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维生素的症状-
2015-2016
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高二(上)第一次
月考生物 试卷
一、选择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6
分,满分
36
分)
1
.鹰和高山松鸡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进行(
)
A
.能量交流
B
.相互竞争
C
.相同进化
D
.相互选择
2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B
.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的特征
C
.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突变产生抗药性,在青霉素的选择 作用下,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
存下来
D
.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3
.内环境稳态 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响稳态,除哪项外,下列事实
都支持这一观点(
)
A
.夏天长期呆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
B
.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
C
.一人屏息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
D
.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
4
.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 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
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肝糖原的形成发生在③中
B
.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
C
.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
D
.正常情况下,①②④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
5
.血浆中的
1< br>个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被彻底氧化分解,需要穿过几层细胞膜(
)
A
.
5
层
B
.
3
层
C
.
6
层
D
.
4
层
6
.如图所示,图
1
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
2
为突 触结构示意图,则相关叙述正确
的是(
)
1
A
.图
1
中
I
侧为细胞膜内侧,Ⅱ侧为细胞膜外侧
B
.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
1
中< br>A
密切相关
C
.图
2中
E
为突触后膜,
F
为突触前膜,
C
物质被释放出来依 靠主动运输
D
.图
2
中
C
名称为神经递质,
C
与
D
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可以由外正内负变 为外负内正
二、解答题(共
5
小题,满分
54
分)
7
.根据人体下丘脑、垂体调节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回答问题:
(
1
)图中
TRH
是
.
(
2
)寒冷环境中激素
A
和
B
在血液中的含量
,作用于骨骼肌和其他组织后,
形成
Y
产热的原因是
.
(
3
)常温下,血液中
A
的含量有增加趋势时,
TRH
和TSH
的分泌量将
,这种
调节属于
调节.
(
4
)若人体血液中的血 糖降低时,一方面可通过下丘脑作用于胰岛
A
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
糖素,促使血糖含量 升高;另一方面下丘脑可通过内脏神经作用于肾上腺,使其分
泌
,促使血糖含量升高.该激素与胰高血糖素间的关系是
.
8
.血液中的红细胞源源不断地为人体组织细胞输送氧气.血浆中无机盐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红细胞正常的形态与功能至关重要,为患者输液治疗时为什么要用浓度为
0
,
.9%
的
生理盐水?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
1
)实验材料:略.
(
2
)
方法步骤:
①取
5
支洁净试管,
编号为
1< br>~
5
号,
分别加入
2mL
浓度为
0.5%
、
0.7%
、
0
,
.9%
、
1.1%
、1.3%
的
,并各加入
2
滴抗凝剂(或柠檬酸钠)
.
②将左手无名指消毒,用消毒的采血针刺破皮肤,用小滴管吸血.
③向
1
~
5
号试管中分别滴入
1滴血,摇匀,放置
5min
.
2
④分别取
5
支试管中的混合液各一滴,
置于
5
张洁净的已编号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
在
显微镜下镜检,观察
(
3
)请完善下列预期结果及分析:
试管
盐水
红细胞形态
1
0.5%
①体积变大,或涨破
2
0.7%
②
3
0.9%
③
4
1.1%
④体积缩小
5
1.3%
⑤积缩小、皱缩
相应的结论:
.
(
4
)讨论:
①某学生配制生理盐水时,由于操作不规范致使溶液浓度偏低,他的探究结果
会
.
②为了使实验结果更精确,可采取什么样的实验措施?
.
③生理盐水与体液为等渗溶液,过多注射是否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为什
么?
.
4
9
.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 究的实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
10
对基因,现有一黑腹
7
果蝇的野生 种群,约有
10
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
1
)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种群的
,经观察,该种群中果
蝇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
分析 其产生的原因,
是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等位基因,
通过有性生
殖中的基因重组而产生的 ,
使种群中产生了大量的可遗传的变异,
其来源包括
、
和
.它们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
.
﹣
5
(
2
)假定该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
10
,那么在该种群中每一代出现的 基因突变数
是
.
(
3
)随机从该种群中抽出
100
只果蝇,测知基因型
AA
(灰身)
35
只,
Aa
(灰身)< br>60
只,
aa
(黑身)
5
只,请问
A
的基因 频率为
.
10
.
如图甲是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
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图丙表示
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
)图甲中
f
表示的结构是
,图乙是图甲中
(填字母)的亚显
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图乙中的
B
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
(
2
)缩手反射时,兴奋从
A
传到
B
的信号物质是
.兴奋不能由
B
传到
A
的原
因是
.
