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怎么治最好-
安泽县中医医院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盆腔炎诊疗方案
< br>一、
概述:
盆腔炎指女性生殖器官及周围结缔组织、
盆腔腹膜等处发生的
炎症。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急性盆腔炎继续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
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 者危及生命。若在急性期未能得到彻底治愈,可转为
慢性盆腔炎。中医的热入血室、带下症亦属于该病范 畴。
二、诊断
(
一
)
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
7
版(
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
年
)
。
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
重,
可伴月经 不调,
白带增多,
低热,
疲乏,
或不孕。
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 br>结合
B
超检查、血常规、血沉,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2< br>、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
(
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
版社,
2007
年
1
月第一版
)
、
《妇产科学》
(
第
7
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
社,
2008
年
)
。
(1)
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 重,可
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2)
体征:子宫常 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
压痛;
若为输卵管炎,
则在子宫 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
并有压痛;
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
则 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
活动
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 两侧有片状增厚、压
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 备下列
2
项:
子宫活动受限
(
粘连固定
)
或压痛;
一
侧附件区压痛。
(3)
实验室检查
①妇科超声检查:
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
输卵管积液或增粗,
或子宫直肠
凹陷积液。
②血常规、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
加快。
③阴道分泌物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
④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
(
二
)
证候诊断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年
)
(1)
湿热瘀结证
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
稠或气臭。
次症:①经期腹痛加重;②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③口腻或纳呆;④小便
黄;⑤大便湄而不爽或 大便干结。
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
数。
以上主症具备
2
项或以上,
次症
2
项或以上,
结合舌脉,
即可辨证为本证。
(2)
气滞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②情志抑郁或烦躁;③带下量多,色黄或白质
稠。
次症:①月经先后不定,量多或少;②经色紫暗有块或排出不畅;③经前
乳房胀痛;④情志不畅则腹痛 加重;⑤脘腹胀满。
舌脉: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脉弦。
以上主症具备
2
项或以上,
次症
2
项或以上,
结合舌脉,< br>即可辨证为本证。
(3)
寒湿瘀滞证
主症:①下腹冷痛或刺痛;②腰骶冷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
① 形寒肢冷;
②经期腹痛加重,
得温则减;
③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
④经色紫黯 或夹血块;⑤大便溏泄。
舌脉:舌质黯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或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
2
项或以上,
次症
2
项或以上,
结合舌脉,
即可辨证为本证。
(4)
肾虚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绵绵作痛或刺痛;②腰骶酸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
次症:①遇 劳累下腹或腰骶酸痛加重;②头晕耳鸣;③经量多或少;④经
血黯淡或夹块;⑤夜尿频多。
舌脉:舌质黯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腻,脉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
2
项或以上,
次症
2
项或以上,
结合舌脉,
即可辨证为本证。
(5)
气虚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疼痛或坠痛,缠绵日久;②痛连腰骶,经行加重;
③带下
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①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②经血淡黯或夹块 ;③精神萎靡;④体倦
乏力;⑤食少纳呆。
2
安泽县中医医院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舌脉:舌淡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细或沉涩无力。
以上主症具备
2
项或以上,
次症
2
项或以上,
结合舌脉,
即可辨证为本证。
三、治疗方案
(
一
)
中医辨证论治
1
、湿热瘀结证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① 银蒲四逆散《伤寒论》四妙散《成方便读》失笑散《素问病机气
宜保命集》加减。银花藤、蒲公英、柴胡 、枳壳、赤芍、苍术、黄柏、薏苡仁、
川牛膝、生蒲黄、炒五灵脂、延胡索、炒川楝子。
②银甲丸《王渭川妇科经验选》
。金银花、连翘、桔梗、生黄芪、红藤、
生鳖甲、蒲公英、 紫花地丁、生蒲黄、琥珀粉
(
冲服
)
、砂仁、蛇床子。
中成药:妇科千金胶囊、金刚藤胶囊、花红片、妇康口服液等。
2
、气滞血瘀证
治法: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方药:< br>①膈下逐瘀汤
《医林改错》
。
五灵脂、
当归、
川芎、
桃仁、
丹皮、
.
