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病理学]《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试题及答案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19 07:20

-

2021年2月19日发(作者:蛇根草)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

一、单选题

1
肝细胞呈碎片状坏死和(或)桥接坏死主要见于(



A
、急性重型肝炎
B
、急性普通型肝炎
C
、慢性普通型肝炎

D
、亚急性重型肝炎
E
、急性普通型黄疸性肝炎

2
与溃疡病发病无关的是(



A
、胃酸分泌过多
B
、幽门螺杆菌感染
C
、胃蛋白酶分泌过多

D
、高钙血症
E
、遗传因素

3
肝硬化并发肝昏迷的主要原因是(



A
、凝血机制障碍所致出血
B
、肠道含氮物质不能在肝内分解引起氨中毒

C
、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
D
、代谢性酸中毒

E
、胆色素代谢障碍

4
在溃疡愈合期,填补溃疡的是(



A
、肌细胞和结缔组织
B
、淋巴细胞和淋巴组织
C
、上皮细胞和肉芽组织

D
、纤维母细胞和肌组织
E
、不缺定细胞和组织

5
酒精中毒时什么细胞内可见
Mallory
小体。(



A
、心肌细胞
B
、肝细胞
C
、肾小管上皮细胞

D
、脾
E
、骨骼肌细胞

6
肠上皮化生多见于(



A
、慢性肠炎
B
、慢性胃炎
C
、慢性胃溃疡

D
、肠腺瘤
E
、肠腺癌

7
某男,
35
岁,汽车司机,常感胃不适, 时而痛疼,诊断为胃溃疡。其不加重视,忽一日,
其暴亡,尸检发现腹腔有大量积血。则死因可能是(< br>


A
、肝腹水
B
、肝动脉硬化
C
、肾出血

D
、胃溃疡造成的大出血
E
、以上各项都不可能

8
急性炎症组织中最多的是哪种细胞浸润(



A
、浆细胞
B
、淋巴细胞
C
、嗜酸性粒细胞

D
、中性粒细胞
E
、巨噬细胞

9
某患者食欲 不振,消化不良,有腹水,呕血,腹壁浅静脉曲张出现海蛇头。则形成此症状
的原因是(



A
、胃出血
B
、肠出血
C
、肺淤血

D
、肝炎
E
、各种原因引起的门脉高压

10
急性暴发型肝炎肝细胞的主要病变是(



A
、肝细胞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
B
、肝细胞胞浆嗜酸性变和嗜酸小体形成

C
、多数散在点状坏死
D
、弥漫性大片坏死

E
、大范围桥接坏死

11
下列哪项是诊断门脉性肝硬化的可靠依据
?




A
、腹水
B
、脾肿大
C
、肝掌及蜘蛛痣

D
、肝穿刺活检有假小叶形成
E
、侧枝循环形成

12
消化性溃疡发生在下列哪个部位易引起大出血
?




A
、胃小弯
B
、幽门
C
、十二指肠下段

D
、十二指肠球部后壁
E
、胃底

13
下列哪种病变常出现肠上皮化生
?




A
、表浅性胃炎
B
、胃溃疡恶变
C
、肥厚性胃炎

D
、萎缩性胃炎
E
、疣状胃炎

14
食管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



A
、腺癌
B
、粘液癌
C
、未分化癌

D
、鳞状细胞癌
E
、小细胞癌

15
有关胃溃疡病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好发于胃小弯近幽门处,直径在
2cm
以内
B
、好发于胃小弯近幽门处,直径在
1cm
以内

C
、好发于胃小弯近贲门处,直径在
1cm
以内
D
、好发于胃小弯近贲门处,直径在
2cm
以内



E
、好发于胃底及胃体

16
急性普通性肝炎的病理临床联系中,错误的是(



A
、弥漫肝细胞变性
-
肝肿大
B
、肝包膜紧张
-
肝区痛

C
、部分肝细胞坏死
-SGPT
升高
D
、肝细胞脂肪变性一厌油腻饮食

E
、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黄疸

17
某大肠癌患者手术后,对其癌样检查发现,在镜下,在粘液湖中可见腺管状或乳头状排< br>列的癌细胞。则判断其在组织学上为(



A
、管状腺癌
B
、未分化癌
C
、鳞状细胞癌

D
、粘液腺癌
E
、印戒细胞癌

18
对某病人 肝脏进行了穿刺取样检查发现,肝小叶界板破坏、界板肝细胞呈点状坏死、崩
解,伴有炎症细胞浸润。肝 水叶中央静脉和江管区间或两个中央静脉间的肝细胞出现坏死,
则该病人患有(



A
、慢性肝炎

B
、急性普通型肝炎

C
、急性重型肝炎

D
、亚急性重型肝炎

E
、黄疸型肝炎

19
下列哪型肝炎的肝脏重量减轻最明显
?




