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萝卜丸子的做法-
河北联合大学
教
案
教
学
部
门
:
教
研
室
:
临床医学院
妇产科
韩萍
教授
妇产科学
教
师
姓
名
:
专业技术职称
:
课
程
名
称
:
授
课
学
期
:
2
014
~
2015
学年秋季学期
教
案
首
页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授课周节
中
?
文
?
妇产科学
英
文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20 11
级
临床
专业
层次
第
10
教学周
周
第
大节
课
时
上课教室
1
学时
授课章节
第二十八章
外阴肿瘤
教学目标
:
1.1
了解外阴良性肿瘤。
1.2
了解外阴上皮内瘤变的病因、病理学诊断和分级。
1.3
熟悉外阴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1.4
熟悉外阴癌发病相关因素。
教学目标
与要求
1.5
掌握外阴癌的病理类型及特点。
1.6
掌握外阴癌的转移途径。
1.7
掌握外阴癌分期、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1.8
了解外阴恶性黑色素瘤及外阴基底细胞癌。
教学要求
:通过观看大体和病理图片,复习典型病例,使学生了解各种辅助检查方法的适应
症、检查时间和注意 点
。
教学重点
:
1
、
外阴上皮内瘤变 的病理学诊断、分级、诊断和治疗原则。
教学重点
与难点
2
、外阴癌分期、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教学难点
:
外阴癌的病理类型及特点。
【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
【教学手段】幻灯
【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具体说明对教学重点、难点内容的处理方法】
【所采用的方法与手段要在正文的授课内容中有所体现】
教材
:
教具
:课件、多媒体等设施或器械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材与
教具
【要求中英对照】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
(vulva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
VIN)
,外阴鳞状细
专业词汇
胞癌
(vulvar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外阴恶性黑色素瘤
(vulvar melanoma)
,外阴基底细
胞癌
(vular basal cell carcinoma)
引言部分
:外阴肿瘤简单概括
2
分钟
基本部分
:
教学内容
第二节
外阴上皮内瘤变
15
分钟
与
第三节
外阴恶性肿瘤
20
分钟
时间分配
结束部分
:
3
分钟
总结课程重点,布置作业
第一节
外阴良性肿瘤
10
分钟
授
课
内
容
目的
教
法
时间
注解
【引言】
外阴肿瘤包括大小阴唇、
阴蒂、
阴阜、
前庭、会阴、尿道口等处的肿瘤因外阴位于体
表,肿瘤易于较早发现,有利于采取有效防 治
措施。
第一节外阴良性肿瘤
外阴良性肿瘤较少见,主要有平滑 肌瘤、
纤维瘤、脂肪瘤、乳头瘤、汗腺瘤等。神经纤
维瘤、淋巴管瘤、血管瘤等更少见。
一、乳头瘤
乳头瘤
(vulvar papillomatosis) :
常见于围绝
经期和绝经后妇女。为单个肿块,多发生于阴
唇。表面见多数小乳头状突 起,覆有油脂性物
质,呈指状,突出于皮肤表面,其大小由数毫
米至数厘米。
太乳头瘤 表面因反复摩擦可破溃、
出血、感染。镜下见指状疏松纤维基质,其上
有增生的鳞壮上度覆盖。 表皮增厚以棘细胞层
和基底细胞层为主。
2
%一
3
%有恶变倾向.应
手术切除。术时作冰冻切片.若证实有恶变,
应作较广泛的外阴切除。
二、汗腺瘤
(hidradenoma)
汗腺瘤常见于青春期后,比较少 见。由汗
腺上皮增生而成。生长缓慢,直径为
1
—
2cm
。
肿瘤包膜完整,与表皮不牯连。镜下见高柱状
