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去眼袋-
药浴治疗妇科疾病
痛经
痛经是妇科的常见病症之一。
临床以行经期间或行经前后小腹疼痛及腰酸为主症,
其主要病机为气血运行不畅,所谓“不通则痛”
。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的原因不外于外感与内伤两
大方面,属外感的如寒湿之邪侵袭,客于胞宫,血为寒凝,气为湿滞,以致气机不畅,血行
受阻,经血滞 于胞宫而作痛;也有因平素体弱,气血不足,或肝肾亏虚,经行之后,血海空
虚,胞脉失养,以致小腹作 痛。
本病辨证,
关键是要分辨疼痛的部位、性质和时间,并结合全身症状进行综合分析,以
分别寒热虚实。一般说来,经前、经期作痛者,多属实证;经后作 痛者,多属虚证。疼痛拒
按者,多属实证;疼痛喜按者,多属虚证。得热减者,多属寒证;喜凉恶热者, 多属热证。
当然,临床还须结合妇科检查以助诊断,使辨证与辨病有机结合,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br>有利于提高疗效。
方一
【组成】艾叶
35
克,食盐
12
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温洗腰腹部,每日
1
次。
【功用】温经活血止痛。
【适应证】寒凝型痛经。
【说明】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痛等作用。
方二
【组成】白芥子、吴茱萸、丁香各
15
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下半身浸浴,每日
1
次。
【功用】温经理气止痛。
【适应证】寒凝气滞型痛经。
【说明】方中自芥子温经止痛, 吴茱萸温经理气止痛,加之理气暖肾的丁香,有温经理
气止痛功效。
方三
【组成】香附、红花各
10
克,鸡血藤
100
克,牛膝
9
克,益母草
30
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浸浴,每日
1
次。
【功用】活血祛瘀,调经止痛。
【适应证】血瘀型痛经。
【说明】方中香附疏肝理气,
调经止痛;
红花、
益母草、
牛膝、
鸡血藤活血祛瘀,
通经。
诸药配伍达到活血祛瘀、调经止痛的效果。
方四
【组成】月季花
30
克,鸡冠花
10
克,寻骨风
15
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浸浴,每日
1
次。
【功用】活血调经,止痛。
【适应证】血瘀型痛经。
【说明】月季花温通行滞,
有活血调经之功,
再配以活血止血之 鸡冠花和通络止痛之寻
骨风后,调经止痛作用更强。
方五
【组成】山楂、乳香、没药、穿山甲(代)
、川 朴、白芍、甘草、桂枝各
10
克,葛根
30
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加食醋
50
毫升,浸浴,每日
1
次。
【功用】调经止痛。
【适应证】各型痛经。
【说明】方中山楂活血化瘀,乳香、没 药活血止痛;白芍养血收敛、柔肝止痛;穿山甲
(代)活血通经;桂枝温通血脉、散寒逐瘀;加之葛根解 肌,川朴理气燥湿,再佐以甘草补
气、缓急止痛,并调和诸药,有调经止痛功效。
方六
【组成】香附、延胡索、桂枝、官桂、木香、 红花、川芎、丹参、生姜各
10
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浸浴,每日
1
次。
【功用】理气活血,调经止痛。
【适应证】气滞血瘀型痛经。
【说明】
方中以有“血中之气药、
妇科之主帅”
之称的香附为主,
理气活血,
调经止痛;< br>配以红花、
川芎、
丹参活血祛瘀;
延胡索止痛,
官桂、
木香行 气;
桂枝温通血脉;
生姜散寒。
诸药合用,起到理气活血止痛功效,即中医所谓“通则 不痛”也。
方七
【组成】乌药、砂仁、延胡索、香附、木香各
10
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浸浴,每日
1
次。
【功用】疏肝理气,止痛。
【适应证】肝郁气滞型痛经。
【说明】方中乌药行气散寒、止 痛;砂仁温中行气;香附疏肝理气、活血调经;木香行
