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糠疹传染吗-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已经认识到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病往往同时存在,两
者 是同一种疾病。因此近年来提出了过敏性鼻炎
-
哮喘综合症(
Combined Aller
gic Rhinitis and Asthma Syndrome
)
这个新的医学术语。
临床上有些患者以过
敏性鼻炎为主而哮喘未确诊或处于亚临床状态,
而更多的病人则可两种疾病同时
存在。
过敏性鼻炎与哮 喘病的关系源于呼吸道的连续性。
呼吸道起于鼻腔,
终
止于肺泡,
解剖结构和 生理功能上呈连续性。
由此早有学者提出了
“联合呼吸道”
(United airw ays)
、
“过敏性鼻支气管炎”和“全气道炎症综合症”等类似的新
概念,认为上下 呼吸道疾病需要整体对待,
进行联合诊断和联合治疗。
也有人提
出了过敏综合症(Atopic syndrome
)的概念,认为应该全身综合治疗。目前世
界变态反应组 织(
WAO
)及下属的
Allergy & Clinical Immunology Internatio
nal
杂志和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Allergy and I mmunology
杂志根据读
者的反馈意见,提出采用过敏性鼻炎
-
哮喘综 合症这一术语。最近
WAO
已经将过
敏性鼻炎
-
哮喘综合症以正式病 名列入该组织网站的关键词,并从该病的定义、
解剖生理、流行病学调查、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进行了讨论。
1
.定义:
同时发生的临床或亚临床的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的过敏性症状。
2
.解剖和生理
鼻与支气管同属呼吸道,
无论从解剖学还是生理学 来看,
鼻与支气管及肺的关系
非常密切。
呼吸道是指从鼻孔开始至呼吸性细支气管,
其表面覆盖纤毛上皮组织。
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在功能上是相互关联的,刺激鼻黏膜(如 鼻黏膜激发试验)
可引起气道反应性的改变。
据推测刺激鼻内和鼻窦内的受体可影响三叉神经的 传
入纤维且可通过迷走神经刺激副交感神经纤维,
导致气道反应性增高等一系列变
化。
由于解剖学因素,
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内炎性分泌物可以经鼻后孔和咽部流入或吸入肺内,
称为鼻后滴漏综合症。
特别是仰卧位睡眠时鼻内炎性分泌物不知觉地
流 入气道,极可能是过敏性鼻炎发展为哮喘病(特别是夜间哮喘)的重要原因。
呼吸方式的改变也是导致过 敏性鼻炎和哮喘病关系密切的因素之一,
由于鼻粘膜
肿胀、
鼻甲肥大和分泌物的潴留可 导致鼻塞,
使患者被迫从以鼻呼吸为主转变为
以口呼吸为主,这样过敏原可以避开鼻黏膜屏障而 直接进入下呼吸道而引发哮
喘。
然而,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是有差异的。
在 上呼吸道,
鼻腔的阻塞是由鼻黏膜的
血管充血或鼻息肉导致的;
而在下呼吸道,
支气管通气功能障碍则主要是由支气
管的环状平滑肌收缩和气道黏膜炎症水肿共同引起。在气流吸入的 物理机制方
面,上呼吸道的物理过滤功能,共鸣作用,散热和湿润功能,可使大于
5-6
微米
的吸入颗粒阻挡在鼻腔,并使吸入支气管的空气保持湿润且接近
37
℃。上呼吸
道物理功能的失调可导致下呼吸道稳态变化。
在哮喘病人因用口过度换气,
吸入
高流量的冷空气,可降低
FEV
1
并增加气道通气阻力。
3
.
流行病学
早在上世纪
60
年代就观察到了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之间的联系。流行病学
调查证实,过敏性鼻炎患者中哮 喘发病率较正常人高
4-20
倍,正常人群中哮喘
病发病率约为
2-5%,而过敏性鼻炎患者中哮喘的发病率则可高达
20-40%
,甚至
有人认为
60%
过敏性鼻炎可能发展成哮喘病或伴有下呼吸道症状。
Van
等对一组
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的青少年进行了调查,有
59
%的患者首先出现鼻炎症状或
在同一 年内同时罹患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在一项对特异性免疫治疗(脱敏治疗)
疗效的研究中发现,约
50%
没有接受脱敏治疗的儿童可在几年内发展成哮喘。有
人对
99
个诊断为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哮喘或两者皆有的患者进行了为期
10
年随
诊调查,结果 表明
32%
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发展为哮喘病;
50%
的哮喘病患者继发
了过敏性鼻炎。近年研究表明,
70-90%
的哮喘病患者伴有鼻炎;
40-50%
的过敏性
鼻炎伴发过敏性哮喘。
通过乙酰甲胆碱激发给过敏性鼻炎患者做气道反应性测 定
证实,
15-65%
的患者气道反应性增高,提示了这些患者有发展为哮喘病的可能 。
玫瑰糠疹传染吗-
玫瑰糠疹传染吗-
玫瑰糠疹传染吗-
玫瑰糠疹传染吗-
玫瑰糠疹传染吗-
玫瑰糠疹传染吗-
玫瑰糠疹传染吗-
玫瑰糠疹传染吗-
本文更新与2021-02-22 21:1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4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