A
、急性普通型无黄疸型肝炎
B
、急性重型肝炎
C
、亚急性重型肝炎

D
、慢性性肝炎
E
、急性普通型黄疸型肝炎

20
下列哪项属于肝功能不全的表现:(



A
、脾肿大
B
、胃肠道淤血
C
、蜘蛛痣

D
、腹水
E
、侧支循环形成

21 krukenberg
氏瘤是指(



A
、卵巢浆液性囊腺癌
B
、卵巢腺癌
C
、卵巢粘液性腺囊癌

D
、腺癌伴广泛转移
E
、卵巢的转移性粘液腺癌

22
我国门脉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是:(



A
、慢性酒精中毒
B
、营养缺乏
C
、毒物中毒

D
、病毒性肝炎
E
、脂肪肝

23
胃癌主要起源于(



A
、胃腺颈部的干细胞
B
、幽门腺上皮细胞
C
、胃壁细胞

D
、贲门腺细胞
E
、主细胞

24
急性重型肝炎的病变,哪一项不正确(



A
、肝细胞再生结节形成
B
、肝细胞大片坏死
C
、坏死灶及周围有炎细胞浸润

D
、肝窦扩张充血
E
、网状支架塌陷

25
食管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



A
、鳞状细胞癌
B
、腺癌
C
、粘液癌

D
、腺鳞癌
E
、原位癌

26
下列哪种肝炎最易发展成肝硬化(



A
、急性甲型肝炎
B
、慢性肝炎(轻度)
C
、慢性性肝炎(重度)

D
、急性重型肝炎
E
、急性乙型肝炎

27
十二指肠溃疡的并发症,哪项最少见(



A
、出血
B
、穿孔
C
、幽门梗阻

D
、癌变
E
、柏油样黑便

28
溃疡病通常是(



A
、边缘糜烂,不成形
B
、有多个溃疡
C
、边缘整齐,不隆起

D
、不可能达到肌层
E
、只发生在胃

29
胃溃疡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
、出血
B
、幽门梗阻
C
、穿孔

D
、癌变
E
、愈合

30
晚期胃癌,最常发生转移的远处淋巴结为(





A
、颈部
B
、腋窝
C
、腹股沟

D
、左锁骨上
E
、胃窦部小弯处

31
某患者 昏迷不醒,曾有乙肝病史,昏迷前一段时间内睾丸萎缩、乳腺发育和蜘蛛痣。则
其可能昏迷的原因是(< br>


A
、中毒性休克
B
、中枢神经受损
C
、药物中毒

D
、各种原因所致肝功能不全
E
、以上说法没有对的

32
早期大肠癌是
( )
A
、局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的癌
B
、侵及黏膜下层的癌

C
、侵及浅肌层的癌
D
、无淋巴结转移的癌

E
、直径小于
2cm
的癌

33
易演变为坏死后性肝硬化的肝炎是
( )
A
、急性黄疽性肝炎
B
、急性普通肝炎
C
、慢性活动性肝炎

D
、亚急性重型肝炎
E
、慢性持续性肝炎

34
门脉性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 )
A
、蜘蛛痣
B
、睾丸萎缩
C
、痔静脉曲张

D
、腹水
E
、肝性脑病

35
肝硬化的体征,蜘蛛痣、肝掌、男性乳房发育是由于
( )
A
、低蛋白血症
B
、门静脉高压
C
、肝功能不全

D
、性腺功能紊乱
E
、垂体功能紊乱

36
肝脏重量减轻最为明显的肝炎是
( )
A
、急性普通型肝炎
B
、慢性迁延性肝炎
C
、急性重型肝炎

D
、慢性活动性肝炎
E
、亚急性重型肝炎

37
男性患者
47
岁,
8
年多来经常出现下肢水肿,腹胀,腹水
(+)
,面部有蜘蛛痣,肝未触
及,脾 肋缘下
2cm
,食管钡餐透视显示食管下段静脉曲张。应诊断为
( )
A
、肝癌
B
、门脉性肝硬化
C
、慢性肝炎

D
、慢性肝淤血
E
、亚急性重型肝炎

38
诊断肝硬化最可靠的依据是
( )
A
、白球蛋白比值倒置
B
、面部、胸前蜘蛛痣
C
、脾肿大

D
、腹水
E
、肝脏穿刺活检,镜下见假小叶形成

39
早期肝癌
( )
A
、癌结节≤
3cm B
、癌结节不超过两个
C
、癌结节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D
、癌结节≤
5cm E
、癌结节≤
3cm
,且结节不超过两个

40
碎片状坏死发生的部位是
( )
A
、肝小叶中央静脉
B
、肝小叶周边界板区
C
、肝小叶中间区

D
、肾皮质区
E
、肾髓质区

41
属于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变特点的是
( )
A
、假小叶大小不等
B
、纤维间隔较宽
C
、炎细胞浸润明显

D
、假小叶大小相仿
E
、碎片状坏死

42
与慢性胃炎发病有关的细菌是
( )
A
、大肠杆菌
B
、葡萄球菌
C
、链球菌

D
、幽门螺杆菌
E
、白色念珠菌

43
大肠癌的最好发部位是
( )
A
、回盲部
B
、升结肠
C
、降结肠

D
、乙状结肠
E
、直肠

44
不是假小叶的特点的是
( )
A
、中央静脉缺失
B
、肝细胞广泛凋亡,大量凋亡小体形成

c
、可有两个以上中央静脉
D
、肝细胞排列紊乱,有不同程度的坏死或脂肪变性

E
、出现门管区

45
下列肝炎中,肝脏重量减轻最明显的是
( )
A
、亚急性重型肝炎
B
、急性重型肝炎
c
、重度慢性肝炎

D
、急性普通型肝炎
E
、轻度慢性肝炎



46
不属于坏死后性肝硬化的病变特点的是
( )
A
、假小叶大小不等
B
、纤维间隔较宽
C
、炎细胞浸润明显

D
、假小叶大小相仿
E
、碎片状坏死

47
病毒性肝炎时,罕见的是
( )
A
、溶解坏死
B
、脂肪变性
C
、嗜酸性变

D
、胞质疏松化和气球样变
E
、肝细胞再生

48
肝脏穿刺活检,镜下可见弥漫性肝细胞胞质疏松化,气球样变,点状坏死及嗜酸性小体
形成,汇管区有 轻度炎细胞浸润。应诊断为
( )
A
、急性普通型肝炎
B
、中度慢性肝炎
C
、肝硬化