气止痛;更配以有良好止痛效果的活血药延胡索, 有疏肝理气、止痛功效。
方八
【组成】益母草、车前草各
30
克,茺蔚子、黄柏、牛膝、通草各
10
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浸浴。
【功用】清热利湿,调经止痛。
【适应证】湿热型痛经。
【说明】益母草辛开苦泄,能活血祛 瘀以通经,其果实茺蔚子甘寒,调经止痛功似益母
草,加之清热利湿的车前草、通草,清热燥湿的黄柏等 药,从而起到清热利湿、调经止痛的
效果。
闭经
闭经是指女子年逾
18
周岁,月经尚未初潮,或已行经而又中断 达
3
个月以上者。前者
称原发性闭经,后者称继发性闭经。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先天不足或失血、多产、劳倦、七情内伤,以及感受寒湿等引起。
临床可分气血不足、肝肾亏损、气滞血瘀、痰湿内阻等类型,一般以虚证为多见。
气血不足型,主症为月经由量少色淡渐至经闭,伴面色苍白,眩晕心悸,肢体麻木,精
神疲乏,食欲不振,舌淡苔薄,脉细无力。肝肾亏损型,主症为月经初潮较迟,行后又出现
闭经,平时常感腰背酸疼,
足膝无力,
头晕目眩,
神疲乏力。
若偏于阳虚者,< br>伴见面色淡白,
畏寒怯冷,小便频多,舌淡胖,脉沉迟无力;若偏于阴虚者,伴见身形瘦削,五心 烦热,口
干咽燥,
舌红少津,
脉细数。
气滞血瘀型,
主症为情绪急躁 ,
腹胁胀痛,
胸闷不舒,
善太息,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沉弦。痰湿内 阻型,主症为月经闭止,带下量多,形体肥胖,
胸闷腹胀,食少神倦,苔腻脉滑。
方一
【组成】益母草
50
克,蚕砂适量。
【用法】上药加水
1 000
毫升,煎沸取汁,先温洗小腹,再取蚕砂适量炒热,布包熨小
腹。
【功用】活血调经,祛瘀生新。
【适应证】闭经。
【说明】益母草有活血祛瘀之功,为妇科经 产要药,而蚕砂则有祛风除湿的作用。二药
合用,可治血瘀或痰湿型闭经。
方二
【组成】生地、当归、赤芍、红花、五灵脂、 大黄、丹皮、茜草、木通各
20
克。
【用法】上药加水
1 500
毫升,共煮,去渣取汁,淋洗脐下。每日
1次,每次
30
分钟,
7
日为
1
个疗程。
【功用】清热凉血,活血,行气通经。
【适应证】热结血闭的实证闭经。
【说明】本方以红花、大黄、五灵脂、
木通活血化瘀,破血通经为主;辅以赤芍、
丹皮、
茜草清热凉血, 活血通经;佐以当归、生地养血活血,使诸药活血而不伤正,更佐以大黄泄
热逐瘀。如此配伍,血闭能破 ,热结能开。
带下病
带下病 是指带下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常出现女性生
殖器系统炎症性疾病。< br>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脾肾功能失常,任脉不固,
带 脉失约所致。
临床辨证
一般分虚实两型,虚证为脾肾虚型:主症为带下色自如涕,伴有头晕乏力 ,面色不华,饮食
少进,
腰酸无力,
或下肢浮肿,
舌淡苔薄腻,
脉濡 缓;
虚寒型:
主症为带下清稀,
淋漓不断,
少腹冷痛,伴有眩晕,腰酸如坠, 足膝无力,舌淡苔薄,脉沉弱。实证为湿热蕴结下焦型:
主症为带下色黄如脓样,或黄白相兼,质多黏稠 ,气味腥秽,伴有阴道瘙痒或灼热,小便黄
赤,舌红苔腻,脉滑数。
方一
【组成】鲜马齿苋
120
克(或干品< br>60
克)
,大蒜
15
克,黄柏
30
克。
【用法】马齿苋去杂质洗净,与大蒜、黄柏一并入锅中,加水
2
000
毫升,煎煮约
10
分钟后,去渣取汁,倒入浴盆中,令患者趁热熏之,待水温 后,坐浴之。
【功用】清热利湿解毒。
【适应证】带下属湿热型者。
【说明】马齿苋功擅清热解毒, 又可祛湿热,破瘀血,黄柏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大蒜
长于解毒杀虫,与马齿苋相合,清热利湿解毒之功 尤著,故治湿热型带下证颇为适宜。
方二
【组成】蒲公英
30
克,蛇床子、苦参、金银花、连翘各
20克,败酱草
35
克,紫花地
丁
15
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煎沸后,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外阴、阴道。每晚熏洗
