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儿科主治医师资格考试考点速记(打印版)考点速记(打印版)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19 17:03

青砖鱼-

2021年2月19日发(作者:腋下淋巴结)
儿科主治医师资格考试考点速记(打印版)

我国将围生(产)期定为
自妊娠
28
周后到生后
7
足天


新生儿期指的是

从出生后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
28
天内


婴儿期指的是
从出生后
28
天~满
1
周岁之前


幼儿期指的是
生后
1
周岁~满
3
周岁之前


生长发育


小儿体重前半年每月平均增长
600

800g


小儿体重后半年每月平均增长
300

400g


小儿体重在
2
岁至
12
岁时每年增长约
2kg


小儿前囟闭合的时间约在
1

1.5


小儿前囟早闭见于
小头畸形

乳牙开始萌出的月龄是
4

10
个月


! C- L: R/ U: N( ^
) W0 i/ w1 s4 x& H6 B& f7 L7 Q

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A
由上到下
B
由近到远
C
由粗到细
D
由低级到高级
E
由简单到复


4 F6 a7 @1 r/ I& ^, j+ g

小儿腕骨骨化中心出全的年龄是
10



2
岁以内乳牙的数目约为
月龄减
4

6


小儿何月龄克氏征阳性是正常的
3

4
个月前

6 w

小儿巴氏征阳性在何时为生理现象
2
岁之前


: + k
5 T- M,
t) H
小儿出现第一个条件反射是
吸吮动作


4 z8 x0 Y/
`1
t u
2
岁小儿中点位于
身长的中点在脐下

: 8 G9 I0 o* V0 ]! Q

6
岁小儿中点位于
身长的中点在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之间


12
岁小儿中点位于
身长的中点在耻骨联合上缘


2 _* H5 J* y. n$$ V
2-12
岁身高粗略估计:身高(
cm

=
年龄
x7+70(cm)


身长

: 出生时上部量大于下部量,
2
岁中点在脐下,
6
岁时在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之间 ,
12
岁时恰在耻骨联合上缘,此时上部量和下部量相等。

% a


3 K! ` _( G6 G% h! I2 X. c0 {
头围:眉弓上放、 枕后结节绕头一周。
6
个月
44cm,
一岁
46cm,
周岁 后减慢,
2

48cm

5
岁时
50cm

15
岁接近成人
54-58cm
。在
2
岁前最有价值。< br>
/ Y0 h* s# H. w4 m- s7
胸围:
1
岁至青 春前期胸围超过头围的数约等于小儿岁数减
1



头颅骨的发育:
前囟对边中点连线长度在出生时约
1.5~2.0cm

6
个月后逐 渐骨化变小,
1~1.5
岁时闭合,后囟出生时很小或已闭合,至迟约于生后
6~8< br>周闭合。


脊柱的发育:
3
个月出现颈椎前凸(脊柱第一个 弯曲),
6
个月会坐时出现胸椎后凸,
1

时会走出现腰椎前凸。< br>6~7
岁时韧带发育后这些弯曲才固定下来。


腕骨骨化中心

头状骨、钩骨(
3
个月左右);下桡骨骺(约
1
岁);三角骨(
2~2.5
岁);
月骨(
3
岁);大、 小多角骨(
3.5~5
岁);舟骨(
5~6
岁);下尺骨骺(
6~7
岁);豆状骨

9~10
)。


牙齿的发育

乳牙(
20
个)恒牙(
32
个)生后
4-10
个月乳牙萌出,
12
个月未出牙为异常,

最晚
2.5
岁出齐。
2
岁内乳牙数目为月龄减
4~6

6
岁时出第一颗恒牙即第一磨牙,
在两乳磨
牙之后,
7~8
开始按乳牙萌出先后脱落代之以恒牙。乳牙萌出循序:下中切牙
-
上中切牙
-

侧切牙
-
上侧切牙
-
下第一磨牙
-
上第一磨牙< br>-
下尖牙
-
上尖牙
-
上第二磨牙
-
下第二磨 牙


生殖系统发育

青春期,女孩
12~18
岁,男孩
13~20


①青春前期:女
9~11
岁,男
11~13
岁,出现第二性征,生长明显加速 ,
2~3
年②青春成熟期:生长速度达高峰,第
2
性征全面
出现,性 器官均已成熟,约
2~3
年③青春后期:发育成熟,女
17~21
,男
19~24
。约
3~4