赤
芍、乌药、玄胡索、甘草、
香附、红花、枳壳。
②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桃仁、红花、当归、生地 、川芎、赤芍、牛
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3
、寒湿瘀滞证
治法: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①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合桂枝茯苓丸《金匮 要略》
。小茴香、
干姜、延胡索、当归、川芎、肉桂、赤芍、生蒲黄、五灵脂、制没药、桂枝、
茯苓、丹皮、桃仁。
②暖宫定痛汤《刘奉五妇科经验》
。橘核、荔枝核、小 茴香、葫芦巴、延
胡索、五灵脂、蒲黄、制香附、乌药。
中成药:桂枝茯苓胶囊等。
4
.肾虚血瘀证
治法:补肾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①杜断桑寄失笑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加减 。杜仲、川续断、
桑寄生、生蒲黄、五灵脂、川牛膝、大血藤、没药、延胡索、丹参、三棱、川
芎。
②宽带汤《辨证录》加减。白术、巴戟天、补骨脂、肉苁蓉、党参、杜仲、
莲肉 、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川续断。
3
中成药:妇宝颗粒
(
冲剂
)
等。
5
.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健脾,化瘀止痛。
方药:①理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知
母、三棱、莪术、鸡内金、川芎 、当归、丹参、广木香。
②举元煎《景岳全书》合失笑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加减。党参 、黄
芪、白术、升麻、炙甘草、生蒲黄、五灵脂、川芎、当归、丹参、莪术、香附。
中成药:丹黄祛瘀片
(
胶囊
)
等。
(
二
)
外治法
1
、直肠给药
(1)
中医灌肠或直肠滴注推荐方药:大血藤、败酱草、丹参、赤芍、延胡
索、三棱、 莪术。随证加减。
上药水煎取液,
适宜温度,
保留灌肠。
可选用结 肠透析机或电脑大肠灌注
仪灌肠。
(2)
直肠纳药:康复消炎栓等。
2
、中药外敷:下腹或腰骶部。
(1)
中药封包外敷:方 药:败酱草、大血藤、丹参、赤芍、乳香、没药、
透骨草、苍术、白芷、三棱、莪术、细辛。随证加减。
(2)
中药药渣外敷:辨证口服中药两煎后药渣外敷。
(3)< br>中药研粉调敷:方药:败酱草、大血藤、丹参、赤芍、乳香、没药、
透骨草、苍术、白芷、三棱、 莪术、细辛。随证加减。
(4)
中药穴位敷贴:方药:三七、血竭、蒲黄、白芷、沉 香、羌活。可根
据证型酌加减,研末或制成丸剂,贴敷于三阴交、气海、神阙、血海、归来、
子 宫、太冲、关元等穴位。
3
、中药离子导入
方药:大血 藤、丹参、赤芍、乳香、没药、红花、三棱、莪术、延胡索、
透骨草、苍术、白芷、川芎。随证加减。上 述药物亦可应用经皮给药治疗仪进
行治疗。
4
、中药熏蒸治疗
< br>方药:败酱草、大血藤、丹参、赤芍、乳香、没药、透骨草、苍术、白芷、
三棱、莪术、细辛。随 证加减。
(
三
)
灸法
根据病情和证型,选择应用艾灸、温盒灸、雷火灸等疗法。可应用多功能
4
安泽县中医医院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艾灸仪治疗。
(
四
)
物理治疗
根据病情和证型,选择应用盆腔炎治疗仪、微波治疗仪、光子治疗仪等。
四、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1
、急性盆腔炎应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应彻底、及 时,以防转为慢性。应
用抗生素应足量、有效,如高热不退、有脓肿形成应切开引流。治疗应彻底、及时,
补充每日所需热量与水分,
注意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高热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必要时给予镇静剂及止痛剂。
2
、热毒炽盛,邪人营血或热人心包,急 服安宫牛黄丸,参照感染性休克
的防治原则积极治疗。
3
、治疗期间应注意 发热、腹痛、带下、实验室检查及盆腔体征等情况,
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4、保持外阴、阴道清洁,必要时床边隔离,防止反复交叉感染。注意经
