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2020《炎症性肠病肠外表现的欧洲循证共识》的解读(完整版)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19 07:12

-

2021年2月19日发(作者:乳房疾病)

2020
《炎症性肠病肠外表现的欧洲循证共识》的解读(完整版)


欧洲克罗恩和结肠炎组织
(ECCO)
将肠外表现定义为:
IBD
患者位于肠道外的炎症
性病变,其发病机制可能是肠道免疫反应的延伸或异位,也可能独立于肠 道炎症,
或与
IBD
具有共同的环境或遗传因素。


30 %

50%

IBD
患者可出现一种或多种肠外表现,肠外表现可伴 随
IBD
发生,
也可发生在
IBD
之前或之后。



UC
患者相比,肠外表现在
CD
患者中更常见
(
特别是结肠
CD
患者
)

肠外表现
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 很多负面影响,
有些如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PSC)
或静脉
血栓栓塞
(VTE)
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肠外表现的早期识别非常重要。



由于肠外表现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及隐匿性,经常与其他系统疾病相混淆,从而
易造 成漏诊、误诊,因此肠外表现的早发现、早诊断是临床医师目前面临的巨大
挑战。


《炎症性肠病肠外表现的欧洲循证共识》是
ECCO
发布的第一个关于肠外表现的共识指南,
由英国、法国、
德国、意大利、瑞士、丹麦等
13
个国家的< br>21

ECCO
专家组成员共同起草。


该循证共 识分别对
IBD
在骨关节、眼、皮肤、肝脏等多种器官中肠外表现的临床
特点、发病机 制、诊断及治疗进行了详细描述和系统总结,可为临床医师提供参
考,为肠外表现的精准诊治提供策略, 实现对肠外表现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


疗,从而避免
PSC

VTE
等多种严重不良结局的发生,最终提高
IBD
患者的生活
质量 。


关节病变


中轴型和外周型关节病变均可发生在< br>UC

CD
中,属于脊柱关节炎的范畴。中
轴型关节炎包括强直性脊柱 炎和骶髂关节炎,与
IBD
活动相对独立。


20%
~< br>50%

IBD
患者有骶髂关节炎的影像学证据,
M

I
可在无关节症状的患
者中发现早期骶髂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 炎仅发生在
1%

10%

IBD
患者中,
IBD
并发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
HLA-B27
阳性率约
70%
,低于特 发性强直性脊柱炎
(94%)



中轴型关节炎的患病率在不同性别及
IBD
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外周型关节炎分为
1
型和
2
型,
1
型多 为非对称性少关节炎
(

5

)
,与肠道炎症
活动 性有关,
2
型为对称性多关节炎,与肠道炎症活动性无关。外周型关节炎在
CD
患者
(
尤其是结肠
CD
患者
)
和女性
IBD患者中更常见。


脊柱关节炎的发病可能与基因重叠使其与
IBD之间具有共同的遗传背景有关,且

Th17
通路、
NF-
κ< br>B
通路及与免疫反应相关细胞因子有关。


中轴型关节炎的诊断主要 依靠炎性腰背痛的临床特征和骶髂关节炎的影像特点,
外周型关节炎的诊断主要依靠炎症症状,同时需排 除其他特定类型关节炎。




此外,
IBD
相 关的外周型关节炎必须与无炎症的关节痛
(
如使用硫唑嘌呤或停用皮
质类固醇引起)
、皮质类固醇相关的骨坏死和抗肿瘤坏死因子制剂相关的狼疮样综
合征相鉴别。


关节病变的治疗以减轻炎症、缓解疼痛和预防残疾为目标。


中 轴型关节炎预后较差,以强化理疗和短期使用非甾体类消炎药
(NSAIDs)
为主,
柳氮磺吡啶和甲氨蝶呤疗效有限,对
NSAIDs
药物不耐受或难治者应早期选用抗
肿 瘤坏死因子制剂。


外周型关节炎预后较好,
1
型常为自限性(

10

)
,以控制肠道炎症、休息、理
疗为主,< br>2
型主要应用
NSAIDs
,必要时可使用激素。柳氮磺吡啶和甲氨蝶呤可能< br>有一定疗效,持续性外周型关节炎患者可考虑使用抗肿瘤坏死因子制剂。


代谢性骨病


代谢性骨病包括低骨量和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
IBD
肠外表现,见于
20%

50%

IBD
患 者。


骨质疏松症是骨折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应加以重视。
IBD
患者发生低骨量和骨质
疏松症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慢性炎症、皮质类固醇治疗、广泛的小肠疾病或切< br>除术、年龄、吸烟、低体力活动和营养不良等。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维 生素
D
的免疫作用。
IBD
可引起维生素
D
缺乏,而维生素
D
缺乏也可能增加
IBD
的风险。




成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根据双能
X
线测量仪进行骨密度测定,骨质疏松 症定
义为骨密度值至少比年轻健康成人的平均骨密度值低
2.5
个标准差
(T
值≤-
2.5)