小儿视觉,
味觉,
听觉的发育

新生儿能看距离
60cm,

15~20cm
范围最清楚。
5
岁能辨别颜
色。
3
个月有定向反应,
6
个月区别父母声音,
8
个月区别语音意义,一 岁时听懂自己名字。
4
岁时听觉发育完善,胎儿
7~8
月时味觉的神经束已髓 鞘化故出生时味觉已发育完善,
4~5
个月的婴儿味觉已很敏感。


小儿的神经发育

出生时的先天性反射,觅食、吸吮、吞咽、拥抱、握持等,一般3~4
个月
时消失。新生儿和婴儿肌腱反射较弱,腹壁和提睾反射也不易引出,
1
岁时才稳定。
3~4

月小儿肌张力较高可使克氏征阳性,
2
岁以下小儿巴氏征阳性可为生理现象。出生后
2
周左
右可形成第一个条件反射
(抱起喂奶时的吸吮动作)
3~4
个月出现兴奋性和抑制性条件反射


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是粗动作发育过程的归纳

< br>小儿血压正常平均值:收缩压(
mmHg

=80+
(年龄
X 2
),舒张压实收缩压的
2/3



小儿药物治疗特点
1
,抗生素:菌群失调,真菌和耐药菌感染;卡那霉素、庆大霉素 引起肾
损害;氯霉素抑制造血功能,在新生儿、早产儿一起灰婴综合征

2
,肾上腺皮质激素:水痘
患者禁用激素,
3
,退烧药
< br>大多选用阿斯匹林现在多选用扑热息痛。急需降温可用安乃近脊
柱和肠溶栓剂。
4
,婴幼儿禁用吗啡

5
腹泻患儿不主张用止泻药


小儿 体表面积公式
<30kg
小儿体表面积(㎡)
=
体重(
kg

x0.035+0.1




30kg
小儿体表面积(㎡)
=
(体重
kg-30

x0.02+1.05


小儿每日所需水分扣除少量食物内生水后约
100~115ml/100kcal


每日需钠量

足月新生儿
2~3mmol/kg
,早产儿
3~4mmol/kg


婴儿肾脏溶质负荷
2.5~7mmol/00kJ(
母乳喂养儿
)10~3 0mmol/100kJ
(牛乳喂养儿)


新生儿和婴幼儿
肾脏浓 缩能力
很差,只能使尿浓缩到
700mmol/L(
比重
1.020)


新生儿肾脏排泄氯、磷酸盐、氢离子和产氨能力差,血氯和乳酸偏高
HCO3-
较低易酸中毒


$$ V' U% [# n/ L2 H/ y
7 i2 d8 _5
`7 Z! i1
v
#
j-
#
}9 i# }% Z*
U2 G/ @) p
/ },








5%

5 0ml/kg






5%~10%

50~100ml/kg






>10%(100~120ml/kg)













130~150mmol/L


















<130mmol/L
多见于腹泻,胃肠引流或用利尿剂⑶高渗性

血清钠
>150mmol/L
细胞内缺水


低钾血症:血清钾
<3.5mmol/L
钾缺乏时血清钾常降低,如果有酸中毒或脱水时血钾可正常
或增高。
病因



6 u! C* e/ c2 T/ i! q2
, z% E5 i* e+ * [) ^! ^
9 y
1 x- f) E, % V) y
$$ u
1
钾进量不足
2
消化道失钾过多
3
经肾排钾过多
4
其他如透析烧伤等
5
钾分布异常

临床表


主要是神经肌肉、心脏,和肾脏方面的症状
1
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四肢无力腱反射
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迟缓性瘫痪;呼吸肌麻痹;肠麻痹
2
心脏

兴奋性增高,心跳加快,
房早,室早多见严重低钾可导致室上速、室速甚至室颤
3
肾脏

肾上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对抗利尿激素(
ADH
) 的反应低下,浓缩功能降低,尿量增加,肾小管泌
H+
和回收
HCO3-
增加 ,氯的回收减少,可发生低钾低氯性碱中毒,伴反常性酸性尿。
治疗
1
治疗原发病,防
止钾的继需丢失
2
尽早恢复正常饮食

补钾浓度
0.2%~0.3%

27~40mmol/L
)每日 补钾总量
静滴时间不短于
8
小时,治疗低钾血症须持续
4~6
日(< br>6~8
日)


高钾血症
>5.5mmol/L
治疗
1, 6~6.5mmol/L
排钾利尿
2

>6.5mmol/L
①钙拮抗高钾对心脏的
毒害②糖加胰岛素使钾向 细胞内转移③应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排钾利尿剂,必要时透析