期卫生,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炎 症,预防炎症蔓延,继发盆腔炎。加强锻炼,增
强体质,防止盆腔炎复发和促迸盆腔炎消退。
5
、本病急性期为妇科危重病,须彻底治疗。本病慢性期病程长,可反复
发作。
五、难点分析及解题思路
慢性这腔炎病程缠绵,
反复发作,
影 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如何防治慢性盆
腔炎、是本病治疗的又一难点。
对于慢 性盆腔炎,
西医治疗往往难以奏效,
而中医中药的治疗有其独特的
优势。
近年 来各地报道了个少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力剂及方法。
中药内服有
按辨证分型遣方用药的,有制 成专方成药如冲剂、丸剂、片剂、水利等长期服
用的。除中药内服外,用药途径应多样化,如中药针剂静 脉滴注、肌内注射,
及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等等。总而言之,中医综合治疗比
单一疗法效果好。
我们应用盆盐炎方内服,
配合毛冬青液保留灌肠,
四黄水蜜
外敷下腹,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良好。
“久病多瘀”
,慢性盆腔炎患者无论哪一证 型,多有瘀滞存在,故治疗上
多选用赤芍、丹皮、丹参、当归等活血化瘀药。
“久病多虚”,慢性盆腔炎到一
定程度,多有体虚表现,故临床上选用茯苓、白术、怀山药、炙甘草、桑寄生等健脾补肾药以增强体质。
预防慢性盆腔炎的复发,
亦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对急性盆腔炎的治疗应及
时、彻底。慢性盆胶炎的患者应注意生活调掇,注重个人卫生,尤其是经期 、
5
孕期、
产褥期,
卫生用品要清洁,
避免不节或不洁 的性生活。
饮食上注意营养,
避免过食肥甘辛辣诸如虾、蟹等品。注意情志调节。避免忧怒过度 ,保持心情
舒畅,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
“正气存内”
,则“邪不可干”< br>。
六、疗效评价
(
一
)
评价标准
1
、主要指标疗效标准
缓解盆腔疼痛疗效
临床痊愈:治疗后下腹疼痛或/和腰骶疼痛消失。
显效:
治疗后下腹疼痛或/和腰骶疼痛明显减轻,
疼痛程度积分降低两个
等级。< br>
有效:
治疗后下腹疼痛或/和腰骶疼痛有所减轻,
疼痛程度积分降低一个等级。
无效:治疗后下腹疼痛或/和腰骶疼痛无减轻或有加重。
2
、次要指标疗效标准:
(1)
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中医证候疗效通过证候疗效率进行判定。
证候疗效数
=
治疗前证候 积分和一治疗后证候积分和
/
治疗前证候积分和
×
1 00
%
痊愈:治疗后各症状消失,证候积分值减少≥
95
%。
显效:治疗 后各症状明显减轻,证候积分值减少≥
70
%,
<95
%。
有效:治疗后各症状有所减轻,证候积分值减少≥
30
%,
<70
%。
无效:治疗后各症状无减轻或有加重,证候积分值减少
<30
%。
(2)
局部体征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治疗后局部体征消失,积分值减少≥
95
%。
显效:治 疗后局部体征明显减轻,积分值减少≥
70
%,
<95
%。
有效:治疗后局部体征有所减轻,积分值减少≥
30
%,
<70
%。
无效:治疗后局部体征无改善或有加重,积分值减少
<30
%。
(
二
)
评价方法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
年版
)
“中药新药治疗盆腔炎
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依据分级量化标准,
包括症状及体征分级量化标
准,对患者的症状及体征进 行评分。采用症状、体征积分法,分临床痊愈、显
效、有效、无效
4
个级别进行疗效评 价。
在患者进入路径的不同时间对主观症状下腹痛、
腰骶痛、
带下情况和局部
6
安泽县中医医院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体征情况进行评价。
①进入路径当天,按照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分级量化标准进行病情程度分
级。
②结束路径时,
按照疾病主要指标疗效和次要指标疗效标准进行评判。
主
要疗效指标主 要为缓解盆腔疼痛疗效,
次要疗效指标包括中医证候疗效和局部
体征疗效。
(三)分级量化标准
1
、症状分级量化标准
