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儿科学精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考点考题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22 21:05

尿毒症能治好吗-

2021年2月22日发(作者:肝炎的症状)

《儿科学》精讲复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AURI)
简称上
感,俗称“感冒”
。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它主 要侵犯鼻、鼻咽和咽
部,常诊断为“急性鼻咽炎”

“急性咽炎”

“急性扁桃体炎”等,也
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



一、病因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各种病毒、
细 菌和肺炎支原体等均可引
起,以病毒多见,占
90%
以上,主要有合胞病毒、流感病毒 、副流感
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等。病毒感染后,亦可
继发细菌感染。呼 吸道合胞病毒是常见的一种。



8.


A


B


C


D


E


答案:
A


二、临床表现



本病症状轻重不一。
与年龄 、
病原体及机体抵抗力不同有关,
年长儿症状较轻,婴幼儿则较重。



(

)
一般类型

上感常于受凉后
1< br>~
3
天出现鼻塞、喷嚏、流
涕、干咳、咽部不适发热等,热度高低不一。婴幼儿 可骤然起病,高








热、纳差、咳嗽、可伴有呕吐、腹泻、烦躁,甚至高热惊厥。部分患
儿发病早期出现脐周阵痛,
与发热所致反射性肠蠕动增强或肠系膜淋
巴结炎有关。



体检 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
肺部呼吸音正常或粗糙。肠道病毒所致者,常伴不 同形态的皮疹。



病程约
3

5
天。 如体温持续不退或病情加重,应考虑炎症
波及其他部位。



(

)
两种特殊类型上感



1.
疱疹性咽峡炎
(herpangina)
病原体为柯萨奇
A< br>组病毒,好
发于夏秋季。
上感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菌是历年考试的重点,
为多次
考。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体检
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 、软腭、悬雍垂的粘膜上可见数个至十数

2

4mm
大小灰白色的 疱疹,周围有红晕,
1

2
日后破溃形成小
溃疡,疱疹也可发生于口 腔的其他部位。病程为
1
周左右。



24.


A.


B.


C.


D.


答案:
C








2.

-
结合膜热< br>(pharyngo

conjunctival fever)
病原体为腺 病

3

7
型。常发生于春夏季。是一种以发热、咽炎、结合膜炎为 特


征的急性传染病,散发或发生小流行。可在集体儿童机构中流行。多
呈 高热,
咽痛,
眼部刺痛,
咽部充血,
一侧或两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
颈部、耳后淋巴结肿大,有时有胃肠道症状。病程
1

2
周。



19


A


B


C


D


E
EB



-
结合膜热的病原体为
(2004)








答案:
D(2004)



(5~7
题共用备选答案
)


A


B


C


D


E




5.
腺病毒



答案:
B


6.
鼻病毒



答案:
E


7.
链球菌



















答案:
A


化脓性扁桃体炎主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不难诊断,但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

)
流行性感冒

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所致。有明显 流
行病史。全身症状重,如发热、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上呼吸道
卡他症状不一定出现。< br>


(

)
急性传染病早期

上 感常为各种急性传染病的前驱症
状,如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脊髓灰质炎等,应结合流行病学史,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等综合分析并观察病情演变加以鉴
别。



(

)
急性阑尾炎

上感伴腹痛者应 与急性阑尾炎鉴别。后者
腹痛常先于发热,腹痛部位以有下腹为主,呈持续性,有腹肌紧张及
固 定压痛点等。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四、治疗



(

)
一般治疗

休息、多饮水
;
注意呼吸道隔离
;
预防并发症。



(

)
病因治疗

常用抗病毒药物:①双嘧达莫
(
潘生丁,
persantine)

RNA
病毒及某些< br>DNA
病毒均有抑制作用,每日
3

5mg/kg;
②三氮唑 核苷
(
病毒唑,
virazole)
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疗程
为< br>3

5
日。如病情重、有继发细菌感染,或有并发症者可选用抗生
素, 常用者有复方新诺明、青霉素,疗程
3

5
日。如证实为溶血性
链球 菌感染,
或既往有风湿热、肾炎病史者,
青霉素疗程应为
l0

14


日。



局部可用
l%
病 毒唑滴鼻液,每日
4

;
病毒性结合膜炎可用
0.1%
阿昔 洛韦
(aciclov- ir)
滴眼,每
l

2
小时
l
次。



(

)
对症治疗

①高热:可口服对 乙酰氨基酚或阿司匹林,
亦可用冷敷、温湿敷或醇浴降温
;
如发生高热惊厥者可予镇静 、止惊
等处理
;
②咽痛:可含服咽喉片。



五、高热惊厥及其处理



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是历年考试的重点。



(

)
高热惊厥
(febril convulsions) 年幼儿的任何突发高热的
颅外感染均可能引起惊厥,
其发病率为
2%
~< br>8%

这是小儿惊厥最常
见的原因。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了解,可能因为< br>6
月~
5
岁小儿
的大脑发育不够完善,分析、鉴别和抑制能力较差,以 致弱的刺激也
能在大脑引起强烈的兴奋与扩散,
导致神经细胞突然异常放电而发生
惊厥 ,典型的高热惊厥具有以下特点:①多见于
6
月~
5
岁小儿,
6岁罕见
,
最后复发年龄不超过
7

