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
【概念】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又称新生儿硬肿症是 指由多种原因引
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与水肿,早产儿发病率高。常伴有低体温,
甚至多器官 功能幛碍。常伴有低体温,甚至多器官功能幛碍。
【病因、发病机理】
1
、寒冷、早产、感染和窒息为主要原因。
2
、发病机制主要有:
①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
②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大,皮下脂肪层薄,易散热体温易偏低,早产
儿尤甚;
③新生儿在受寒时主要靠棕色脂肪产热,而早产儿棕色脂肪贮存量
少,寒冷时,棕色脂肪消耗过多,不 能保持体温正常,早产儿更易发
病。在感染、窒息和缺氧时棕色脂肪产热不足,致体温过低;
④新生儿皮下脂肪中饱和脂肪含量大,其熔点高,寒冷时易凝固。水
肿与毛细血管壁在寒冷、缺 下通透性增高有关。
⑤新生儿血液粘稠度高,在低体温,缺氧,酸中毒时血流更缓慢,组织器官灌注不良,易致肾衰竭,肺出血,
DIC
。
外因
早产,寒冷,窒息,感染,喂养不当。
【临床表现】
体温降低
硬肿
其他器官功能障碍
轻度
〉
34
℃
〈
30
%
稍差
中度
30-34
℃
30-50
%
差,功能明显低下
重度
〈
30
℃
〉
50
%
出现衰竭、休克、
DIC
附:硬肿
程度
红
-
紫
-
白
部位顺序
小腿
-
大腿
-
整个下肢-
臀部
—
面部
-
上肢
-
躯干。
硬肿范围
头颈部
20
%
双上肢
18
%、
前胸及腹部
14
%
背部
及腰骶部
13
%、
臀部
8
%、
双下肢
26
%。
【治疗措施】一般采用综合性治疗
1.
复温
采取逐渐复温方法,切忌加温过速,一般包裹后
臵
24-26
℃,
室温中,用热水袋使逐渐复温,重者先放
臵
26-28
℃,室温中,
1
小
时
臵
27-28
℃温箱中,每小时提高温箱
1
℃,逐渐调至
30-32
℃,使皮
肤温度达到
36
℃左右,希望在< br>24
小时内使体温恢复正常。
2.
喂养
可供给婴儿热能,如白糖水,能吸吮者尽量母乳喂养和 口服
补药,不能吸吮者可用滴管或鼻管,如重症伴呕吐可静脉补液。
3.
补液
可给
10%
葡萄糖液,
30 -50ml/
次
/kg
,有酸中毒者,可给
5%
的碳酸氢钠,
3-5ml/
次
/kg
,对严重出血者,易输鲜血或血浆
10-30ml/
次,可加温至
35
℃左右,静脉给液时可加
Vc
和
K1。
4.
药物治疗
①根据血培养和药敏结果应用抗菌素,一般可用
青霉素或氨苄 青霉素等预防感染,忌用对听力和肾功能有害的药物。
②中药活血化瘀祛寒,
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或川穹、
红花注射液。
③
肾上腺皮质激素,
能促进机体代谢,
促进糖原异生和分解,
增加热 量,
增强耐寒力,一般用氢化可的松或者地塞米松。
④维生素
E
对维
持酶活性增加线粒体和生物膜的功能有关,
并防止不饱和脂肪酸过多
< br>氧化,维持组织正常新陈代谢,口服
5mg/
次、
3
次
/日货
1/
日肌注,
后者多不易吸收。
⑤止血药
有出血倾向者,可静给维生素
K1
,
止血敏或三七等。
⑥肝素
对有可能发生血管内弥漫性凝血者,可
用肝素。应用方法为首剂1-1.5mg/kg
,
6
小时后改为
0.5-1mg
,以后< br>每
6
小时给
1
次,共
4
次。好转后改为
8< br>小时
1
次,共
3
次,
3-4
天
为
1
疗程。
【病情评估】
(一)、症状、体征:
1
、表现为纳差或拒乳,反应差、哭声低、心率减慢、尿少,体温常
低
于
35
℃、重者常低于
30
℃
2
、肢体凉,皮肤硬肿,颜色暗红,按之如橡皮样。硬肿发生顺
序为:小腿→大腿外侧→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严重者可
导致心、肺、肾多脏器损害, 甚至出现
DIC
。
(二)检查阳性结果:
有代谢性酸中毒、尿素氮升高及血糖的变化。
(三)护理评估:
1
.病史评估
患儿胎龄、日龄、体重、分娩史及
APgar
评分情况,及
患儿有无感染史,还要了解患儿分娩时环境温度及出生后保暖措施。
2
.身心状况评估
患儿吸吮和吞咽能力,体温、脉搏、呼吸、硬肿的
部位、面积及程度、哭声、肌张力、尿量及四肢末梢循环。
3
、评估家长育儿知识,家庭保暖措施,对疾病认识和经济承受能力。
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
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
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
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
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
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
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
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
本文更新与2021-02-19 14:3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2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