D
、急性重型肝炎
E
、亚急性重型肝炎

49
一患者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肝体积显著缩小,色黄,质地柔软,镜下肝细胞广泛大
片坏死,有多量单 个核炎细胞浸润,应诊断为
( )
A
、急性普通型肝炎
B
、轻度慢性普通性肝炎
C
、中度慢性普通性肝炎

D
、重度慢性普通性肝炎
E
、急性重型肝炎

50
关于肝硬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蜘蛛状血管病
B
、男性女性化
C
、腹腔积液

D
、胃肠道出血
E
、病因被消除后,肝脏的正常结构可以恢复

51
关于慢性胃溃疡,错误的是
( )
A
、溃疡多位于胃大弯近幽门侧
B
、溃疡边缘整齐不隆起

C
、溃疡一般较深
D
、溃疡直径多在
2cm
以内

E
、溃疡周围黏膜皱襞呈放射状

52
十二指肠溃疡病溃疡最多见的部位是
( )
A
、球部
B
、降部
C
、降部前壁或后壁

D
、升部前壁和后壁
E
、与空肠相连处

53
关于溃疡底部的结构,不正确的是
( )
A
、渗出层
B
、坏死层
C
、肉芽肿层

D
、瘢痕层
E
、肉芽组织层

54
十二指肠溃疡一般不会出现
( )
A
、出血
B
、穿孔
C
、梗阻

D
、癌变
E
、粘连

55
复合性消化性溃疡是指
( )
A
、胃底部和胃体部都有溃疡
B
、胃和十二指肠都有溃疡

C
、十二指肠球部和降部都有溃疡
D
、胃大弯和胃小弯都有溃疡

E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和后壁都有溃疡

56
溃疡病穿孔后最严重的后果是
( )
A
、穿孔后引起慢性包裹性腹膜炎
B
、穿孔后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C
、穿孔后引起溃疡周围脓肿
D
、穿孔后引起肠粘连

E
、穿孔后引起急性局限性腹膜炎

57
胃溃疡病之溃疡直径多在
( )
A

0.5cm
以内
B

3cm
以内
C

1.5cm
以内

D

1cm
以内
E

2cm
以内

58
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中,肝细胞最常见的变性是
( )
A
、脂肪变性
B
、嗜酸性变
C
、胆色素沉积

D
、细胞水肿
E
、干酪样坏死

59
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中具有诊断意义的病变是
( )
A
、肝细胞脂肪变性
B
、肝细胞胞质疏松化和气球样变

C
、肝细胞嗜酸性坏死
D
、肝细胞水肿

E
、肝细胞玻璃样变性

60
下列肝炎中,既有肝细胞的大片坏死,又有肝细胞的结节状再生的是
( )
A
、轻度慢性肝炎
B
、急性重型
C
、亚急性重型

D
、急性普通型
E
、中度慢性肝炎



61
关于急性普通型肝炎的病变,错误的是
( )
A
、气球样变
B
、嗜酸性变
C
、溶解坏死

D
、肝细胞再生
E
、结缔组织增生

62
我国门脉性肝硬化的原因主要是
( )
A
、慢性酒精中毒
B
、病毒性肝炎
C
、营养缺乏

D
、砷中毒
E
、四氯化碳中毒

63
革囊胃是指
( )
A
、胃癌伴胃扩张
B
、胃黏液癌
c
、胃癌弥漫浸润型

D
、胃溃疡广泛瘢痕形成
E
、范围较大的溃疡型胃癌

64
支持胃的恶性溃疡的是
( )
A
、溃疡呈圆形、椭圆形
B
、边缘整齐,不隆起

C
、底部较平坦
D
、火山口状,底部凹凸不平

E
、皱襞向溃疡集中

65
胃癌的最主要转移途径是
( )
A
、血行转移
B
、直接蔓延
C
、淋巴道转移

D
、消化道内转移
E
、腹腔内种植

66 Krukenberg
瘤是指
( )
A
、肺癌种植转移在胸膜上
B
、胃癌种植转移在肠壁上

C
、胃癌种植转移在膀胱上
D
、胃黏液癌种植转移在卵巢上

E
、以上都不是

67
早期发现胃癌最可靠的方法是
( )
A

X
线钡餐检查
B
、胃液脱落细胞学检查

C
、胃液特异酶检测
D
、超声波检查

E
、纤维胃镜活检

68
关于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错误的是
( )
A
、气球样变
B
、胞质疏松化

C
、嗜酸性变
D
、肝细胞糖原沉积

E
、肝细胞溶解坏死

69
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
A
、经飞沫传播
B
、昆虫媒介传播

C
、经口传播
D
、皮肤黏膜接触传播

E
、经血源传播

70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变性质
( )
A
、急性增生性炎
B
、急性出血性炎
C
、急性浆液性炎

D
、急性变质性炎
E
、急性纤维素性炎

71
有关溃疡病的并发症,错误的是
( )
A
、恶变
B
、出血
C
、幽门狭窄

D
、穿孔
E
、脑卒中

72
肝炎的病变特点中,包括肝细胞发生广泛变性、点状坏死的是
( )
A
、急性普通型肝炎
B
、轻度慢性肝炎
C
、重度慢性肝炎

D
、重型肝炎
E
、亚急性重型肝炎

73
急性重型肝炎发生肝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 )
A
、肝细胞大片坏死,仅周边残留少数变性的肝细胞