骨密度值比年轻健康成人的平均骨密度值低
1
2.5
个标准差
(

2.5

T
值 <-
1)
称为低骨量。


预防骨质流失的措施主要包括负重运动、 戒烟、补充钙及维生素
D
。对于持续处
于活动期、反复使用激素或病程较长的
IBD
患者,均应进行骨密度测定,若
T

<-
1.5
,< br>建议使用钙
(500

1000mg/d)
和维生素
D(80 0

1000IU/d)
预防骨质进
一步流失。如果已知维生素
D< br>缺乏,则需要更高的剂量。


绝经后妇女、有自发性骨折病史或骨折风险评估 为中高度的患者,建议定期使用
双膦酸盐,已不推荐使用降钙素治疗。


抗 肿瘤坏死因子治疗常常能提高骨密度,对于长期处于活动期的
IBD
患者应根据
免疫抑 制治疗指南进行治疗
(
硫唑嘌呤、抗整合素、抗肿瘤坏死因子等
)
,以避免长
期的类固醇治疗和炎症活动,防止骨质流失。


眼部病变


眼部病变是
IBD
常见的肠外表现之一
(4%

29%)
,主要以巩膜外层炎和葡萄膜炎
最常见。巩膜外层炎表现为巩膜和结膜充血、瘙痒和灼 热,通常不影响视力。


巩膜外层炎在
CD
患者中更常见,常与< br>IBD
肠道炎症活动性有关。葡萄膜炎
(
多为
前葡萄膜炎,即虹膜睫状 体炎
)
起病隐匿,常为双眼病变,病程较长,症状较多,


如眼痛 、视力模糊、畏光和头痛,严重者可失明。葡萄膜炎与
IBD
肠道炎症活动
性无关。< br>

巩膜外层炎和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免疫复合物超敏反应,也可能与
IBD
具有共同的遗传因素
(
NOD2
基因
)

在严重的病例中可能还与纤维蛋白样坏死及血管炎有关 。



巩膜外层炎和葡萄膜炎的诊断主要依靠眼部症状、专科查体、裂隙灯 等专科检查,
通常需要眼科医师协助诊治。


巩膜外层炎多可在控制肠道炎 症、局部应用
NSAIDs
后得到缓解。前葡萄膜炎多
需局部皮质类固醇和睫状肌麻痹 剂治疗,耐药的葡萄膜炎患者可使用硫唑嘌呤、
吗替麦考酚酯、甲氨蝶呤、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等 药物治疗。


皮肤病变


皮肤病变主要包括结节性红斑 、坏疽性脓皮病、急性发热性中性粒细胞性皮肤病
(Sweet

s
综合征< br>)
及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诱发的皮肤病变。


结节性红斑在女性及
CD
患者中更常见,与
IBD
肠道炎症活动性有关,多分布于
四肢伸 面,以胫骨前最多见。常表现为直径
1

5cm
的红紫色皮下结节,伴有全< br>身症状
(
如关节痛、乏力
)



坏疽性脓 皮病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皮肤病变,与
IBD
活动之间的相关性尚存在争
议,可发生在 包括生殖器在内的身体任何部位,最常见于胫前和造口旁。最初表


现为单个或多个 红斑丘疹或脓疱,后随真皮坏死出现深部溃疡
(2

20cm)
,中心
可出现无菌性化脓性或肉芽肿性坏死,周围可有红晕。


Sweet
’< br>s
综合征在女性、结肠受累的
IBD
患者或伴有其他肠外表现的
IBD
患者
中更常见,与
IBD
肠道炎症活动性有关。常出现于上肢、面颈部,表现 为红色炎
性结节或丘疹,有触痛,可伴发热、关节痛。


免疫抑制剂和生物 制剂可能诱发皮肤病变,如感染、恶性肿瘤、过敏反应、反常
炎症等,与
IBD
肠道炎 症活动性无关,通常停药后可逆。结节性红斑可能是一种
Ⅳ型超敏反应,近
40%
的患 者可发现触发因素。坏疽性脓皮病机制尚不清楚,可
能与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和细胞免疫受损有关。

Sweet

s
综合征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Ⅲ型超敏反应 、
T
淋巴细胞功能障碍或组
织相容性抗原有关,也可能由炎症性或肿瘤性疾病引起。< br>

皮肤病变的诊断主要依靠其典型的临床特征,在非典型病例中可行皮肤活检协助诊断。皮质类固醇是治疗皮肤病变的一线用药,严重者可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生物
制剂,乌司奴单抗可 用于治疗抗肿瘤坏死因子制剂引起的银屑病。同时也需加强
伤口护理,避免继发感染,促进组织快速愈合 。


口耳鼻病变


口腔病变是一种较少见的肠外表现,

CD
患者及男性患者中更常见,
可能与
IBD
肠道炎症活 动性有关。
CD
累及口腔时可表现为深溃疡、假性息肉和唇颊肿胀。口
疮性口炎是最常 见的口腔病变,表现为浅溃疡
(
阿弗他溃疡
)
,可有红斑、渗出。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9 07:1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2242.html

2020《炎症性肠病肠外表现的欧洲循证共识》的解读(完整版)的相关文章

2020《炎症性肠病肠外表现的欧洲循证共识》的解读(完整版)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