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最佳生育年龄-
乳
痈
乳
痈
乳痈是发生在乳房部的最常见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性疾病。
西医称之为“急性乳腺
炎”。好发于产后
1
个半月以内的哺乳妇女,占
90
%以上,
尤 以初产妇为多见。本病的特
征是乳房结块,红肿热痛,溃后脓出稠厚,伴恶寒发热等全
身症状。发生于哺乳期的称
“外吹乳痈”;
发生于怀孕期的称“内吹乳痈”,
临床上较为少见;
不论男女 老少,在非哺
乳期和非怀孕期发生的称为“不乳儿乳痈”,则更少见。
“乳痈”之名首见于晋《针灸甲乙经
>>
:“乳痈有热,三里主之。”历代文献中还有称本
病为“妒乳”、“吹你”、“吹乳”、“乳毒”等。晋 《肘后备急方》
说:“凡乳汁不得泄,内
结名妒乳,乃急于痈”。
《刘涓子 鬼遗方》中记载了多个治乳
痈方,但未描述乳痈的症状。
隋《诸病源候论。妒乳候》 指出:“乳汁蓄结与血气相搏”而
成痈,“壮热大渴引饮,牵强
掣痛,
手不 得近”,
提到了本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宋
《太
平圣惠方》说:“妇人乳 汁
不出,内结肿,名乳毒”。金《儒门事亲》中有“乳痈发痛”、
“俗称曰吹乳”的 记载。唐
宋金元诸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均有所发挥.至明
清对本病的认识 更全面,论述更详细,其治疗方药至今仍为
临床借鉴。明《秘传外科方录》将本病分为“有儿者名
为外吹你,有孕者名为内吹你”。根据病变范围大小,
《外科
启玄.卷之五.乳痈 》指出:
“乳痈最大者名曰乳发,
次曰乳痈。
”
《外科全生集》< br>又论:
“妇
人被儿鼻风吹入乳房以致闭
结,
内生一块红肿作 痛,
大谓痈,
小谓疖。
《
”
外科理例
>>还认识到本病成脓不切开有传
囊之变,“夫乳者,有囊蠹,有脓不针,则遍诸囊矣。”均 大
大丰富了临床辨病内容。另
外,
《外科理例
>>< br>尚有:“男子乳痈”之称,清《疡医大
全》引胡公弼论。又曰不乳儿,妇
人患乳曰害干奶子”或“席风呵乳。”
[
病因病机
]
1
外吹乳痈
总因内有肝郁胃热,或夹风热毒邪侵袭,
引起乳汁郁积,乳络闭阻,
气血瘀 滞,从而腐肉酿脓而成乳痈。正如《丹溪治法心要。
卷六.乳痈第一百二》所说:
“ 乳房阳明所经,
乳头厥阴所属,
乳子之母,
或厚味,
或忿怒,
以致气 不流行,而窍不得
通,汁不得出,阳明之血,热而化脓。亦有儿之口气锨热,
吹而结核,于初起时,便须
忍痛揉令软,气通自可消散。失此不治,必成痈疖。”
1
。
1
肝胃蕴热
女子乳头属肝,
乳房属胃。
新产伤血,
肝失所养,若忿怒郁闷,肝
气不舒,则肝之疏泄失畅,乳汁之分泌失调;或饮食不节,
胃中积热,则肝胃失和,肝
郁胃热阻滞乳络,乳汁淤积,气血瘀滞,热盛肉腐,终成乳
痈.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 要
诀。乳痈》即云。“此症总由肝气郁结,胃热壅滞而成,男子
生者稀少,女子生者 颇多。”
1
.
2
乳汁淤积
因乳头破碎,怕痛拒哺,或乳头内陷
等先天畸形,妨碍乳汁排出,
或乳汁多而少饮,或初产妇乳络不畅,或断乳不当,均可引
起乳汁淤滞不得出,宿乳壅
积,化热酿脓,而成乳痈.
《圣济总录。乳痈》
:“然此病产后
而有者,以冲 任之经,上为
乳汁,下为月水,新产之人,乳脉正行,若不自乳儿,乳汁
蓄结,气血 蕴结,即为乳痈.”
说明乳汁淤积是致病因素之一。
1
。
3
外邪侵袭
新产体虚,
汗出腠理疏松,
授乳露胸,
容易感受风邪;或外邪从破
碎的乳头处乘隙而入;或乳儿口气焮热,含乳而睡,热气从
乳孔吹入,均可使邪热蕴结
于肝胃之经,闭阻乳络,变生乳痈。
2
内吹乳痈
多由怀孕时胎气上冲,肝失疏泄,与邪
热互结蕴蒸阳明之络而成。
《外科正宗》明确指出:“内吹,因胎气旺而上冲,致阳明乳
房结肿。”
3
不乳儿乳痈
常因在非哺乳期给儿女假吸而诱发。
男子乳痈可由胃火炽盛,壅于
乳房而生。初生小儿患乳痈多因胎热余毒,加之挤伤染毒而
成。
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生,除产后抵抗力下降外,主要有细
菌侵入和乳汁郁积二个因素。
细菌多通过破损的乳头经淋巴道侵入乳腺组织;或通过输乳
孔潜伏于乳腺导管内,一旦
有各种原因导致乳汁郁积就易发生感染。也有因身体其他部
位有感染灶通过血循环传播
细菌到乳腺组织内而发病的。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
球菌为常见,偶见大肠杆菌.