或立方形的腺上皮交织形成绒毛状突起。病理
特征 为分泌形柱状细胞下衬有一层肌上皮细
胞。一般为良性,极少恶变。治疗原则为先作
活组织检查 ,确诊后再行局部切除。
三、纤维瘤
纤维瘤
(fibroma)
是最常见的外阴良性肿
瘤。由纤维母细胞增生而成。多见于大阴唇。
初起为硬的皮下结 节,继而可增大,形成有蒂
的硬的实性块物,大小不一,表面可有溃疡和
坏死。其切面为致密、 灰白色纤维结构。镜下
见波浪状或相互盘绕的胶质束和纤维母细胞。
肿瘤恶变少,治疗原则为沿 肿瘤根部切除。
四、平滑肌瘤
讲
授
法
2
分钟
2
分钟
2
分钟
2
分钟
阴蒂纤维瘤
汗腺瘤
平滑肌瘤
(leiomyoma)来源于外阴平滑肌、
毛囊立毛肌或血管平滑肌。
多发生在生育年龄,
主要发生在大 阴唇、阴蒂及小阴唇。呈有蒂或
突出于皮肤表面,
形成贡硬、
表面光滑的块物。
镜下见平滑肌细胞排列成束状,与胶原纤维柬
纵横交错或形成漩涡状结构,常伴退行性变。
治 疗原则为有蒂肌瘤局部切除或深部肌瘤摘除
第二节
外阴上皮内瘤变
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
(vulva intraepithelial
neopla sia
,
VIN)
是一组外阴病变的病理学诊断
名称。包括外阴鳞状细胞上皮 内瘤变和外阴非
鳞状细胞上皮内瘤变
(Peget
’
s
病和非浸润性 黑
色素细胞瘤
)
,
多见于
45
岁左右妇女。
近年< br>VIN
发生率有所增加。
VIN
很少发展为提润癌,但
60
岁 以上或伴有免疫抑制的年轻患者可能转
变为浸润癌。
【病因】不完全清楚。现代分子 学技术检
测发现
80
%
VIN
伴有
HPV(16
型
)
感染。
细胞病
理学变化包括病毒蛋白在细胞核周形成晕圈、
细胞膜 增厚以及核融合。这些改变多发生在病
变的表层细胞。其他的危险因素有性病、肛门
一生殖道瘤 样病变、免疫抑制以及吸烟。
【病理特征及分类】
上皮层内细胞分化不良 、核异常及核分裂
象增加。病变始于基底层,严重时向上扩展甚
至占据上皮全层。
2004
年国际外阴疾病研究协会(
ISSVD
)
对VIN
的定义进行了修正,
,认为
VIN I
主要
是
HPV
感染的反应型改变,
VIN
仅指高级别的
VIN
病变
(
II- III
)
。分为普通型,疣型,基底细
胞型,混合型,分化型,和未分化型。
【临床表现】
V1N
的症状无特异性,与外
阴营养不良一样,主要为瘙痒、皮 肤破损、烧
灼感、溃疡等。体征有时表现为丘疹或斑点,
单个或多个,融合或分散,灰白或粉红 色;少
讲
授
法
图
片
举
例
法
2
分钟
数为略高出表面的色素沉着。
【诊断和鉴别诊断】
1
.
活组织病理检查
< br>对任何可疑病变应作
多点活组织检查。为排除浸润癌,取材时需根
据病灶情况决定取材深 度,一般不需达皮下脂
肪层。
2.
外阴湿疹、外阴白色病变、痣、脂溢性
角化瘤和黑色棘皮瘤等也可引起
VIN
,注意鉴
别。
【治疗】
治疗的目的:
消除病灶
缓解症状
预防
恶变
1
.
局部治疗:
适应于病灶局限,
年轻的患
者
①药物治疗
5
%氟尿嘧啶(5
一
Fu)
软
膏,外阴病灶涂抹,每日一次。
②物理治疗:
激光,
冷冻、
电灼、光
动力治疗
2.
手术治疗:
①表浅外阴皮肤切除:
局限的分化型
病灶
②单纯外阴切除:老年人,广泛性
VIN
,
Paget
病
第三节
外阴恶性肿瘤
外阴恶性肿瘤占女性 生殖道癌肿的
3
%一
5
%,常见于
60
岁以上妇女。以外阴 鳞状细胞
癌最常见,
其他有恶性黑色素瘤、
基底细胞癌、
前庭大腺癌等。绝大 多数肿瘤生长在外阴皮肤
表面,容易被发现,但仍有很多患者未能获早
期诊断和治疗。其原因或 是患者不重视外阴部
症状,如瘙痒、结节状小赘生物等.或是医师
不认识外阴症状的重要性.常 投有先作病变部
位活蛆织检查,确诊后再治疗,而是先盲目给
予不适当治疗延误病情。
2
分钟
5
分钟
2
分钟
2
分钟
炸萝卜丸子的做法-
炸萝卜丸子的做法-
炸萝卜丸子的做法-
炸萝卜丸子的做法-
炸萝卜丸子的做法-
炸萝卜丸子的做法-
炸萝卜丸子的做法-
炸萝卜丸子的做法-
本文更新与2021-02-20 06:4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3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