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红-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在美国,腹股沟疝修补术是最常见的手术之一,
同时也是普外科一个既定的核心。用于
治疗腹股沟直疝和腹股沟斜疝,每年要做
750000
个这样的手术。修补术已经发展了两个世
纪(表
3-1
)
,包括
Bassini, McVay, Shouldice
以组织为基础的修补术。紧 随这些修补术之后
就过度到了一种试图减少复发率和术后疼痛的无张力修补术(以补片为基础)
。二十世纪九
十年代早期腹腔镜修补术被引入
(表
3-2
)
,
目前
14%
的修补术是通过腹腔镜来完成的。
有几
种方法已经使用,以下介 绍两种。
疝气手术简史(表
3-1
)
年代
1556
1756
1778
1793
1804
1806
1809
1871
1884
1889
1898
1942
1920
1936
1960s
1975
1969
1970
1989
研究者
人名
地区
法国
英国
德国
西班牙
英
德
意大利
波士顿
意大利
巴尔的摩
奥地利
南达科塔
英
芝加哥
西雅图,芝加哥
都柏林,开罗
加拿大
洛杉矶
洛杉矶
贡献
解剖的时代
第一次记录了一例绞窄性疝手术的描述
发表关于疝气的论文(包括首次先天性腹股沟斜疝
的描述)
描述腔隙韧带(
Gimbernat
’
s ligament
)
描述
耻骨上韧带
,腹横筋膜,以及腹内斜肌、腹横
肌的快门机制
描述髂耻束和“腹股沟三角”
发表关于提睾肌筋膜(
“
Scarpa
’
筋膜
”
)和滑动疝的经典论文
早期外科修补术
描述通过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韧带的连接来重建腹股
沟管后壁
(
Bassini
法)
描述通过精索换位来重建腹股沟管后壁(
Halster
I
法)
描述
Cooper
韧带(耻骨梳韧带)修补术
再次介绍并普及Cooper
韧带
(耻骨梳韧带)
修补术
(
McV
ay
法)
介绍腹膜前修补术
重新发现腹膜前修补术
普及髂耻束腹膜前修补术
报告“巨大疝修补术;
”现代的修复
描述腹股沟管后壁连续、多层的修补术(
Shouldice
法)
推广门诊疝手术
介绍“无张力”原始补片修补术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简史(表
3-2
)
年代
1990
1990
1991
1991
1992
1992
1992
1993
1995
1996
2005
研究
名
贡献
报告腹腔镜结扎狗的斜疝囊
描述“充填式”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描述了关于腹腔镜途径的详细解剖
描述腹内补片贴置技术
描述腹腔镜“解剖修补术”以及补片技术
描述经腹腔腹膜前铺网固定疝修补术
TAPP
技术
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
TEP
技术
首次大规模回顾并发症和效果
多中心试验比较
TAPP
,
TEP
以及网片贴置技术
小规模随机对照试验比较
TAPP
,
TEP
;揭示效果无 差异
Meta
分析比较
TAPP
,
TEP
,以及 开放性网片修复法
图
3-3.
腹腔镜下所见的完整腹膜覆盖的男性左侧腹股 沟。
腹腔镜为外科医生提供了一个关于
腹股沟解剖的新视角。
通过对腹膜完整的男性左 侧腹股沟的初步检查确定了以下的界标:
1
)
膀胱和脐正中襞(脐带残余)界定了中线 ;
2
)脐内侧襞;
3
)脐外侧襞界定了腹壁下血管的
位置;
4
)精索血管;
5
)输精管。
“死亡三角”的界限是由精索血管和输精管确定 的,同时
它确定了位于髂外血管和股神经下的区域。
图
3-4.
