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酒的水果-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题型:单选:
20*1
分;多选
5* 2
分;填空
40*0.5
分;名解
5*3
分;简答
6*5< br>分;病案
20
分(包括中医诊断分
型、病因病机、西医诊断、代表方及药物剂量 、中西医治则、西医诊断思路,在月经病里面考)
绪论
1
、
《黄帝内经》提出关于妇科的解剖特点,月经生理,妊娠诊断
2
、
《素闻。上古天真论》明确阐述了女子一生中生长的,发育,性成熟与衰老的规律
3
、第一首妇科古方
——
《内经》四乌贼骨一藘茹丸
4< br>、
《神农本草经》
--
在
“
紫石英
”
条最早 提出
“
子宫
”
这一解剖名称
5
、宋代我国的产科已形成单独分科的雏形
6
、
《女科百问》首次提出
“
胞宫
”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1
、外生殖器:阴阜、大小阴唇、前庭大腺、会阴
大阴唇:内部有丰富的血管,当局部受伤时,易发生出血,形成血肿
阴蒂:富有神经末梢和海绵状勃起组织,故感觉非常明锐
2
、内生殖器: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
阴道:是性交的器官,月经血排 出与胎儿娩出的通道,前壁与膀胱和尿道领接,后壁与直肠贴近。由黏膜,肌
层和纤维组织构成。阴道后穹窿较深,与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临床上可经此处穿刺引流。
子宫:古人称之为女子胞,又称胞宫,胞脏,子脏,子处,子宫,血室。
宫颈:未产 妇的宫颈外口呈圆形,已产妇的宫颈外口因分娩影响形成大小不等的横裂。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
状上皮交接处是宫颈癌好发部位。
子宫峡部:子宫与子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 上端在解剖上较狭窄而称解剖学内口,下端因黏膜组织在此
处与宫腔内膜转变成宫颈黏膜,又称组织学内口。
3
、子宫韧带的作用
圆韧带(使宫底保持前倾位置)
阔韧带(子宫动静脉及输尿管均从阔韧带的基底部穿过)
主韧带(固定宫颈的位置)
宫骶韧带(间接保持子宫前倾位置)
4
、输尿管
在腹膜后,从肾盂开始沿腰大肌前面偏中线侧下降(腰段)
在骶髂关节处,经过髂外动脉起点的前方进入盆骨腔(盆骨段)
经阴道侧穹窿顶端绕向前方进入膀胱壁(膀胱段)
5
、骨盆:
假骨盆:为大骨盆
真骨盆:为小骨盆,使胎儿自然娩出时的通道,又称骨产道。
6
、卵巢动脉:
右侧为腹主动脉的一条直接分支
,左侧可来自左肾动脉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1
、
月经: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经量正常为
30-50ml< br>,超过
80ml
为月经过多。
月经周期:出血的第一日为月经周期的 开始,两次月经第一日的间隔时间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为
21~35
天,平均为
28
天。
经期:每次月经持续天数,大多为
2 ~8
天,平均
3~5
天。
经量:正常
30~50ml
,超过
80ml
为月经过多。
排卵期: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
14
天左右。
2
、卵巢的功能:产生卵子并排卵和分泌女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少量雄激素)
。
甾体激素:主要是雌激素,孕激素以及少量雄激素。
3
、雌激素,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子宫肌
宫颈
外生殖器
阴道
体温中枢
输卵管
第二性征
卵巢
代谢
雌激素
肌纤维增大,子宫发育增大
粘液分泌,颈管开放
阴唇发育,色素加深
上皮增生,角化,细胞内糖原合成
—
管壁肌层发育,收缩
乳腺管增生,乳晕着色
协同
FSH
促卵泡发育
促水钠潴留,升高
HDL
,促进钙吸收
孕激素
抑制子宫肌应激反应
抑制粘液分泌,颈口关闭
抑制增生,转分泌期
上皮中表层细胞脱落
升温作用
抑制输卵管收缩力,振幅振幅度加强
促进乳腺泡发育
—
—
4
、下丘脑
-
垂体
-
卵巢轴:下丘脑分泌
Gn-R H
,通过调节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调控卵巢功能。卵巢分泌的性
激素对下丘脑
