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肺癌的分类分型及治疗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19 06:20

-

2021年2月19日发(作者:黑眼圈的治疗方法)

肺癌的诊断及多学科治疗


肺癌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的常 见病,目前国内外肺癌的发病率
和死亡率还在不断上升。肺癌在城市占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的
%,
女性的
16
%,均居首位。肺癌的临床表现复杂,一般可归纳为原发肿块、胸内蔓延、远处播散及肺癌的肺外表现等症状。


中心型和周围型肺癌的首发症状和< br>X
线征可不同,其诊断应主要争取
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
这涉及到最有效治 疗的选择。
从治疗角度出发,
目前世界上均倾向于将两类生物学行为不同的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

SCLC

和非小细胞性肺癌(
NSCLC

。 但影像学及临床表现亦十分重要。


肺癌的治疗效果多年来一直没有显着提高,总的 治愈率仅为
10
%左
右,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其生物学特性十分复杂、恶性程度高且多药 耐药。
另一方面关键还在
80
%以上的肺癌在确诊时已属晚期,
而早期诊断是 提高
治愈率的有效途径。

国内外有关研究人员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多学科治疗及预后 等进行了
深入研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下面就将最近的部分成果汇报如下:

肺癌的早期诊断:

定期查体
:胸透、胸片仍是目前肺癌早期诊断的最有效的 方法。现在
尚无准确、敏感的肿瘤标志物。

基础医学的研究成果让肿瘤的早期诊断出 现了新的转机,利用检测外
周血及痰中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改变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早期诊断。
ras
基因家族、
erb-B
族癌基因;
p53< br>抑癌基因;第
3

6

9
条染色体上的微卫星位点。 英国的
Ahrendt
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

检测
K-ras
基因、
突变的
p53
基因以及
15
个敏感的微 卫星位点,
结果明显
提高了肺癌的早期诊断率。


美国的
Sozzi
等则报道了血浆中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
结果
43
%的临
床Ⅰ期及
45
%的肿瘤最大直径小于
2cm
的患者血浆微卫星不稳定性阳性,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
NSCLC
早期诊断的检出率。总之,目前的检测方法操作
繁琐、技术含量高、费用昂贵,难以普及。

肺癌的多学科治疗原则:

肿瘤 多学科治疗的定义是
:根据病人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
侵犯范围(病理)和发展趋向, 合理地、有计划地综合应用现有的治疗手
段,以期较大幅度地提高治愈率和病人的生活质量。肺癌的综合 治疗优于
单一治疗已为学术界公认。


(

).
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

化疗和放疗目前仍是治疗 小细胞肺癌的最主要方法,放化疗近期疗效
都较好,有效率在
80
%以上。
6 0
%左右治疗后可达完全缓解,但远期结果
较差,
Seifter

Ihde
分析了过去二十年文献报告中
5
年生存率,
局限期
7

(58/862)

广泛期为
1%(14/1144)
最近的几组报告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差异很大。近年来一个重大的发展是加入外科治疗。




小细胞肺癌(
SCLC
)的治疗特点:占肺癌
10

25
%,平均自然生存期仅
3

6
个月。

SCLC
的临床生物学特点


1.
恶性度高-治疗要及时+强有力,

2.
临床分期极为重要-常 规检查+骨髓穿刺
or
活检,
orECT


3.
倍增时间短(
TD
)天,
>90%
已有外侵+远道转移,

4.
对化疗高敏感:
CR30

40
%,
RR60

90
%,以全身化疗为主,剂量足+
强,高剂量化疗+干细胞移植。
5.
是一种典型的全身性疾病-是以多学科治疗的典型,

25

50
%的
SCLC
化疗有效后,仍有局部复发。

亚型和预后有关:


SCLC
-化疗敏感

SCLC
+大细胞
or
鳞癌-化疗不敏感

SCLC
+腺癌-化疗不敏感

7.
存在异质性-对复发者更重要:


SCLC
其中35
%治疗有效后复发,变为
NSCLC
或混合型,有耐药性。

以化疗为主多学科治疗,化疗:剂量足+强+及时。

化疗

SCLC
目前化疗特点


3
个药物联合化疗,

2.
化疗药物同时应用,优于序贯应用,

3.
剂量足,

4.
强化剂量优于标准剂量,

5.
周期性交替方案优于单一方案(可使耐药性减低)