B
、肝细胞发生大片坏死,少数残留肝细胞又能再生

C
、肝细胞大片萎缩

D
、肝细胞发生碎片状坏死

E
、肝细胞发生桥接坏死

74
假小叶的显微镜下的特点不包括
( )
A
、再生的肝细胞结节
B
、增生的纤维组织分隔包绕

C
、小胆管和假胆管增生
D
、肝细胞内嗜酸性小体

E
、慢性炎细胞浸润



75
阑尾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 )
A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B
、阑尾周围脓肿
C
、菌血症

D
、毒血症
E
、肝脓肿

76
与阑尾炎的发病无关的是
( )
A
、细菌感染
B
、阑尾腔内异物阻塞
C
、阑尾平滑肌痉挛

D
、多纤维饮食
E
、阑尾黏膜损伤

77
肝硬化时蜘蛛痣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
A
、血管内压增高
B
、雌激素灭活减少
c
、凝血机制障碍

D
、门静脉压增高
E
、低蛋白血症

78
急性重型肝炎肝细胞常见而普遍的病变是
( )
A
、坏死
B
、变性
C
、再生

D
、萎缩
E
、化生

79
胃癌的好发部位是
( )
A
、胃体
B
、胃底部
C
、胃窦部

D
、胃大弯
E
、胃小弯

80
胃溃疡病变最多见的部位是
( )
A
、大弯近幽门部
B
、小弯近幽门部
C
、小弯区近贲门部

D
、小弯角切迹部
E
、贲门

81
急性重型肝炎的相对特征性病变是
( )
A
、肝细胞变性广泛
B
、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C
、肝细胞大片状坏死

D
、肝细胞碎片状坏死
E
、肝细胞点状坏死

82
大肠息肉状病变中癌变率较高的是
( )
A
、家族遗传性结肠多发性息肉
B
、腺瘤性息肉
C
、增生性息肉

D
、幼年性息肉
E
、绒毛管状腺瘤

83
引起阑尾炎的最重要原因是
( )
A
、阑尾腔内阻塞
B
、阑尾周围炎症蔓延
C
、阑尾腔内阻塞并感染

D
、阑尾黏膜损伤
E
、机体抵抗力降低

84
下列类型的阑尾炎最易引起阑尾穿孔的是
( )
A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B
、急性坏疽性阑尾炎
C
、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D
、慢性阑尾炎
E
、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

85
早期胃癌是指
( )
A
、仅限于黏膜下层以内
B
、仅限于肌层以内
C
、仅限于浆膜以内

D
、仅限于局部淋巴结转移
E
、仅限于扩散至邻近器官

86
关于中晚期食管癌的肉眼类型,错误的是
( )
A
、绒毛型
B
、髓质型
C
、溃疡型

D
、缩窄型
E
、蕈伞型

87
食管癌最好发的部位是
( )
A
、食管上段
B
、食管下段
C
、食管中段

D
、食管起始部
E
、食管末端

88
有关食管癌的组织类型,最多见的是
( )
A
、腺癌
B
、类癌
C
、鳞癌

D
、未分化癌
E
、腺鳞癌

89
早期肝癌是指直径小于
( )
A

1cm B

2cm C

3cm D

4cm E

5cm
90
原发性肝癌中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
( )
A
、肝细胞癌
B
、胆管细胞癌
C
、黏液性癌

D
、肝细胞一胆管细胞混合型癌
E
、乳头状癌

91
下述有关食管癌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 )
A
、食管上段最常见
B
、鳞状细胞癌多见
C
、可见原位癌

D
、亚硝胺与食管癌发生有关
E
、可以多灶发生

92
急性普通型肝炎肝细胞常见的病变是
( )


A
、坏死
B
、变性
C
、再生
D
、萎缩
E
、化生

93
与胆石的形成无关的是
( )
A
、肝硬化
B
、高胆固醇血症
C
、肥胖症

D
、胆酸与磷脂对胆固醇的比例变化
E
、胆囊炎

94
胃癌切片,
镜下可见癌细胞弥漫浸润于黏膜下层及肌层,
癌细胞的细胞核偏于细胞一侧 ,
胞质内也可见淡蓝色无结构物质
( )
A
、低分化腺癌
B
、髓样癌
C
、印戒细胞癌

D
、硬癌
E
、癌肉瘤

95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
( )
A
、慢性浅表性胃炎
B
、慢性萎缩性胃炎
C
、革囊胃

D
、溃疡病
E
、巨大肥厚性胃炎

96
乙型肝炎病毒毒力一样,但免疫反应过强的人易发生
( )
A
、不发病,仅为病毒携带者
B
、急性普通型肝炎

C
、轻度慢性普通性肝炎
D
、中度慢性普通性肝炎

E
、重型肝炎

97
与坏死后肝硬化相比,门脉性肝硬化常见的特点的是
( )
A
、肝功能障碍
B
、上消化道大出血
C
、合并胆管上皮癌

D
、合并肝细胞肝癌
E
、病程相对较长

98
胆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
( )
A
、鳞癌
B
、腺癌
C
、腺鳞癌

D
、腺棘皮癌
E
、类癌

99
关于大肠癌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盲肠癌最多见
B
、类癌由腺瘤癌变而来
C
、少数癌瘤产生
CEA
D