1
次,每剂连用
3
日。同时加服加味逍遥丸(中成药)
,每服
6克,每日
2
次,白开水送服。
【功用】清热解毒,燥湿止带。
【适应证】细菌性阴道炎。
【说明】
蒲公英、
金银花、
连翘、
紫花地丁草均有清热解毒,
消炎灭菌的作用;
蛇床子、苦参、败酱草能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方三
【组成】蛇床子、地肤子、土茯苓各
15
克,苦参
12
克 ,黄柏
10
克,川椒
6
克。
【用法 】上药布包水煎取汁,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阴部。每日
2
或
3
次,每次15
分
钟。
【功用】清热燥湿杀虫。
【适应证】阴道炎。
【说明】
方中蛇床子、
苦参清热解毒,
杀虫止痒,
辅以土茯苓、
地肤子、
黄柏 清热燥湿,
祛风杀虫止痒;更佐以川椒逐寒利湿,杀虫止痒。全方共奏清热燥湿、杀虫止痒之功。
方四
【组成】苍术、百部、蛇床子 、黄柏、苦参、连翘、明矾各
6
克,荆芥、土槿皮各
15
克。
【用法】上药加水浓煎成
250
毫升,用灌肠器做阴道冲洗。每 日
1
或
2
次,
6
日为
1
个
疗程。
【功用】清热解毒,燥湿祛风,杀虫。
【适应证】阴道炎、宫颈炎。
【说明】方中以苦参、蛇床子、 百部、土槿皮为主,清热解毒,杀虫止痒;辅以黄柏、
苍术清热燥湿以解湿热下注;佐以连翘清热解毒; 荆芥祛风胜湿;明矾收涩止带。
方五
【组成】鲜石榴根皮
50
克,鲜桃树叶、苦楝皮、生黄柏各
30
克, 鲜桉树叶
25
克,花
椒
20
粒,冰片
3
克(后下)
。
【用法】上药水煎弃渣后加入冰片,趁热先熏蒸,待水温后 外洗。每日
2
次,每次
20
分钟,
5
日为
1
个疗程。
【功用】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适应证】阴道炎。
【说明】
方中以鲜石 榴根皮、
鲜桃树叶、
苦楝皮、
鲜桉树叶为主,
清热解毒,
杀虫止痒,
其中石榴根皮还具有收敛止带作用;
佐以黄柏加强清热燥湿;
花椒逐寒湿、
杀 虫;
冰片消炎
止痛。
方六
【组成】白花蛇舌草
60
~
90
克,冰片
3克,黄柏、苦参、土槿皮各
15
克,蛇床子
50
克,花椒
9克。
【用法】
上药加清水适量,
煎沸
5
~
10
分钟,
将药液倒入盆内,
再加入冰片溶于药汁中,
待 温后坐浴。每日
2
次。
【功用】清热解毒,燥湿杀虫。
【适应证】老年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
【说明】本方以白 花蛇舌草为主,清热解毒利湿,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该药抗菌消炎作
用明显;辅以苦参、蛇床子、土槿皮 、黄柏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佐以花椒逐寒湿杀虫,冰
片消炎止痛。
方七
【组成】白鲜皮、鸡血藤、首乌、生地各
30< br>克,麻黄
9
克,红花
6
克,仙灵脾
15
克。
【用法】上药水煎过滤去渣,倒入盆内坐浴。每日
2
次,每次半小时。
【功用】养血生津,止痒。
【适应证】老年性阴道炎及外阴白斑。
【说明】白鲜皮清热解 毒,祛风燥湿;鸡血藤、
首乌、生地、红花养血活血,
润燥止痒;
仙灵脾温肾益精;麻 黄祛风胜湿。
方八
【组成】 蛇床子
50
克,花椒
1
克,白矾
5
克。
【用法】将上药加水
1 000
毫升,煎汤留汁,洗浴阴部。每日
2
次。
【功用】杀虫止痒。
【适应证】滴虫性阴道炎。
【说明】本方重用蛇床子以祛风燥湿,杀虫止痒,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该药对滴虫有
怎么去眼袋-
怎么去眼袋-
怎么去眼袋-
怎么去眼袋-
怎么去眼袋-
怎么去眼袋-
怎么去眼袋-
怎么去眼袋-
本文更新与2021-02-20 15:3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3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