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中医传统疗法:放血疗法学习教程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18 23:59

陈华-

2021年2月18日发(作者:脾虚吃什么药)

中医传统疗法:放血疗法学习教程


一、常用针具及其特点

刺血疗法所使用的针具比较简单,现将常用、有效,容易掌握的
几种针具介绍如下。

1.
三棱针

三棱针古称“锋针”。现由不锈钢制成,分为粗细两种,针尖部
有三面三棱,十分锋利。粗针长
7~10
厘米,针柄直径
2
毫米,适
用于四肢、躯干部位放血。细针长
5~7
厘米,针柄直径
1
毫米,< br>适用于头面部及手足部放血。

2.
梅花针

梅花针又称“皮 肤针”、“七星针”,是以多支短针组成的用来
叩刺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的一种针具。皮肤针外形似小锤 状,针
柄有硬柄和软柄两种规格,硬柄用硬塑料做成,弹性小;软柄有
弹性,一般用牛角做成, 长度约
15 ~ 19
厘米,一端附有莲蓬状
的针盘,下边散嵌着不锈钢短针。根据针 的数目多少不同,分别
称为梅花针(五支针)、七星针(七支针)。

3.
毫针

毫针即古代
“九针”
中的毫针,
现用< br>18
号不锈钢制成,
长短不一,
为体针所用。用于刺血疗法的毫针,一般以1
寸左右即可,适用
于小儿及虚弱病人。

4.
小眉刀

小眉刀是由古代九针中的“铍针”发展来的,现用钢质材料制成
医用小刀。柄长
1~2
寸,刀口倾斜如眉。专用于割治、挑刺、泻
血。

如没有上述工具,也可暂用注射针头、缝衣针、刮脸刀片等代替。

二、常用针法及其特点

临床上刺络放血的方法多种多样,如三棱针点刺出血、梅花针 叩
刺出血、毫针散刺出血或刺络后配合拔罐、割治疗法等均是有效
的治疗手段。代表性的方法有 点刺法、散刺法、叩刺法、挑刺法、
针罐法等。

1
、点刺法

针具可选用三棱针或粗毫针。常有
3
种点刺形式。

1
)直接点刺法

先在针刺部位揉捏推按,使局部充血,然后右手持针,以拇 、食
二指捏住针柄,中指端紧靠针身下端,留出针尖
0.1
~0.2
寸,对
准已消毒过的部位迅速刺入。刺入后立即出针,轻轻挤压针孔周
围,使出血数滴,然后以消毒棉 球按压针孔即可。此法适于末梢
部位,如十二井穴、十宣穴及耳尖穴等刺血。

2
)挟持点刺法

此法是将左手拇、食指捏起被针穴处的皮肤和肌肉,右手持针刺

0.5 ~1
寸深。退针后捏挤局部,使之出血。常用于攒竹、上
星、印堂等穴位的刺血。

3
)结扎点刺法

此法先以橡皮带一根结扎被针部位上端,局部消毒后左手拇指压


被针部位 下端右手持针对准被刺部位的脉管刺入,
然后立即退
针,使其流出少量血液,当出血时,也可轻 按静脉上端,以助瘀
血排出,使毒邪得泄。待出血停止后再将带子松开用消毒棉球按
压针孔。此 法常用于肘窝、胭窝及太阳穴等处的浅表静脉用以治
疗中暑、急性腰扭伤、急性淋巴管炎等。

2
、散刺法

此法又称“丛刺”、“围刺”,是针对病变局部周围进行点刺的
一种方法,根据病变部位大小的不同,用三棱针在病灶周围上下
左右多点刺之,使其出血,以消 除瘀血或水肿,达到活血去瘀、
通经活络的作用。此法多用于局部瘀血、肿痛、顽癣等。

3
、叩刺法



此法是在散刺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所用针具为皮肤针
(梅花针、
七星针)。操作时,以右手握住针柄后端,食指伸直压在针柄 中
段,利用手腕力量均匀而有节奏的弹刺,叩打一定部位。刺血所
要求的刺激强度宜大,以用力 叩击至皮肤上出血如珠为度。此法
对某些神经性疼痛、皮肤病有较好的疗效。

