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晕漂红-
2.
试述网膜孔的组成。
前界:肝十二指肠游离缘;后界:覆盖于下腔静脉 表面的腹膜;上界:肝尾叶;下界:十二
指肠上部。
(4
分
)
4.
试述胃的动脉供应。
胃上动脉弓:
胃左动脉和胃右动脉沿胃小 弯吻合成。
胃下动脉弓:
胃网膜左动脉和胃网膜右
动脉沿胃大弯吻合而成。
( 2
分
)
胃短动脉:供应胃底部。胃后动脉:出现率
70%
,供应胃体
上部的后面。
胃左动脉由腹腔干发出,
胃右动脉由肝总动脉或肝固有动脉发出,
胃网膜左动
脉、
胃短动脉和胃后动脉均发自脾动脉,
胃网膜右动脉由胃十二指肠动脉 发出。
胃的动脉均
来自腹腔干,但通过胰十二指肠上、下动脉吻合,与肠系膜上动脉有交通。< br>(4
分
)
5.
试述胃的淋巴引流。
沿胃左、右血 管排列的胃上淋巴结收纳胃小弯侧的淋巴;
(1
分
)
沿胃网膜左、右血管排列 的
胃下淋巴结收纳胃大弯侧的淋巴;
(1
分
)
在幽门和十二指肠上部 的幽门淋巴结收纳胃幽门部
和胃大弯近侧部分的淋巴。
(1
分
)
这< br>4
组淋巴结的输出管最终到腹腔淋巴结,经肠干汇入乳
糜池。
(1
分< br>)
6.
试述十二指肠上部的毗邻。
前上方:肝方叶、胆囊。后方: 胆总管、门静脉、胃十二指肠血管、下腔静脉。下方:胰头
和胰颈。
(4
分
)
7.
试述十二指肠降部的毗邻。
前方:横结肠及其系膜。后方:右肾门及右 输尿管。外侧:升结肠。内侧:胰头和胆总管。
(4
分
)
8.
试述肝门静脉的合成,属支及与上、下腔静脉系的交通。
门静脉由肠系 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胰颈后方汇合而成。
(1
分
)
属支有
7
条:胃左静脉、胃右
静脉、胆囊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脾静脉和附脐静脉。
(2
分
)
与腔静脉的吻
合有
4
处:
1
、通过附 脐静脉经脐周静脉网与上、下腔静脉吻合。
2
、通过胃左静脉经食管下
端的静脉丛与上 腔静脉吻合。
3
、通过直肠上静脉经直肠静脉丛与属于下腔静脉的髂内静脉
吻合。4
、通过腹后壁的小血管与上、下腔静脉吻合。
(3
分
)
9.
下腹部的阑尾切口,由浅入深经过哪些层次?需注意保护什么结构?
皮 肤
->
浅筋膜
->
腹外斜肌腱膜
->
腹内斜肌
->
腹横肌
->
腹横筋膜
->
腹膜外组织
->
腹膜壁层 。
(3
分
)
需注意保护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及肋下神经。
(1
分
)
12.
简述腹腔丛的位置和组成。
位于腹腔干和腹 主动脉、肾动脉周围。
(1
分
)
由内脏大神经和内脏小神经、迷走神经的腹腔
支、腰交感干的分支、腹腔神经节和主动脉肾节以及他们发出的节后纤维组成。
(2
分
)
腹腔
丛的分支分布到腹腔内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以及腹腔脏器。
(1分
)
14.
试述网膜囊的组成和通连。
网膜囊的前界为小网 膜、胃后壁的腹膜、大网膜前两层;
(1
分
)
后界为大网膜后两层、横结肠及其系膜、覆盖于左肾、左肾上腺和胰前面的腹膜;
(1
分
)
上界为覆 盖于膈下面、肝后方
及肝尾状叶下方的腹膜。
(1
分
)
左界到脾门, 有胃脾韧带和脾肾韧带封闭;
(1
分
)
右界有网膜
孔通腹膜腔。(1
分
)
15.
何谓“腹膜内位器官”
、
“腹膜间位 器官”
、
“腹膜外位器官”?各有哪些?
腹膜内位器官:四周均为腹膜包绕 的器官称之,有胃、十二指肠上部、空肠、回肠、盲肠、
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脾、卵巢和输卵管。
(2
分
)
腹膜间位器官:三面或大部分被腹膜
包绕的器官称之
,
有肝、胆囊、升结肠、降结肠、子宫、膀胱和直肠上段。
(2
分
)
腹膜外位器
官:仅一面被腹膜包绕的器官称之。多位于腹后壁,又称腹膜后位器官。有十二指肠降部、
水平部和升部、胰、肾、肾上腺、输尿管以及直肠下段。
(2
分
)
16.
试述腹股沟管的位置、内容和组成。
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 上方
1.5cm
处,
与之平行。
男性有精索,
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2
分
)
有二口四壁:内口即深环,又称腹环,是腹横筋膜的一个 卵圆形裂隙,相当于
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
1.5cm
处;
外口即浅环,
又称皮下环,
是腹外斜肌腱膜的一个三角形裂
隙,位于耻骨结节外上方。
(1
分
)
前壁由
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的下部纤维
组成,后壁为
腹横 筋膜和联合腱
,上壁为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下壁为
腹股沟韧带。
(2
分
)
18.
