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爱尔眼科医院-
第三章
酶
一、填空题:
1
、组成酶的蛋白质叫
,其酶蛋白与辅助因子结合后所形成的复合物称为
。
2
、酶的活性中心有两个功能部位,即
__
_
部位和
_
__
部位。
3
、
酶分子中具有催化功能的亲核基团主要有:
组氨酸的
基,
丝氨酸的
基及半胱
氨酸的
。
4
、丙二酸是
酶的
性抑制剂。
5
、米氏常数的求法有
和
方法,其中最常用的
方法是
。
6
、
1
/
km
可近似地表示酶与底物
的大小,
Km
越大,表明
。
7
、酶活性中心的特点:
、
、
。
8
、酶的结合部位决定
,而催化部位决定
。
9
、酶活性中心往往处于酶分子表面的
中,形成
区,从而使酶与
底物之间的作用加强。
10
、
同一种酶有几种底物,就有
个
Km
值,
其中
Km
值最
的底物,便为该酶
的
底物。
11
、加入竞争性抑制剂,酶的最大反应速度将
,
Km
值将
。
12
、表示酶量的多少常用
表示。
13
、酶原激活的本质是
的形成和暴露的过程。
14
、酶催化的反应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即
和
。
15
、全酶包括
和
。
16
、在某一酶溶液中加入
GSH
能提高此酶活力,那么可以推测
基团可能是酶活性中心的
必需基团。
17
、酶是由
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
。
18
、
L-
精氨酸酶只作用于
L-
精 氨酸,而对
D-
精氨酸无作用,因此此酶具有
专一性。
19
、
抑制剂不改变酶促反应的
Vmax
,
而
抑制剂不改变酶促反应
Km
。
20
、同工酶是一类
相同、
不同的一类酶。
21
、维生素
B
2
又叫
,做为某些酶的辅基形式为
、
两种。
22
、泛酸在生物体内主要作为
、
的组成成分存在,其组成物的功能基
因是
,可传递
。
2 3
、
NAD
、
FAD
、
COA
的相同之处在于三者 均有
作为其成分。
24
、
BCCP
的中文名称为
。
25
、人类若缺乏维生素
,即产生脚气病。
26
、
生物素是由噻吩环与尿素结合成的一个
化合物,
它是
辅酶,
它
的生化作用是
。
27
、
维生素
B
6
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形式是
_
和
_
,
它可做为
酶的
辅酶。
28
、
叶
酸
以
作
辅
酶
,
有
和
两
种
形
式
,
生
化
功
能
是
。
29
、硫辛酸的
6
—
8
位上有
键,它的生化功能是
。
二、选择题
(
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
:
1
、关于米氏常数
(Km)
下列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
( )
A
、酶促反应达到最大反应速度时的底物浓度
B
、
Km
随底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C
、它是酶促反应的特征性常数
D
、随酶浓度的增大而减少
2
、当反应速度是最大反应速度的
90
%时,其
Km
值等于
( )
A
、
1
/
9[S]
B
、
1
/
6[S]
C
、
1
/
3[S]
D
、
1
/
2[S]
3
、一个酶的竞争性抑制剂产生下列哪种动力学效应
( )
A
、
Km
增大,
Vmax
不变
B
、
Km
不变,
Vmax
减小
C
、
Km
减小,
Vmax
不变
D
、
Km
不变,
Vmax
增大
4
、变构酶是一种
( )
A
、诱导酶
B
、单体酶
C
、寡聚酶
D
、多酶体系
5
、有机磷杀虫剂 其杀虫机制是有机磷化合物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中心的哪一个基团发生反应
(
)
A
、巯基
B
、羧基
C
