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心理危机干预与处理流程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18 21:21

地中海-

2021年2月18日发(作者:拉肚子拉水止泻小妙招)
心理危机干预与处理流程


危机干预是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 个体采取明确有效的措施,
使之最终战胜危机,
重新适应生活。
危机干预的主
要问题是防止自杀。尽管自杀的比例在整个人群中相对较低,但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的负效应很大。因此,要 认真
研究并积极干预。现结合我校几例干预事件,谈谈心理危机的干预与处理:

一、自杀预防的困难及可能


预测自杀行为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
因为自杀行为的原因非常复杂,
常常连与自杀者接触极其密切的人都难以觉察其
细小的 变化。而且自杀行为常常带有突发性,令周围的人措手不及。即使通过种种征兆发现了自杀的迹象,进行危机干< br>预也并非易事。直接对当事人说,会使当事人感到自己隐私被侵犯,反而增加危险性。


但是,自杀的预防又是可能的,自杀行为有一定规律可循,原因有四点:

1
)想要自杀的人,当他面临生活中的危
机而产生消极态度和情绪,如羞耻、罪恶、自责等,到选择自杀行 为之间要经过一段时间。

2
)想自杀的人大多数有想
死同时又期待得到帮助 的矛盾心态,因此会表现出种种自杀征兆。

3
)想自杀的人在采取行动之前,当考虑 到自己死会
对亲人、朋友、老师带来极大的痛苦和震惊时,会感到沉重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 br>4
)自杀者一般都会经历使之震惊、困
扰的诱发事件。


因此,只要抓住机会,因势利导,及时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预防自杀行为的可能性是有的。


二、改变对自杀的模糊观念


社会上对自杀这种行为所持的态度 和认识差别很大。其中有一些错误的观念,若不加以纠正,对自杀预防不利。

1
、自杀无规律可寻

自杀事件常常带有突发性,
一旦发生,
周围的人常感意外诧异。
其实大部分自杀者都曾有过明显的直接或间接的求助信息。
他们在决 定自杀前会因为内心的痛苦和犹豫而发生种种信号。

2
、称自杀的人不会自杀

当有些人向他人透露自己会自杀,尤其当用语带有 恐吓成分时,他人以为他不过是说说而已,真正想死的人是不会把自己
的打算告诉别人的。其实,研究表 明,
80%
得自杀企图者在自杀前曾向他人谈论过自杀,这种人很可能会有自杀的举动,
必须高度重视。

3
、一般人不会有自杀念头

很多人以为一般人 不会有自杀念头。
但是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
30%~50%
的成年人都曾有过一次或 多次自杀念头。
对于性格
健康,家庭关系好的人,自杀意念可能只是一闪而过,很少发展为真正 的自杀行动;而性格或精神卫生状况存在问题的
人在缺乏社会支持时,自杀念头有可能转变为自杀的行为 。

4
、所有自杀的人都是精神异常者

有人认为只有精神病患者才 自杀。但事实证明,自杀的人大多不是精神病人,只有
20%
的自杀者是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
大多数自杀者是正常人,他们只是有暂时性的情绪障碍。

5
、自杀危机改善后就不会再有问题

有自杀企图的人经过危机干预状态改善 后,情绪会好转。周围的人常常会误以为自杀危险性减低了,而放松防范措施。而
事实上,自杀危机改善 后,至少在三个月内还有再度自杀的可能。尤其是抑郁病人在症状好转时最有危险性。

6
、对有自杀危险的人不能提及自杀

很多人担心,对那些有情绪困扰的人, 有自杀意念的人,主动谈及自杀会加强他们自杀的意欲。事实恰好相反。严重情绪
困扰的人往往愿意别人 与他倾谈,听他述说自杀的感受。如果故意避开不谈,反而会因被困扰的情绪无从分解而加重情
绪问题。

7
、学业问题是青少年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


1
/
4


不少人认为青少年正处在求学阶段。
学业问题的困扰是导致青少年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
但学者们研究发现,
50%
以上 青少
年自杀者的自杀原因涉及与父母的关系,其次是男女感情,然后是学校问题。


三、自杀者的性格特征及心理状态

1
、自杀者的性格特征

日本松原达哉认为,从自杀者的性格看,多有内向、孤独、容易陷入焦虑与绝望感中、偏执、过分认真、责任感 过强、缺
乏兴趣爱好、情绪不稳定、心情多变等特征。而这些性格特征常常与偏颇的父母教养态度、复杂 的家庭关系有关。

2
、自杀者的心理状态

想自杀的人共同的心理 特征是孤独,认为谁也理解不了自己,谁也帮不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唯有自己最不幸、最痛苦。
因此绝 望,想以死来解脱困境。


1


矛盾心态。死亡对自杀 者是既可怕又有吸引力的事。现实生活中许多有形无形的困难可以在死亡者的幻想中得以
解决和满足。但 死亡毕竟是可怕的,自杀者一方面想解脱,一方面又向他人求助。


2


偏差认识。企图自杀者的直觉常因情绪影响而变得歪曲。表 现为“绝对化”或“概括化”或两者交替。绝对化是
指对任何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如此的信念。比如“我 做任何事都注定失败”

“周围的人肯定不喜欢我”

“概括化”指以
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常常使人过分关注某项困难而忽略除死之外的其他解决方法。比如“我考 试作弊,
我爸爸一定不会饶恕我,永远不再爱我”

“我有缺陷,别人都瞧不起我”< br>,从而自暴自弃、自责自愿、自伤自毁。


3


冲动行为。
青少年的自杀意念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
因情绪波动而导致冲动行为,
一想到死马上就采取行动。
他们对自己面临的危机状态缺乏冷静的分析和理智的思考,往往认定没办法了 ,只有死路一条。思考变得极其狭隘。


4


关系失调 。
自杀者大多性格内向、
孤僻、
自我中心,
难以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 当缺乏家庭的温暖和爱护、
缺乏朋友师长的支持和鼓励时,常常感到彷徨无助,最后变得越来越孤独,进 入自我封闭的小圈子,失去自我价值感。


5


死亡概 念模糊。企图自杀的青少年对死亡的概念比较模糊,部分人甚至认为死是可逆的、暂时的。因此对自杀的
后果没有充分估计。


四、自杀者的临床表现及自杀前兆

自杀者的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经验,有以下表现者一般具有自杀的危险性,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1


具有明显外部精神因素的刺激者。如突然受打击、失恋等。


2


情绪低落、悲观抑郁者。


3


性格孤僻内向、与周围人缺乏正常的感情交流者。


4


严重不良家庭环境中成长、缺乏温暖关怀者。如父母离异、家庭破裂、亲子关系恶化等。


5


曾谈论过自杀并考虑过自杀的方法。


6


过去曾有过自杀企图或行为者。


7


亲友中曾有人自杀过。

一旦发现有自杀倾向者,应及时干预援助。

自杀前兆:

自杀并非 突发。一般而言,自杀者在自杀前处于想死同时渴望被救助的矛盾心态时,从其行为与态度变化中可以看出蛛丝< br>马迹。
大约
2/3
的人都有可观察到的征兆。
据南京危机中心调查,< br>61
例自杀的大学生中,

22
人曾明显地流露出各种消
极言 行以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常见的征兆有:


1


对自己关系亲近的人,表达想死的念头,或在日记、绘画、信函中流露出来。


2
/
4

地中海-


地中海-


地中海-


地中海-


地中海-


地中海-


地中海-


地中海-



本文更新与2021-02-18 21:2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1658.html

心理危机干预与处理流程的相关文章