酸碱平衡紊乱


1
代谢性酸中毒

由于
[H+]
增加或
[HCO3-]
丢失所致。
临床表现:
根据
HCO3-
可将酸中毒分为:
轻度(
18~13mmol/L
)仅呼吸较快, 中度(
13~9mmol/L
)重度(
<9mmol/L



呼吸深快,心率增快、厌食、恶心、呕吐、疲乏、无力、精神萎靡、烦躁不安;进而嗜睡昏< br>睡、昏迷。严重酸中毒(
PH<7.20
)心率减慢、周围血管阻力下降,心肌收缩力减 弱和心输
出量减少,有低血压、心衰,室颤。酸中毒时游离钙高,纠正后使原有低钙血症的患儿出现手足抽搐和惊厥。
治疗

碱剂需要量
mmol=

22 -

HCO3-

mmol/Lx0.5x
体重(
kg)一般先
给碱剂的
1/2


按提高血浆
HCO3-5 mmol/L
计算(
1.4%NaHCO3

1.87%
乳酸钠3ml/Kg

提高
[HCO3-]

1mmol/L
。注意:
1
应避免频繁应用高涨液(新生儿颅内出血)
2
避免过快
完 全纠正酸中毒
3
有机酸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进补充
HCO3-
即可;4
高氯型酸中毒时及低
HCO3-
血症时,只能籍肾脏代谢调节,更须碱剂治疗< br>5
注意补充钾盐。
2
代谢性碱中毒由于
体内固定酸丢失或
HCO3-
蓄积所致。
治疗
1
盐水治疗有效的代碱:
①应用
NS
纠正脱水,

复循环血量,同时补充钾。②重症病例(
PH>7.60

HCO3->40mmol/L
)可用氯化铵,肝肾
功能不全者禁用。其需 求量:
氯化铵
mmol=
(测得
HCO3-

22

mmol/Lx0.3 x
体重(
kg


一般先给半量 。
配成
0.9%
的等渗液

1mmoLNH4Cl

53.5mg

③可按
3ml/kg
给予
0.9%NH4Cl

, w2 a1 X3 p# J4 S' ?7 |
8 R3
`, N! t1
v7 w- v5 a& w
口服补盐液

OR S

=[
氯化钠
3.5+
碳酸氢钠
2.5+
氯化钾
1.5+
葡萄糖
20.0(
结晶水葡萄糖
22)]/L



2/3
张溶液,渗透压为
330mmol/L
其中电解质为
220mmol/L


液体疗法

一维持治疗

:补充生理量每日需水量
100~115ml/418kj;钠为
3.5mmol/418kl
;钾

2.5mmol/418kj
;葡萄糖每日最少
5g/kg
。疾病患儿每日需要热量按体重计算为:
10k g


419kj/kg
,超过
10kg
的按
22 0kj/kg
;超过
20kg
的按
84kj/kg
。二

补充累积损失量:
1
纠正
脱水和渗透压失常⑴补液量

轻度
(失水
90~120ml/kg


50ml/kg
中度
(失
120~150ml/kg


50~100ml/k g
;重度(失
150~180ml/kg
)补
100~120ml/kg< br>。先按
2/3
量给予
2
补液成分①
等渗脱水用等张液②低渗

用高渗液补充

需 钠量(
mmol

=
(期望血清钠
-
测得血清钠)
mmol/LX
体液总量
(L)
③高渗性脱水低渗液补充,
有困难时按等渗脱水处理
3
补液速度

累积
损失量应与开始补液的
8~12
小时内完成;生理量在剩余的时间(24
小时)内补完。中重度
脱水伴外周循环障碍的应先扩充血容量,迅速改善血循环和肾功 能。

新生儿期的保健重点:
1.
保温
2 .
喂养
3
清洁卫生
4
消毒隔离



婴儿期的保健重点:
1.
喂养
2.
清洁卫生
3
消毒隔离
4
预防接种



7 S2 {. u' h: H8 K8 l) N
- g' W7 h( v: } ^# q
4 [( D2 A: `0 g) O& K
幼儿期的保健重点:
1.
防止意外创伤
2
防止中毒
3
防止营养缺乏
4
防止消化功能紊乱


2
个月以上的小儿首次接种卡介苗硬应作结核菌素试验


初种麻疹减毒活疫苗的时间是

生后
8
个月

卡介苗初种年龄


2

~2
个月


脊髓灰质炎初种年龄
2
个月

百白破初种年龄
3
个月


有活性的维生素
D



1.25-

OH

2D3


2 ^ |
7 V2 X- u2 H0 S' t) l* [
[% H) M% C) w% J* }. X# f' a
初期佝偻病的主要表现: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