-< br>垂体又有负反馈调节作用。下丘脑,垂体与卵巢之间相互调节,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完整而协调
的 神经内分泌系统。
5
、中医理解
女性在生理上有月经,胎孕,产育和哺乳等特点。
《内经》将子宫列为奇恒之腑,说 明子宫即形似腑而功能似脏,又对月经和妊娠具有定期藏泻的功能,亦藏亦
泻,藏泻有时。与其他脏腑无 表里相配,故为奇恒之腑。
6
、并月:在身体无冰的前提下,月经二月一至。
居经,季经:在身体无冰的前提下,三月一至。
避年:在身体无冰的前提下,一年一潮。
暗经:在身体无冰的前提下,终生不潮而能受孕。
激经,盛胎,垢胎:在身体无冰的前提下,受孕之初按月行径而无损于胎儿。
7
、
天癸:男女皆有,是促进、影响人体生长、发于、生殖的一种阴精。
8
、
带下:是健康女性阴道排出的一种黏液,色白或无色透明,性黏而不稠。
生理性状态 :无色、无臭、黏而不稠的液体,量不多。经间期(锦丝带)
、排卵期、经前期带下量可稍增多。
病理性状态:明显增多,色,质,味异常
9
、产褥期:产妇 全身器官除乳腺外,从胎盘娩出至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时期。
子宫是产褥期变化最大的器官。
妇产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治法
1
、中医学常见病因
淫邪因素:寒邪、热邪、湿邪
情志因素:郁怒、忧思、惊恐
生活因素:房劳多产、饮食失节、劳逸失度、跌扑损伤、药误虫蚀
2
、中医学对妇科疾病发病机理的认识:
脏腑功能失常
(
1
)肾气虚——经期先后不定,量多或少,崩漏,闭经,胎动不安,滑胎,子宫脱垂
(
2
)肾阴虚——月经先期,量少色红,崩漏,闭经,经断前后诸证,妊娠心烦
(
3
)肾阳虚——崩漏,经行泄泻,带下清稀,胎动不安,妊娠水肿,宫寒不孕< br>
气血失调
(
1
)气虚——月经先期,量多,色淡,崩漏, 子宫脱垂,恶露不绝,乳汁自出
(
2
)气滞——月经后期,痛经,闭经,癥瘕,缺乳
冲、任、督、带功能失常
3
、中医常用的内治法
滋肾补肾,疏肝养肝,健脾和胃,调理气血,清热解毒,利湿除痰,调理奇经
妊娠病
妊娠剧吐
1
、定义:妊娠
12
个月,少数孕妇反应严重,恶心呕吐频繁,不能进食,导致体液,电解质代谢紊乱,甚至威
胁孕妇生命, 中医称为
“
恶阻
”
,又称“子病”
,
“病儿”
,< br>“阻病”
。
2
、主要机理为
“
冲气上逆,胃失和降
”
3
、分型及代表方
脾胃虚弱
——
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
香砂六君子汤
肝胃不和
——
清肝和胃,降逆止呕
——
橘皮竹茹汤
痰湿阻滞
——
化痰除湿,降逆止呕
——
小半夏加茯苓汤
气阴两亏
——
益气养阴,降逆止呕
——
生脉散和增液汤
流产
(治疗原则:治病与安胎并举)
1
、流产:是指妊 娠不足
28
周,胎儿体重不足
1000g
而终止者。
胎漏:中医将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小 腹下坠者称为胎漏。
胎动不安:将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 小腹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
“
胎动不安
”
。
堕胎:妊娠在
12
周以内,胚胎自然殒堕者。
小产:妊娠
12-28
周内,胎儿已成形成而自然殒堕者。
暗胎:妊娠
1
个月,不知其已受孕而伤堕者。
2
、
主要病机:冲任损伤、胎元不固。
3
、
辨别流产的类型
先兆流产:妊娠
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或
/
和下腹疼痛,宫口未开,胎膜未破,妊娠物尚未排出,子宫与
停经周数相符。胎动不安
难免流产:多由先兆流产发展而来,阴道出血增 多,或阵发性腹痛加重,腰痛如折,阴道流水,宫颈口已扩张,
可见胚胎组织或胎囊堵塞于宫颈口,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相符或略小。胎堕难留,胎动欲堕
< br>不全流产:指妊娠物已部分排出体外,尚有部分残留,子宫出血不止甚至休克,检查可见残留物质。胎堕不 全,
陨堕不全
完全流产:妊娠物已经全部排出。堕胎完全
4
、
先兆流产的分型、代表方
(
1
)肾虚
——
补肾健脾,益气安胎
——
寿胎丸(菟丝子、桑寄生、续断 、阿胶、党参、白术、白芍、甘草、
芥
碳、莲房碳、苎麻根)
(
2
)气血虚弱
——< br>益气养血,固肾安胎
——
胎元饮
(
3
)血热
——
滋阴清热,养血安胎
——
保阴煎
(
4
)血 瘀
——
祛瘀消癥,固冲安胎
——
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桂枝,茯苓,丹皮,桃 仁,芍药)
