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19 16:46

如何补充叶酸-

2021年2月19日发(作者:下巴长痘痘是怎么回事)
高二生物辅导(二)

第二章

一、反射与反射弧

1
、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

2
、反射弧: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
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3
、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
神经细胞
)
4
、神经元包括

细胞体



突起

两部分,突起包括

树突



轴突。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二、兴奋的传导

1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神 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
导的,这种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
、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静息电位)
:外正内负

兴奋区域的膜电位(动作电位)
:外负内正

3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
:
双向性

4
、传导特征

①完整性:
神经纤维要实现其兴奋传导的功能,就要求其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
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
兴奋即不可能通过断口 ;
如果神经纤维在麻醉剂或低温作用下发生功
能的改变,破坏了生理功能的完整性,则兴奋的传 导也会发生阻滞。

②双向性:
根据兴奋传导的机制,
神经纤维受刺激产生兴 奋时,
兴奋能由受刺激的部位同时
向相反的两个方向传导,因为局部电流能够向相反的两个方向 流动。
(双向传导)

③绝缘性:
一条神经干包含着许多条神经纤维,
各条神经纤维各自传导自己的兴奋而基本上
互不干扰,这称为绝缘性。传导的绝缘性能使神经调节更为 专一而精确。

④相对不疲劳性:有人曾在实验条件下,用每秒
50

100
次的电刺激连续刺激神经
9

12
小时,
观察到神 经纤维始终保持着传导兴奋的能力。
因此与突触的兴奋传递相比,
神经纤维
是不容易疲 劳的。


5
、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

突触

结构完成。



1
)突触:神经 元之间接触的部位,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位——突触小体与另
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 触而形成。

①突触小体:轴突末端膨大的部位;②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膜;③突触间 隙:突触
前、后膜之间的空隙(组织液)
;④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2
)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 ——→突触
后膜(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3
)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器细
胞 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

①合成:在细胞质通过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中逐步合成,合成后由小泡摄取并贮存起来。

②释放: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在突触间隙。
.
③结合:
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 后膜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而发挥作用。
递质
与受体结合后对突触后膜的离子通 透性发生影响,
引起突触后膜电位的变化,
从而完成信息
的跨突触传递。
< br>④失活:
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
很快就被相应的酶分解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

质被分解后的产物可被重新利用合成新的递质。
一个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 ,
产生
一次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

神经调节能保持有序性是因为:递质发生效应后
,
就被酶破坏而失活
,
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
作用。

⑤递质供体: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递质受体: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

⑥递质作用:使另一个神经元

兴奋或抑制




4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导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中的传导要






5

信号变化:
① 突触间: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②突触前膜:
电信号→化学信号;
③突 触后膜:化学信号→电信号


5
)传递特征:单向传导。

即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导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导,
这是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中,
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通过突触间隙,
作用于 突触
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发生兴奋性或抑制性的变化,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式实质上是感受器把接受的刺激转变成电信号
(局部电流)
在传
入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时电信号又转变为化学信号(化学递质)
在突触中单向传递。
化学信号通过突触传递到另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又转变为电信号在
传出 神经纤维上传导,所以效应器接受的神经冲动是电信号。

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
、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包括大脑、小脑、间脑(主要由丘脑和下丘脑构成)
、中脑、脑桥、延髓。

2
、分级调节:

1
)大脑皮层:最高级的调节中枢;

2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中枢(< br>3
)下丘脑调节体温、
水盐平衡和内分泌的中枢:

4
)脑干 :呼吸、循环等活动中枢(
5
)脊髓:调节机体运动的
低级中枢

四、人脑的高级功能

人的语言功能与大脑皮层的言语区有关:①运动性语言中枢:< br>S
区。受损伤,患运动性失语
症;②听觉性语言中枢:
H
区。受损伤, 患听觉性失语症;③视觉性语言中枢:
V
区。阅读
文字;④书写性语言中枢:
W
区。书写文字

五、激素调节

1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它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

2
、概念
:


内分泌器官
(
或细胞
)
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的方式,这就是激素调节。

3
、腺体: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构成,存在于器官内或独立存在的器官。


1
)外分泌腺: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如泪腺、汗腺、唾液腺、胃腺。
< br>(
2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如垂体、甲状腺。< br>
4
、动物激素的种类

化学
激素名称

本质

氨基


衍生


甲状腺激素

(含碘)

肾上腺素

促甲状腺激素
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
放激素







促肾上腺素释
放激素

抗利尿激素

催产素

下丘脑
(由下
丘脑神经细
胞分泌、
垂体
后叶释放)

胸腺

下丘脑


产生部位

甲状腺

肾上腺髓质

生理功能

促进新陈代谢和 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
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增强心脏活动,使动脉收缩、血压升高。对物质代
谢的作用在

于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

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

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肾上腺素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的排
出。

促进妊娠末期子宫收缩。

促进
T
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增强淋巴 细胞的功
能,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
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
分泌。

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促进肾上腺皮质的合成和分泌肾上腺素

促进乳腺的发育和泌乳。

卵巢胰岛
B
细胞


胰岛
A
细胞


肾上腺皮质
分泌少量,

要由睾丸分
泌。

肾上腺皮质
分泌少量,

要由卵巢分
泌。

促进血糖合成糖原,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升高
血糖浓度。

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
并维持雄性第二性征。

胸腺素

生长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

促肾上腺素

催乳素

胰岛素

垂体

胰高血糖素

雄性激素







雌性激素

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
并维持雌性第二性征。

孕激素

醛固酮

(肾上腺盐皮
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

卵巢

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等的生长发育,为受精卵和泌
乳准备条件。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
Na+
)的重吸收和
钾离子(
K+
)的分泌。
(保钠排钾)

肾上腺皮质

调节糖类、蛋白质、脂肪的代谢,促进蛋白质分解,
加强糖异生;使外周组织对葡萄

糖的摄取、利用减
少,故可使血糖升高。


5
、血糖平衡的调节


1
)血糖的来路和去路



2
)血糖调节的相关激素

如何补充叶酸-


如何补充叶酸-


如何补充叶酸-


如何补充叶酸-


如何补充叶酸-


如何补充叶酸-


如何补充叶酸-


如何补充叶酸-



本文更新与2021-02-19 16:4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2746.html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