Dukes D
期向远隔器官转移
E
、未分化癌多见

100
下列疾病均能引起门静脉高压症,但门静脉高压最为明显的是
( )
A
、血吸虫性肝硬化
B
、门脉性肝硬化
C
、胆汁性肝硬化

D
、淤血性肝硬化
E
、坏死后性肝硬化

101
下列类型的肝硬化无明显的假小叶形成的是
( )
A
、肝炎后肝硬化
B
、坏死后性肝硬化
C
、血吸虫性肝硬化

D
、酒精性肝硬化
E
、门脉性肝硬化

102
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质出现毛玻璃样改变的原因是
( )
A
、粗面内质网内有大量
HBsAg B
、滑面内质网内有大量
HBsAg
C
、线粒体肿胀
D
、胞质内细胞器的变性
E
、肝细胞水肿

103
下列关于胆石症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好发于多产、肥胖的中年妇女
B
、可以阻塞胆道,引起黄疸、胆绞痛

C
、病程长者可引起胆囊萎缩
D
、易并发胆道感染
E
、可以无症状

104
轻度慢性肝炎细胞坏死的特点
( )
A
、点状坏死
B
、灶性坏死
C
、碎片状坏死

D
、大块坏死
E
、溶解性坏死

105
关于胃癌的转移途径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癌细胞脱落种植于盆腔器官
B
、血行转移至肝脏

C
、癌细胞脱落种植于十二指肠壁
D
、淋巴道转移至所属局部淋巴结

E
、淋巴道转移至大网膜淋巴结

106
进展期胃癌最多见的类型是
( )
A
、息肉型
B
、蕈伞型
C
、溃疡型

D
、浸润型
E
、胶样癌

107
肝细胞碎片状坏死和桥接坏死最常见于
( )
A
、急性普通型肝炎
B
、重度慢性肝炎
c
、急性普通型黄疸性肝炎

D
、急性重型肝炎
E
、亚急性重型肝炎

108
阑尾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是
( )
A
、类癌
B
、腺癌
C
、囊腺癌



D
、黏液性囊腺瘤
E
、淋巴瘤

109
慢性胆囊炎患者最常见的是
( )
A
、胆囊水肿
B
、胆囊结石
C
、胆囊壁增厚

D
、胆囊壁有肉芽肿形成
E
、胆囊癌发生率增加

110
胆囊炎最常见于
( )
A
、男性
B
、肥胖的妇女
C
、肝硬化患者

D
、酒精中毒者
E

Oddi(
肝胰壶腹
)
括约肌慢性痉挛者

111
食管肿瘤在显微镜下可见肿瘤细胞排列呈巢状,
巢中可见红染的无结构的呈同 心圆排列
的均质物质,这种肿瘤最可能是
( )
A
、未分化癌
B
、腺癌
C
、鳞癌Ⅰ级

D
、鳞癌Ⅲ级
E
、鳞状上皮乳头状瘤

112
临床上确定食管癌的诊断方法是
( )
A
、钡餐检查
B
、脱落细胞学检查
C
、询问病史

D
、检查锁骨上有无肿大淋巴结
E
、食管镜检查送病理活检

113
直肠癌最常见的症状是
( )
A
、肠梗阻
B
、贫血
C
、体重减轻

D
、大便习惯改变
E
、黏液血便

114
大肠癌的肉眼分型中,多见于青年人,且预后较差的是
( )
A
、乳头状型
B
、溃疡型
C
、蕈伞型

D
、隆起型
E
、胶样型

115
关于大肠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患者多为老年人,但中青年人发病率在逐渐上

B
、患者常有贫血、消瘦、大便习惯改变

C
、在我国其发病率在消化道癌中仅次于胃癌

D
、梗阻常见于盲肠及升结肠癌

E
、有时出现腹部肿块及肠梗阻症状

116
关于胃癌的发生,错误的是
( )
A
、来源于胃腺颈部的干细胞
B
、与肠上皮化生有关

C
、与假幽门腺化生关系密切
D
、与非典型增生有关

E
、来源于胃小凹底部的干细胞

117
门脉性肝硬化形成过程中的基本病理变化为
( )
A
、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纤维化
B
、肝内胆管上皮增生,肝纤维化

C
、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再生,肝弥漫性纤维化
D
、肝细胞再生,肝纤维化

E
、肝细胞变性、坏死,库普弗细胞增生

118
早期食管癌指
( )
A
、癌组织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
B
、临床上无明显症状

C

X
线检查,食管基本正常,或管壁轻度局限性僵硬

D
、无淋巴结转移
E
、以上均是

119
关于食管癌,错误的是
( )
A
、多见于食管中段
B
、腺癌的发生与
Barrett
食管有关

C
、晚期可经血行转移至肝和肺
D
、鳞状细胞癌最多见

E
、早期可有吞咽困难

120
原发性肝癌的肉眼类型不包括
( )
A
、巨块型
B
、弥漫型
c
、混合型

D
、多结节型
E
、小肝癌

二、标准配伍型

1

A
、下列各项都有

B
、肝细胞变性

C
、肝细胞坏死

D
、肝细胞再生

E
、纤维组织增生

(1)
急性普通型肝炎的病变主要是

( )

(2)
急性重型肝炎的主要病变是

( )

(3)
重度慢性肝炎的主要病变是

( )



(4)
槟榔肝的肝小叶内,肝细胞可有

( )