(
1
)湿热瘀结证:
(
2
)气滞血瘀证:
(
3
)寒湿淤滞证:
(
4
)肾虚血淤证:
(
5
)气虚血淤证:
2
、体征分级量化标准——盆腔体征轻重分级:
3
、病情程度分级标准
综合上述症状、体征评分,以判定病情程度。
轻度:症状、体征积分和
1 0~1 8
分。
中度:症状、体征积分和
1 9~2 7
分。
重度:症状、体征积分和≥
28
分。
痛经
(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
)
诊疗方案
一、
概述:
痛经是因情志所伤,
六淫为害,
导致冲任受阻,
或因精血不足,
胞脉失于濡养所致,
以经期或经行前后周期性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
甚至
剧痛昏厥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类。
前者是痛经< br>不伴有盆腔器质性病变;
后者常伴器质性病变,
如子宫内摸异位症、
子宫腺肌< br>病、盆腔炎等。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
《中医妇科
临床研究》
(
肖承惊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年
)
。
7
(
1
)病史:有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的以小腹疼痛,呈现继 发性、渐进
性痛经的特点。
(
2
)临床表现:继发性、渐 进性痛经。腹痛多发生在经前
1
—
2
天,行经
第
l
天达高峰,可呈阵发性痉挛性或胀痛伴下坠感,严重者可放射到腰骶部、
肛门、阴道、股内侧。甚至可见 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等晕厥之象。
(
3
)妇科检查:盆腔检查发现内异症病灶或/和子宫增大、压痛。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
(中华医学会编
著,人民 卫生出版社,
2009
年)
。
(
1
)子宫内膜异位症
①症状:痛经、不孕。
②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盆腔检查发现内异症病灶;影像学检查
(
盆腔超
声、盆腔CT
及
MRI
)发现内异症病灶,血清
CA125
水平轻、中度 升高。
③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检查是目前诊断内异症的通用方法。
在腹腔镜 下见
到大体病理所述典型病灶或对可疑病变进行活组织检查即可确诊。
(
2
)子宫腺肌病
①症状:痛经;月经异常
(
可 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及不规则出血
)
;
②妇科及辅助检查:子宫增大 、压痛等;影像学检查(盆腔
B
超)
、血清
CA125
等提示。
(
二
)
疼痛程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分
)
轻度疼痛:
1
~
3
分;中度疼痛:
4< br>~
6
分;重度疼痛:
7
~
10
分。
(
三
)
证候诊断
1
、寒凝血瘀证
主症:①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⑦形寒肢冷
次症:①经色紫黯有块;②月 经量少或错后;③经行呕恶;④经行大便溏
泄;
⑤带下量多,
色白。
舌脉:< br>舌质紫黯,
或有瘀斑,
瘀点,
或舌底络脉迂曲,
苔白;脉弦、涩或沉紧 。
2
、气滞血瘀证
主症:①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刺痛;②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
次症:①经色黯红有块 ,或经行不畅;②经前或经期乳房胀痛;③肛门坠
胀;④月经先后不定期;⑤经量或多或少。
舌脉:舌质黯红,或有瘀斑、瘀点,或舌底络脉迂曲,苔薄白或薄黄;脉
弦或弦涩。
3
、肾虚血瘀证
8
血管瘤怎么治最好-
血管瘤怎么治最好-
血管瘤怎么治最好-
血管瘤怎么治最好-
血管瘤怎么治最好-
血管瘤怎么治最好-
血管瘤怎么治最好-
血管瘤怎么治最好-
本文更新与2021-02-20 15:3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3917.html
-
上一篇:名中医推荐治疗妇科病的药浴
下一篇:妇产科宣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