到报告后< br>,
于
24
小时内组
织临床专家组会诊。
三、定点收治
人感染
H7N9
禽流感确诊病例由定点医院负责收治 ,确
诊病例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通知医疗急救中心转运至定点
医院。危重病例就地治疗,由我委 组织市级专家组会诊指导
救治工作。
指定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为收治成人病例的 定点
医院;指定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为收治儿童病例的定点医
院。我委将根据疫情发展情况, 适时调整定点医院,组建市
级专家医疗队对口支援定点医院。
定点医院要做好救治准 备工作,
充实、
完善院内专家组,
制定重症病例救治工作方案,做好收治床位、人员和 医疗器
械设备的储备和准备等工作。确诊病例的病情变化和转归及
时报我委医政处。
四、防护工作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人感染
H7N9
禽流 感医
院感染与控制技术指南(
2013
年版)
》的工作要求,认真做
好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的防护工作,避免院内感染和疫情扩
散。医疗急救中心应认真做好救护车及急救设 施等消毒隔离
工作,负责转运工作的医护人员须做好防护。
五、业务培训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医疗机构开展人感染
H7N9
禽
流感业务知识培训, 切实提高诊疗水平、重症救治能力和医
院感染控制水平。
特此通知。
附件:
1.
人感染
H7N9
禽流感诊疗方案(
2013
年第
1
版)
2.
人感染H7N9
禽流感医院感染与控制技术指南
(
2013
年版)
3.
市级专家组名单
4.
人感染
H7N9
禽流感医疗救治处置流程图
附件
1
:
人感染
H7N9
禽流感诊疗方案
(
2013
年第
1
版)
人感染
H7N9
禽流感是由
H7N9
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自
2013
年
2
月以来,上海市、安徽省、
江苏省先后发生不明原因重 症肺炎病例,其中确诊人感染
H7N9
禽流感
3
例,
2
例死 亡。
3
例均为散发病例,目前尚
未发现
3
例病例间有流行病学关联。
一、病原学
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禽甲型流感病毒颗粒呈多形性,
其中球形直径
80
~
120nm
,
有囊膜。
基
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
RNA
。依据其外膜血凝素(
H< br>)和神
经氨酸酶(
N
)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可分为
16
个< br>H
亚型
(
H1
~
H16
)
和
9个
N
亚型
(
N1
~
N9
)
。
禽甲型流感病毒除
感染禽外,还可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可
感染人的禽流感病 毒亚型为
H5N1
、
H9N2
、
H7N7
、
H7N 2
、
H7N3
,此次报道的为人感染
H7N9
禽流感病毒。该病毒为
新型重配病毒,其内部基因来自于
H9N2
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
65
℃加
热
30
分 钟或煮沸(
100
℃)
2
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
温度粪便中可 存活
1
周,在
4
℃水中可存活
1
个月,对酸性
环境 有一定抵抗力,
在
pH4.0
的条件下也具有一定的存活能
力。在有甘油存在 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
1
年以上。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目前尚不明确,根据以往经验及本次病
例流行病学调查,推测可能为携带H7N9
禽流感病毒的禽类
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
(二)传 播途径。
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
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 也可被感
染。现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三)易感人群。目前尚无确切证据显示人类对
H7N9
禽流感病毒易感。现有确诊病例均为成人。
(四)高危人群
。
现阶段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
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
1
周内接触过禽类者。
三、临床表现
根据流感的潜伏期及现有
H7N9
禽流感病毒感染 病例的
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
7
天以内。
(一)
一般表现。
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
伴有头痛 、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
表现为重症肺炎,
体温大多持续在
3 9
℃以上,
出现呼吸困难,
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
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
重症患者多 有
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并有血小板降低。
2.
血生化检 查。多有肌酸激酶、
乳酸脱氢酶、
天门冬氨
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 br>C
反应蛋白升高,
肌红蛋白可升高。
3.
病原学检测。
(
1
)核酸检测。对患者呼吸道标本( 如鼻咽分泌物、
口腔含漱液、气管吸出物或呼吸道上皮细胞)采用
real time
PCR
(或
RT- PCR
)检测到
H7N9
禽流感病毒核酸。
(
2
)病毒分离。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分离
H7N9
禽流
感病毒。
(三 )胸部影像学检查。
发生肺炎的患者肺内出现片状
影像。重症患者病变进展迅速,呈双肺多发磨 玻璃影及肺实
变影像,可合并少量胸腔积液。发生
ARDS
时,病变分布广
泛 。
(四)预后。
人感染
H7N9
禽流感重症患者预后差 。影
响预后的因素可能包括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合并症等。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 室
检查结果,可作出人感染
H7N9
禽流感的诊断。在流行病学
史不详的情况 下,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
果,特别是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
H7 N9
禽流感
病毒,或
H7N9
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以诊断。
1.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
1
周内与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
物等有接触史。
2.
诊断标准。
(
1
)疑似病例:符合上述临床症状及血常规、生化及
胸部影像学特征,甲型流感病毒通用引物 阳性并排除了季节
性流感,可以有流行病学接触史。
(
2
)确诊病 例:符合疑似病例诊断标准,并且呼吸道
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
H7N9
禽流感病毒或< br>H7N9
禽流感病毒
核酸检测阳性。
重症病例:肺炎合并呼吸功能衰竭或其他器官功能衰竭
者为重症病例。
(二 )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人感染高致病性
H5N1
禽流
感、季节性流感(含甲型
H1N1
流感)
、细菌性肺炎、传染
性非典型肺炎(
SARS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腺病毒肺炎、
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鉴别诊 断主
要依靠病原学检查。
五、治疗
(一)对临床诊断和确诊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
(二)
对症治疗。
可吸氧、
应用解热药、
止咳祛痰药等。
(三)抗病毒治疗。应尽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
1.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可选用奥司他韦(
Oseltamivir
)
或扎那米韦
(
Zanamivir
)
,
临床应用表明对禽流感病毒
H5N1< br>和
H1N1
感染等有效,
推测对人感染
H7N9
禽流感病毒应 有
效。
奥司他韦成人剂量
75mg
每日两次,
重症者剂量可加倍
,
疗程
5-7
天。扎那米韦成人剂量
10mg
,每日 两次吸入。
2.
离子通道
M2
阻滞剂:目前实验室资料 提示金刚烷胺
(
Amantadine
)和金刚乙胺(
Rimantadin e
)耐药,不建议
单独使用。
(四)中医药治疗。
1.
疫毒犯肺,肺失宣降
症状:发热,咳嗽,少痰,头痛,肌肉关节疼痛。
治法:清热宣肺
参考处方:
桑叶
金银花
连翘
炒杏仁
生石膏
知母
芦根
青蒿
黄芩
生甘草
水煎服,每日
1—
2
剂,每
4
—
6
小时口服一次。
加减:咳嗽甚者加枇杷叶、浙贝母。
中成药:可选择疏风解毒胶囊、连花清瘟胶囊、清开灵
-女性缩阴药品
-女性缩阴药品
-女性缩阴药品
-女性缩阴药品
-女性缩阴药品
-女性缩阴药品
-女性缩阴药品
-女性缩阴药品
本文更新与2021-02-23 07:3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5302.html
-
上一篇:科室院内感染知识培训
下一篇:主题班队课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