佝偻病颅骨软化多发生于
3~6
个月


激期佝偻病得血生化变化

血钙少降,血磷明显降低

钙磷乘积降低,碱性磷酸酶明显升



初期佝偻病
x
线所见

临时钙化带模糊

治疗佝偻病激期维生素
D
的剂量

1

~2

IU/d


$$ h3 U, I& Q- J*
E7 ^
% s# O' h2 [/ M# L! A
' q. ?0 V2 D6 Y _8 o7 j/ w( m$$
% q
6 Z4 d* {, V U, x! E' m
人体维生素
D
主要来源于
皮肤合成的内源性
D 3
骨骼改变不明显
是初期佝偻病的临床表



治疗活动早期佝偻病给予维生素
D
口服法的时间


1
月后改预防量



4 ^! E$$ A5 E' D6 D
F)
9 l: A$$ z
o' x
2 [% n2 b1 m2 f
1 H:
3 D8 a8 Q
佝偻病恢复期长骨
x
线片改善的特点是

临时钙化带重新出现


: I) _
H6 D: ]4 r
7 C/ @9 R3
F6 ^/
S,
?8 ]7 O* {

甲状旁腺功能不足

是佝偻病性手足搐搦症的发病机理

(喉痉挛多见于婴儿)


面神经征检查时叩诊锤骤击患儿的口角与颧骨的面颊部

(面神经孔处)


手足搐搦症的治疗步骤

止惊
-
补钙
-
维生素
D


Trousseau


血压计袖带包裹上臂使血压维持在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
5
分钟内该手痉挛


婴儿每日所需要水分

150ml/kg


成人每日所需要水分

40ml/kg


学龄前儿每日所需要水分
100ml/kg


学龄儿每日所需要水分

75ml/kg
巨大儿
>4000g


早产儿

胎龄
>28
周至
<37
足周的新生儿

低体重儿
<2500g


极低体重儿
<1500g


新生儿

出生到生后
28
天的婴儿

超低体重儿(微小儿)
<1000g
正常儿
2500~3999g


高危儿:
1
母亲
Rh
阳性,糖尿病史
2
异常分娩史

妊高征先兆子痫
3apgar
评分
<7


胎儿期
24w~37w
体重呈线性上升
1.5%/


卵磷脂
/
鞘磷脂
<2
或羊水中磷脂酰甘油
<20mg/L


表示肺不成熟,
B
超检测胎儿双顶径
>8.5cm
表示胎儿已成熟


胎儿头皮血检测
PH

7.20
应密切观察
<7.15
应尽快结束产程


肺表面活性物质由
II
型肺泡上皮产生
28w
出现于羊水中

直至
35w
迅速增加


新生儿肠壁较薄,容易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

足月儿血压
9.3/6.3kpa
心率
120

/



因胆酸分泌太少, 不能将脂肪乳化,故脂肪吸收较差,在缺氧、缺血、喂养不当时易发
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 儿生理性黄疸发病的主要原因
是肝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活力



肾 在胚胎
10~12w
排尿,
14w
肾小管又主动或转运功能,
35w
肾发育完成。婴儿出生时
肾小球滤过率低浓缩功能差,易造成水中或脱水症状。


新生儿脐血平均
Hb 170g/L
,然后上升

一周后恢复到脐血水平胎儿期血红蛋白(
HbF

70%


成人(
HbA

30%
网织红在生后
3
天为
0.04~0.06

4~7
天后下降至
0.005~0.015
足月儿血容量
85ml /kg
,早产儿
89

105ml/kg


新生儿脑(
300~400g
)占体重
10%~20%
成人占
2%
腰椎穿刺在
4

5
腰椎间隙进针


新生儿产热依靠棕色脂肪,胎儿体温高于母体
0.
5



新生儿每日需要热量
419-502kj/kg

100

120kcal/kg
)正常足月儿
3
小时喂养
1



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注射
vitk1 1mg
早产儿连用三天第四天加维生素
C

50~100mg/d

10
& i9 a8 V: u- A
8 z# J/ V- C+ c

青砖鱼-


青砖鱼-


青砖鱼-


青砖鱼-


青砖鱼-


青砖鱼-


青砖鱼-


青砖鱼-



本文更新与2021-02-19 17:0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2787.html

儿科主治医师资格考试考点速记(打印版)考点速记(打印版)的相关文章

儿科主治医师资格考试考点速记(打印版)考点速记(打印版)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