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康-
一、
牙周炎
成人牙周炎由慢性牙龈炎向深部牙周组织蔓延引起,占牙周炎的
95%
【病原菌与流行病学】
龈下菌斑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
中间普菌 、伴放线放线杆菌、
福赛
类杆菌、核梭形杆菌和螺旋体等牙周致病菌。
【临床特征与诊断】
一般侵犯全口多数牙,
常有大量牙石、牙菌斑。
典型特征为牙周袋形
成、
牙龈炎症、
牙槽骨吸收、
牙松 动。
临床根据严重程序分为:
①轻度。
牙龈炎、
探诊出血,
牙周袋≤
4mm
,附着丧失
1-2mm
;
X
线见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 长的
1/3
。②中度。牙龈炎,
探诊出血,
也可有脓,
牙周袋≤6mm
,
附着丧失
3-5mm
;
X
线见牙槽骨吸收超过 根长的
1/3
,
但不超过
1/2
。③重度。牙龈炎明显或牙周脓肿, 牙周袋>
6mm
,附着丧失>
5mm
;
X
线见
牙槽 骨吸收超过
1/2
。晚期可伴有牙移位、食物嵌塞、牙根暴露、急性牙周脓肿、逆行性牙
髓炎、口臭等。根据典型临床表现诊断。
【治疗】
1
、
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有效清除菌斑及牙石及根面平整是牙周炎的基础治 疗,定期复查,
排除无保留价值的患牙,牙周组织引导性再生手术,控制全身疾病如糖尿病。抗菌药物< br>治疗不可代替常规基础治疗。
2
、
牙周袋及根面的药物处理
氯己定、甲硝唑溶液、过氧化氢、聚维酮碘、四 环素、枸椽
酸溶液、乙二胺四乙酸钠、牙周塞治剂等。
3
、
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牙龈炎和轻中度牙周炎不宜使用全身抗菌药。重度牙周 炎、侵袭性
牙周炎、伴放线菌的牙周炎及
HIV
相关性牙周炎急性期可应用全身抗菌药 物。
经验性治疗宜选:阿莫西林
0.375-0.5g
,每日
3< br>次口服,联合甲硝唑
0.2g
,每日
3
次口
服,
7< br>日为一疗程。注意:青霉素过敏者禁用阿莫西林;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血液病或
肝肾功不全者慎用 甲硝唑;服甲硝唑期间禁酒。
二、智牙冠周炎
智牙冠周炎,又 称第三磨牙冠周炎,是因智牙萌出不全或阻生导致的牙冠周围软组织炎症,
以垂直位软组织阻生的下颌智 牙冠周炎最多见。
牙冠与龈瓣之间形成较深的盲袋,
冠部牙龈
常因咀嚼而损伤形成溃疡 。
【病原菌与流行病学】
口腔定植菌群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 血性链球菌、
大肠埃希菌、铜
绿假单胞菌及厌氧菌等均为机会致病菌。
【临床特征与诊断】
磨牙后区疼痛、自发性跳痛放射至耳颞区,张口受限 ,口臭。严重时
伴有全身症状,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稍升高。
口腔检查见第三磨牙萌 出不全或阻生,
冠周
组织红肿溃烂、
触痛,伴有脓液溢出或冠周脓肿、
淋巴结 肿大触痛等。
进一步可形成骨膜下
脓肿、瘘管、颌周间隙脓肿等。
【治疗】
1
、
急性期以消炎、镇痛、引流对症处理为主 ,若有脓肿形成,则在局麻下切开脓肿,置入
橡皮条或碘仿纱条引流。慢性期应消除盲袋或拔牙。
2
、
急性期应用抗菌药物的选择与牙周炎治疗相同。
三、急性根尖周炎
急性根尖周炎是从根尖部牙周膜浆液性炎症到根尖周组 织形成化脓性炎症的反应过程,
可发
展为牙槽骨局限性骨髓炎至颌骨骨髓炎。
【临床特征与诊断】
1
、
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