6.
短间歇,序贯性强。

化疗适应征:
各期
SCLC

1.
Ⅰ期-可先手术再化疗,

2.
Ⅱ、Ⅲ
a
期-化疗+手术+化疗及放疗,

3.
手术或放疗后必须加用化疗,包括Ⅰ期

4.

b
、Ⅳ期-原则上化疗为主,

5.
治疗后复发或转移-再化疗。

有效化疗药物

烷化剂,阿霉素类,鬼臼类等

新药:紫杉醇,喜树碱类,键择,异长春花碱。

有效的联合方案

CAO

IAO

IVP

IAC

IC E

CE

TP

TEP

NIP

VP16
(,
CMC

VP16


外周血干细胞支持下高剂量化疗。

放疗

1.
胸部放疗

先化后放。时序安排――序贯,交替和同步

2.
脑预防性照射(
PCI


SCLC
伴脑M

25

37
%,存活
2
年以上
S CLC

M

80

,Bunn
报道
58 3



SCLC

PCI
,脑
M

22
%;
355

SCLC

PCI
,脑
M

8
%,但两组生
存率相仿。

目前倾向< br>:原发灶
CR
+完成多学科治疗后给予
PCI


手术治疗

60

70
年代-认为是不适合手术治疗的肿瘤。

70
年代后-多学科治疗


5
年生存率
24

52


Ⅰ期五年生存率
%

Ⅱ期五年生存率
%

Ⅲ期五年生存率
%

手术治疗切除了原发灶残存的耐药细胞及存在的
NSCLC
成分,是根治的必
要途径。

生物治疗(
BRM


无病期可行
BRM
,干扰素

生存率以干扰素组优于对照组

干扰素还可以对化放疗起增敏作用,
发现
CR
者以干扰素组为多。剂量
100

u

300

u/
次,
or
肌注

一般在肿瘤早期,小肿瘤,
CR
后使用干扰素,可延长无病生存期。

多学科治疗


TNM
分期-制定化疗方案-辅以手术、放疗,化疗 次数
>4
个周期为佳。

Ⅰ-手-化+
IFN
α

Ⅱ-手-化(国际)


化-手-化(国内)


a
-化-手+放-化


b
-化-放+化

Ⅳ-化-姑息性放疗+对症、支持

治疗结束无复发给予
IFN
α半年-一年。

加拿大
Shepherd
等报告了
63

SCLC
术后加化疗、原发部位及纵隔
照射、预防性颅照射,
5
年生存率达到
31< br>%。我国北京孙燕教授、上海廖
美琳教授在
SCLC
的综合治疗方面也取得了相 当的成功。

另外,
较好的支持治疗如静脉高营养、
CSF

隔离环境和造血干细胞移
植,目前已可给予高剂量的化疗和放疗。明显提高了化疗敏感患者的有效率。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大剂量化疗治疗
S CLC
的过程中总结如下:

1


病人选择:一般状况良 好,卡氏评分在
80
以上;
年龄
<50
岁;诱导化疗敏感。

2

、局限期患者。对广泛期及耐药患者无改
善。

3< br>)
、良好的硬件设备。


(二)

NSCLC
的综合治疗

对于
NSCLC
的综合治疗多年来也有不少报道,但成功的经验不多。对

T1

T 2
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根治术后
5
年生存率可达
65

8 3
%。上
海胸科医院廖美琳报道术后+化疗或放疗与术后不进行放化疗,两者无显


着差异。目前的重点是如何提高Ⅱ、Ⅲ期病人的治愈率。Ⅲ
a
期以前以手< br>术+化疗和
/
或放疗。Ⅳ期则以化疗和
/
或放疗为主。


NSCLC
占肺癌
80


NSCLC
的临床生物学特点:

1.
恶性程度较低,局部发展慢,有微转移威胁,腺癌常规小病灶大转移。

2.
倍增时间(
DT


sq

92
天,
ad

168
天,

3.
是一个兼有局部和全身性疾病,

4.
对化疗敏感性较差:耐药 性;异质性(尤其是复发和难治性
NSCLC


个体化差异。

化疗

1.
概述:
70
年代:化疗
RR

10
%左右。

80
年代:联合化疗,
RR
有所提高,但生存率未改变。

90
年代:以铂类为主的药物产生,联合化疗
RR
上升为
40
%,生
存率提高。

异质性
-对化疗不敏感,当肿瘤中敏感的癌细胞被杀灭后,异质 性癌
细胞被反馈刺激而大量增殖,导致治疗失败。

耐药性

化疗方案

联合化疗优于最佳支持治疗。

1989
年第三届国际肺癌会议

MVP

RR 40


NIP

RR60


一年生存率
64
%。

常用联合方案:

MVP< br>、
NIP

MAP

IVP

EP

NP

TP

GP



b< br>,Ⅳ期:无手术指征,以化疗为主,除
PD
外应坚持两个周期同方案化
疗后评价 ,并观察一个月后再确认疗效。

辅助化疗:
手术,放疗后的化疗

目的:
杀伤局部残留及存在全血管,淋巴管的微转移灶。手术后除Ⅰ期外
均主张辅助化疗,在术 后
2

4
周内进行,一般为
2

6
周期, 化疗方案同
前。

诱导化疗(新辅助化疗)


不可手术切 除的
NSCLC
(Ⅲ期)
,给予化疗-缩小原发灶,消灭微转移,有
利于手术 和放疗。
2

3
周期为宜,同时给予支持治疗。

手术治疗:


NSCLC
的主要治疗手段,但能适合手术的仅20

30
%,指征:无明
显胸内器官侵犯及远道转移的Ⅰ、Ⅱ期患者, 部分Ⅲ期估计可能全部切除
者,或诱导化疗后有指征者。

影响治疗成败的关键


存在微转移灶,远道转移常发生在
6
个月-
2
年,手术后化疗。

2.
手术方式是影响预后的关键。

手术规范:手术动作要轻柔,勿挤压,以 叶切为主;打开纵隔,沿站取出
肉眼可见淋巴结。



放射治疗:是
NSCLC
另一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化疗+放疗可增加疗效。

生物治疗:适用于-
NSCLC
治疗结束后无病期,时间
6
个月-< br>2
年。

由于
80
%的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而失去手术机会。 所以化疗在
NSCLC
的治疗中是无可取代的,但多药耐药的出现令人沮丧,以致目前
NSCLC

联合化疗有效率仅
14

40
%。
肿 瘤对化疗的先天耐药及获得性耐药仍是导
致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所以研究和攻克多药耐药成为肿瘤工作 者尤其是
化疗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目前对泰素的耐药机制也正在研究中,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解决的办法:拮抗剂的 应用,北京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采用异搏定
360mg/d

三苯氧胺
60-1 20mg/d
治疗
81
例难治性
NSCLC
,结果疗效明
显 提高;多药耐药的基因治疗及药物敏感基因治疗正在研究中。有望
在不久的将来分步骤攻克这一科学的难 题。


UICC
肺癌国际分期系统

历史背景:

1946

Denoix
提出
TNM
分期系统

1976

UICC
制定第一个肺癌国际分期

1986

UICC /AJCC
新的肺癌国际分期

1997

UICC/AJCC
修订肺癌国际分期

肺癌的分期(
TNM
系统)
1986/1997-UICC

T
肿瘤大小、部位、侵及范围

N
胸内及锁骨上淋巴结

M
远道转移


UICC
肺癌国际分期系统
Clifton F Mountain

修订肺癌分期原则:

分期要求更合理可行
,
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有利于分析预后及临床研究的比较


强调同期患者终点疗效具有同一性和特异性

材料来自
Anderson 5319


肺癌
5
年生存率


1986-UICC
肺癌分期

T
的定义与概念

原发肿瘤(
T)

Tx

不能对原发肿瘤进行评 定,即经痰液或支气管刷检找到恶性肿瘤细
胞,但影像学或气管镜下未发现原发肿瘤

To

无原发肿瘤的依据

:有淋巴结或

远道转移
X
线、痰、纤支镜

(一)

Tis
原位癌

(病变局限在粘膜层)

T1

肿瘤最大直径≤
3cm
,周围为肺组织或脏层胸膜,支气管镜证实病变位于
段支气管 以远

(较为少见的浅表肿瘤,
只累及支气管壁,
不论其大小,
即使 延伸至隆突,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9 06:2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2180.html

肺癌的分类分型及治疗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