腹腔镜下所见的除去腹膜后的男性左侧腹股沟。除去腹膜,局部解剖变得更清晰。
下列结构很重要:⑴< br>Cooper
韧带、耻骨、腹直肌外侧缘和腹横肌腱膜弓;⑵髂耻束——腹
横筋膜在腹股 沟韧带深面的增厚部分;
⑶腹壁下血管,
髂外动静脉从腹股沟韧带下穿过前的
最后一个 分支;⑷精索血管和输精管;⑸“电气危险区”
(
“疼痛三角”
)包括腹外侧皮神经< br>和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和股骨支。
现在可以很容易的确定各种类型疝的位置,
包括斜疝< br>(
I
)
、
直疝(
D
)以及股疝(
F
)的变种。
解剖
图
3-3
、
3-4
描述了腹股沟的解剖。
病理生理学、图像
presentation
、鉴别诊断
直疝是 由于腹股沟管后壁原发性缺损的而出现的;
这是腹部筋膜的最深层,
是由腹横肌
腱膜和 腹横筋膜组成。大多数腹股沟直疝被认为是随着老龄化的进程而发展的
,
并且随着间
断 性的腹内压升高而恶化,比如伴随咳嗽、便秘、前列腺肥大以及肥胖而发生。生化研究显
示,在成人中, 胶原蛋白合成的降低是腹股沟疝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因果因素。
腹股沟斜疝的发 生由于内容物从内环疝出引起,内环就是性腺血管和输精管(如为女
性则是圆韧带)通过的地方。在胚胎 发育期间降睾之后,睾丸通常就被腹膜边缘(白膜)覆
盖并通过腹膜鞘突与正常腹膜相延续。
通 常情况,
退化的腹膜鞘突将腹膜与阴囊分开。
如果
腹膜鞘突未闭锁,
并且伴随 腹内压的增高,
腹膜鞘突会通过腹股沟内环滑入阴囊而形成斜疝。
所以,大多数腹股沟斜疝被认 为是先天性起源的。
股疝是从腹股沟韧带下方的 股血管旁的缺陷处发生的,
应该理所当然的与腹股沟直疝和
斜疝分别归类。他们的病理生理与< br>直疝的变异体(
direct variant
)
几乎相似并且涉及髂耻束反折纤维的薄弱区,就是股血管在髂耻束中穿过的筋膜。
腹股沟疝常以间歇性或持续性的隆起出现,伴或不伴局部疼痛。这些诉 状常由于站立
或躯体运动而固定或加剧。
完整的病史应该包括对诸如
COPD
、
便秘或者其他形式的低位肠
梗阻、
膀胱出口梗阻以及肝硬化性腹水等促进因素的讨论 。
这些病情的缓解对确保修补术的
耐久性起重要的作用。
体格检查往往会确定诊断。
在进行初步检查时患者应该站立然后再仰卧。
视诊时应将腹
股沟作为一个整体。
检查和触摸睾丸和精索是确定疝出的内脏和触痛的存 在。
在运用
Valsalva
(咽鼓管充气检查法)
时触诊腹股沟管后壁去确 定一个直接的成分。
紧张时疼痛的诱发可支
持诊断,
但是不能确诊。
很多因素 都可导致腹股沟区出现疼痛或肿块,
如果症状或体征都不
典型,这些因素应该被调查(图
3-5
)
。在选择的病例中,当病史能强烈的支持时,可以在
缺少体格检查的情况下 进行探查。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的发展历程(
Journey
)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无张力(基于网片)开放式修补术被认为能降低复发率和与以组
织 为基础的开放式修补术(比如
Bassni
、
McVay
、
Shou ldice
修补术)相关的慢性疼痛事件
的发生率。随着网片的使用,复发率从
15%
降到
5%
。创造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是为了改善远
期效果。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正获得青睐是因为许多的研究都证实患者术后疼痛轻微、恢复更快、
外观更好 、
病期更短。但是,许多研究已经指出腹腔镜下疝修补术也与花费增加、
手术时间
更长 和与腹腔镜相关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更高相联系。由
1700
名患者参与一个前瞻性
V
A
研究表明腹腔镜修补术的术后疼痛轻微、
恢复更快。
这项研究同时表明其具 有一个更高的复
发率
—
当与开放性修补术术后
2
年复发率相比为10%
比
5%---
同时具有更高的围手术期并发
症发生率(与开放式修 补术相比为
39%Vs 33%
)
。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支持者认 为许多早期的比较研究是在腹腔镜下疝修补术处于其发
展时期进行的,
而且那时运用的补片较小 。
鉴于此原因,
他们认为引证的并发症发生率偏高。
Arregui
等人也提 醒我们,
V
A
研究中更有经验(医生)组的复发率更低,同时他们提出
VA
研究中的高复发率是由于经验不足的医师在进行具有挑战性的手术。
同时,
许多 赞成腹腔镜
下修补术的研究是在疝气专科中心进行的,并且也不会翻译给普通的疝气外科医生。
在这个时期,
腹腔镜下修补术的最明显的适应症仍然是复发性疝和双侧疝,
因为腹腔镜
下修补术是在先前未遭破坏的腹膜前层中进行,
并且在不作两个腹股沟切口的情况下两边的腹股沟都可以修补。
腹腔内感染、
无法纠正的凝血异常以及不能行全身麻醉是绝对的禁忌症 。
相对禁忌症包括过去腹膜前手术史,指的是前列腺切除术和开放式子宫切除术。
腹股沟疝的鉴别诊断
鞘膜积液(交通或非交通
communicating or noncommunicating
)
精索静脉曲张
Varicocele
精索脂肪瘤
Cord lipoma
肌肉骨骼痛(腹股沟牵涉痛)
Musculoskeletal pain
(
groin pull
)
Athletic pubalgia
尿路感染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前列腺炎
Prostatitis
股动脉瘤或假性动脉瘤
Femoral aneurysm or pseudoaneurysm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Inguinal adenopathy
血肿或积液(源于之前的探查)
Hematoma/seroma from previous exploration
美红-
美红-
美红-
美红-
美红-
美红-
美红-
美红-
本文更新与2021-02-22 17:3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4060.html
-
上一篇:腹股沟疝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下一篇:腹外疝试题(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