乳腺组织发生炎症后,如未能消散,则可形成脓肿。脓肿可
以局限于某一腺叶,也可能
穿破腺体间纤维间隙,引起多个腺叶内脓肿。严重者甚至可
引起败血症。
[
辨病
]
1
临床表现
1
.
1
外吹乳痈
初起乳房胀痛,乳汁排泄不畅,结块或有或无,皮色微红
或不红。
继则结块 ,
胀痛
明显,
可伴恶寒发热,
头痛骨楚,
胸闷 不舒,纳少呕吐,大便干结,苔薄白或薄黄,脉
浮数或弦数.
此时若治疗适当,
2
—
3
日乳汁排出通畅,
热
退肿消痛减, 可获消散。若结
块逐渐增大,锨红灼热,疼痛加重,伴壮热不退,口渴喜
饮,舌苔黄腻。脉弦数,势在
酿脓。约
10
日左右,结块中软,按之应指,是为成脓。
若病位深在,常需穿刺确诊。若
脓蚀乳管,乳孔可有脓液流出。溃后 脓出稠厚,多能身热
渐退,肿消痛减,逐渐愈合。若
脓出不畅,肿痛不减,身热不退,可能袋脓,或脓液旁侵
其他乳囊形成传囊乳痈。有时
乳汁从疮口溢出,久难收口,形成乳漏。也有初起大量使
用抗生素或过用寒凉中药,导
致局部结块质硬不消,迁延日久的;其中有些再次感染,
邪热蕴蒸,也能导致酿脓.极
少数患者因治疗不当,或妄加挤压,以致毒邪扩散,出现
热毒内攻的危象。
1
.
2
内吹乳痈
多见于怀孕后期。
初起乳房结块肿痛,
皮色不变,病情较外吹乳痈
轻,但不易消散,化脓亦慢,约需工个月左右,病程较长,
有些须待分娩后才能收口。
1
.
3
不乳儿乳痈
大多与外吹乳痈临床表现相似,但
发生于非哺乳、非怀孕期间,
且比较容易消散、溃脓、收敛,症情最轻。
l
。
4
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白细胞比例增
高明显。病情严重者可作血液
和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有助于必要时选用有效抗生素。
1
.
5
影像学检查
对于位置深在或多个脓腔的脓肿,
B
超有助于定位。
2
诊断要点
2
.工
好发于产后工个半月以内的哺乳妇女,初产妇
尤为多见。
.
2
.
2
乳房结块,红肿热痛, 约
10
日左右化脓,脓
出稠厚,肿痛随之减轻.
2
.
3
常有乳汁排泄不畅或乳头破碎。
2
。
4
伴恶寒发热,头痛骨楚,胸闷纳呆,大便干结等
全身症状,
3
鉴别诊断
3
,
1
粉刺性乳痈
多发生于非哺乳非怀孕期,大部分
患者伴有先天性乳头凹陷等畸
形,肿块多位于乳晕部,溃后脓液中夹有粉渣样物质,不易
收口,可反复发作,形成乳
漏.全身症状较乳痈为轻。
3
。
2
炎性乳癌
病变范围常累及 整个乳房的
1
/
3
或
1
/
2
以上,并迅速 波及到另一
侧。病变部位红肿显著,但色暗红或紫红,肿胀有一种浸润
感,毛孔深陷呈橘皮样,局
部压痛轻,同侧腋窝常可扪及明显肿大的淋巴结,全身炎症
反应轻微。预后较差。必要
时可作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
辨证
)
1
气滞热壅证
乳房结块,排乳不畅,皮色不变或微
红,肿胀疼痛。伴恶寒发热,
头痛骨楚,胸闷呕吐,食欲不振,大便秘结等。舌质正常
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或弦数。
2
热毒炽盛证
乳房结块增大,
肿痛加重,
焮红灼热,
继之结块中软应指。伴壮热
不退,
口渴喜饮。
或切开排脓后引流不畅,
红肿热痛不 减,
有“传囊”现象。舌质红,苔
黄腻,脉弦数。
3
正虚毒恋证
溃脓后乳房肿痛虽轻,但疮口脓水清
稀不尽,愈合缓慢或形成乳漏。
伴面色少华,
神疲乏力,
或低热不退,
饮食量少。
舌质淡 ,
苔薄,脉弱无力。
4
胎旺郁热证
发生于怀孕期,乳房肿痛结块,皮色
不红或微红.舌 质正常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滑或数。
5
气血凝滞证
初起应用大量抗生素或寒凉中药后,
乳房结块,质硬不消,微痛不
热,皮色不变或暗红。舌质正常或边有瘀点,苔薄白或黄,
脉弦涩。
[
治疗
]
乳痈的治疗强调及早处理,以消为贵。内吹乳痈,不乳
儿乳痈症情一般较外吹乳痈
轻浅,治疗可参照外吹乳痈。形成乳漏等按相应病症治疗。
1
内治法
1
.
1
辨证论治
1
.
1
.土
气滞热壅证
治宜疏肝清热,通乳消肿。选
用瓜蒌牛蒡汤加减。
加减:
乳汁壅滞者,
加鹿角霜、
漏芦、
留行子 、
路路通、
木通等;偏于气郁者,加
女性最佳生育年龄-
女性最佳生育年龄-
女性最佳生育年龄-
女性最佳生育年龄-
女性最佳生育年龄-
女性最佳生育年龄-
女性最佳生育年龄-
女性最佳生育年龄-
本文更新与2021-02-22 20:4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4278.html
-
上一篇:妊娠脉象
下一篇:孕妇最不适合做的7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