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泻病
概述
在未明确病因前,大便性状改变与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统称为腹泻病
(diarrheal disease)
。腹泻病是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一组疾病,是儿童时期发
病率最高的疾病之 一。
根据病程腹泻病分为:
急性腹泻
病:病程在
2
周以内 ;
慢性腹泻
病:病程在
2
个月以上。按病情分为: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 ;中型:轻度至中度脱水或有
中毒症状;
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
(
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
高热或体温不升、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等
)
。根据 病因分为:感染性,如痢疾、霍
乱、其他感染性腹泻等;非感染性,包括食饵性
(
饮食 性
)
腹泻;症状性腹泻,如过
敏性腹泻;其他腹泻病如乳糖不耐症、糖原性腹泻等。< br>
病因
有多种病因、多种因素所致,分内在因素、感染性及非感染性三类。
1.
内在因素
(1)
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婴幼儿时期,胃酸及消 化酶分泌不足,消化酶的活性较
低,神经系统对胃肠道调节功能较差,不易适应食物的质和量,且生长发 育快,营
养物质的需要相对较多,胃肠道负担较大,消化功能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易发生消
化功 能紊乱。
(2)
机体防御功能较差:婴幼儿时期免疫功能相对不够成熟,血液中的免 疫球蛋白
和胃肠道个秒均较低,胃肠屏障功能较弱,胃酸分泌量少,胃肠排空较快,对感染
因素 防御功能差。
1
(3)
体液分布特点:婴儿细胞间质液较多, 且水代谢旺盛,
肾功能
调节差,易发生
体液紊乱。
2.
感染因素
(1)
肠道感染:主要由细菌和病毒引起:
①细菌:除法定传染病外,有:
a.
大肠埃希杆菌
b.
空 肠弯曲菌。
c.
耶尔森菌。
d.
其他:鼠伤寒沙门菌、变形杆菌、
绿 脓杆菌、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难辨
梭状芽孢杆菌
等。
②病毒:
a.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
b.
诺沃克病毒。
c.
肠道腺病毒。
③真菌和原虫:真菌感染主要为
白色念珠菌,一些原虫的感染如阿米巴原虫等。
(2)
肠道外感染:小儿患上呼吸道感染、 肺炎、肾盂肾炎、中耳炎、皮肤感染及其
他急性感染性疾病时可伴有腹泻,这是由于发热及病原体毒素的 影响,使消化功能
紊乱,酶分泌减少,肠蠕动增加所致。
3.
非感染因素
主要为饮食因素、气候因素和过敏因素。喂养不当是引起腹 泻的主
要原因之一。过多过早喂哺大量淀粉类、脂肪类食物,突然改变食物品种和断奶等
均可导 致腹泻。气候的突然变化,使肠蠕动增加,消化酶和胃酸分泌减少,可诱发
腹泻。一些吸收不良综合征如 乳糖不耐受症、糖原性腹泻。牛奶蛋白过敏者,吃牛
乳后
48h
发生水样泻。
临床表现
1.
消化道症状
腹泻时大便次数增多,量增加 ,性质改变,大便
3
次
/d
以上,甚至
10
~
20
天,可呈稀便、糊状便、水样便,或是黏液脓血便。判断腹泻时粪便的性状
比次数更重要。如果 便次增多而大便成形,不是腹泻。人乳喂养儿每天排便
2
~
4
2
次呈糊状,也不是腹泻。恶心、呕吐是常见的伴发症状,严重者呕吐咖啡样物,其
他可有腹痛、 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2.
全身症状
病情严重者全身症状明显 ,大多数有发热,体温
38
~40℃,少数高达
40℃以上,
可出现面色苍白 、
烦躁不安,
精神萎靡、
嗜睡、
惊厥、
甚至昏迷等表现。
3.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主要为脱水及
代谢性酸中毒
,有时还有低钾血症,
低钙血症。
4.