2

A
、梗阻严重,不能进食,恶病质

B
、大呕血

C
、转移到纵隔

D
、穿孔,发生相应并发症

E
、转移到肝脏

(1)
食管癌最常见的死因是

( )

(2)
胃癌最常见的死因是

( )

(3)
十二指肠溃疡的并发症是

( )

(4)
肝硬化的死因之一是

( )

(5)
结肠癌易发生的是

( )

3

A
、甲胎蛋白
(AFP)

B
、癌胚抗原
(CEA)

C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D
、酸性磷酸酶

E
、碱性磷酸酶

(1)
结肠癌可产生

( )

(2)
肝细胞癌可产生

( )

(3)
肝转移性绒癌可产生

( )

4

A
、临床上无明显症状,癌组织局限在黏膜层或黏膜下层

B
、临床上出现吞咽困难等症状,癌组织浸润到肌层

C
、癌结节直径在
3cm
以内

D
、癌结节直径在
1cm
以内

E
、食管下静脉扩张

(1)
早期食管癌

( )

(2)
中晚期食管癌

( )

(3)
早期肝癌

( )

5

A
、鳞状细胞癌

B
、黏液腺癌

C
、腺癌

D
、腺鳞癌

E
、腺棘癌

(1)
食管癌的组织学类型多为

( )

(2)
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多为

( )

6

A
、肝脏体积增大,被膜紧张,质软,淡黄色,油腻感

B
、肝脏体积增大,表面光滑,切面可见红黄相间的槟榔状花纹

C
、肝脏体积增大,草绿色,表面平滑或呈颗粒状,质地中等

D
、肝脏体积缩小,质软,被膜皱缩,切面呈土黄色或暗红色

E
、肝脏体积缩小,质地变硬,表面及切面见多个小结节

(1)
门脉性肝硬化

( )

(2)
胆汁性肝硬化

( )

(3)
急性重型肝炎

( )

(4)
槟榔肝

( )

(5)
脂肪肝

( )

7

A
、点状坏死

B
、桥接坏死和碎片状坏死

C
、大片坏死

D
、亚大片坏死

E
、网状或羽毛状坏死

(1)
急性重型肝炎

( )

(2)
亚急性重型肝炎

( )

(3)
中、重度慢性肝炎

( )

(4)
急性普通型肝炎

( )

8

A
、溃疡直径多在
2cm
以内,溃疡边缘整齐,周围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

B
、溃疡一般较小而浅,直径多在
1cm
以内,并发出血较多见

C
、溃疡大且不规则,常呈火山口状,周围皱襞中断,呈结节状肥厚

D
、溃疡呈环状与肠的长轴平行

E
、溃疡呈环状与肠的长轴垂直

(1)
胃溃疡病的病理改变是

( )

(2)
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理改变是

( )

(3)
溃疡型胃癌的病理改变是

( )

9

A
、胃慢性溃疡

B
、胃溃疡癌变

C
、早期胃癌

D
、进展期胃癌

E
、胃癌,溃疡型

(1)
癌组织仅浸润至黏膜和黏膜下层,考虑为

( )

(2)
胃小弯溃疡,直径<
1.5cm
,圆形,边缘整齐,底部平坦,考虑为

( )



(3)
胃窦溃疡,直径>
3cm,边缘黏膜隆起,底部高低不平,考虑为

( )

(4)
癌组织浸润至黏膜下层以外,考虑为

( )

10

A
、炎症限于胃黏膜浅层,有较多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B
、胃固有腺增生并少量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C
、胃固有腺减少、肠上皮化生及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D
、胃固有腺增生并少量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E
、胃黏膜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1)
慢性浅表性胃炎活检查可见

( )

(2)
慢性萎缩性胃炎活检查可见

( )

11

A
、良性肿瘤

B
、癌前病变

C
、恶性肿瘤

D
、原位癌

E
、早期癌

(1)
直、结肠家族性多发性腺瘤样息肉是

( )

(2)
仅浸润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胃肠道癌是

( )

12

A
、化生

B
、肥大

C
、机化

D
、增生

E
、钙化

(1)
哺乳期的乳腺

( )

(2)
坏死组织被新生的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属于

( )

(3)
静脉内血栓发生的变化中会形成“静脉石”的是

( )

三、病例串型最佳选择题

1
.女性,
52
岁,胃部不适< br>2
个月,胃镜检查发现胃窦部有一
6cm
大小隆起的肿块,经免疫
组化 标记,肿瘤细胞表达
CD117


(1)
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 )

A
、隆起型胃癌

B
、胃息肉

C
、胃黏膜相关淋巴瘤

D
、胃间质瘤

E
、胃平滑肌瘤

(2)
该肿瘤分化方向是

( )

A
、脂肪瘤

B
、平滑肌瘤

C
、神经纤维瘤

D
、未定向分化的一种肿瘤

E
、纤维瘤

(3)
该肿瘤免疫组化标记除
CD117(+)
以外,通常还可表达

( )

A

CK

B

CD34

C

HCG

D

AE1/AE3 E

AFP

2
. 患者男性,
47

,
下腹部疼痛,临床考虑阑尾炎,行阑尾切除。阑尾末端见 一
2cm
大小
的肿块,镜下见肿瘤细胞弥漫片块排列,细胞小且大小比较一致。

(1)
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

A
、阑尾炎

B
、淋巴瘤

C
、类癌

D
、腺癌

E
、未分化癌

(2)
该肿瘤细胞的形态特点是

( )