、羟基
D
、咪唑基
6
、酶保持催化活性必须
( )
A
、酶分子的完整无缺
B
、有金属离子参加
C
、有辅酶参加
D
、有特定构象的活性中心及必需基团
7
、当酶与底物结合形成
ES
复合物时
( )
A
、酶和底物的构象都发生改变
B
、主要是酶构象发生改变
C
、主要是底物构象发生改变
D
、主要是辅酶构象发生改变
8
、关于竞争性抑制剂作用,哪项是错误的
( )
A
、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类似
B
、抑制剂与底物一样,与酶活性中心进行可逆结合
C
、抑制剂与酶结合,但不被酶催化形成产物
D
、抑制作用不能用提高底物浓度解除
9
、关于酶催化反应机制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 )
A
、
ES
复合物形成是催化反应的先决条件。
B
、
ES
复合物形成是可逆的,并且可进一步使底物形成产物。
C
、
S
通过诱导契合结合在酶活性中心上。
D
、一个酶分子只能催化一个底物转化后而被消耗。
10
、指出哪种情况下酶的纯度最高
(
)
A
、
500mg
蛋白中含
270
酶活力单位
B
、
300mg
蛋白中含
130
酶活力单位
C
、
700mg
蛋白中含
300
酶活力单位
D
、
200mg
蛋白中含
110
酶活力单位
11
、下面有关酶活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在酶提纯过程中,总活力逐渐下降,比活力逐渐提高
B
、酶催化反应速度愈大,酶活力也愈大
C
、测定酶活力大小即测定酶促反应速度的快慢
D
、为了使测定准确,通常将酶与底物先混合一段时间后,再测定反应速度大小
12
、唾液淀粉酶经透析后,水解淀粉能力显著降低,其主要原因是(
)
A
、酶蛋白变性
B
、失去
Cl
-
C
、酶含量减少
D
、酶的活力下降
13
、有机磷农药所结合的胆碱酯酶上的基团是(
)
A
、
-OH
B
、
-COOH
C
、
-SH
D
、–
CH
3
14
、酶原激活的生理意义是(
)
A
、加速代谢
B
、恢复酶活力
C
、促进生长
D
、避免自身损伤
15
、竞争性抑制作用特点是指抑制剂(
)
A
、与酶的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
B
、与酶的产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
C
、与酶的底物竞争非必需基团
D
、与其他抑制剂竞争酶的活性中心
16
、酶的活性中心是指(
)
A
、酶分子上的几个必需基团
B
、酶分子与底物结合的部位
C
酶分子结合底物并发挥催化作用的关键性三维结构区
D
、酶分子中心部位的一种特殊结构
17
、酶的不可逆抑制的机制是由于抑制剂(
)
A
、使酶蛋白变性
B
、与酶的催化中心以共价键结合
C
、与酶的必需基团结合
D
、与活性中心的次级键结合
18
、下列哪一项不是酶具有高催化效率的因素?(
)
A
、加热
B
、酸碱催化
C
、
“张力”和“形变”
D
、邻近定位效应
19
、纯化酶制剂时,酶纯度的主要指标是(
)
A
、蛋白质浓度
B
、酶量
C
、酶的总活性
D
、酶的比活力
20
、酶活性是指(
)
A
、酶所催化的反应
B
、酶与底物的结合力
C
、酶自身的变化
D
、酶的催化能力
21
、
酶反应速度对底物浓度作图,< br>当底物浓度达一定程度时,
得到的是零级反应,
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
A
、形变底物与酶产生不可逆结合
B
、酶与未形变底物形成复合物
C
、酶的活性部位为底物所饱和
D
、过多底物与酶发生不利于催化反应的结合
22
、米氏常数
Km
是一个用来度量
( )
A
、酶和底物亲和力大小的常数
B
、酶促反应速度大小的常数
C
、酶被底物饱和程度的常数
D
、酶的稳定性的常数
23
、酶催化的反应与无催化剂的反应相比,在于酶能够:
( )
A.
