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犊牛大肠杆菌病
(
犊牛白痢
)
?
犊牛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 性大肠杆菌引起犊牛的一种急性细菌性传染病
,
临床上具有败血症、
肠毒血症等多种表 现。主要侵害犊牛。
流行病学
?
1
周龄内犊 牛最易感,但
2
—
3
周龄也有发生,一般情况下单纯感染
E
.
Coli
不发病,但与
RV
、
CV
、
BVDV< br>、
沙门氏菌,
隐胞虫混合感染则可发病,
多见于冬春舍饲季节,
诱因未 食初乳,
喂人工乳或乳中缺乏
Ab
。
症状
?
1)
、败血型:生后
—
7
日龄
(未吃初乳
)
发热,沉郁,常于症状出现数小时死亡,症状有衰弱、
嗜睡,很快死亡 。腹泻间有,或仅在死前出现。有些病程长也出现多发性关节炎、脑膜炎。
?
2)
、肠毒血型:
(7
日龄内吃初乳
)
,常突然死亡,病程较长 者有
CNS
症状,先兴奋不安,后
沉郁昏迷而死,伴有腹泻。
?
3)
、肠型:
(7
—
10
日龄,吃初乳
)
发热,下痢,粪便带有气泡,呈灰白色,水样,酸臭,有
的还表现关节 炎和肺炎症状。
病变
?
前二型常无明显病变。
?
肠型:卡他性肠炎变化,如胃内大量凝 乳块,真胃、肠粘膜充血、水肿、出血、覆有粘液,
肠内容物水样、恶臭,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胀。< br>
诊断
败血型从血液 、内脏,肠毒血型从小肠前段粘膜,肠型由发炎肠粘膜分离
鉴定
血清型。
防治
①加强孕牛的饲养管理。
②尽早喂初乳。
③抗菌素治 疗:注意早期发现,选择敏感药物,投药量初为治疗量的
2
倍。肠型要配合补
液,防止 酸中毒。
④孕牛接种可将带有
K99
菌毛抗原的单价或多价苗,也可用从同群母牛采取的血清、
γ
球蛋白制剂用于 预防。
注
:
?
氟哌酸
5
×
10
-5
~1
×
10
-4
混 料
3~5
天。
?
四环素类药物
0.02%~0.06%
混料
3~4
天。
?
敌菌净
按
0.02%
比例溶于饮水
3
天。
?
呋喃唑酮
0.02%~0.04%
混料
7~10
天。
?
个 别可肌注庆大霉素
0.5
万
~1
万单位
/kg
,
或 卡那霉素
30~40mg/kg
,
或链霉素
100~200mg/kg
。
上述
3
种药物均为每天注射一次,连续
3
天。
犊牛腹泻
犊牛副伤寒主要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 、败血性传染病。病畜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病
原菌存在于带菌牛的肠道和胆囊内,随粪便、尿液、 乳汁等排出,污染环境,并能在适宜的温
度下在污水中繁殖,
主要经由消化道感染,
危 险性很大。
一般感染
1
月龄以内犊牛。
表现特征
为败血型和肠胃型。潜伏期
1
周左右,有的可长达
20
多天。
【症状】
I
(1)
急性:
1
月龄左右的犊牛表现症状严重,体温
40
~
41
℃
,呼吸、脉搏加快,呈
现腹式呼吸,伴发浆液性结膜炎,
2
~
3
天后出现胃肠炎症状。排出混有黏液和血丝的灰色
恶臭稀便 ,有时混有气泡。并排出浆液性鼻涕。
1
周左右死亡。
(2)
慢性:多数是由急性转变而来。胃肠道症状减轻,食欲好转 ,但肺炎症状加重,咳嗽,
流出脓性鼻涕,体温升高,心音亢进,并有间歇。后期出现腕关节及跗关节肿 大。瘦弱不食。
【治疗】
(1)
自由饮用或大量灌服口服补液盐,同时按每千克体重
0
.
1
~
o
.
15
克口服磺
胺咪
(
首次剂量加倍
)
,碳酸氢钠
3
.
0
克,每日
2
次,用
3
天。
(2)
土霉素或新霉素,每次
0
.
5
~
1
.
0
克,每日
3
次,喂服。
(3)
用磺胺类药,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药,每日
2
次,肌肉注射。
(4)
用
5
%的葡萄糖盐水,静脉注射进行全身治疗。
【预防】
①
搞好环境卫生及饮水,牛舍需干燥通风,定期消毒。
②
抗犊牛副伤寒免疫
血清
20
毫升皮下注射。
③
给健康犊牛注射副伤寒弱毒疫苗。
犊牛下痢
[
病因
]
犊牛下痢是一种临床综合征,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其 原因很复
杂,由于原因的不同,在临床上分为中毒性下痢和单纯性下痢。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9 06:5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2213.html
-
上一篇:肝癌的早期、中期、晚期症状
下一篇:放射性直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