3
(
3
)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 ③称
为
.若刺激图丙中
b
点,图中
点可产生兴奋,图丙中共有突触
个.
(
4
)图乙中神经递质由
A
细胞合成,经过
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
泡再与
融合,通过
A
细胞的
作用,进入突触间隙.
(
5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
B
细胞产生
,使突触
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
11
.
半乳糖血症是一种严重的遗传病,
图一表示半乳糖在体内的代谢途径,
图二为某家族的
遗传系谱图,据图回答问题:
(
1)导致半乳糖血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编码
1
﹣磷酸﹣半乳糖尿苷酰转移酶的基因发生突变,使该酶合成受阻,导致
积累,毒害细胞.
(
2
)半乳糖血症患者喝牛奶会导致病症加重,原因是
.
(
3
)根据图二可判断,半乳糖血症的遗传方式是
,
11
号基因型是
(半乳糖血症和血友病的基因分别用
A
、
a
和
B
、
b
表示,
血友病的遗传方式是伴
X
染色体隐
性遗传)
,
11
号和
12
号这对新婚夫妇生育的孩 子患半乳糖血症的概率是
.
2015-2016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6
分,满分< br>36
分)
1
.鹰和高山松鸡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进行(
)
A
.能量交流
B
.相互竞争
C
.相同进化
D
.相互选择
【考点】
种间关系.
【专题】
正推法;种群和群落.
4
【分析】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基础)
、生存斗 争(动力)
、遗传变异(内因)
和适者生存(结果)
.
【解答】
解:
鹰和高山松鸡速度都变快说明鹰和高山松鸡相互选择,
生存下来的类型经过一
代代的积累,结果发展成为具有各自特征的种群.
故选:
D
.
【点评】
本题考查自然选择学说的相关内容,
意在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运用所学 知识解
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2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B
.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的特征
C
.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突变产生抗药性,在青霉素的选择 作用下,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
存下来
D
.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考点】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分析】
1
、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 中不断进化和发
展.
2
、现代生物进化理 论的基本观点:
(
1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
种群 基因频率的改变;
(
2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
3
)自然选择使种群的
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4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3
、新 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及隔离,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
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解答】
解:
A
、新物种的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
A
正
确;
B
、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 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B
正确;
C
、
细菌的抗药性是在接触青霉素之前就已经产生,
青霉素只能对 细菌的抗药性进行选择,
C
错误;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
正确.
故选:
C
.
【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要求考生识记共同进化的 概念;
识记现代
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
考查.
3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 响稳态,除哪项外,下列事实
都支持这一观点(
)
A
.夏天长期呆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
B
.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
C
.一人屏息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
D
.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
【考点】
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5
(
1
)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
pH< br>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
境相对稳定的 状态;
(
3
)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
4
)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解答】
解:
A
、夏天长期呆在空调房间引 起的“空调病”是温差大导致体温调节失调引起
的,
A
正确;
B
、到青藏高原后出现的头疼乏力、血压升高是因为缺氧导致内环境失调 引起的,
B
正确;
C
、一人屏息 段时间后,呼吸运动明显加强是机体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结果,
C
错误;
D
、中暑是高温导致体温调节失调引起的疾病,
D
正确.
故选:
C
.
【点评】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
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调节机 制及生
理意义,
能理论联系实际,
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属于考纲识记和
理解层次的考查.
4
.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
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肝糖原的形成发生在③中
B
.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
C
.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
D
.正常情况下,①②④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
由图可知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血浆、组织液、细胞內液和淋巴.内环境包括血 浆、组
织液和淋巴.
【解答】
解:
A
、肝糖原在肝细胞内合成,既发生在③中,
A
正确;
B
、体液①为血浆,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
B
正确;
C
、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为组织液,
C
错误;
D
、正常情况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 衡,
D
正确.
故选:
C
.
【点评】
本 题考查了体液的组成以及内环境的组成,
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血浆中的< br>1
个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被彻底氧化分解,需要穿过几层细胞膜(
)
A
.
5
层
B
.
3
层
C
.
6
层
D
.
4
层
【考点】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6
缺乏维生素的症状-
缺乏维生素的症状-
缺乏维生素的症状-
缺乏维生素的症状-
缺乏维生素的症状-
缺乏维生素的症状-
缺乏维生素的症状-
缺乏维生素的症状-
本文更新与2021-02-19 19:5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2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