提高反应所需活化能
B
、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
C
、促使正向反应速度提高,但逆向反应速度不变或减小
24
、辅酶与酶的结合比辅基与酶的结合更为
(
)
A
、紧
B
、松
C
、专一
D
、一般
25
、下列关于辅基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
A
、是一种结合蛋白质
B
、只决定酶的专一性,不参与化学基团的传递
C
、与酶蛋白的结合比较疏松
D
、一般不能用透析和超滤法与酶蛋白分开
26
、酶促反应中决定酶专一性的部分是(
)
A
、酶蛋白
B
、底物
C
、辅酶或辅基
D
、催化基团
27
、重金属
Hg
、
Ag
是一类(
)
A
、竞争性抑制剂
B
、不可逆抑制剂
C
、非竞争性抑制剂
D
、反竞争性抑制剂
28
、全酶是指什么?(
)
A
、酶的辅助因子以外的部分
B
、酶的无活性前体
C
、一种
[
酶
----
抑制剂复合物
]
D
、一种需要辅助因子的酶,具备了酶蛋白、辅助因子各种成分
29
、根据米氏方程,有关
[s]
与
Km
之间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当
[s]<
V
与
[s]
成正比
B
、当
[s]
=
Km< br>时,
V
=
1/2Vmax
C
、当
[s]>>Km
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无关
D< br>、当
[s]=2/3Km
时,
V=25
%
Vmax
30
、已知某酶的
Km
值为
0.05mol.L
-1
,?
要使此酶所催化的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的
80
%时底物的
浓度应 为多少?(
)
A
、
0.2mol.L
-1
B
、
0.4mol.L
-1
C
、
0.1mol.L
-1
D
、
0.05mol.L
-1
31
、某酶今有
4
种底物
(S)
,其
Km
值如下,该酶的最适底物为(
)
A
、
S
1
:
Km
=
5×
10
-5
M
B
、
S
2
:
Km
=
1×
10
-5
M
C
、
S
3
:
Km
=
10×
10< br>-5
M
D
、
S
4
:
Km
=
0.1×
10
- 5
M
32
、酶促反应速度为其最大反应速度的
80
%时,
Km
等于(
)
A
、
[S]
B
、
1/2[S]
C
、
1/4[S]
D
、
0.4[S]
33
、下列关于酶特性的叙述哪个是错误的?(
)
A
、催化效率高
B
、专一性强
C
、作用条件温和
D
、都有辅因子参与催化反应
34
、酶具有高度催化能力的原因是(
)
A
、酶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B
、酶能催化热力学上不能进行的反应
C
、酶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D
、酶能提高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35
、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是:
(
)
A
、
Vmax
不变,
Km
增大
B
、
Vmax
不变,
Km
减小
C
、
Vmax
增大,
Km
不变
D
、
Vmax
减小,
Km
不变
36
、目前公认的酶与底物结合的学说是(
)
A
、活性中心说
B
、诱导契合学说
C
、锁匙学说
D
、中间产物学说
37
、变构酶是一种(
)
A
、单体酶
B
、寡聚酶
C
、多酶复合体
D
、米氏酶
38
、具有生物催化剂特征的核酶
(ribo zyme)
其化学本质是(
)
A
、蛋白质
B
、
RNA
C
、
DNA
D
、糖蛋白
39
、下列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正确的的。
(
)
A
、所有酶都有活性中心
B
、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辅酶
C
、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金属离子
D
、所有抑制剂都作用于酶活性中心。
4 0
、乳酸脱氢酶
(LDH)
是一个由两种不同的亚基组成的四聚体。
?
假定这些亚基随机结合成酶,这种酶
有多少种同工酶?(
)
A
、两种
B
、三种
C
、四种
D
、五种
41
、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按抑制类型应属于(
)
A
、反馈抑制
B
、非竞争性抑制
C
、竞争性抑制
D
、底物抑制
42
、水溶性维生素常是辅酶或辅基的组成部分,如:
(
)
A
、辅酶
A
含尼克酰胺
B
、
FAD
含有吡哆醛
长春爱尔眼科医院-
长春爱尔眼科医院-
长春爱尔眼科医院-
长春爱尔眼科医院-
长春爱尔眼科医院-
长春爱尔眼科医院-
长春爱尔眼科医院-
长春爱尔眼科医院-
本文更新与2021-02-20 05:0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3333.html
-
上一篇:营养师--各类食物成分简表
下一篇:2.曲线运动之速度的合成与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