A
、细胞柱状,胞质充满嗜酸性颗粒

B
、电镜下胞质含带膜的神经内分泌颗粒

C
、胞质嗜碱

D
、胞核多见核沟

E
、以上都不是

(3)
该肿瘤细胞的免疫组化标记是

( )

A

SYN

B

CD117

C

HCG

D

AFP

E

CD30

(4)
该肿瘤在生物学行为上属于

( )

A
、良性

B
、交界性

C
、低度恶性


D
、高度恶性

E
、未定

3
.患者男性,
48
岁。发现乙肝病毒 阳性
20
年,近来消瘦。
CT
示肝脏有多个结节,肺部也
有多个结节 。从形态特征上您认为肝脏最准确的诊断是

( )

A
、结节性肝硬化

B
、肝细胞腺瘤

C
、肝结节性再生性增生

D
、局灶性结节状增生

E
、肝癌

4
.女性,
55
岁,胃部不适
2
个月,胃镜检查发现胃窦部有一
5cm
大小隆起的肿块,经免疫
组化标记, 肿瘤细胞表达
CD20

CD79a


(1)
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 )

A
、隆起型胃癌

B
、胃息肉

C
、胃黏膜相关淋巴瘤



D
、胃间质瘤

E
、胃平滑肌瘤

(2)
该肿瘤来源于

( )

A

B
细胞

B

T
细胞

C

NK
细胞

D
、未定

E
、浆细胞

5
.患者,男性,
65
岁。既往体健 。
20006
年春节后出现大便中带血,无其他症状,大便次
数增多,肛门指诊于距肛 门
3cm
处巨大溃疡边缘隆起。

(1)
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 )

A
、阿米巴痢疾

B
、溃疡性结肠炎

C
、克罗恩病

D
、假膜性结肠炎

E
、直肠癌

(2)
镜下见部分肠黏膜上皮坏死脱落,肿瘤细胞异型 增生呈腺样结构,细胞大,核大深染,
间质中见较多黏液。从镜下表现应诊断为

( )

A
、印戒细胞癌

B
、黏液腺癌

C
、管状腺癌

D
、未分化癌

E
、类癌

(3)
免疫组化标记阳性的是

( )

A

SYN

B

CgA

C

HCG

D

AE1/AE3

E

CD56

6

女性,
50
岁,
胃部不适
3
个月,
胃镜检查发现胃窦部有一
3cm
溃疡 ,
边缘不整齐,
质脆,
触之易出血。

(1)
从肉眼观察最可能的诊断是

( )

A
、溃疡型胃癌

B
、胃溃疡

C
、胃黏膜相关淋巴瘤

D
、胃间质瘤

E
、胃平滑肌瘤

(2)
镜下见部分胃黏膜上皮坏死脱落,肿瘤细胞 异性增生呈腺样结构,细胞大,核大深染。
从镜下表现应诊断为

( )

A
、印戒细胞癌

B
、黏液腺癌

C
、管状腺癌

D
、未分化癌

E
、类癌

(3)
免疫组化标记阳性的是

( )

A

S100

B

LCA

C

HCG

D

ALK

E

CK

7
.男性,
36
岁,反复腹泻
3
年。肠镜检查发现病变肠黏膜高度水肿如铺路石,黏膜面有裂
隙状溃疡。

(1)
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 )

A
、阿米巴痢疾

B
、溃疡性结肠炎

C
、克罗恩病

D
、假膜性结肠炎

E
、直肠癌

(2)
该病好发的部位是

( )

A
、食管

B
、胃

C
、回肠

D
、结肠

E
、直肠

四、多选题

1
.胃溃疡底部的镜下所见是:(



A
、炎性渗出

B
、坏死组织

C
、肉芽组织

D
、瘢痕组织

E
、有时神经纤维断端呈小球状增生:

2
.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有:(



A
、肝细胞胞浆疏松化、气球样变

B
、肝细胞嗜酸性变

C
、肝细胞脂肪变性

D
、肝细胞溶解坏死

E
、肝细胞毛玻璃样变

3
.下属胃溃疡的肉眼观哪些是正确的?(



A
、溃疡多在
1cm


B
、溃疡通常只有一个

C
、溃疡通常深达肌层或到浆膜层

D
、溃疡多呈圆形或椭圆型

E
、溃疡边缘整齐

4
.下属胃溃疡的肉眼观哪些是正确的?(



A
、溃疡多在
1cm


B
、溃疡通常只有一个

C
、溃疡通常深达肌层或到浆膜层

D
、溃疡多呈圆形或椭圆型

E
、溃疡边缘整齐

5
.慢性肝炎,肝细胞坏死的特征性表现是(



A
、弥漫性分布的点状坏死

B
、碎片状坏死

C
、桥接坏死

D
、弥漫性大片坏死

E
、嗜酸性坏死



6
.门静脉高压形成的侧枝循环包括(



A
、食管下段静脉丛

B
、直肠静脉丛

C
、脐周围静脉网

D
、下肢静脉

E
、肝静脉

7
.门脉性肝硬变肝内假小叶病变的特点是(



A
、肝细胞严重而广泛坏死

B
、假小叶内肝索排列紊乱

C
、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组织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肝细胞团

D
、中央静脉偏位,增多或缺如

E
、假小叶内见被包绕进来的汇管区

8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变主要包括(



A
、腺体变小、腺上皮萎缩


B
、腺体肥大增生,腺管延长

C
、固有层内有多量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D
、固有层内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E
、肠上皮化生