;
②患儿体质较好< br>;
③先发热后惊厥,
发热多
38.5
℃,惊厥发作多在初热的
24h

,(
惊厥多发生在病初体温
骤升时,常见于上感
);
④惊厥呈全身性、次数少、时间短、恢复快、
无异常神经系统症状、一般预后好
,
伴 意识丧失,持续
10 min
内,不
超过
15min
,发作后很快清 醒:多件有呼吸道、消化道感染,而无中
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其他脑损伤。⑤惊厥发作后
2
周脑电图正常
;
患儿
体格检查和精神运动发育正常。



注意:
30%

50%
患儿以后发热时亦易惊厥,一般到学龄期

不再发生。约
2%

7%
可转变为癫痫,尤其是原 有神经系统异常,有
癫痫家族史及首次发作持续
l5
分钟以上者。



【助理】
23
3
岁小儿突然高热,体温
40
℃, 惊厥
1
次。体检:神清,面色红,咽红,肺、腹
(-)
,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最
(2005)


A


B


C


D


E


A







结核性脑膜 炎简称结脑是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一型。
常在
结核原发感染后一年以内发生,尤其在初染结核
3

6
个月最易发生
结脑。多见于
3
岁内婴幼儿, 约占
60%




早期
(
前驱期
)

l

2
周表 现为小儿性格改变,如少言、懒
动、易倦、喜哭、易怒筹。临床症状可有发热、纳差、盗汗、消瘦、呕吐、便秘
(
婴儿可为腹泻
)
等。年长儿可自诉头痛,多较轻微或非持< br>续性,婴儿则表现为蹙眉皱额,或凝视、嗜睡等。



中期
(
脑膜刺激期
)

1

2
周,可有头痛、喷射性呕吐、嗜
睡或惊厥。此期出现明显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克氏征、布氏征阳性,婴幼儿前囟膨隆。颅神经障碍可出现。



晚期
(
昏迷期
)

1

3
周,症状逐渐加重,昏迷、半昏迷、


频繁惊厥,最终脑疝死亡。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bacillary dysentery

toxic type)
是急性细
菌性痢疾的危重型。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迅速发
生休克、昏迷。本型多见于
2

7
岁健壮儿童,病死率高,必须积极
抢救。



潜伏期多数为
1-2
天,短者数小时。起病 急,发展快,高热

>40C(
少数不高
)
,迅速发生呼吸衰竭、休 克或昏迷,
;
肠道症状多
不明显甚至无腹痛与腹泻
;
也有在发热、< br>脓血便后
2-3
天始发展为中毒
型。根据其主要表现又可分为以下三型。



1.
休克型
(
皮肤内脏微循环障碍型
)
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
早期为微循环障碍,可见精神萎靡、面色灰白、四肢厥冷、脉细速,< br>呼吸急促,血压正常或偏低,脉压小
;
后期微循环淤血、缺氧,口唇
及甲床发绀 、皮肤花斑,血压下降或测不出,可伴心、肺、血液、肾
脏等多系统功能障碍。



2.
脑型
(
脑微循环障碍型
)
因脑缺氧、水肿 而发生反复惊厥、
昏迷和呼吸衰竭。早期有嗜睡、呕吐、头痛、血压偏高,心率相对缓
慢。随病 情进展很快进入昏迷、频繁或持续惊厥。瞳孔大小不等、对
光反射消失,
呼吸深浅不匀、
节律不整、
甚至呼吸停止。
此型较严重,
病死率高。



3.
肺型
(
肺微循环障碍型
)
又称呼吸窘迫综合征,以肺微循环
障碍为主,
常在中毒性痢疾脑型或休克型基础上发展而来,
病情危重,
病死率高。

尿毒症能治好吗-


尿毒症能治好吗-


尿毒症能治好吗-


尿毒症能治好吗-


尿毒症能治好吗-


尿毒症能治好吗-


尿毒症能治好吗-


尿毒症能治好吗-



本文更新与2021-02-22 21:0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4325.html

儿科学精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考点考题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