患者咬合痛,自发性、持续性钝痛。患者见龋坏、充填体、或其
他牙体硬组织疾患。 牙冠变色。牙髓活力测验无反应。叩诊疼痛(
+
)
-
(
++
)
,扪压患
牙根尖部有触痛。患牙Ⅰ度松动。
2
、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
形成根尖脓肿、骨膜下脓肿、黏膜下脓肿,患牙自发 性剧烈、持
续跳痛,不敢咬合。牙叩痛、松动,扪诊轻微疼痛。淋巴结肿大及压痛。后两者可有全
身发热、乏力等症状。伴有颌面部蜂窝织炎。
【治疗】
1
、
根管治疗术、牙髓塑化治疗术是根尖周炎的根本治疗方法。发展至脓肿 形成则需尸魔下
切开排脓。
2
、
全身应用抗菌药物的选 择与牙周炎治疗相似。
急性期经验性抗菌治疗的宜选药物为阿莫
西林联合甲硝唑。可选
药物为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
四、口腔念珠菌病
口 腔念珠菌病是真菌感染所致的口腔黏膜病,
主要是由于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
造成菌 群失调或免疫力低下而引起。
【病原菌与流行病学】
20%- 50%
的健康人可携带念珠菌但不发病,
当宿主机体抵抗力低下
时转化为致病菌。其中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致病力最强。
临床最常见的是白色念珠菌感
染引起的雪口病。
【临床特征与诊断】
1
、
念珠菌性口炎
(
1
)
急性假膜型(雪口病)< br>:又称新生儿鹅口疮,多在生后
2-8
日发生,于颊、舌、软颚
及唇部见散在的 色白如雪的柔软小斑点,局部黏膜充血,斑点可相互融合。患儿烦
躁不安、哺乳困难,可有轻度发热。< br>
(
2
)
急性红斑型:又称萎缩型或抗菌药物口炎,多见于 患有消耗性疾病或长期应用抗菌
药物的成人。表现为黏膜充血、糜烂及舌背乳头呈团块萎缩,舌苔增厚, 首先有味
觉异常或丧失,口腔干燥,黏膜灼痛。
(
3
)
慢性肥厚型:又称增殖型念珠菌口炎,常为对称分布于口角内侧三角区的结节状或
颗粒状增生, 腭部病损黏膜呈乳头状增生。
(
4
)
慢性红斑型:又称 义齿性口炎,上颌义齿腭侧面接触的黏膜呈红色水肿,或有黄白
色条索、斑点状假膜。
2
、
念珠菌性唇炎
多发于高龄患者,下唇多 见。分为糜烂型和颗粒型。镜检糜烂部的鳞屑
和颗粒见芽生孢子和假菌丝。
3
、
念珠菌口角炎
多发于儿童、衰弱患者和 血液病患者。双侧口角皮肤黏膜皲裂,常有糜
烂和渗出物,结痂,张口疼痛溢血。
【治疗】
祛除有关易感因素(如停用广谱抗菌药物)
,治疗被念珠菌污染的 残根、牙石、菌
斑等。增强免疫力。手术切除癌前病损。
1
.
宜选局部药物治疗
制霉素局部
5
万
-10万
U/ml
的水混悬液涂布,每
2-3
小时
1
次,涂< br>布后可咽下,
7-10
日为一疗程。
2-4%
碳酸氢钠溶液:婴儿哺乳 前后嗽口、洗涤乳头,轻
症患儿
2-3
日症状消失,可继续用药数日预防复发。氯己定 :
0.2%
溶液或
1%
凝胶涂布,
冲洗或含漱。
2
.
可选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
经验性治疗可 选:氟康唑首次
1
日
200mg
口服,以后每日
100mg
,
1-2
周为
1
个疗程,症状消失仍需用药以免复发。或酮康唑每日
1
次
200mg
口
服,
2-4
周为
1
个疗 程。伊曲康唑
100-200mg
口服,每日
1
次饭后顿服,
1-2
周为一个
疗程。
鼻炎康-
鼻炎康-
鼻炎康-
鼻炎康-
鼻炎康-
鼻炎康-
鼻炎康-
鼻炎康-
本文更新与2021-02-22 19:4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4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