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康-扁平苔藓的症状
麻风患者畸残危险因素分析
了解广元市
1 999
–
2008
年新发现麻风病患者畸残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为制订相应的 防治对
策提供依据。
方法
对广元市近
10< br>年新发现麻风病患者的畸残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
调查,采用多因素
Logisti c
回归分析畸残相关因素。结果
被调查的
206
例新发现麻风病患
者中
0
级、
Ⅰ级和Ⅱ级畸残的平均畸残率分别为
37.9%
、
35.4%
和
26.7
%。
单因素分析显示,
文化程度、 经济状况、就医便利条件、确诊延迟期和确诊前就医次数
(
反映接诊医生诊断水
平)
等因素与麻风畸残有关;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确诊延迟期(
OR =16.759
,
95%
CI
:
4.610
~
60.924
)和经济状况(
OR =0.306
,
95% C I
:
0.138
~
0.679
)是麻风病患者畸残发
生的危 险因素。结论
确诊延迟期长和经济状况较差是广元市麻风病患者畸残高发的主要危
险因素。
麻风病患者发生畸残不仅导致其出现生理和心理上的障碍,给其生活和工作造成诸多不便,
也给家庭和 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麻风疫情报表显示,
广元市近年来新发现麻风病患者的Ⅱ
级畸残 率居高不下(平均
24.14
%)
,高于四川省同期平均水平(
21.42< br>%)
〔
1
〕
。为了解广
元市
1999–
2008
年新发现麻风病患者的畸残状况,分析造成畸残高发的相关因素,对广元
市近
10
年新发现麻风病患者的畸残状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广元市
1999-2008
年新发现的麻风病患者。
1.2
方法
设计统一的调查表,
由受过培训的调查员通过查阅病历资料 、
访谈知情人或病人,
调查广元市近
10
年新发现麻风患者的畸残状况及相关 因素。
1.3
指标定义
1.3.1
麻风畸残分级
参照
WHO1988
年标准分为
0
级、Ⅰ级Ⅱ级,纳入统计学检验的畸残包
括Ⅰ级和Ⅱ级畸残。
1.3.2
经济状况
依据以当年当地人均收入定义,低于当年当地人均收入 的
80
%定义为“较
差”
,高于其
120
%定义为“较好”
,在其
80%
~
120
%之间定义为“一般”
。
1.3.3
就医便利条件
居住生活在城镇、郊区或平原地区的其交通条件定 义为“较好”
,其他
居住生活在山区丘陵地区的定义为“较差”
。
1.3.4
发现方式
自报、皮肤科就诊和报病等定义为“被动发现”
,接触者检查、疫点调查、
团体检查、线索调查和普查等定义为“主动发现”
。
1.3.5
确诊延迟期
是指麻风病患者从发病到被诊断为麻风的间隔时间。
1.4
数据分析
采用
SPSS1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 计方法包括
χ
2
检验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
检验水准
α
=0.05
。
1.5
分析变量赋值(表
1
)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调查新发麻风患者
206
例,男性142
人(
68.9%
)
,女性
64
人(
31 .1%
)
;
18
岁以下
2
人
(
1.0%< br>)
,
18
~
50
岁
119
人
(57.8%
)
,
50
岁以上
85
人
(
41.2%
)
;
全部为汉族;
已婚
148
人(
71 .8%
)
,未婚
58
人(
28.2%
)
;文盲53
人(
25.7%
)
,小学文化
77
(
37 .4%
)
,
初中及以上
72
(
35.0%
)
,
高中和大专
4
人
(
1.9
%)
;
农民
201
人
(
97.6%
)
,
其他
5
人
(
2.4%
)
。
2.2
畸残状况
近
10
年
206
例新发麻风患者中
0
级畸残、Ⅰ级 畸残和Ⅱ级畸残的构成比分别
为
37.9%
、
35.4%
和
26.7
%。
2.3
麻风畸残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经济状况、不同就医便利条件、
不同确诊延迟期、不同就医次数 的麻风病患者的畸残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表
2
)
。
2.4
麻风畸残相关因素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选择经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
前列康-扁平苔藓的症状
前列康-扁平苔藓的症状
前列康-扁平苔藓的症状
前列康-扁平苔藓的症状
前列康-扁平苔藓的症状
前列康-扁平苔藓的症状
前列康-扁平苔藓的症状
前列康-扁平苔藓的症状
本文更新与2021-02-23 03:0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4912.html
-
上一篇:留置导尿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下一篇: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