脱水
由于腹泻与呕吐丢失大量的水和电解质,使体内保留水分的能力减 低;患
儿发热、呼吸加快、酸中毒者呼吸加深,使不显性失水增加。大多数急性腹泻患儿
为等渗 性脱水。一般表现为体重减轻,口渴不安,皮肤苍白或苍灰、弹性差,前囟
和眼眶凹陷,黏膜干燥,眼泪 减少,尿量减少。严重者可导致循环障碍。
5.
代谢性酸中毒
脱 水大多有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嗜
睡、呼吸深长呈叹息状,口唇樱红,严重者 意识不清、新生儿及小婴儿呼吸代偿功
能差,呼吸节律改变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嗜睡、面色苍白、拒食、 衰弱等,应注意
早期发现。
6.
几种常见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表现特点
(1)
轮状病毒性肠炎
(rotavirus enteritis)
:好发 于秋冬季,呈散发或小流行,病
毒通过粪
-
口途径以及呼吸道传播。多见于
6
~
24
个月的婴幼儿。潜伏期
1
~
3
天,
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急,病初即有呕吐,然后腹泻
,
大便呈水样或
蛋化 汤样,带有少量黏液,无腥臭,每天数次至
10
余次。常伴脱水和酸中毒。本
病为自限 性疾病
,
病程
3
~
8
天,少数较长,大便镜检偶见少量白细 胞。病程
1
~
3
天内大量病毒从大便排出,最长达
6
天。< br>
(2)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很少为原发性,多继发于应用大量广谱抗生素后或继
发于慢性疾病基础上。起病急,中毒症状重。表现为发热、呕吐、频泻。不同程度
3
脱水、
电解质紊乱,
严重者发生休克。
病初大便为黄绿色,
3
~
4
天后多转变为腥臭,
海水样便,黏液多。大便镜检有大量
脓细胞
及革兰阳性菌。大便培养有葡萄球菌生
长,凝固酶阳性。
(3)
假膜性肠 炎:
多见长期使用抗生素后,
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紊乱,
使难辨梭状芽孢 杆菌大量繁殖,产生坏死毒素所致。主要症状为腹泻,大便呈黄稀
水样或黏液便,少数带血,有假膜排出
(
肠管状
)
,伴有发热、腹胀、腹痛。腹痛常
先于腹泻或与腹泻同时 出现。常伴显著的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全身软弱
呈慢性消耗状。轻型患儿一般于停药后
5
~
8
天腹泻停止,严重者发生脱水、休克
至死亡。
如果患儿腹泻 发生于停药后,
或腹泻出现后持续用抗生素,
则病程常迁延。
(7)
白色念珠菌肠炎:多发生于体弱、营养不良小儿,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或
肾上
腺皮质激素者。口腔内常伴有鹅口疮。大便次数增多,色稀黄或发绿,泡沫较多,
带黏液有时可见豆腐渣样细块
(
菌落
)
。
并发症
由于腹泻,营养物质吸收差,再加上食欲差,摄入营养物质亦减少,可引起各
种营养物质缺乏。慢性 腹泻尤为严重,常见有营养不良症、营养性贫血以及各种维
生素缺乏症。长期腹泻后全身抵抗力低下,可 继发各种感染,常见的有中耳炎、支
气管炎、支气管肺炎、
泌尿系感染
、皮肤感染和败 血症等。
实验室检查
1.
粪便常规检查
大 便显微镜检查,
注意有无脓细胞、
白细胞、
红细胞与吞噬细胞,
还应注意有无 虫卵、寄生虫、真菌孢子和菌丝。有时需反复几次才有意义,有助于
腹泻病的病因和病原学诊断。
2.
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病毒性肠炎白细胞总数一般不增高。细菌性肠 炎白细胞总
数可增高或不增高,半数以上的患儿有杆状核增高,杆状核大于
10%
,有 助于
细菌
4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9 07:1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2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