9
.良性溃疡不同于恶性溃疡之处在于:(



A
、溃疡直径一般小于
2cm

B
、胃粘膜以溃疡为中心呈放射状集中

C
、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

D
、溃疡边缘参差不齐

E
、溃疡底部较平坦

10
.关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叙述,下面正确的是

( )

A
、多数可治愈,少数可转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B
、胃窦部最常见

C
、以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D
、病变为多灶性或弥漫性

E
、又称为慢性单纯性胃炎

11
.溃疡型胃癌的特点有

( )

A
、呈火山口状

B
、直径小于
1.0cm

C
、周围黏膜中断

D
、边缘不整齐

E
、底部平坦

12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变特征是

( )

A
、肝细胞胞质疏松化

B
、肝细胞嗜酸性变及嗜酸性坏死

C
、肝细胞气球样变

D
、肝细胞点状坏死

E
、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

13
.消化性溃疡的好发部位是

( )

A
、胃体部

B
、胃小弯近幽门部

C
、十二指肠球部

D
、胃大弯侧

E
、胃底部

14
.中晚期食管癌的肉眼类型有:

( )

A
、髓质型

B
、蕈伞型

C
、缩窄型


D
、溃疡型

E
、胶样型

15
.溃疡病的常见的并发症有

( )

A
、穿孔

B
、出血

C
、癌变

D
、幽门梗阻

E
、反流性食管炎

16
.早期食管癌的特点是:

( )

A
、吞咽时可有阻挡感

B
、病变局限、面积小

C
、无淋巴结转移

D
、钡餐检查基本正常

E
、癌组织未侵犯肌层

17
.坏死后性肝硬化的病变特点是

( )

A
、相当于大结节型和大小结节混合型肝硬化

B
、肝功能障碍明显

C
、癌变率较高

D
、与亚急性重型肝炎关系密切

E
、假小叶间纤维间隔薄而均匀

18
.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变特点是

( )

A
、肝细胞可有变性、坏死及再生

B
、间质的纤维组织增生明显

C
、小胆管淤胆

D
、假小叶形成

E
、大片的肝细胞坏死区

19
.关于胃癌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晚期可转移到左锁骨上淋巴结

B
、黏液癌可种植形成
Krukenber


C
、血行转移最常见的器官是肝

D
、断早期胃癌的标准是其浸润深度

E
、胃镜活检是最佳的确诊方法



20
.假小叶的特征性病变有

( )

A
、纤维组织增生,分割包绕肝小叶

B
、小叶内出现汇管区

C
、小叶内中央静脉数量增加

D
、小叶内缺少中央静脉

E
、肝细胞紊乱、脂肪变性

21
.引起肝硬化的原因有

( )

A
、胆汁淤积

C
、慢性肝淤血

E
、病毒性肝炎

B
、血吸虫病

D
、慢性酒精中毒

22
.重度慢性肝炎的病变特点为

( )

A
、肝细胞坏死严重而广泛

B
、可见碎片状坏死和桥接坏死

C
、肝细胞不规则增生

D
、小叶结构保存

E
、肝内纤维组织明显增生

23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特点是

( )

A
、腺体绝对数量减少

B
、腺体增生、延长

c
、肠上皮化生

D
、壁细胞消失,主细胞减少

E
、间质中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形成淋巴滤泡

24
.大肠癌的组织学类型有:

( )

A
、乳头状腺癌

B
、黏液腺癌

C
、管状腺癌

D
、印戒细胞癌

E
、鳞癌

25
.胃溃疡病的病理特点有

( )

A
、好发于胃小弯近幽门处

B
、溃疡底部由炎性渗出物、坏死组织、肉芽组织及瘢痕组织等组成

c
、溃疡边缘有黏膜肌层与肌层粘连、愈合

D
、有增生性动脉内膜炎

E
、溃疡底部的神经节细胞及神经纤维常发生变性、断裂

26
.慢性浅表性胃炎可见浸润的细胞为

( )

A
、淋巴细胞

B
、中性粒细胞

C
、上皮细胞

D
、嗜酸性粒细胞

E
、浆细胞

27
.肠上皮化生包括

( )

A
、鳞状上皮化生

B
、潘氏细胞化生

C
、假幽门腺化生

D
、吸收上皮化生

E
、杯状细胞化生

28
.门脉性肝硬化患者的死亡原因可能是

( )

A
、合并肝癌

B
、上消化道出血

C
、肝性脑病

D
、腹膜炎

E
、黄疸

29
.关于胃癌,错误的是

( )

A
、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有关

B
、肠上皮化生与胃癌的关系密切

C
、晚期常经血行转移到肺

D
、好发生在胃窦部

E
、早期胃癌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30
.早期发现胃癌的可靠方法有

( )

A
、胃液脱落细胞学检查

B

X
线钡餐检查

C
、纤维胃镜活检

D
、超声波检查

E
、胃液分析

31
.大肠癌的大体类型有

( )

A
、隆起型

B
、溃疡型

C
、浸润型

D
、胶样型

E
、髓质型

32
.大肠癌主要原因是

( )

A
、家族遗传性

B
、高营养低纤维饮食

C
、高脂肪饮食

D
、细菌感染

E
、高糖饮食

33
.原发性肝癌最常发生的转移途径是

( )

A
、直接蔓延

B
、淋巴道转移

C
、种植性转移

D
、血行转移

E
、肝内播散

34
.胃癌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

( )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9 07:2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2257.html

[病理学]《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试题及答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