4
、挑刺法

此法操作时以左手按压施术部位两侧,使皮肤固定,右手持三棱
针或粗圆针将腧穴或反应点挑破出血;或深入皮内,将部分纤维
组织挑出或挑断,并挤压出血, 术后以碘酒消毒,敷上无菌纱布
用胶布固定。对一些惧怕疼痛的患者,可先用
0.5%
普鲁卡因少许
打一皮丘再行挑治。常用于治疗目赤肿痛、丹毒、乳痈、痔疮等
疾病。

挑刺的部位艰据病证不同有
3
种选点法。

1
)以痛为腧选点法

如肩周炎,即在肩关节部位寻找痛点或敏感点挑刺;甲状腺功能


进,在甲状腺凸起部挑刺。

2
)以脊髓神经分布特点选点法
如颈椎病、颈淋巴结肿大、咽喉肿痛、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可在
颈项部选点挑刺;慢性前列腺炎、肛 门痔疾等取腰骶部挑治。

3
)以脏腑器官病变选取相应腧穴法

如背俞穴邻近阳性反应点挑治,挑治的点可以是穴位或阳性反应


(痛点、 丘疹或条索状物),但要注意与痣、毛嚢炎、色素斑
等相鉴别。挑治的工具除了三棱针外,还可以用圆利 针,或者眼
科用的角膜钩改制成的“钩状挑治针”等。

5
、针罐法

即针刺后加拔火罐放血的一种治疗方法。多用于躯干及四肢近端
能扣住火罐处。操作时,先以三 棱针或皮肤针刺局部见血(或不
见血),然后再拔火罐。一般留火罐
5
~
10
分钟,待火罐内吸出
一定量的血液后起之。本法适用于病灶范围较大的丹毒、神经性
皮炎、扭挫伤等疾病的治疗。

6
、火针法

火针法又名火针刺, 是用特制的粗针烧红后,刺入一定部位治疗
疾病的方法。适用于寒痹、疔毒等疾病。

7
、割点法

割点法是以小眉刀或手术刀切割穴位皮肤、黏膜或小静脉,放出
适量血液,然后盖以消毒敷料即可。割点切口一般长
0.5
厘米左
右,静脉则 以割破
1/3
为度。

三、适应证及禁忌证

1
、适应证

凡各种实证、热证、瘀血和经络瘀滞、疼痛等均可应用刺血疗法
治疗。如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局部肿胀、肢端麻木、头痛、腰
痛、痛经、风疹块、痤疮、发热 、疮疡等。

2
、禁忌证

临床应用刺血疗法有宜有忌,因此必须根 据患者的病情、体质以
及刺血部位和某些特殊情况,灵活掌握,以防发生意外。刺血禁
忌有以下 几种:有凝血机能障碍者,有自发出血倾向者;体弱、
贫血及低血压者;孕妇、产后及习惯性流产者;外 伤大出血及血
管瘤患者;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者。

四、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1
、操作规程

操作方法是决定 治疗效果的关键,也是刺血疗法在治疗过程中的
重要环节,非常重要。因此,在操作中一定要掌握好以下 几个步
骤和要求。

(一)针刺前的准备

1
)消毒方法

针具使用前,可放入
75%
的乙醇中浸泡< br>30
分钟左右,也可高压消
毒。

施术部位和操作者的手指应先用2%
碘酒棉球消毒,
再用
75%
乙醇棉球脱碘。

2
)体位选择

治疗体位选择以施术者能够正确取穴、操作方便、病人舒适为原
则。

常用体位有
3
种,即卧位、坐位和立位。

卧位可分为仰卧位、侧卧 位、俯卧位坐位又可以分为仰靠坐位、
侧伏坐位、俯伏坐位等。其适宜操作部位如下。


1
)仰卧位

适用于头、面、颈、胸、腹部和部分四肢的穴位。


2
)侧卧位

适用于侧头、侧胸、侧腹、臂和下肢外侧等部位的穴位。


3
)府卧位

适用于头、项、肩、背、腰、骶和下肢后面、外侧等部位的穴位。


4
)仰靠坐位

适用于前头、面、颈、胸上部和上肢的部分穴位。


5
)侧伏坐位

陈华-


陈华-


陈华-


陈华-


陈华-


陈华-


陈华-


陈华-



本文更新与2021-02-18 23:5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1747.html

中医传统疗法:放血疗法学习教程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