腹前外侧壁深层血管和神经有哪些
?
其行程、分布各有何异同
?
动脉:分布于腹壁深层的动脉有下
5
对肋间后动脉、肋下动脉、
4
对腰动脉、腹壁上动脉、
腹壁下动脉和旋髂深动脉、下
5
对肋间后动脉、
肋下动脉和腰动脉皆行于腹内斜肌与腹横肌
之间。< br>(2
分
)
腹壁上、
下动脉分别发自胸廓内动脉及髂外动脉,
走行于腹直肌与腹直肌鞘后
层之间,在脐平面两动脉相吻合。
(2
分
) 旋髂深动脉发自髂外动脉,向外上斜行,在髂前上
棘附近发出一大支,
在腹内斜肌与腹横肌 之间上行,
阑尾切除术如需向外侧延伸切口时,
需
注意勿伤此动脉.
(1分
)
腹壁的深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
(1
分
)
神经: 通行于腹壁深层的神
经有下
5
对肋间神经、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和生 殖股神经。
(2
分
)
但没有
与腹壁上、
下动脉、
旋 髂深动脉相当的神经,
其分布区域由上述神经管理。
下
5
对肋间神经
和肋下神经走行于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
有肋间后血管伴行,
至腹直肌外缘处进入腹直肌鞘中,
沿途发出肌支,
支配腹前外侧壁诸肌。
终支向前穿过腹直肌和腹直肌鞘前层 成为前皮
支,分布于腹前壁的皮肤。上述神经的外侧皮支,分布于腹外侧壁的皮肤。
(1
分
)
髂腹下神
经走行于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在髂前上棘内上方约
2< br>.
5cm
处穿过腹内斜肌,走行于腹
外斜肌腱膜的深面,沿途发肌支,支配腹壁 扁肌。终支在浅环上方约
2
.
5cm
处穿过腹外斜
肌腱膜成为前皮支 ,
分布于耻骨上方的皮肤。
(2
分
)
髂腹股沟神经在髂腹下神经下 方与其平
行,穿过腹内斜肌进入腹股沟管,位于精索的前方,沿途发肌支支配腹壁扁肌。其终支穿出浅环,分布于阴囊
(
或大阴唇
)
前部的皮肤。
生殖股 神经的生殖支经深环进入腹股沟管,沿
精索后面下行,出浅环分布于提睾肌及阴囊肉膜。
19.
腹前外侧壁的浅血管、浅淋巴管及皮神经分布有何特点
?
腹前外侧壁 的浅血管、
浅淋巴管及皮神经都通行于浅筋膜内,
浅血管、
浅淋巴管分布于浅筋
膜和皮肤,
(1
分
)
皮神经分布于皮肤司感觉。
(1
分< br>)
浅动脉:腹前壁上半部的浅动脉细小,
是肋间后动脉的分支,
与胸神经的外 侧皮支伴行。
腹前壁下半部有两条较大的浅动脉
(
腹壁
浅动脉和旋 髂浅动脉
)
,分布于腹下部。
(1
分
)
浅静脉大致与浅动 脉相当,此外,还有胸腹
壁静脉,
连接腹壁浅静脉与腋静脉。
浅静脉较为丰富,
互相吻合成网,
尤其在脐区更为丰富。
(1
分
)
脐以上的浅静脉经 胸膜壁静脉汇入腋静脉。脐以下的浅静脉经腹壁浅静脉汇人大隐静
脉。
(2
分
)
从而构成上、下腔静脉系统之间的联系,当上腔静脉、下腔静脉、一侧髂总静脉
或髂外静脉某 段阻塞时,
可经此途径沟通部分血流。
(1
分
)
脐区浅静脉还通过 附脐静脉连接
门静脉,构成门静脉与腔静脉问的侧支循环。
(1
分
)
浅淋巴管:与浅血管伴行,脐平面以上
者汇人腋淋巴结;
脐平面以下者汇入腹股沟浅淋巴结。
(1
分
)
皮神经:
腹外侧壁皮肤主要由
下
5对肋间神经、肋下神经及髂腹下神经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分布,有明显节段性。
(1
分)
20.
经腹直肌切口、阑尾斜切口进入腹膜腔,各需经过哪些结构层次
? < br>经腹直肌切口:经过层次为皮肤、浅筋膜、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
膜、腹 膜下筋膜和壁腹膜。
(2
分
)
阑尾交错切口:是通过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 、外
1/3
交
点的斜切口,经过层次为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 肌、腹横筋膜、腹
膜下筋膜和壁腹膜。
(2
分
)
21.
在身体表面如何划出幽门平面,有哪些重要结构以此平面为标志
?
在 脐至剑胸结合连线的中点
(
亦即由耻骨联合上缘至胸骨上切迹连线的中点
)
, 为幽门平面。
(1
分
)
位于此平面上的结构,有第
9
肋软骨 前端、胆囊底、幽门
(
腹前正中线右侧约
4cm)
、
乳晕漂红-
乳晕漂红-
乳晕漂红-
乳晕漂红-
乳晕漂红-
乳晕漂红-
乳晕漂红-
乳晕漂红-
本文更新与2021-02-20 06:5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3478.html
-
上一篇:妇产科护理学复习简答题小抄版
下一篇:兔年女孩取名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