(
5
)外伤
——
益气养血,固肾安胎
——
圣愈汤
5
、下胎用益母草
生化汤(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炙甘草,党参,黄芪)
异位妊娠
1
、
定义:受精卵在宫腔以外的部位着床。
2
、
最常见部位:输卵管壶腹部
3
、
输卵管妊娠的结局:输卵管妊娠流产、输卵管妊娠破裂、陈旧性宫外孕、继发性腹腔妊娠。
4
、
临床表现:停经、腹痛、阴道出血、晕厥与休克、盆腔包块
阴道后穹隆穿刺:如能经后穹隆穿刺抽出颜色较暗的不凝血,说明有血腹症存在。
5
、异位妊娠的鉴别诊断表
症状
输卵管妊娠
流产
急性输卵管炎
急性阑尾炎
黄体破裂
卵巢囊肿蒂扭转
多有
有
无
无
多无
无
停经
突
发
撕
裂
样
疼
下
腹
中
央
两下腹持续性
转
移
性
右
下
下
腹
一
侧
突
下腹一侧 突发疼痛
腹痛
痛,一侧开始至
全腹
量少,色暗红,
有蜕膜或管型排
出
与出血量不成正
比
正常或有低热
宫颈举痛,一侧
或直肠子宫陷凹
有肿块
阵
发
性
疼
痛
量
少
或
多
有
血
块
或
绒毛排出
出
血
多
时
可有
正常
宫口稍开,
子宫增大
疼痛
无
腹痛
无
发疼痛
无
或
有
如
月
经量
无
或
轻
度
休
克
正常
一
侧
附
件
压
痛
无
阴道出血
休克
体温
盆腔检查
无
升高
宫颈举痛,
下腹
痛,常无包块
无
升高
无肿块,
麦氏
点压痛
无
稍高
卵巢肿块,蒂部压
痛
白
细
胞
计
数
血红蛋白
后
穹
窿
穿
刺
妊娠试验
超声显像
正常或稍高
下降
可抽出不凝血
多为阳性
一侧附件低回音
区,其内或有妊
囊
正常
可正常
阴性
多为阳性
宫
内
可
见
妊囊
升高
正常
可抽出脓液
阴性
两侧附件低回
声区
升高
正常
阴性
阴性
子
宫
附
件
无
异常图像象
正常
可下降
可抽出血液
阴性
一
侧
附
件
低
回声区
稍高
正常
阴性
阴性
一
侧
附
件
低
回
声
区,边缘清晰
6
、异位妊娠治疗
一般早起未破裂型,血
?
- HCG
<
3000UL
;无明显内出血;输卵管妊娠包块直径<
=3cm;患者要求保留生育能
力者,可选择保守治疗。
宫外孕
I
号方(丹参,赤芍,桃仁,党参,黄芪)
适用于未破损型
宫外孕
II
号方(丹参,赤芍,桃仁,三棱,莪术)
适用于已破损型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1
、定义 :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本病多发生在妊娠
20
周以后,临床表现为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严 重时可
出现抽搐,昏迷,心肾衰竭,属于中医
“
子肿
”
,子晕, 子痫的范畴。
产后病
1
、产后病:产妇在新产后及产褥期内发生的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
新产后:产后
7
天以内。
2
、发病机制:亡血伤津,元气受损,瘀血内阻,外感六淫或饮食房劳
3
、治疗原则: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
4
、三审: 先审小腹痛与不痛,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三审乳汁的行与不行、以及饮食之多少
5
、三禁:禁大汗,禁峻下,禁通利小便
6
、辩证要点 :重在根据恶露的量,色,质,气味的变化,结合素体因素,全身脉症,辨其寒,热,虚,实。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外阴炎
的病因病机:湿,热
阴道炎症(带下病,阴痒)
1
、病因病机:湿,热
2
、白带特点的鉴别
(
1
)滴虫性阴道炎:量
增
多
,
多
呈
灰
黄
色
泡
沫
状
,
如
有
混
合
感
染
则
呈
黄
绿
色
脓
性
,
有
腥
臭
,
严
重
者
可
混
有
血
液。
(
2
)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阴道念珠菌病)
:白色凝乳样或豆腐渣样。
(
3
)细菌性阴道病:阴道分泌物增多,灰白色,稀薄,均匀,有腥臭味。
(
4
)老年性阴道炎:阴道分泌物增多,稀薄,淡黄色,严重时呈脓血性白带
解酒的水果-
解酒的水果-
解酒的水果-
解酒的水果-
解酒的水果-
解酒的水果-
解酒的水果-
解酒的水果-
本文更新与2021-02-20 06:5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3473.html
-
上一篇:06考点串讲-基础护理(六)
下一篇:《妇产科学》试题(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